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重要嗎?】當代學生的反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總以為自己是很有目標的人。在國中一年級,我便確立自己對生物的喜愛;在高中一年級,我便立下要考進交大生科的目標(入學時恰好改成陽明交大),後來也如願以償。直到讀了兩年後才發現,這或許不是我一生中最想做或唯一想做的事。但這又如何呢?

如今對於升學的態度百家爭鳴:有人鼓吹興趣導向,認為找到人生的志向比起工作的職稱或薪水更有價值;也有人鼓吹社會價值導向,認為人生的志向飄移不定,興趣和工作可以區隔,應該以更有保障的學歷為主。

而生在如此價值迥異的社會中,作為一個人該如何選擇呢?

興趣導向型

興趣導向型的人如同一把雙面刃,面對自己喜歡的事物總有足夠的時間和耐心慢慢理解,仔細思考。但相反的,遇到自己不拿手或不喜歡的,比較容易沒有耐心或是傾向放棄。

這一點沒有好與壞。我認為認清自己的優勢與劣勢非常重要,無關乎努力與否,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即便勤能補拙,把自己的天賦或喜好發揮到極致,帶來的愉悅往往能讓自己感到更為特別。

另外,這類型的人也可能遇到興趣轉移的困境。或許大家都多少有過「喜新厭舊」的經驗,很多自己以為恆常的興趣和喜好可能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改變,這也是許多人認為依照興趣選不划算的理由之一。

然而對我來說,在興趣上很執著或展現天賦的人,不妨可以在當下的時段專注於自己想做的事,即便未來「轉行」了,也是背負著過往的能力繼續前行。世界上沒有浪費掉的時間,只要曾經投注心力,哪怕是一個好玩的遊戲或一部深刻的電影,都可以為生命帶來很多影響,晃論砸入數多時日的專長與愛好?

按部就班型

實話是,社會撲出了一條筆直的大道,不走著實可惜。按部就班的照著升學的規劃一步步從國中到高中,高中到大學⋯⋯志願序可以照著分數高低填,或也可以在各類組(班群)中依序找到自身領域的「第一志願」。

有些人不在意有沒有自己的目標,或是可以轉移自己的目標。我在高中時期遇過很多這樣厲害的人,為了湊齊自己的其他興趣(比如跳舞)的錢,認真讀書獲得獎學金。這樣為了A目標達到B目標非常有推遲享受的耐受力,也是心理學當中認為很有機會成為「成功人士」的族群。

相信大家都有過或至少看過類似的故事,像是學生時期先專注讀書,其他東西未來就可以享受,或是大學就可以大玩特玩之類的,也有拿到好學歷就可以有好工作等美滿一生等。

興趣某些時候是很花錢的,因此也可以理解為什麽好學歷、好工作這麼重要,或許擁有金錢才是能培養某些特定喜好的康莊大道。唯一要留意的是賺足了錢的自己有沒有時間花,這樣的生活對自己而言平不平衡、快不快樂,這樣就足夠了。

完全不知道要幹嘛型

上面兩種都算是理想狀況,明確知道自己想走的道路是哪一類型,但更多時候我們會迷茫、會害怕。畢竟作為一個孩子,又怎麼敢為自己的後半輩子負責呢?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選擇按照大環境的趨勢走,我會覺得很可惜。完全不知道要幹嘛的理由,要麽就是不知道自己有什麼除了打電動之外的興趣,要麽就是走一步算一步,持續觀望別人怎麼度過。這些情況的已知都是目前的生活圈沒有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因此若有餘力,何不多嘗試不同事物呢?世界很大,但學校很小,課本的知識有限,在還未嘗試之前就認定自己平凡就還言之過早。

完全不知道要幹嘛,可以是來不知道自己要幹嘛。世上有最多可能性的就是未知,無論最後是否找到屬於自己的目標或夢想,至少已經隨著新奇的事物環遊世界一遭,比先前的自己又更認識自我與世界。

--------------------------------------------------------------------------------------

講完這些,我並沒有偏好哪一個,或認為何種人生是正解。相反的,就是因為生命得以造就諸多可能才顯得有趣。

有的人或許很幸運,在興趣和社會期望上達成了平衡,成為眾人眼中的「成功人士」;有的人或許在掙扎中選擇了理想和麵包其中之一,過上不見得盡善盡美,但由自己選擇的生活;有的人還在迷茫,還在揭曉人生的下一篇章——

無論何者,都沒有貧富貴賤之分。生命的旅途是屬於自己的,成功的定義也是屬於自己的。不去害怕後悔或過錯,所有的錯誤和疤痕都是造就當下自我的先驅,也正是身上大小不一的創痕讓人們可以訴說自己的不同。

