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輕軌定義是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輕軌多面向的特性,讓每個人聽到「輕軌」兩個字的時候,往往腦海浮現的是不一樣的系統型式,造成討論時的混淆。這篇文章將說明幾個比較常被混淆的輕軌概念。

公車專用道 VS. 輕軌

「賦予專屬路權」是歐洲城市近幾年提高傳統路面電車的營運效率方式之一,為了與古老緩慢的路面電車做區隔,特別取個「輕軌」作為包裝。這名詞用在原本沒有路面電車的台灣,就是在路中央劃設專用車道讓輕軌列車來行駛(注意,只是平面專用車道,不是高架或地下隧道)。這種系統多半是用在人口100萬以內中小型都市的主要幹道,做為大眾運輸系統的骨幹;或是用在大型都會區的周邊,作為捷運系統或區域鐵路系統的接駁。
也許有人覺得,現在的公車專用道不就很好了嗎?如果你看看台北市尖峰時刻的公車專用道,十幾台公車擠在公車專用道車站前排隊等靠站的情況,就知道公車專用道是有容量限制的。如果把這些公車聯結成列車的型式,同一時間在軌道上,就只有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車輛在跑,可以避免車輛浪費時間在無謂的進站等待上。這就是公車專用道和平面輕軌最大的差異。

捷運 VS.輕軌

「輕軌」跟台北、台中、高雄的「捷運」有何差別?主要在於路權型式、駕駛方式、列車長度與運輸能量。
  • 輕軌可以依據不同地區的交通特性,混合使用A型(專有)、B型(隔離)、C型(混合)三種路權,捷運則只能使用A型(專有)路權。
  • 輕軌通常採人工目視駕駛,由駕駛自行負責行車間距;捷運通常採半自動或是全自動無人駕駛,由號誌系統控制行車間距與保護措施
  • 輕軌必須考量路面行駛的情況而限制列車長度;捷運系統由於全線採專有路權,只要月台長度足夠,可採用較長的列車
  • 輕軌列車長度較短導致單一列車載客容量較低,加上採目視駕駛造成班距加密程度受限,因此能提供的最高運輸能量較捷運低;捷運列車較長、單一列車載客容量較高,搭配號誌系統控制的全自動駕駛,可有效縮短班距,因此捷運系統能提供比輕軌系統更高的運輸能量。

輕軌 VS. 輕軌捷運 VS. 捷運

當輕軌「全線」行駛在高架或地下的專有路權時,這樣的輕軌可視為「準捷運」,因為「捷運」在大眾捷運法的的定義,是指具有「專有路權」的軌道運輸系統。全線採專有路權的輕軌系統,是輕軌系統的設計型式之一,有人特別把它叫做「輕軌捷運」。
「輕軌捷運」由於列車長度較「捷運」短,單一列車的造價成本較低,若搭配目視駕駛,可進一步節省號誌系統的成本,因此「輕軌捷運」的確比「捷運」的機電成本便宜。但是軌道運輸的興建成本中,土建佔絕大部分,「輕軌捷運」全線必須採高架或地下隧道方式興建,比起「捷運」還是沒有省下多少土建成本,兩者都得承擔高架或地下隧道的興建經費,頂多車站規模較小可節省一些土建成本。若與「平面輕軌」相較,「輕軌捷運」土建成本則高出平面輕軌五到十倍,換句話說,土建成本:「捷運」> 「輕軌捷運」>> 「平面輕軌」。如果運量需求真的不高,其實平面輕軌反而是比較經濟的方法,若真的運輸需求很高,那直接蓋捷運就好了,輕軌捷運省下的小錢真的沒差多少。
為什麼台灣的輕軌不知不覺都變成了「輕軌捷運」呢?我個人覺得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混淆視聽討好大眾,「捷運」是大部分人聽了就可以接受的系統,「輕軌」又符合潮流、造價又低,把他混合起來不是皆大歡喜嗎?只是有誰知道這其中的細節呢。第二個,台灣行政機關沒把握做平面型式的輕軌,因為整個道路交通系統都會被牽連,所以乾脆立體化省事,走自己的路最安全。

