讖書由西漢末年開始出現,是記載預言的神秘學書籍。《推背圖》至今仍頗受觸目,相傳是由唐代易學家李淳風及袁天罡所著。
《推背圖》的命名是源於書中的最後一象。相傳在一輪推算後袁天罡驚覺會泄露天機,故推李淳風的背說:「萬萬千千說不盡,不如推背去歸休。」
例如著名的《推背圖》第三象,與武則天稱帝有關:
《推背圖》第三象說:「日月當空,照臨下土。撲朔迷離,不文亦武。」
此象圖中女子頭戴君王的頭冠,而「日月當空」,為「曌」字,正應驗武則天在登基後改名「武曌」。
目前尚保存的《推背圖》版本眾多,而它們幾乎都成書於明、清以後,故不少歷史學家都質疑《推背圖》在歷朝遭到篡改,現存版本有「事後孔明」之嫌。而由岳飛之孫岳珂所撰的《桯史》可見,宋太祖曾下令禁讖書,唯當時《推背圖》已在民間流傳數百年,難以完全禁止。在群臣束手無策之際,宋太祖下令偽造百多個版本的《推背圖》並將其流出民間,這樣百姓就不會再認真看待《推背圖》了。
總結而言,現存的《推背圖》真偽成疑,一張圖更可有千百個解讀方式,而所謂「預言」 ,可能更反映解讀者心中已存有的印象。
文:娓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