《奧本海默》的歷史問題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說在前頭,❙英國❙ 電影導演 Christopher Nolan (克里斯托弗•諾蘭)是一位嚴肅的導演,有頗高的技術,但我不會把他與 ❙英國❙ 的 ❙寇比力克❙﹑❙意大利❙ 的 ❙安東尼奧尼❙﹑❙德國❙ 的 ❙荷索❙ 等大師並列。

技術上,《奧本海默》回歸他的第一部作品 Memento ( ❙臺灣❙譯作「記憶拼圖」) 的風格,使用彩色和黑白場景的交替來分別呈現主觀和客觀的世界。

這部關於核科學家 Julius Robert Oppenheimer (❙尤利烏斯‧羅伯特‧奧本海默❙) 的電影所得到的評價不一,但大多對本片稱譽有加。一般觀眾普遍抱怨的是影片對1945年7月16日的第一個原爆的描述不夠震憾。這類觀眾把這齣傳記式影片當作是一部 Marvel 超級英雄製作? 有西方記者到訪過 ❙哈薩克斯坦❙ 的前 ❙蘇聯❙ 核試驗場,見到是一片死寂。當年核爆的熱量將沙漠上的沙粒融化成一片玻璃海。伴遊的當地科學家們警告說:「不要在這裡逗留。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動這些灰塵,它仍然是致命的,如你吸入它。」這就是現實,一點也不震憾。

其他的批評聲音則包括吵鬧、難以理解、太長。混音 (sound mix) 的確是一個問題。近十年的 ❙諾蘭❙ 電影都出現混音過度的情況,致使觀眾不能聽懂對白﹔而且,由於背景音效太大聲和刺耳,讓觀眾很難欣賞電影 (對主要靠讀字幕的非英語觀眾來說,情況可能沒有那麼嚴重或明顯。)。2010年的 Inception (港譯「潛行凶間」) 開始出現這個問題。圈內甚至給 ❙諾蘭❙ 的這種音效處理起了個名,稱為「the Inception Noice」(潛行凶間噪音)。事實上,一些電影人也有向 ❙諾蘭❙ 抱怨他的電影的音效聲浪過大,但在為2014年的 Intersteller (❙臺❙ 譯「星際效應」) 辯護時,❙諾蘭❙ 說﹕「當我意識到人們在聲音方面是多麼保守時,我有點震驚。」[這裡] 他認為批評者太過保守。今日的《奧本海默》同樣混音太吵,致使觀眾難以聽清對白。❙諾蘭❙ 繼續辯解﹕這是一個 artistic choice (藝術選擇)。[這裡]

Twitter X 上的抱怨: 週末去了看《奧本海默》,種點是,不看字幕我什麼也聽不到。

Twitter X 上的抱怨: 週末去了看《奧本海默》,種點是,不看字幕我什麼也聽不到。

事實上,不單只混音聲浪過大而影嚮到觀眾對對白內容的理解,這部片長3小時9秒的電影的對白也很少。

這部電影的問題其實不少。譬如,為什麼我們需要看 —— ❙凱瑟琳•奧本海默❙ 的腦袋中 —— ❙奧本海默❙ 與他的共產主義情婦 Jean Tatlock (❙珍•塔特洛克❙) 在國家安全聽證會期間赤身裸體地坐在扶手椅上,進行幻想中的性愛大會?

上述的種種妨礙了我們理解這個時代的重大事件之一。

跟 ❙諾蘭❙ 的另一部歷史電影 Dunkirk (《鄧寇克》) 一樣,入場的觀眾之中,對科學家 ❙奧本海默❙ (或對二戰時的 ❙鄧寇克❙ 大撤退歷史) 有點認識的在離開電影院時可能比入場前知道得還要少。截至現時為止,❙諾蘭❙ 的歷史電影基本上都不是歷史電影。

❙諾蘭❙ 的《奧本海默》神話化了 ❙奧本海默❙,他的《鄧寇克》則神話化了 ❙鄧寇克❙ 大撤退中的一些情節。

電影中的那段歷史並不複雜。由於有 (錯誤) 情報聲稱納粹 ❙德國❙ 正在製造原子彈,❙美國❙ 政府於是投入大量傑出科學家和大量資金,試圖先於 ❙德國❙,將當時歷史上最具破壞性的武器製造出來。

