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電影《芭比》心得:在每場性別戰爭下成為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芭比電影劇照

芭比電影劇照


《Barbie芭比》為2023年電影華納兄弟和美泰兒以芭比娃娃做為原型而出的劇本,是第一部以娃娃做為藍本的真人電影。(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 聲明:該篇文章所有內容為個人心得,如果你跟我覺得的一樣,我很開心我們都是這麼認為的,但如果你跟我覺得的不一樣,我也支持你的想法。

前幾篇的文章都讓我覺得我應該要給文章一個響亮的title XD,不然感覺沒什麼觸及QAQ。

好希望文章底下可以有留言跟聊天(到底有奪多話)

說實話、這部屬於我一開始沒興趣,但看影評跟預告很想看的電影,而結果發現這部電影我真的非常喜歡,解構框架、超脫框架,最後回復屬於自己的課題。

一開始想說芭比這個角色難度很大,主要是芭比娃娃的本身主視覺在大家心中已經有一個明確的樣貌,但我們所知的現實世界中根本沒有幾個這樣的人(欸,就像小說翻拍世界第一美人這種角色的感覺一樣,又牴觸又好奇,屬於那種跟自己想像不一樣會很牴觸,又好奇到底誰有辦法撐得起這個角色,又不至於鋒芒被蓋過(最主要是怕被毀 )。

Margot Robbie的感覺真的很經典芭比,就屬於那種「噢、天啊我沒意見了。」的心情,想看電影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被拉起來了XD。(至於覺得她很普的人,我:你開心就好。人家另外一個身分可是Harlay Quinn。)

我個人認為這是一部同溫層看了會很開心的電影,裡面很多場景在反應噁心的場合中,用滑稽搞笑做了一定程度上的修飾,讓整體電影的調性才能偏向幽默輕鬆,要知道、要這種程度的幽默才能有效的修飾,自認幽默的那種不算、那種的沒用。

.關於Barbie land:

從致敬《2001太空漫遊》過渡到21世紀的Barbie land,既象徵整個芭比的發展過程,也象徵整個人類的發展過程。

Barbie land 我把它看作對於芭比世界的框架,是美泰兒集團描寫出來的完美世界,每個芭比充滿快樂、美麗又聰慧,她們各個耀眼奪目,成為了「某一個完美的樣子」。

直到「典型芭比」的失態,好像才開始反應了芭比的不完美。
但早在之前就有所預兆,也就是「怪芭比」的存在。
怪芭比是在框架內的特異存在,但她也是芭比,只是跟你想的不一樣。

所以當經典芭比離開了Barbie land,同時也象徵了芭比在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我認為這是第一次離開框架的芭比,也是觀眾對芭比框架的第一次離開。

.反應現實的狀態:

芭比第一次來到現實世界中,我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是她講出「我感受到了目光」的這件事情。

很多女性在成長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經歷過「凝視」,那種凝視很詭異,屬於那種妳本人一點都不介意,但在被凝視的過程中你突然就在意了的那種詭異,但事後回想屬於你覺得沒什麼好在意的事情,但那種目光讓人不寒而慄,從此以後你開始畏懼、卻不知道為什麼。

電影中芭比穿著她漂亮的滑直排輪衣服,卻被路上的人上下打量,而後還被性騷擾的過程,於是芭比回頭一個巨大的巴掌跟「去性器化」的身體特徵作為反擊,我想這是電影給予現實生活中「凝視」的目光一個最大的反擊。

關於年老,電影給了一個非常好的畫面。

芭比在路邊看見了一名老太太,並對她說

「你好美。」

老太太笑著回她:「我知道。」

現實生活中跟芭比世界不一樣,隨著時間的消逝,人都會老去,誰都一樣的那種老去,但在現實中、過多的容貌焦慮體現在了年老這件事情上,尤其在父權社會中,過多對於女性容貌的關注和不現實的期望,讓大家選擇性的「忘卻」女性會老去這件事,但這其實是一件很正常不過的事情。

我到現在都還記得我在看《乘風破浪的姐姐3》中王心凌的片段,那看起來一點都不像40歲的樣子,跟我小時候看到她剛出道的樣子可說根本相差無幾,但那是她40歲的樣子,而並不是所有人的40歲都長那個樣子。