傳統鐵路提升 VS. 輕軌

「基隆捷運」是不是輕軌?
這條路線位於衛星都市(基隆)連接核心都市(台北)的運輸走廊,若用傳統鐵路列車提供運輸服務,這種系統稱為區域鐵路或通勤鐵路。如果想要將區域通勤的服務與衛星都市內部的大眾運輸服務結合,達到不須轉乘的目標,那這樣的系統在歐洲有個特別的名字叫做 Tram-Train,也就是是將路面電車的Tram,與傳統鐵路的 Train 合併起來的意思。
今天住在基隆市區的民眾,要到台北火車站附近上班的話,得先搭公車到基隆火車站,轉乘台鐵電聯車到台北火車站。Tram-Train的概念,是讓旅客在自家附近的平面輕軌站牌上車後,不需轉乘就能抵達台北火車站。由於這與輕軌「改善既有軌道運輸服務以提高競爭力」的概念一致,因此在德國也將Tram-Train 視為輕軌的一種呈現方式。
為了提供這樣的服務,列車必須能夠在平面輕軌路段以及傳統鐵路路段上行駛,在車輛技術與行車控制的要求較複雜(必須兼容於兩套電力與駕駛系統、月台設施與軌道淨空),所以實務上只有歐洲的少數城市有,而且僅限於市區平面輕軌路網與通勤鐵路需求已經同時存在的城市。
「基隆捷運」到現在討論的點著重在端點的車站(西端是南港或南港展覽館,東端是八堵或基隆火車站),比較少討論到繼續往西或往東延伸時,如何與既有的軌道運輸共軌的情況。因此基隆捷運看起來已經沒有特別要實現 Tram-Train 這樣的概念,而是在討論如何將既有的台鐵基隆線,改建為更有競爭力的軌道運輸系統型式,考量系統的型式看起來也偏向傳統的捷運。「輕軌」這個概念,或許在計畫初期有考量與基隆市區平面輕軌計畫結合,或是將台鐵路廊改建成平面隔離路廊輕軌的型式,現在看起來比較像是名稱的包裝,而不是概念的實現。