事實上,❙英國❙ 自1939年起便在研究製造這種大殺傷性武器的一個方案。❙美國❙ 政府籌備 Manhatten project (《曼哈頓計劃》) 前,❙英國❙ 專家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但 ❙英國❙ 缺乏資金來實現這些進展。 於是一大群 ❙英國❙ 科學家前往 ❙美國❙ 協助 ❙曼哈頓計劃❙,錯誤地認為這是一個 ❙英美❙ 聯合項目。電影貶低了 ❙英國❙ 的貢獻,也沒有提及後來 ❙英國❙ 的被排斥,這導致 1945 年 ❙英國❙ ❙工黨❙ 政府重新啟動了 ❙英國❙ 自己的獨立核武器計劃。作為一名 ❙英國❙人,❙諾蘭❙ 顯然不了解這段歷史,或者,他根本不關心這段歷史。 

電影專注於 ❙奧本海默 ❙的「一些私生活」﹑「心理狀態」及 ❙美國❙ 政府對他的「逼害」,將 ❙奧本海默❙ 塑造成一個公式化的行為古怪的天才形像 —— ❙奧本海默❙ 的共產主義情婦指導 ❙奧本海默❙ 在性愛中朗讀 ❙印度教❙ 經典《薄伽梵歌》中的一節經文「我變成了死亡,世界的毀滅者」。

在 ❙諾蘭❙ 的神話化處理下,這部電影埋葬了很多重要的史實。

最重要的一個史實是當時的 ❙美國❙ 的確被共產黨滲透得很嚴重,情況一如今日的 ❙美國❙﹔但那時滲透 ❙美國❙ 社會和政府的是 ❙蘇聯共產黨❙,今日滲透 ❙美國❙ 社會和政府的是 ❙中國共產黨❙。

踏入21世紀的第三個十年,很多 ❙蘇聯❙ 秘密檔案都已解密或洩露,自由派的 ❙諾蘭❙ (❙荷里活❙ 有誰不是自由派或左派呢?) 卻視而不見,甚至有蓄意隱瞞之嫌。

電影中的共產主義人物和工會組織者都被描繪成相對地親切,而反共軍人和政府官員則大多被描繪成惡毒的對手。

❙奧本海默❙ 不是共產黨人,但他的太太是前共產黨員,他的情婦是共產黨員,他的很多朋友,要不是共產黨員便是共產主義者。所以 ❙美國❙ 政府對他的小心翼翼或懷疑並非自由派口中的「麥卡錫主義」。歷史學家 John Earl Haynes 的最新研究指出,麥卡錫名單上的159人中至少有9人的確是 ❙蘇聯❙ 間諜﹔同時,根據Venona Project (《維諾那計劃》 - 目的是要截獲和破譯 ❙蘇聯❙ 情報機關的訊息) 及附加證據,當時實際上有數百名 ❙蘇聯❙ 間諜在 ❙美國❙ 活動,但大多數人從未被 ❙麥卡錫❙ 點名。[這裡]

1942 年,❙奧本海默❙ 的一位共產主義朋友曾一度建議 ❙奧本海默❙ 通過一位 ❙英國❙ 科學家(❙蘇聯❙ 代理人)聯絡 ❙蘇聯❙ 及向 ❙蘇聯❙ 提供 《曼克頓計劃》資料。雖然 ❙奧本海默❙ 拒絕了,但他沒有向 ❙美國❙ 當局報告是次接觸,直至八個月後。報告後,❙奧本海默❙ 試圖掩蓋他朋友的角色達四個月之久。

在沒有 ❙麥卡錫❙ 的英國,核科學家 Alan Nunn May (❙艾倫•納恩•梅❙) 是一名真正的共產黨人,他向 ❙蘇聯❙ 洩露機密而被判入獄十年。❙德國❙ 難民 Klaus Fuchs (❙克勞斯•福克斯❙)也向 ❙斯大林❙ 提供了 ❙英國❙ 的核機密,被判入獄14年,獲釋後前往共產主義 ❙東德❙ 生活。

為什麼上述沒有出現在電影中的歷史事件那麼重要﹖因為納粹 ❙德國❙戰敗後不久,❙斯大林❙ 早已知曉《曼哈頓計劃》多時,因為 ❙蘇聯❙ 間諜或代理人已經滲透了這個原子彈項目。

為什麼影片的大部分內容都在攻擊一名參加了取消 ❙ 奧本海默❙ 安全許可行動的默默無聞的 ❙美國❙ 政客 Lewis Strauss (❙ 小勞勃•道尼❙ 飾演的角色)?

