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餘生》:創傷後的意義與敘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如果世界上3%隨機的人,沒有任何原因地消失,剩下的人會/能夠如何應對?這是《末世餘生》(The Leftovers)整齣劇從頭到尾的命題。2%並不是一個很大的數字,舉凡天災如颱風、地震,或是瘟疫,都能在基礎設施落後的國家造成更大的傷害,甚至於戰爭、種族滅絕都是更慘絕人寰的災難;那為何在戰爭、科幻或反烏托邦題材的影劇充斥的現今,觀眾們需要去關注一群因為目睹2%的人消失而產生心理創傷的主角呢?


(圖源:HBO)

(圖源:HBO)

   

《末世餘生》的背景設定在紐約州的一處郊區,時間點則是在「消失事件」(The Departure)發生的三年後。在「消失事件」中,世界上的人口無分性別、種族和年齡憑空消失了2%,然而除了此一乍看十分科幻的設定,劇中並不進一步提供對於此一事件的解釋,而是更著重在受到「消失事件」影響的一般人:以Kevin Garvey為首的Garvey一家人、Nora和Matt這對兄妹,以及作為反派的「殘存罪人」(Guilty Remnant),觀眾可以看到這群人在「消失事件」後,試圖以不同的方式應對這起「無以名狀」的事件。

 

     而「消失事件」的重點,便在「無以名狀」上。在前述的災難中,儘管慘絕人寰,人們都能夠透過某種方式為其加諸意義,使其有一個合理化的解釋:在戰爭中,民族主義的意識形態發揮它的作用,告訴未亡人他們的親人乃是為國捐軀;在天災中,科學則有他們的一席之地,他們解釋事件的成因和如何預防下一次的災厄;而一般性的死亡,也早已有為數眾多的思想、宗教試圖為其賦予意義。畢竟,在這些狀況中,儘管難受和無奈,至少就生者的觀點來看,死亡都代表著終點,是每個人終將面臨的結局。

 

(圖源:HBO)

(圖源:HBO)


    但消失事件無法從任一觀點解釋。一開始,我們便可以看到在消失事件3周年的聽證會上,維根斯坦的名言受到引用:「凡不能言說,須保持沉默」(Whereof one cannot speak, thereof one must be silent)。科學沒有辦法證明和解釋為什麼人會憑空消失、事件背後的物理法則;而宗教也沒有好到哪裡去。劇中有部分人將消失事件比擬為基督教的「被提升天」(意指這些消失的人前去的是天堂),但卻無法自圓其說:為何教宗、嬰兒和性侵犯都是「升天者」?於是,「舊世界」中的重要框架和世界圖像紛紛失去效力,被留下的人只能在不理解、憤恨、無奈的情緒下,繼續他們的生活。

 

    當然,在日常生活,人還是必須發展出一套敘事來合理化突如其來的消失。作為警長的Kevin,時常分不清楚發瘋的野狗到底是幻覺還是真實,他藉著這樣的幻覺作為隱喻,試圖在事件過後扛起對整個小鎮、乃至家庭的責任,但往往越弄越糟。另一方面,在傳統宗教失去陣地時,新興宗教趁勢而起,無論是Laurie參加的「殘存罪人」(Guilty Remnant),抑或Tom跟隨的邪教教主神聖偉恩(Holy Wayne),不管是用沉默還是擁抱,他們試圖藉由這些動作作為暗示,拿走傷心者身上的痛苦,但當看似「神奇」的療法遭遇現實中的衝突時,往往也是一碰及破。

 

(圖源:HBO),以下涉及劇情討論。

(圖源:HBO),以下涉及劇情討論。


    這樣的敘事以及合理化,更荒謬地表現在第二季位於德州的嘉蘭鎮(Garland)。在消失事件中,嘉蘭鎮奇蹟似的一個人都沒消失,此地因此被視為「奇蹟公園」,吸引大量觀光客進入。其中的鎮民更自詡為被上帝赦免的信徒:有的人整天穿著婚紗與觀光客拍照,有的人隨機進到不同的公共場所屠宰山羊,為的是重覆在「消失事件」時他們在進行的動作,他們深信這些動作是一種特殊的「儀式」,庇佑他們於苦難之外。但是,不論有沒有「消失事件」,人們還是生活在一個生離死別會發生的真實世界。在這個地方,痛苦和悲傷不會因為集體的宗教敘事而消失,沒有人受到赦免。

 

    值得一提的是Nora和Matt這對兄妹,某種程度而言,他們代表兩種截然不同面對消失事件的態度。對於Nora來說,她無法放下家人的消失,更認為那是自己的過錯,而不斷地以各種方式尋找她的家人(加入消失事件調查部、前往澳洲找科學家進行穿越),因為儘管表面上幸福美滿,她卻無法放下那些曾經失去的東西(包含她過往的家人、以及後來領養的Lily);但對於Matt來說,消失事件卻諷刺地成為他驗證自身信仰的契機,更加深了他既有的宗教信念。只有在「神」被獅子咬死,以及Nora見到她的家人時,他們才放下自身的執念,準備好以更切實的態度面對往後的人生。