紀錄一些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雜思和手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父母在等孩子的一句感謝,而孩子在等父母的一句道歉。 十六歲時,我第一次坐在父母面前,理性的討論他們教養我的方式。 我是第一次當小孩,而他們也是第一次當父母,我們都會犯錯,都會讓對方失望或不滿意。
七歲的我總以為學校很遠,總是在校門口等待外婆騎腳踏車的身影,或是在家中催促著要去學校上社團課。被抱下娃娃座椅的我總是急著離開,回到有厚重電視機的家裡,或是有新鮮玩意的課後社團課,鮮少回頭對你說一聲「掰掰」。直到換我留在原地送你離開,才執意不斷的說明天再見⋯⋯
結果是,我從來沒有想過要用這個方法提升成績。 如果成績對我很重要,打從一開始我就會去讀書,或是把只有小說的抽屜和其他同學一樣塞滿課本。 或是說,能夢到的都不是我會去改變的數學成績。數學自從出現角錐體面積後就再也不是我能負荷的東西了,也就是這樣我才會在一所交成績單就可以申請到的高中。 「要是讓我夢到國
你想要預知未來嗎? 我伸出手,抓住前面同學手上的考試卷。因為他沒有放手,所以我輕輕扯了扯,提醒沒有回過頭的他可以放手開始寫考卷了。 「有沒有這麼急著看題目啊⋯⋯」手上嘗試撥開黏在一起的考試卷,嘴裡低聲嘟噥著。 剛印好的紙張黏在一起,我不想割傷手,小心翼翼地搓著紙的角落。 曉玟,快點傳啦!」後面的同學
父母在等孩子的一句感謝,而孩子在等父母的一句道歉。 十六歲時,我第一次坐在父母面前,理性的討論他們教養我的方式。 我是第一次當小孩,而他們也是第一次當父母,我們都會犯錯,都會讓對方失望或不滿意。
七歲的我總以為學校很遠,總是在校門口等待外婆騎腳踏車的身影,或是在家中催促著要去學校上社團課。被抱下娃娃座椅的我總是急著離開,回到有厚重電視機的家裡,或是有新鮮玩意的課後社團課,鮮少回頭對你說一聲「掰掰」。直到換我留在原地送你離開,才執意不斷的說明天再見⋯⋯
結果是,我從來沒有想過要用這個方法提升成績。 如果成績對我很重要,打從一開始我就會去讀書,或是把只有小說的抽屜和其他同學一樣塞滿課本。 或是說,能夢到的都不是我會去改變的數學成績。數學自從出現角錐體面積後就再也不是我能負荷的東西了,也就是這樣我才會在一所交成績單就可以申請到的高中。 「要是讓我夢到國
你想要預知未來嗎? 我伸出手,抓住前面同學手上的考試卷。因為他沒有放手,所以我輕輕扯了扯,提醒沒有回過頭的他可以放手開始寫考卷了。 「有沒有這麼急著看題目啊⋯⋯」手上嘗試撥開黏在一起的考試卷,嘴裡低聲嘟噥著。 剛印好的紙張黏在一起,我不想割傷手,小心翼翼地搓著紙的角落。 曉玟,快點傳啦!」後面的同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人生不是只有四個選項的選擇題,考試使用刪去法很有用,人生可不是。 都到這個年紀了,很多人已經非常確定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書上還會告訴你,你可以列出任何帶給你有成就感的事情,慢慢找出你的興趣。但人生際遇常常不是如此,也不是你有興趣就可以獲得機會,也並不是你以為你有興趣的事
Thumbnail
「未必有所成才算活著,只喜歡看天空、散步、吃披薩的人生也很好。我來這世界,只是為了看花怎麼開,水怎麼流,太陽怎麼升起,夕陽何時落下,經歷有趣的事,遇見難忘的人。」它提醒我們,即使不追求成就與成功,享受生活中的平凡與美好,同樣是值得珍惜的。 深度解讀自己在生活中過得好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相信每人都曾因選校、選科系感到迷惘. 亦或者在職涯是否該轉職、換跑道,都有許多的問號。《發現你的天職》這本書,作者深入點出一些對於尋找自己熱愛的事的誤解,引導讀者探索他們的內在潛能,解鎖人生的意義。並用清楚的邏輯架構引領讀者找到自己的天職。 這本書都將成為你探索和實現職業使命的不可或缺的指南。
Thumbnail