總結

輕軌具有多面向的特性,再加上政治人物、學者專家、媒體記者有意無意的混淆,使得我們每個人聽到「輕軌」這個名詞時,腦海中浮現的畫面都不見得相同,所以跟人討論輕軌之前,記得先釐清一下你們要討論的是什麼型式的系統。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會員
52內容數
從德國留學經驗,檢視台灣交通,分享個人看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東京待得越久,越能真切的感受到這個城市大眾運輸交通體繫有多龐大及複雜,一堆臺灣無法想像的機能與設置,本篇將分享了個人對東京交通系統的心得。
Thumbnail
2024年1月1日,臺中市捷運正式開放攜帶單車搭乘,限時段及車站,並有尺寸限制等規定。本文分享了實際搭乘過程,包括購票、進站與搭乘過程,適合單車輕度使用者或通勤族群參考。
Thumbnail
2024.06.05 台中市政府 台中市政府積極打造「捷運大台中」,提供中台灣便捷交通,繼第一條捷運綠線上路後,接力推動捷運藍線期程邁出一大步。交通局表示,捷運藍線基本設計審議資料提報交通部審查,盼中央早日核定,為縮短前置作業,已完成沿線路線測量、地質、水文、管線、橋梁涵洞、土石方處理等各項調查工
Thumbnail
東京的鐵道公司可先依行駛範圍分成三大類:JR、私鐵(民營鐵路)、地下鐵。 不同於台灣「高台捷」三鐵的觀念,需重新用『運營公司』的觀念來了解的日本鐵路
Thumbnail
嘉義對於興建輕軌的盼望,其實已經有相當長一段時間,畢竟早在高鐵正式通車前,原本高鐵嘉義站與台鐵嘉義站之間,是打算以輕軌落連接,不過後續因為種種原因導致計畫取消,並且換成現在我們看到的BRT系統。究竟目前嘉義輕軌的推動進度到哪裡?對於這個計畫,目前有哪些不同的看法?以及周遭還有哪些計畫正在進行?
Thumbnail
說到日本時代臺灣的交通工具,大家最先想到的應該是「火車」吧? 不過大家可能沒想到,日本時代的臺灣還有另一種盛行的鐵路設施──輕便鐵道。由於輕便鐵道是透過人力前進,亦被稱為「手押臺車」。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竹科交通問題的改善可能性,包括園區巡迴巴士的路線問題,通勤公車路線的概念,竹科巡迴巴士的紅線、綠線問題,橘線、綠能線的改善方法,以及其他公車路線設立和提升公車硬體層面的建議等。
Thumbnail
從台灣目前人口聚集的核心區域—六大直轄市來看,每座重量級車站,現在也非常多針對車站本身、甚至周遭區域的工程正在進行。所以今天我們就打破先前一集只談一個縣市的空間限制,一次看完台北、新北、桃園、台中、台南以及高雄各自的超級車站,目前在進行那些工程,以及最新進度到哪裡 !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東京待得越久,越能真切的感受到這個城市大眾運輸交通體繫有多龐大及複雜,一堆臺灣無法想像的機能與設置,本篇將分享了個人對東京交通系統的心得。
Thumbnail
2024年1月1日,臺中市捷運正式開放攜帶單車搭乘,限時段及車站,並有尺寸限制等規定。本文分享了實際搭乘過程,包括購票、進站與搭乘過程,適合單車輕度使用者或通勤族群參考。
Thumbnail
2024.06.05 台中市政府 台中市政府積極打造「捷運大台中」,提供中台灣便捷交通,繼第一條捷運綠線上路後,接力推動捷運藍線期程邁出一大步。交通局表示,捷運藍線基本設計審議資料提報交通部審查,盼中央早日核定,為縮短前置作業,已完成沿線路線測量、地質、水文、管線、橋梁涵洞、土石方處理等各項調查工
Thumbnail
東京的鐵道公司可先依行駛範圍分成三大類:JR、私鐵(民營鐵路)、地下鐵。 不同於台灣「高台捷」三鐵的觀念,需重新用『運營公司』的觀念來了解的日本鐵路
Thumbnail
嘉義對於興建輕軌的盼望,其實已經有相當長一段時間,畢竟早在高鐵正式通車前,原本高鐵嘉義站與台鐵嘉義站之間,是打算以輕軌落連接,不過後續因為種種原因導致計畫取消,並且換成現在我們看到的BRT系統。究竟目前嘉義輕軌的推動進度到哪裡?對於這個計畫,目前有哪些不同的看法?以及周遭還有哪些計畫正在進行?
Thumbnail
說到日本時代臺灣的交通工具,大家最先想到的應該是「火車」吧? 不過大家可能沒想到,日本時代的臺灣還有另一種盛行的鐵路設施──輕便鐵道。由於輕便鐵道是透過人力前進,亦被稱為「手押臺車」。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竹科交通問題的改善可能性,包括園區巡迴巴士的路線問題,通勤公車路線的概念,竹科巡迴巴士的紅線、綠線問題,橘線、綠能線的改善方法,以及其他公車路線設立和提升公車硬體層面的建議等。
Thumbnail
從台灣目前人口聚集的核心區域—六大直轄市來看,每座重量級車站,現在也非常多針對車站本身、甚至周遭區域的工程正在進行。所以今天我們就打破先前一集只談一個縣市的空間限制,一次看完台北、新北、桃園、台中、台南以及高雄各自的超級車站,目前在進行那些工程,以及最新進度到哪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