 

(圖源:HBO)

(圖源:HBO)


    總而言之,儘管有許多看似科幻及邪教的設定,《末世餘生》(The Leftovers)還是一部講述受到創傷的人們,如何復原的故事;因此,影集的基調和Tom Perrotta所寫的原著(台灣譯作《剩餘者》)相差許多,後者相較於影集更著重在人性的灰暗面,也沒有二三季的劇情。而不可諱言的是,在一開始缺乏對於該世界觀的認識下,觀眾會難以掌握角色的情緒發展,而無法理解整體的劇情走向,但我認為大概只要撐過前五集、了解角色各自的個性後,便能夠明白整齣劇想要表達的意涵,在此推薦給有興趣的人,期待看完後一起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TWK影劇評論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單身爸爸手記》(Fleishman Is in Trouble)是我最近一次追完,蠻喜歡的家庭劇,儘管中文劇名乍看之下講的是老套的中年男性悲哀,實則上,則是以Lizzy Caplan作為主要敘事者,敘述Fleishman夫婦感情的起落。
《黑道家族》是《絕命毒師》的前身,更是它的鏡像。該劇主角Tony Soprano同樣是一名身患心理疾病的中年男子,同樣有一位(可能沒那麼煩人的)金髮妻子Carmela,以及一對子女Meadow和Anthony,家庭組成上與White一家相似,也有著類似的故事出發點:失序的中年生活。
《單身爸爸手記》(Fleishman Is in Trouble)是我最近一次追完,蠻喜歡的家庭劇,儘管中文劇名乍看之下講的是老套的中年男性悲哀,實則上,則是以Lizzy Caplan作為主要敘事者,敘述Fleishman夫婦感情的起落。
《黑道家族》是《絕命毒師》的前身,更是它的鏡像。該劇主角Tony Soprano同樣是一名身患心理疾病的中年男子,同樣有一位(可能沒那麼煩人的)金髮妻子Carmela,以及一對子女Meadow和Anthony,家庭組成上與White一家相似,也有著類似的故事出發點:失序的中年生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失去秩序的世界的故事,人類變成異樣生物的探討。主角在艱困環境中掙扎求生,面對各種困難和問題,最後找到隱藏在朋友留下的紀錄,並獲得一些希望。
Thumbnail
《誰是被害者》第一季以「遺願命案」為主要故事,表現死者透過自殺將死亡視為一種展演,控訴生前的荒謬感。角色透過不被理解、不理解世界產生自殺行為,引發對生命意義的探討。透過卡繆在《薛西佛斯的神話》中對自殺的論述,來探討第一季中死者們關於「理解」的主題,以及他們展示的兩種回應荒謬的方式:自殺和希望。
Thumbnail
◎ 約翰問天使,嚴重的災難為何會發生? 天使說:這些力量是由人類心念中產生。 ◎難道沒有任何希望嗎? 希望是永遠存在的。天地是為你們創造的呀! ◎ 未來將遭受許多不明疾病的威脅,可能發動的第三次大戰中,屆時全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二,大約四十億的人會在三年內消失。
Thumbnail
Netflix的文字簡介:詐騙高手來到一座靈異村莊,那裡困囚著眾多失蹤者的靈魂,等待著失蹤真相大白的一天。 以為是懸疑驚悚片,所以開始追,看完覺得分類應該是「溫馨燒腦劇」,雖然有懸疑但是完全沒有可怕,這裡面的鬼魂跟活人一模一樣,會傷心會感動,身體受傷了也會流血也會痛,想念之情沒斷過卻看不到最想念的
果然,看泰絲格里森的小說,看瑞卓利莫拉系列比較對味。 這一本《最後倖存者》屬於較後期的作品,中間我還有好幾本沒看,不過雖然人物關係有點相連,案情是完全獨立的,所以跳著看也沒有任何問題。 《最後倖存者》一開始是一場槍殺案和一場爆炸案,兩宗案件都有一個孩子倖存,接著來到主線,一個富豪家中發生滅門慘案
Thumbnail
無常所伴隨的通常是死亡、敗壞、消失、離散的負面現象。人一出生就注定死亡,但是死亡的時間、方式都是不定,就是因為死亡如此無常、不定,才令人感到恐懼。觀音山 《藥師經》暨煙供施食超渡法會,可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於佛前接受佛法加持,對於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Thumbnail
《墜惡真相》所關注的主題,遠遠不止於真相的曖昧性,更包含背後各種關係的角力,或許是性別結構,也或許是親密關係,以及在這一次次的角力當中,每個人做出的決定、得到的被決定,怎麼緊扣各自的生存姿態與需求。在這些角力裡,透過電影可以進一步確定的是:審判始終關於未來,它不僅是一個人為何會死的事後解析。
Thumbnail