相信很多人都曾經有過對於「夢幻職業」的想像,但真的能如願以償的人不多,對很多人來說,工作似乎只是賺取收入的方式,而不是展現自我的舞台。 《發現你的天職》要告訴讀者:找到「真心想做的事(夢幻工作)」並非不可能,運用「熱情」「才華」「價值觀」三重篩選機制,發掘出能讓自己獲得莫大成就感的天職。
Thumbnail
你讀的學校不一定是你的第一志願,但在學校的環境裏,一定有許多機會可以讓你學習、表現、累積想要去的方向。過程中你花的時間都不會白費,它們會累積成你的經驗、知識,變成你的氣質、你的養份。
Thumbnail
有什麼樣的興趣,你自己的「心裏」或是「身體(行動)」,應該是很清楚的。有興趣到你會花很多時間、不覺時間流逝(也就是進入「心流」)、有興趣到讓你去做出一些特別的事情。你也有這樣很喜歡的事情嗎?那很可能就是你可以去思考職涯的第一步。
在每個人的人生中, 都一定會被探討說:「你的興趣到底是什麼?」 從自己出發去摸索興趣來了解真實的自己需要什麼以及怎麼走出自己的康莊大道!
「許多人總是懊惱著,為什麼對某些人而言,結合生命中的興趣與志業這麼容易,對於你而言卻這麼困難?你總是難以回答「長大後要做什麼」的問題,你對於許多事情都展現了高度興趣;你總是埋頭投入每個興趣,卻又再深入鑽研瞭解過後,感到無聊。」 有可能,你並不是沒有目標,只是被文化高度浪漫化的「天賦說」侷限了你
人生每個階段都會有自己的追求,但我覺得人生的目標一般不會。
Thumbnail
人生不是只有四個選項的選擇題,考試使用刪去法很有用,人生可不是。 都到這個年紀了,很多人已經非常確定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書上還會告訴你,你可以列出任何帶給你有成就感的事情,慢慢找出你的興趣。但人生際遇常常不是如此,也不是你有興趣就可以獲得機會,也並不是你以為你有興趣的事
Thumbnail
「未必有所成才算活著,只喜歡看天空、散步、吃披薩的人生也很好。我來這世界,只是為了看花怎麼開,水怎麼流,太陽怎麼升起,夕陽何時落下,經歷有趣的事,遇見難忘的人。」它提醒我們,即使不追求成就與成功,享受生活中的平凡與美好,同樣是值得珍惜的。 深度解讀自己在生活中過得好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相信每人都曾因選校、選科系感到迷惘. 亦或者在職涯是否該轉職、換跑道,都有許多的問號。《發現你的天職》這本書,作者深入點出一些對於尋找自己熱愛的事的誤解,引導讀者探索他們的內在潛能,解鎖人生的意義。並用清楚的邏輯架構引領讀者找到自己的天職。 這本書都將成為你探索和實現職業使命的不可或缺的指南。
Thumbnail
相信很多人都曾經有過對於「夢幻職業」的想像,但真的能如願以償的人不多,對很多人來說,工作似乎只是賺取收入的方式,而不是展現自我的舞台。 《發現你的天職》要告訴讀者:找到「真心想做的事(夢幻工作)」並非不可能,運用「熱情」「才華」「價值觀」三重篩選機制,發掘出能讓自己獲得莫大成就感的天職。
Thumbnail
你讀的學校不一定是你的第一志願,但在學校的環境裏,一定有許多機會可以讓你學習、表現、累積想要去的方向。過程中你花的時間都不會白費,它們會累積成你的經驗、知識,變成你的氣質、你的養份。
Thumbnail
有什麼樣的興趣,你自己的「心裏」或是「身體(行動)」,應該是很清楚的。有興趣到你會花很多時間、不覺時間流逝(也就是進入「心流」)、有興趣到讓你去做出一些特別的事情。你也有這樣很喜歡的事情嗎?那很可能就是你可以去思考職涯的第一步。
在每個人的人生中, 都一定會被探討說:「你的興趣到底是什麼?」 從自己出發去摸索興趣來了解真實的自己需要什麼以及怎麼走出自己的康莊大道!
「許多人總是懊惱著,為什麼對某些人而言,結合生命中的興趣與志業這麼容易,對於你而言卻這麼困難?你總是難以回答「長大後要做什麼」的問題,你對於許多事情都展現了高度興趣;你總是埋頭投入每個興趣,卻又再深入鑽研瞭解過後,感到無聊。」 有可能,你並不是沒有目標,只是被文化高度浪漫化的「天賦說」侷限了你
人生每個階段都會有自己的追求,但我覺得人生的目標一般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