現實生活中很多事情會讓人年老,不論是因為生活而努力工作、為了照顧小孩而沒有時間保養,熬夜、情緒起伏、各式各樣的忙碌,還有最重要的歲月的流逝,都是年老最主要的原因,在芭比世界中,她們有著最好的年紀,但在現實生活中,每個年紀都是最好最美的年紀。

.關於「肯尼」:

我一直覺得Ryan Gosling已經夠帥到讓我可以忽略那些噁心的橋段,但事實證明、噁心的事情不論長多帥都沒用、真的沒用。

「芭比的男友—肯尼」象徵肯尼作為依附的客體並沒有自我,所以當肯尼認識父權,並把它帶回芭比世界之後,他認為他第一次作為一個主體有了自己的樣子。

但當芭比跟他說你可以不用成為「芭比的男友」,她要肯尼只當他自己,肯尼從父權帶來的茫然中清醒,只是剛面對這一切的他還在學習,那芭比呢?

芭比在電影的過程中反覆思考自己存在的意義,透過在現實世界中和芭比世界中的所有人透過交流建立自我,最終自己成為自己,他人成為他人。如同Billie Eilish在What Was I Made For?中的歌詞提到的:

I used to know, but I’m not sure now

What I was made for

What was I made for?

……

’Cause I, I

I don’t know how to feel

But I wanna try

I don’t know how to feel

芭比最後成為了人類,且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去看了婦產科醫生,呼應了她在前面「去性器化」的身體,接受了現實世界中的所有「框架」,同時也是她自己。

很多人說這是一部講性別的電影,我覺得是這樣沒錯,但我覺得它是透過性別的課題回歸到大家對於自身的認識跟認同。

性別本來就無所不在,但大家在框架它的同時,卻忘記了它本身的框架也是人製造出來的,這是可以改變的,如同芭比世界一樣。

關於性別講的是真實生活中的困境,像是芭比娃娃的高層都是男性、或者是父權社會中的凝視、容貌焦慮和努力怎麼做都是錯的挫折。

關於自身講的是關於自我的認同和「沒有必要成為任何人」,不論是已經離婚育有一女的媽媽、賀爾蒙失衡的青少年,或者是「典型芭比」,他們都沒有必要完美,當然、肯尼也是。

整體電影對我來說屬於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2023年拍出這樣政治正確的電影很情理之中,起碼我可以不用再看各式各樣的詭異戀愛劇情了,芭比的角色也更加立體跟自我,也突破以往的刻板印象,這個部份我蠻意料之外的,也意料之外的好看。

關於這部電影的一些小爭議:

我覺得很多人會在一些場景中妖魔化這部電影,一方面是些場景是電影已經很刻意讓它輕鬆了,但又努力的不要丟失關於議題本身的重要性,攻擊力道我覺得已經挺弱了,要知道Greta Gerwig 2019 年的電影是《她們》。(但如果只是單純惱羞的話我無話可說)

