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電影《奧本海默》心得

閱讀時間約 0 分鐘
raw-image

《奧本海默》(Oppenheimer)於2023年一部美英合拍的傳記驚悚片,猶可里斯多福.諾蘭編劇執導,改編至傳記《奧本海默》,主要內容為敘述美國物理學家羅伯特.奧本海默參與研製原子彈的過程(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 聲明:該篇文章所有內容為個人心得,如果你跟我覺得的一樣,我很開心我們都是這麼認為的,但如果你跟我覺得的不一樣,我也支持你的想法。

看電影之前:奧本海默是誰?諾蘭的電影耶!看!都看!全都看!要是跟天能一樣難懂我就看好幾次。
看電影之後:我好難過,世界在毀滅。(然後遲遲不敢看第二次)

以下有雷,請小心閱讀:

普羅米修斯從眾神那裡偷來了火種,並將其帶給了人們。
為此,他奉宙斯之命,在高加索山脈的荒原上受罰,一隻老鷹會定期拜訪並啃食他的肝臟。

電影一開頭用普羅米修斯的神話象徵一個新時代的開始,人類的已知用火是一切故事的開始,原子彈也是20世紀人類邁向另外一個時代的開始。

故事大部分內容講述奧本海默的人生軌跡,包含他的情人、妻子等的親密關係,或者是他對於物理學理論的貢獻,乃至於他接受美國軍方的委託,在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並參與研製出原子彈的過程,導演用現在與過去穿插的時間線,很快速地提及了奧本海默的貢獻和爭議(還有被暗算的過程)。

但我個人覺得呈現主觀思考世界彩色畫面非常浪漫,腦海中的量子世界及能量波的變動為奧本海默的才能鋪墊後續,對比後面三位一體試爆的結果和世界的毀滅。

電影有經過一定的美化,包含那顆在實驗室的毒蘋果。

當然、身為原子彈與原子彈起源之父的電影,對於原子彈、二戰還有核武的反思,才是我對於這部電影的期待。

.麥卡錫主義:

這部電影的其中一個看點是奧本海默的左傾,影片中有個片段讓我印象深刻,當勞倫斯問他:「你真的在乎那些工人有沒有領到薪水嗎?」說實話、奧本海默的階級確實會讓他的左傾頗有香檳社會主義者的味道。

在電影中因為奧本海默左傾的政治理念,配合著背景中的麥卡錫主義,以至於奧本海默對於美國的忠誠度成了他在政治中被暗算的弱點,這也成為了施特勞斯後面攻擊他最主要的方向,也恰巧這種方式只能讓被指控的人自證,陷入無謂的解釋循環和自證無果,而指控他人的人通常不會受到任何影響,而施特勞斯對於奧本海默的控訴則是夾帶私怨的報復。

往廣島投下的原子彈種下了美蘇兩方軍備競賽的目標種子,美蘇冷戰的美國神經緊繃結合麥卡錫主義的聯合作用下,恰好奧本海默因投射核彈深感懊悔而反核時,過往左傾的行動卻成為了他最大的絆腳石,他的立場受到了巨大的質疑。

這樣的痛點要在他利用自己的信譽和名聲以及政權的更換,才得以將其政治汙名獲得平反。

科學家的政治戲完全不會輸給三位一體試爆。
還有、畫面中凱瑟琳對泰勒那種鄙夷的態度真的有夠經典。

.誰是眾神?

先來提一個跟電影本身無關的小插曲,我跟我的父母討論了有關於奧本海默的「參與研製」原子彈這件事情。
他們認為如果發現自己會做出這樣的東西就不應該參與這項計畫,哪怕自己會死都一樣,因為他們覺得發明出這種東西非常沒有「良心」。(雖然我覺得這種說法非常馬後炮,但是先不談)

多名科學家窮盡一身的才能和理論,「發明」或者是「創造」出某種新的「火種」,在客觀條件下,這是一個全新的突破是沒有錯的,是很令人興奮的,可惜的是奧本海默也沒有辦法決定他究竟要不要用,最終的決定權也不在他手中。

用普羅米修斯的神話來說,他應該也沒有想到「已知用火」的人類會拿火去開始摧毀世界。
那你會說,給人類火種的普羅米修斯有錯嗎?

但相反的是,奧本海默本人卻覺得「我們科學家的雙手沾滿了鮮血」,在電影中、當時的總統杜魯門卻看不起他這樣的情緒,認為他這樣是懦夫的行為,那怎麼沒有覺得杜魯門在裡面很沒有「良心」,而事實上,當初「扶植」整個計畫的美國軍方、美國政府就有「良心」了嗎?

所有的悲劇的結果不單單只是單獨一個人造成的,將個人單獨的意識形態付諸於整體的人群以至於對這個世界產生作用才是最可怕的,在這件事情上面、所有人都有罪。

普羅米修斯從眾神那裡偷來了火種,並將其帶給了人們。
為此,他奉宙斯之命,在高加索山脈的荒原上受罰,一隻老鷹會定期拜訪並啃食他的肝臟。

如果說奧本海默帶來了20世紀的火種。
那誰又是眾神,可以決定他的罪過?
如果沒有這樣的存在,我們又怎麼可以說、只有他有錯?

.「連鎖反應」:潘朵拉的盒子

在研發原子彈期間,泰勒算出連鎖反應有可能引爆大氣層,講簡單點、就是他們有機率把地球炸掉,摧毀所有的人類文明。

奧本海默為此也去找了愛因斯坦確認確實有「機率」。

在畫面的最後,奧本海默到了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來尋找愛因斯坦,奧本海默向愛因斯坦提到他們已經引起了「連鎖反應」。

而事實也是如此,美國在1946~1958年期間,於馬紹爾群島進行20多次的試爆,而後許多國家也都擁有了核武,核浩劫的將來不難預見。

愛德華.泰勒也被後人稱為氫彈之父。

二戰的背景充滿了許多人類的初次嘗試,原子彈是人類的火種,那二戰後續的結果,包含三位一體試爆、廣島、長崎等等的結果,我會稱之為「潘朵拉的盒子」,畢竟很多人到現在都還是沒有等到「希望」。

2會員
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