本片基調讓人想起去年Disney+上架的《沒有季節的城市》,同樣以311災情為引子,然而實際上核心是描寫一群人因各種原因而群居在一起,互相扶持,面對人生的各種困境,只不過一個是活人的聚落,一個是死人的聚落。本片的主角群大多是死人,所以面對的問題不再是柴米油鹽等生存問題而困居於災民安置地,而是死有餘憾
最讓人感到害怕的是什麼。死亡?孤單?離別? 人死後的靈魂究竟會去哪裡,沒人知道。 是上天嗎?還是喝了孟婆湯後繼續當人類?又或者是變成靈魂,能自由穿梭任何地方。 世界上這些無法被科學定義的現象被稱為「靈異現象」。 這種現象大多出現在半夜時段,半夜通常不會有人工作,但有些人為了錢還是會選擇大夜班
Thumbnail
於是在釐清關係人外層司法與科學如何看待一個死亡事件之後,進入到了就算解剖也無法得知的人類情感狀況。《墜惡真相》遊走在公眾的,帶有功能性價值判斷,與夫妻不為人知的相處狀況,敘事如同穿針引線在內(當事人與死者關係)外(法院證據判斷)穿梭。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失去秩序的世界的故事,人類變成異樣生物的探討。主角在艱困環境中掙扎求生,面對各種困難和問題,最後找到隱藏在朋友留下的紀錄,並獲得一些希望。
Thumbnail
《誰是被害者》第一季以「遺願命案」為主要故事,表現死者透過自殺將死亡視為一種展演,控訴生前的荒謬感。角色透過不被理解、不理解世界產生自殺行為,引發對生命意義的探討。透過卡繆在《薛西佛斯的神話》中對自殺的論述,來探討第一季中死者們關於「理解」的主題,以及他們展示的兩種回應荒謬的方式:自殺和希望。
Thumbnail
◎ 約翰問天使,嚴重的災難為何會發生? 天使說:這些力量是由人類心念中產生。 ◎難道沒有任何希望嗎? 希望是永遠存在的。天地是為你們創造的呀! ◎ 未來將遭受許多不明疾病的威脅,可能發動的第三次大戰中,屆時全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二,大約四十億的人會在三年內消失。
Thumbnail
Netflix的文字簡介:詐騙高手來到一座靈異村莊,那裡困囚著眾多失蹤者的靈魂,等待著失蹤真相大白的一天。 以為是懸疑驚悚片,所以開始追,看完覺得分類應該是「溫馨燒腦劇」,雖然有懸疑但是完全沒有可怕,這裡面的鬼魂跟活人一模一樣,會傷心會感動,身體受傷了也會流血也會痛,想念之情沒斷過卻看不到最想念的
果然,看泰絲格里森的小說,看瑞卓利莫拉系列比較對味。 這一本《最後倖存者》屬於較後期的作品,中間我還有好幾本沒看,不過雖然人物關係有點相連,案情是完全獨立的,所以跳著看也沒有任何問題。 《最後倖存者》一開始是一場槍殺案和一場爆炸案,兩宗案件都有一個孩子倖存,接著來到主線,一個富豪家中發生滅門慘案
Thumbnail
無常所伴隨的通常是死亡、敗壞、消失、離散的負面現象。人一出生就注定死亡,但是死亡的時間、方式都是不定,就是因為死亡如此無常、不定,才令人感到恐懼。觀音山 《藥師經》暨煙供施食超渡法會,可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於佛前接受佛法加持,對於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Thumbnail
《墜惡真相》所關注的主題,遠遠不止於真相的曖昧性,更包含背後各種關係的角力,或許是性別結構,也或許是親密關係,以及在這一次次的角力當中,每個人做出的決定、得到的被決定,怎麼緊扣各自的生存姿態與需求。在這些角力裡,透過電影可以進一步確定的是:審判始終關於未來,它不僅是一個人為何會死的事後解析。
Thumbnail
本片基調讓人想起去年Disney+上架的《沒有季節的城市》,同樣以311災情為引子,然而實際上核心是描寫一群人因各種原因而群居在一起,互相扶持,面對人生的各種困境,只不過一個是活人的聚落,一個是死人的聚落。本片的主角群大多是死人,所以面對的問題不再是柴米油鹽等生存問題而困居於災民安置地,而是死有餘憾
最讓人感到害怕的是什麼。死亡?孤單?離別? 人死後的靈魂究竟會去哪裡,沒人知道。 是上天嗎?還是喝了孟婆湯後繼續當人類?又或者是變成靈魂,能自由穿梭任何地方。 世界上這些無法被科學定義的現象被稱為「靈異現象」。 這種現象大多出現在半夜時段,半夜通常不會有人工作,但有些人為了錢還是會選擇大夜班
Thumbnail
於是在釐清關係人外層司法與科學如何看待一個死亡事件之後,進入到了就算解剖也無法得知的人類情感狀況。《墜惡真相》遊走在公眾的,帶有功能性價值判斷,與夫妻不為人知的相處狀況,敘事如同穿針引線在內(當事人與死者關係)外(法院證據判斷)穿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