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任意門】大新竹農產的蔬果搖籃 謝綿種子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文/王昱登.攝影/Alf Wang

《貢丸湯》雜誌 21 期曾提及西元 1900 年「新竹市場」成立,為今日人潮絡繹不絕的東門市場前身。曾經,販售雜糧與種子也是新竹市場一門大宗的產業。自 1950 年代開始,市場周遭陸續成立許多專營種子販售的店舖,連結附近屎溝巷(中央路 57 巷)的農具店,東門市場儼然成為桃竹苗地區農夫們採購生產工具的商圈。歷經時代更迭,種子行已不復往昔的榮景,但今日仍可見兩家老店座落在中央路上。早上十點左右,店面前仍有絡繹不絕的人潮前來採購。
種子行在日治時期興起,主要販售作物的種子。種子行不僅僅只是提供農夫作物種子,在整個種植過程中,種子行也同時陪伴農夫從事耕作,從最一開始保證種子的發芽率,到挑選適合當地及當季適合耕作的品種。當作物開始成長,種子行也扮演著顧問的角色,當作物發生病蟲害問題時,提供專業知識協助解決困難。這樣的合作模式,隨著農業產業的轉型,各時期的種子行所販售的商品、服務也逐漸轉變。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種苗更好種 種子產業的轉型

raw-image

行政院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可說是臺灣種子產業的推手,種改場源自於日治時期發展蔗苗改良,而後推行到稻米與蔬菜品種的種子與種苗培育。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受到中華民國政府糧食政策的方向影響,可大致將種苗分成兩類:政策性及非政策性,政策性種苗主要是糧食作物稻米、玉米、高粱等,非政策性種苗大多為瓜果蔬菜類。種改場這樣的種苗區分也顯現在市街中的種子行販售商品中,此次我們訪問到位在中央路上的謝綿種子行,便是主要經營非政策性種苗為主的種子行。

raw-image
raw-image


街區中的長期傳承的老種子行,最早大約於日治時期成立,最初單純以販售「種子」為主,在農業為主的年代,農人們一袋袋地購買蔬果種子是店內的日常。然而,隨著工商業快速發展,農業式微,這樣的景象已不復見,但越來越多以興趣導向的消費者出現,栽種成功率高的「種苗」這項產品也漸漸成為店內營業的重要項目。

raw-image
raw-image

綠手指保證 種子發芽率有玄機

傳承至今歷經數十年的時間,種子行透過什麼樣的技術來確保顧客間的口碑?「種子的發芽率」是消費者最關切的問題,對於農夫來說,發芽率事關生計。這間傳承三代的種子行保證了七成的發芽率,而在他們自己實測自己的產品時,必須要高達九成才得以販售,畢竟每個種植環境皆有差異,從天氣到土壤以及種植的技藝不同,都有可能影響發芽的成功機率。

因此,如何好好保存種子就成了店內重要的問題。「冷藏儲存」是保存種子活性的重要手段。除了店內保存之外,種子的源頭也需要掌握,店內的部分熱門商品,老店種子行都還保留著原初的品種,並和合作的農場專門生產該項種子,等到作物開花結果之後,採收完畢得要細心將種子陰乾才能保證種子的新鮮。另外一部分的種子來源,則是現今幾家大型的種苗公司(如農友等)所提供的貨源,主是要提供少量多樣的品種選擇。

raw-image

從農業生產到居家園藝 諮詢陪伴作為一種專業

raw-image

隨著作物品種改良技術發展,以及過去以慣行農法為主轉變至今日有機農業興起,種子行成為蔬果類農業生產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各區域農夫所種植的作物,很大程度是透過種子行的挑選,種子行會依據作物各品種的特色來挑選出最適合當地環境氣候以及季節的種苗。新竹一帶最大宗種植的蔬菜包含高麗菜、蘿蔔和空心菜等,還有新竹地區客家人製作鹹菜所需要的「芥菜」。這些作物較適合新竹地區偏冷的氣候,而不同季節種子行也會選擇不同的品種來提供栽種。