換句話說,❙ 諾蘭❙ 將 ❙ 奧本海默❙ 描繪成 ❙ 美國❙ 政府中面目猙獰的反共官員的受害人是對那段重要史實的嚴重扭曲。

20會員
185內容數
國際 + 政治, 還有文化論述。 政治沒有巧合; 不作預測的政治評論都是廢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春日陽一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臺灣❙ 政府在幹什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一元政治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秦剛❙ 免職始末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為什麼配樂跟音效會如此的惱人──淺談《奧本海默》的技術缺失】 諾蘭自《敦克爾克》開始,就有個很嚴重的壞習慣(《天能》沒有看所以不清楚是不是有延續這個狀況) 就是 沒有在管觀眾的觀影體驗,只顧著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像是在《奧本海默》這部電影裡面 就可以看到兩個主要的大問題 第一是「不停在不同的視點以及時間線跳來跳去」 第二是「只拍自己想拍的情節以及衝突」
Thumbnail
avatar
張囧
2023-08-09
《奧本海默》身邊的紅唇女子《奧本海默》好看的評論已經很多了,令人屏息的時刻,多到我無法好好論述,就談談一些喜歡的段落吧。一雙眼睛能夠訴說多少故事,奧本那莫大的悲傷沉重,罪惡感,我想Cillian Murphy 已經在電影當中告訴和我們了。
Thumbnail
avatar
Muses
2023-07-30
《奧本海默》影評:在內爆的聲響與影像中延遲展現的「線性敘事」除了⽤剪接接合不同時空的敘事來讓每個當下都產⽣不同的時空的迴響,直接讓空間中出現實際上 並「不在那兒」的事物,諾蘭讓我們更加直接地感受到⾓⾊的⼼理,以及他的⼼理和現實時空的反差所形成的內爆。
Thumbnail
avatar
藍玉雍
2023-07-26
《奧本海默》你強烈的道德感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影評諾蘭最新作品《奧本海默》,電影片長180分鐘,電影內容以「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的傳記改編。全程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並剪輯許多黑白畫面,呈現偽紀錄片感,為傳記電影提升許多韻味。電影敘述非線性,內容有點硬,網路上不乏觀影前的科普文章,強烈建議先補一下再去看電影,你會覺得好消化許多。
Thumbnail
avatar
天野由紀
2023-07-26
《奧本海默》傑出的傳記片在看片之前,接收到很多恐嚇的訊息。譬如一定要先做功課,不然看不懂,以及如果對歷史沒興趣,會非常艱澀無趣。但是實際看了之後,覺得即使沒先做研究,還是能看得津津有味,不會覺劇情很難跟上。
Thumbnail
avatar
Little Old Sausage
2023-07-23
《奧本海默》的眼與心|影評2023諾蘭導演電影《奧本海默(Oppenheimer)》觀後感,分別從敘事手法、影音效果、人物分析三方面觀察。
Thumbnail
avatar
貝冷絲皇
2023-07-23
羨慕《奧本海默》能在他的時代遇到愛因斯坦心理師看電影:羨慕《奧本海默》能在他的時代有愛因斯坦。
Thumbnail
avatar
因為一隻貓|諮商心理師
2023-07-22
《奧本海默》IMAX:毀滅性武器的誕生歷程,原子彈之父的歷史反思歷經《天能》疫情期間上映票房慘敗的風風雨雨後,諾蘭離開前東家華納來到環球影業,3年一個週期又帶來了全新作《奧本海默》。本以為《天能》已是諾蘭作品中觀影門檻最高的一部,《奧本海默》硬生生地再度拉高了門檻,時長挑戰膠卷盤所能承載的最長時長,也挑戰了諾蘭至今所有作品中時長新紀錄。
Thumbnail
avatar
Puff
2023-07-20
影評 / 《 奧本海默 》:並不是看上去的災難戰爭片,他是「美國政治」的反思電影 《#奧本海默》絕對影史最佳的傳記電影之一,加上IMAX底片拍攝,整體電影質感讓人傾倒。只是《#奧本海默》並不是看上去的災難戰爭片,他是「美國內政與國際路線」的反思電影。如原子彈的過程一般重要的是,奧本海默是否是名間諜?這部片比你想像中的更嚴肅。
Thumbnail
avatar
徐佑德
2023-07-20
【電影知識】《奧本海默》觀影前你不能不先補充的電影幕後和歷史知識《奧本海默》是根據2006年卡伊柏德(Kai Bird)和馬丁J.舒爾文(Martin J. Sherwin)所著作的傳記小說改編;這本書獲得普立茲獎,主要是馬丁J.舒爾文花費25年時間收集奧本海默的相關史料,以及訪談素材所匯集而成的著作。
Thumbnail
avatar
XXY
2023-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