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爸爸手記》(Fleishman Is in Trouble)是我最近一次追完,蠻喜歡的家庭劇,主要演員陣容有Jesse Eisenberg、以《反恐危機》(Homeland)聞名的Claire Danes,和《辣妹過招》(我只看過這部XD)的Lizzy Caplan。內容上,儘管中文劇名乍看之下講的是老套的中年男性悲哀,實則上,則是以Lizzy Caplan作為主要敘事者,敘述Fleishman夫婦感情的起落。因此,整齣劇並不會像表面議題那麼沉重(至少一開始不會),而是在Toby、Libby和Seth這幾位正準備邁入中年的好友的嬉鬧間,讓觀眾一窺發生於現代都會中的家庭/自我危機。
這也是《單身爸爸手記》異於其他類似題材影劇的特殊之處。它不像《美國心玫瑰情》或《真愛旅程》這類討論中年危機電影,明顯地把場景設定在郊區並假設了基於性別的分工,導致後續悲劇的發生;與《黑道家族》或是《六呎風雲》也不太一樣,其中沒有龐大的家族成員以及附隨其中的生活雜事。《單身爸爸手記》的場景設定在現代紐約,Toby和Rachel則是一對彼此事業都有小成的夫婦,並育有一對姊弟。故事便以Fleishman夫婦離異為起點,透過不同的視角,讓這些主要關係人不斷去回想,這樣看似美滿的婚姻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從此為出發點,本劇想要講的「婚姻故事」,遠遠不止雙方的價值觀或是習慣差異所帶來的爭吵,其中更牽涉到的是作為第三方的子女,其利益如何被父母雙方考慮。而分手或是離婚,往往不只是其中一方的錯誤,我們還必須看到的是「錯誤」、「價值觀差異」如何受到社會因素如階級、性別或是家庭的塑造,這些才是一段婚姻成敗的決定因素。透過不同視角的切換,觀眾可以看到同一段事件、回憶其實有殊異的解讀方式,而這樣的差異,進一步讓原本相愛的Toby和Rachel選擇分開。
一開始,我們以Toby的視角看到他做為一個草食男的無奈。他滿足於既有的醫院工作,強調醫師與病患間的交流;同時間,也一併扛起照顧小孩的工作;反倒是Rachel,她才是家庭中那位經常在工作的人,她不斷尋求更好的工作職位、敦促Toby力爭上游,想要住在更好的房子裡。因此在前幾集時,觀眾或許會覺得Rachel勢利又不忠的行徑簡直是令人生厭,而更帶入Toby的角色,以男性為主體來看待這場中年危機。
然而,事情總是兩面(或多面)的,就如同Toby教給他兒子的物理法則。第七集,便回過頭來以Rachel的視角,敘述這段婚姻如何走向崩解。對於Rachel來說,她出生在一個相對貧困的猶太家庭,卻在母親死後被送去高級的天主教學校,她在其中則是作為格格不入的邊緣人受到排擠,這當然對Rachel的價值觀產生重大影響。我相當喜歡其中一句話:
「她明白不是因為缺錢也不是因為親切感,她才成了局外人,而是因為她缺乏親切感跟錢,在她身上產生了一種局外人的絕望感。不過,教養也是一種語言,要麼妳天生就會說,不然妳都會帶著一種口音。」
於是,她不像原生家庭美滿的Toby能夠滿足於原有的工作或是生活圈。畢竟,物質上的充裕在紐約並不真的代表什麼;更重要的是打入上流圈子、建立重要的社會網絡,才能夠在上流階層擁有一席之地,並同時確保孩子的教養與那些富家子弟一致,不會留下特殊口音。為此,她認真的投入於經紀事業和上流社交圈中,生產過程中婦產醫師的粗暴處置更加深了她這樣的信念。我們可以看到其間的諷刺轉變:溜冰場原本是Toby和Rachel相識相戀的地方,卻在決定孩子夏季營隊時,被Rachel貶低為沒用的活動。
不可諱言,整齣劇從後段至結尾,幾乎是偏向女方視角的,這可能會讓許多帶入Toby的男性觀眾看得不是滋味。畢竟,Rachel是明顯犯錯的人,她在婚姻內總是強硬地做決定,更在離婚後不顧小孩跑去和瑜珈老師度假;相較之下,Toby則是盡責的完成工作和家庭中的大小事,因此後段對於這起失蹤事件的「翻案」,以及描寫Toby自私嘴臉,或許也對他有失公允。但是,《單身爸爸手記》並不辯證婚姻雙方的孰是孰非,它的重點還是在於不同個人普同卻又略帶差異的中年焦慮,不管是Fleishman夫婦、Libby或是Seth,都因為他們不同的條件而有不同的問題;而婚姻中的雙方,只能嘗試在這樣的條件下做到最好。
以上心得推薦給大家,歡迎有看過的來討論相關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