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神秘預言書籍《推背圖》可信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讖書由西漢末年開始出現,是記載預言的神秘學書籍。《推背圖》至今仍頗受觸目,相傳是由唐代易學家李淳風及袁天罡所著。

《推背圖》的命名是源於書中的最後一象。相傳在一輪推算後袁天罡驚覺會泄露天機,故推李淳風的背說:「萬萬千千說不盡,不如推背去歸休。」

例如著名的《推背圖》第三象,與武則天稱帝有關:

《推背圖》第三象說:「日月當空,照臨下土。撲朔迷離,不文亦武。」

此象圖中女子頭戴君王的頭冠,而「日月當空」,為「曌」字,正應驗武則天在登基後改名「武曌」。

目前尚保存的《推背圖》版本眾多,而它們幾乎都成書於明、清以後,故不少歷史學家都質疑《推背圖》在歷朝遭到篡改,現存版本有「事後孔明」之嫌。而由岳飛之孫岳珂所撰的《桯史》可見,宋太祖曾下令禁讖書,唯當時《推背圖》已在民間流傳數百年,難以完全禁止。在群臣束手無策之際,宋太祖下令偽造百多個版本的《推背圖》並將其流出民間,這樣百姓就不會再認真看待《推背圖》了。

總結而言,現存的《推背圖》真偽成疑,一張圖更可有千百個解讀方式,而所謂「預言」 ,可能更反映解讀者心中已存有的印象。

文:娓娓

avatar-img
23會員
198內容數
主筆:彈劍樓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彈劍樓會客廳 的其他內容
秦朝丞相李斯(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輔佐秦始皇統一六國,並統一文字、貨幣,奠定秦朝以法家治國的基礎,功績輝煌。 秦始皇的長子扶蘇素有賢名,認為天下初定,在父親焚書坑儒等嚴刑峻法下百姓難安,曾多次上書勸諫。此舉雖激怒秦始皇,但秦始皇在臨死前亦立遺紹叫他到咸陽主持其葬禮— 即代表要扶蘇繼位。
由周朝開始,古代官員上朝面見天子時都需拿著「笏」,「笏」的作用主要有三種⋯⋯
秦良玉,字貞素,四川忠州人,明朝末年著名女將。其夫馬千乘是漢代伏波將軍馬援後人,世襲石砫宣慰使。馬千乘被害後,秦良玉代領夫職。
梁紅玉,原籍安徽池州,生於江蘇淮安,是宋朝著名的抗金女英雄。
歷史上有很多位平陽公主,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漢武帝的姐姐、名將衛青的妻子。但說到最驍勇善戰的,則是唐高祖李淵的女兒,唐太宗李世民的親姐姐——平陽昭公主。
中國數千年的歷史中,女子地位卑下,似乎天生就應當相夫教子,操持家務,但是總有個別的女中豪傑,成為了勇猛戰將,巾幗不讓鬚眉。
秦朝丞相李斯(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輔佐秦始皇統一六國,並統一文字、貨幣,奠定秦朝以法家治國的基礎,功績輝煌。 秦始皇的長子扶蘇素有賢名,認為天下初定,在父親焚書坑儒等嚴刑峻法下百姓難安,曾多次上書勸諫。此舉雖激怒秦始皇,但秦始皇在臨死前亦立遺紹叫他到咸陽主持其葬禮— 即代表要扶蘇繼位。
由周朝開始,古代官員上朝面見天子時都需拿著「笏」,「笏」的作用主要有三種⋯⋯
秦良玉,字貞素,四川忠州人,明朝末年著名女將。其夫馬千乘是漢代伏波將軍馬援後人,世襲石砫宣慰使。馬千乘被害後,秦良玉代領夫職。
梁紅玉,原籍安徽池州,生於江蘇淮安,是宋朝著名的抗金女英雄。
歷史上有很多位平陽公主,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漢武帝的姐姐、名將衛青的妻子。但說到最驍勇善戰的,則是唐高祖李淵的女兒,唐太宗李世民的親姐姐——平陽昭公主。
中國數千年的歷史中,女子地位卑下,似乎天生就應當相夫教子,操持家務,但是總有個別的女中豪傑,成為了勇猛戰將,巾幗不讓鬚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說過,預言是很奇怪的東西,沒有相信不相信,就看結果。 我們亦說過,一般來說,事前拆解預言是很困難的,只有所預言的人﹑物﹑現象都出現在歷史的舞台上才有可能併出個圖形。 這樣說是因為《推背圖》第四十六象中的一些新線索出現了。 《推背圖》第四十六象 [己酉] 坎下巽上: 渙 (䷸) 讖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命理學者劉伯溫及其著作《透天玄機》。文章詳細描述了劉伯溫於元代末年與鐵冠僧人的對話,從中揭示了三元劫數的概念及其對生命、國運、天文地理的影響。透過生動的描述,讀者將能理解三元的運行法則及其對未來的預言,提供了對古代文化和命理學的深入見解。
Thumbnail
本文章深入探討《推背圖》“乾爲天”卦象及爻辭,結合李淵、唐高宗和武則天的歷史背景,分別從建立唐朝、共同執政以及武則天逐漸掌握權力的角度進行了分析。通過圖畫中的日月象徵,揭示了武則天與唐高宗的共治局面,並暗示了武則天自創的“瞾”字。文章注重邏輯性與歷史細節,闡述了權力平衡與智慧。
Thumbnail
詮釋《推背圖》必須謹守三點: 象有時序安排, 象有配卦, 〈頌〉是對〈讖〉的解說。 聯想不是「解釋」。 坊間太多論者妄顧時序,用一種想當然的方式來「解釋」《推背圖》,在不能解釋〈頌〉的情況下孤立地解釋〈讖〉,或在不能解釋〈讖〉的情況下孤立地解釋〈頌〉,或在不能解釋前象和後象的情況下孤立地解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唐朝袁天罡的故事,藉由敘述袁天罡的預言故事,引導讀者思考聽話的智慧和該如何判斷哪些話應該聽進去,對自己有意義。通過故事中的籤詩,篩選出對自己有幫助的訊息