而電影中確實也有很多議題沒有提及,但作為一個已經有明確IP定位的角色,我覺得它很努力了XD。

avatar-img
2會員
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蔡易庭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奧本海默》(Oppenheimer)於2023年一部美英合拍的傳記驚悚片,猶可里斯多福.諾蘭編劇執導,改編至傳記《奧本海默》,主要內容為敘述美國物理學家羅伯特.奧本海默參與研製原子彈的過程(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聲明:該篇文章所有內容為個人心得,如果你跟我覺得的一樣,我很開心我們都是這麼認為的,但
改編至金真英同名驚悚小說《有院子的家》,全部八集,每集60分鐘,播出日期於2023/6/19~2023/7/11。(資料來源於維基百科) 聲明:該篇文章所有內容為個人心得,如果你跟我覺得的一樣,我很開心我們都是這麼認為的,但如果你跟我覺得的不一樣,我也支持你的想法。 說實話看到金泰希跟林智妍的組
《三體》為中國作家劉慈欣的長篇科幻小說作品,於2011年在台灣出版,2014年獲得美國「星雲獎」,2015年獲得雨果獎最佳小說獎。(好了介紹結束了,資料來源是維基百科) 聲明:該篇文章所有內容為個人心得,如果你跟我覺得的一樣,我很開心我們都是這麼認為的,但如果你跟我覺得的不一樣,我也支持你的想法。
《奧本海默》(Oppenheimer)於2023年一部美英合拍的傳記驚悚片,猶可里斯多福.諾蘭編劇執導,改編至傳記《奧本海默》,主要內容為敘述美國物理學家羅伯特.奧本海默參與研製原子彈的過程(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聲明:該篇文章所有內容為個人心得,如果你跟我覺得的一樣,我很開心我們都是這麼認為的,但
改編至金真英同名驚悚小說《有院子的家》,全部八集,每集60分鐘,播出日期於2023/6/19~2023/7/11。(資料來源於維基百科) 聲明:該篇文章所有內容為個人心得,如果你跟我覺得的一樣,我很開心我們都是這麼認為的,但如果你跟我覺得的不一樣,我也支持你的想法。 說實話看到金泰希跟林智妍的組
《三體》為中國作家劉慈欣的長篇科幻小說作品,於2011年在台灣出版,2014年獲得美國「星雲獎」,2015年獲得雨果獎最佳小說獎。(好了介紹結束了,資料來源是維基百科) 聲明:該篇文章所有內容為個人心得,如果你跟我覺得的一樣,我很開心我們都是這麼認為的,但如果你跟我覺得的不一樣,我也支持你的想法。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芭比》透過所有人的童年玩具——芭比娃娃,藉以反映當代社會對於女性審美的專制與物化,不僅僅是在批判父權體制,推崇女性主義,更巧妙地利用Barbieland與真實世界間性別權力的相互角力與傾軋,描繪「身而為人」的存在危機。
因為很喜歡導演/編劇Greta Gerwig的前兩部作品《淑女鳥》和《她們》,再加上《芭比》在歐美的試映反應都非常好,讓我帶著很高的期待去看電影。所謂「期待越高,失望越大」,第一次看完《芭比》的當下,並沒有覺得有如各大影片所說的那樣「不得了的好看」,而且甚至覺得台詞好滿、節奏太快,想說的議題一直丟出
現在讓我們在《芭比》上映前一天,回頭看看這部電影的一支正式預告,可以說,它已經在那時我們還搞不懂導演葛莉塔潔薇要怎麼處理這部電影時,就已經嚴重爆雷。這部預告傳遞一個訊息:「如果你喜歡芭比,你會喜歡這部電影;如果你討厭芭比,那你也不能錯過這部電影」。 你知道嗎?這句話完全沒說錯。HOW?!
《芭比》透過所有人的童年玩具——芭比娃娃,藉以反映當代社會對於女性審美的專制與物化,不僅僅是在批判父權體制,推崇女性主義,更巧妙地利用Barbieland與真實世界間性別權力的相互角力與傾軋,描繪「身而為人」的存在危機。
因為很喜歡導演/編劇Greta Gerwig的前兩部作品《淑女鳥》和《她們》,再加上《芭比》在歐美的試映反應都非常好,讓我帶著很高的期待去看電影。所謂「期待越高,失望越大」,第一次看完《芭比》的當下,並沒有覺得有如各大影片所說的那樣「不得了的好看」,而且甚至覺得台詞好滿、節奏太快,想說的議題一直丟出