當客人購買種子,消費者和店家之間的連結也隨之建立,首先老闆會提供消費者較容易發芽的種植方式,等到作物開始生長,面對到病蟲害的威脅時,消費者也可能會來到店內諮詢,店家也會在此時提供相對應的解決之道。當你仔細觀察種子行,可以發現,有一半的客人會拿著手機或是一片葉子正和老闆仔細請教,老闆往往也知無不言地熱心分享。等到作物成熟之後,許多客人更會將蔬果作為回禮贈送給種子行,足見人與人之間溫馨的密切交流。種子行對於作物種植的知識累積,一部分是來自於技術的傳承,許多病蟲害問題是有區域性的,從上一代經營的經驗中已經找到解決的辦法;另外一部分,則來自店主定期參加專業機構的培訓。

種植蔬菜在當代已經很難定義是屬於農業還是園藝領域,尤其在經歷這幾年來的食安風暴以及武漢肺炎影響,越來越多人選擇在家中或是小菜園裡培育蔬菜、瓜果,並多數採用有機無毒的方式種植。而隨著蔬果的栽種進入興趣、生活的領域,店內提供的蔬果品種也越來越多,例如近年來興起的櫛瓜,這是過去不太常出現在臺灣蔬果市場上的瓜類,但最近來詢問的消費者日益增加。除此之外,現在全國的農業政策也往縮減農藥及化學肥料的方向進行。在種種變革之下,種子行也正在逐步轉型,他們將挑選過後的種子送往合作的育苗場,將最需要專業技術的發芽過程交給專業者,提供消費者更容易種植成功的小苗。到種子行選購小苗,可說是相當適合新手入門,「零失敗」的入坑方式,下次經過新竹舊城區,不妨到種子行挑選一株喜愛的蔬菜、瓜果小苗回家,看著他吸收陽光能量、努力成長的樣子吧!


本篇文章出自《貢丸湯》vol.27「老城裡的植感生活散步」

去哪買?
博客來網路書店 :https://pse.is/43weu3
TAAZE讀冊生活 網路書店:https://pse.is/44cpxy
各地獨立書店:https://pse.is/GM9TG
全台誠品、金石堂、墊腳石書店
見域小賣店:新竹市長安街6號(預約制)

想看電子版?