Thumbnail
唐太宗李世民知道了武則天的預言後,不知如何面對,聽完李淳風的分析後,決定臣服於命運,扮演好皇帝的角色,順其自然。
Thumbnail
文章介紹了宋徽宗的藝術成就以及慈雲太子的鄉野生活傳奇,並針對籤詩中的故事進行了解析,指出人生不論出身如何,始終需要不斷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能,才能獲得真正屬於自己的地位。同時討論了慈雲太子的內心恐懼與外在力量之間的關係,以及楊柳花精的助力。
Thumbnail
這首詩講述唐太宗李世民與高句麗的故事。篇幅較長,卻富含豐富的歷史細節與寓意。籤詩的解析也充滿智慧與啟示,分享了個人見解和引發思考的經歷。作者也針對驟然不順之時的應對之道提出不同觀點,適合引起讀者的共鳴。
Thumbnail
在進入正題以前,某想先跟各位聊聊卜術的簡單脈絡,還有這套系統是怎麼來的。 卜術的來源可以追溯甚遠,從原始文明中的燒龜殼、羊骨(用艾草灼燒)開始,再來開始用蓍草對不對? 然而以理論化來說,一般我們則以《易經》當作起點,再到延伸出來的天書三式,也就是各位常聽到的太乙神數、奇門遁甲以及大六壬課。
Thumbnail
今天的故事,要從一個非常神奇的預言開始。 話說在王莽禍國之前的很久,有一本圖讖開始橫空出世並漸漸造成了很大的反響。 這本圖讖叫做《赤伏符》,裡面有這麼一句話:「劉秀髮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斗野,四七之際火為主」。 後來這句話在那個沒有網際網路的時代居然傳的風風火火,而且民間後來還演繹出了另一個更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說過,預言是很奇怪的東西,沒有相信不相信,就看結果。 我們亦說過,一般來說,事前拆解預言是很困難的,只有所預言的人﹑物﹑現象都出現在歷史的舞台上才有可能併出個圖形。 這樣說是因為《推背圖》第四十六象中的一些新線索出現了。 《推背圖》第四十六象 [己酉] 坎下巽上: 渙 (䷸) 讖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命理學者劉伯溫及其著作《透天玄機》。文章詳細描述了劉伯溫於元代末年與鐵冠僧人的對話,從中揭示了三元劫數的概念及其對生命、國運、天文地理的影響。透過生動的描述,讀者將能理解三元的運行法則及其對未來的預言,提供了對古代文化和命理學的深入見解。
Thumbnail
本文章深入探討《推背圖》“乾爲天”卦象及爻辭,結合李淵、唐高宗和武則天的歷史背景,分別從建立唐朝、共同執政以及武則天逐漸掌握權力的角度進行了分析。通過圖畫中的日月象徵,揭示了武則天與唐高宗的共治局面,並暗示了武則天自創的“瞾”字。文章注重邏輯性與歷史細節,闡述了權力平衡與智慧。
Thumbnail
詮釋《推背圖》必須謹守三點: 象有時序安排, 象有配卦, 〈頌〉是對〈讖〉的解說。 聯想不是「解釋」。 坊間太多論者妄顧時序,用一種想當然的方式來「解釋」《推背圖》,在不能解釋〈頌〉的情況下孤立地解釋〈讖〉,或在不能解釋〈讖〉的情況下孤立地解釋〈頌〉,或在不能解釋前象和後象的情況下孤立地解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唐朝袁天罡的故事,藉由敘述袁天罡的預言故事,引導讀者思考聽話的智慧和該如何判斷哪些話應該聽進去,對自己有意義。通過故事中的籤詩,篩選出對自己有幫助的訊息
Thumbnail
唐太宗李世民知道了武則天的預言後,不知如何面對,聽完李淳風的分析後,決定臣服於命運,扮演好皇帝的角色,順其自然。
Thumbnail
文章介紹了宋徽宗的藝術成就以及慈雲太子的鄉野生活傳奇,並針對籤詩中的故事進行了解析,指出人生不論出身如何,始終需要不斷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能,才能獲得真正屬於自己的地位。同時討論了慈雲太子的內心恐懼與外在力量之間的關係,以及楊柳花精的助力。
Thumbnail
這首詩講述唐太宗李世民與高句麗的故事。篇幅較長,卻富含豐富的歷史細節與寓意。籤詩的解析也充滿智慧與啟示,分享了個人見解和引發思考的經歷。作者也針對驟然不順之時的應對之道提出不同觀點,適合引起讀者的共鳴。
Thumbnail
在進入正題以前,某想先跟各位聊聊卜術的簡單脈絡,還有這套系統是怎麼來的。 卜術的來源可以追溯甚遠,從原始文明中的燒龜殼、羊骨(用艾草灼燒)開始,再來開始用蓍草對不對? 然而以理論化來說,一般我們則以《易經》當作起點,再到延伸出來的天書三式,也就是各位常聽到的太乙神數、奇門遁甲以及大六壬課。
Thumbnail
今天的故事,要從一個非常神奇的預言開始。 話說在王莽禍國之前的很久,有一本圖讖開始橫空出世並漸漸造成了很大的反響。 這本圖讖叫做《赤伏符》,裡面有這麼一句話:「劉秀髮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斗野,四七之際火為主」。 後來這句話在那個沒有網際網路的時代居然傳的風風火火,而且民間後來還演繹出了另一個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