現在讓我們在《芭比》上映前一天,回頭看看這部電影的一支正式預告,可以說,它已經在那時我們還搞不懂導演葛莉塔潔薇要怎麼處理這部電影時,就已經嚴重爆雷。這部預告傳遞一個訊息:「如果你喜歡芭比,你會喜歡這部電影;如果你討厭芭比,那你也不能錯過這部電影」。 你知道嗎?這句話完全沒說錯。HOW?!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暑假總是電影荒,當我第一次看到芭比的預告時,怎麼想得到我會進影院甚至二刷。想看芭比的原因除了好奇,關鍵還有Chacha推薦文的一句:「如果你是女性主義者,會愛爆這部電影。」 我的童年當然也少不了芭比,雖然我的印象只剩被我不肯拆封的肯尼(He just Ken),還有後期日本推出的莉卡公主。
Thumbnail
《芭比》和《可憐的世界》透過電影敘事,探討了性別觀念和男女角色在父權社會下的困境,以及女性主義對性別框架的質問和解構。 本文從電影中的角色與情節,揭露為什麼我們每個人都該成為女性主義者。
Thumbnail
原本以為是部超現實科幻片, 卻原來是部女性成長電影, 但整體風格仍舊大膽精彩。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上一篇的【時寐】演唱會,提到安溥獻唱【女人花】給陪伴她從女孩蛻變到女人的妹妹和歌迷們。本篇來聊聊或許曾經是部份女孩夢想的芭比娃娃,如何巧妙連結舞台劇【完美咪咪】的靈感,一起認識更多美好的戲劇作品。 下一篇,我們將會從芭比的 Mattel 公司興衰史,來探討 IP 的經營之道。 綠獅去年接獲劇組【完
老實說《Babie》剛開始對我沒什麼吸引力,直到網路梗圖與《奧本海默》的結合,開始留意到Babie真人版電影的影響力(票房破10億的實際影響力~) 近日,工作上遇到一位英文嚇嚇叫(流利到讓我以為是ABC)的同事推薦,我終於明白這電影的價值在哪。 芭比,由瑪格·羅比(Margot Robbie)飾
Thumbnail
這部片最隱微的一個焦慮:喜歡的玩具過時的哀傷。這個哀傷在整部片就分裂成為母女和解劇碼。正是把這種「過時」設計成是人格化的「世代差距」,而「世代和解」的成長課題,更延伸到芭比和創辦人之間近乎母女情懷的互動。《芭比》更可以說是一個拍給成人的卡通片:我們總是要不斷重新長大,不斷面對內心還未長大的部分。
Thumbnail
在《芭比》熱潮稍微退卻之際,這部電影仍值得深度探討。雖然外界對其女性主義的標籤可能使部分觀眾望而卻步,但其在性別議題上的深刻反思,使人們能共享共鳴。不僅強調女性的力量,還透過肯尼角色展現了男性在當代社會中的掙扎。電影最終以現實世界的回歸收束,真正反映出平權的複雜性與努力。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暑假總是電影荒,當我第一次看到芭比的預告時,怎麼想得到我會進影院甚至二刷。想看芭比的原因除了好奇,關鍵還有Chacha推薦文的一句:「如果你是女性主義者,會愛爆這部電影。」 我的童年當然也少不了芭比,雖然我的印象只剩被我不肯拆封的肯尼(He just Ken),還有後期日本推出的莉卡公主。
Thumbnail
《芭比》和《可憐的世界》透過電影敘事,探討了性別觀念和男女角色在父權社會下的困境,以及女性主義對性別框架的質問和解構。 本文從電影中的角色與情節,揭露為什麼我們每個人都該成為女性主義者。
Thumbnail
原本以為是部超現實科幻片, 卻原來是部女性成長電影, 但整體風格仍舊大膽精彩。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上一篇的【時寐】演唱會,提到安溥獻唱【女人花】給陪伴她從女孩蛻變到女人的妹妹和歌迷們。本篇來聊聊或許曾經是部份女孩夢想的芭比娃娃,如何巧妙連結舞台劇【完美咪咪】的靈感,一起認識更多美好的戲劇作品。 下一篇,我們將會從芭比的 Mattel 公司興衰史,來探討 IP 的經營之道。 綠獅去年接獲劇組【完
老實說《Babie》剛開始對我沒什麼吸引力,直到網路梗圖與《奧本海默》的結合,開始留意到Babie真人版電影的影響力(票房破10億的實際影響力~) 近日,工作上遇到一位英文嚇嚇叫(流利到讓我以為是ABC)的同事推薦,我終於明白這電影的價值在哪。 芭比,由瑪格·羅比(Margot Robbie)飾
Thumbnail
這部片最隱微的一個焦慮:喜歡的玩具過時的哀傷。這個哀傷在整部片就分裂成為母女和解劇碼。正是把這種「過時」設計成是人格化的「世代差距」,而「世代和解」的成長課題,更延伸到芭比和創辦人之間近乎母女情懷的互動。《芭比》更可以說是一個拍給成人的卡通片:我們總是要不斷重新長大,不斷面對內心還未長大的部分。
Thumbnail
在《芭比》熱潮稍微退卻之際,這部電影仍值得深度探討。雖然外界對其女性主義的標籤可能使部分觀眾望而卻步,但其在性別議題上的深刻反思,使人們能共享共鳴。不僅強調女性的力量,還透過肯尼角色展現了男性在當代社會中的掙扎。電影最終以現實世界的回歸收束,真正反映出平權的複雜性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