Readmoo 讀墨電子書:https://pse.is/443wl2
Taaze 讀冊電子書:https://pse.is/44gzp3
Hami書城:https://pse.is/43dm3z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見域Citilens的沙龍
257會員
246內容數
「新竹故事大口吃」是《貢丸湯》的理念,我們試圖在《貢丸湯》裡不以單點式的介紹新竹,而是主題性的帶出生活樣貌跟各種城市議題,讓讀者不只認識新竹,更從中思考新竹可以是一個甚麼樣的城市?如何在這裡生活?該怎麼期待新竹成為更好的城市。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貢丸湯》雜誌21 期曾提及西元1900 年「新竹市場」成立,為今日人潮絡繹不絕的東門市場前身。曾經,販售雜糧與種子也是新竹市場一門大宗的產業。自1950 年代開始,市場周遭陸續成立許多專營種子販售的店舖,連結附近屎溝巷(中央路57 巷)的農具店,東門市場嚴然成為桃竹苗地區農夫們採購生產工具的商圈
Thumbnail
《貢丸湯》雜誌21 期曾提及西元1900 年「新竹市場」成立,為今日人潮絡繹不絕的東門市場前身。曾經,販售雜糧與種子也是新竹市場一門大宗的產業。自1950 年代開始,市場周遭陸續成立許多專營種子販售的店舖,連結附近屎溝巷(中央路57 巷)的農具店,東門市場嚴然成為桃竹苗地區農夫們採購生產工具的商圈
Thumbnail
新珍香酥糖於民國18年(1929年)開始開店,由26歲的第一代范清漢帶著18歲新婚妻子以當時的日圓一塊錢白手起家,買到一鍋花生,一碗麥芽糖就在第一市場擺攤,後來第一代搬到大同路有固定的店面(租的),於60年前由江復元先生(女婿)接班後買60坪,一坪2000塊的店面,後來在店後面建30坪的小工廠。
Thumbnail
新珍香酥糖於民國18年(1929年)開始開店,由26歲的第一代范清漢帶著18歲新婚妻子以當時的日圓一塊錢白手起家,買到一鍋花生,一碗麥芽糖就在第一市場擺攤,後來第一代搬到大同路有固定的店面(租的),於60年前由江復元先生(女婿)接班後買60坪,一坪2000塊的店面,後來在店後面建30坪的小工廠。
Thumbnail
COVID-19疫情自2109年底開始擾動人類世界,去年的台灣農學市集在四月曾停辦幾次;而今年警戒則提高到三級,從五月開始暫停到現在(七月)。台灣的農學市集原本就各有特色,因疫情停辦,衍伸出來的因應方式或強化既有模式之中,也預見了市集與消費者互動的方向。
Thumbnail
COVID-19疫情自2109年底開始擾動人類世界,去年的台灣農學市集在四月曾停辦幾次;而今年警戒則提高到三級,從五月開始暫停到現在(七月)。台灣的農學市集原本就各有特色,因疫情停辦,衍伸出來的因應方式或強化既有模式之中,也預見了市集與消費者互動的方向。
Thumbnail
你知道剛剛晚餐吃進肚子裡的菜,是從哪裡來的嗎?  ​   聊到蔬菜、水果……各種食材,除了問「要去哪裡買」,你否也會問 「這是誰種的」?  ​  在臺東除了有許多優質的慢食店家,更有認真耕耘的小農們,用友善耕作的方式、順應時節與氣候,生產各式各樣的食材......
Thumbnail
你知道剛剛晚餐吃進肚子裡的菜,是從哪裡來的嗎?  ​   聊到蔬菜、水果……各種食材,除了問「要去哪裡買」,你否也會問 「這是誰種的」?  ​  在臺東除了有許多優質的慢食店家,更有認真耕耘的小農們,用友善耕作的方式、順應時節與氣候,生產各式各樣的食材......
Thumbnail
從甜蜜蜜到營業額破百億,從前的新竹糖廠,是如何成為今日的巨城百貨呢?這一期的歷史任意門將帶大家回溯新竹糖廠的過往,這段風中的甜蜜故事,要從台灣的糖業現代化說起......
Thumbnail
從甜蜜蜜到營業額破百億,從前的新竹糖廠,是如何成為今日的巨城百貨呢?這一期的歷史任意門將帶大家回溯新竹糖廠的過往,這段風中的甜蜜故事,要從台灣的糖業現代化說起......
Thumbnail
我們常說的傳統市場,其實出現在台灣也才約一百年的時間喔!市場和日治時期帶來的衛生觀念息息相關。現今的東門、南門市場,皆是沿襲自日治時期所建的消費市場。而今日的士林市場及關東市場,則是戰後出現的眷村市場,因此也販售許多如麵食早點、臘肉香腸等眷村特色美食。
Thumbnail
我們常說的傳統市場,其實出現在台灣也才約一百年的時間喔!市場和日治時期帶來的衛生觀念息息相關。現今的東門、南門市場,皆是沿襲自日治時期所建的消費市場。而今日的士林市場及關東市場,則是戰後出現的眷村市場,因此也販售許多如麵食早點、臘肉香腸等眷村特色美食。
Thumbnail
我們在10月9號舉辦一場市場議題沙龍,邀請新富町文化市場、天母士東市場、宜蘭音樂米、市場處科長,討論近年市場學興起的熱旋風。
Thumbnail
我們在10月9號舉辦一場市場議題沙龍,邀請新富町文化市場、天母士東市場、宜蘭音樂米、市場處科長,討論近年市場學興起的熱旋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