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趟讀者售後服務,就是來爆自己的雷。
閱讀本篇之前建議先讀過〈最慘的一天〉這個短篇,順勢讀完整本《第二十一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作品集》當然更歡迎。
我去年底投完島田莊司獎就出門玩耍了,根本沒規劃要投搞協會徵文獎。不料出遊回家,發現一週內擠出一個短篇似乎可行,就花了四天寫這個故事。理論上可以寫出多一層結局,但我單純就時間不夠。把另一層結局在這裡寫出來好了,不然收藏在心裡要幹嘛?曬乾來好過冬嗎?
這個時候我才體會到,病人夜裡發高燒有多麼幸福,可以使用的退燒藥和退燒外敷方式,光是護理站就有七八種。我想經濟學家應該能同理我的心情,寧可應付通貨膨脹,也不想面對通貨緊縮。
這個段落,被敏迪選讀
引言了,但不是推書,而是用來說明通貨緊縮。她單純覺得我把通貨緊縮講得精準,殊不知這個段落講的是小兒科醫師值班的時候,幼兒失溫難救。失溫比高燒難救,各科醫生們都點頭。除了燒燙傷跟癌細胞,身體裡東西太多通常比東西太少容易處理。因為多出來的東西可以移除,但是一個有機體失能的時刻,要補充不足,你都不知道怎麼做才能均勻補足到每個該去的位置。市場是一個有機體,所以通貨緊縮才這麼可怕,不是印鈔票就可以。
整個故事看似是很純的醫療推理,殊不知故事本來的鋪墊其實是金融,但我沒寫完,所以只有殘留的譬喻跟結局提及的事件發生時機好像跟錢有關。其實一切的一切,都跟錢有關。
====== 防雷線 ======
在中國經濟觸頂反彈裡,說的多半是 2019 後,市場終於看見中國金融水位退潮。但在各項指標滑落之前,從中國的地方財政出現缺口,和對資金流出中國的禁制就開始加強,明眼人就能看出,從 2015 年開始,外資減少中國投資或撤出,不是因為怕辱華。即便需要中國市場的銷售成長來帶動經濟,中國市場的風險管理也漸漸侵蝕利潤。其中最大的風險,就在錢無法帶出中國。
故事裡的死者,薏仁姑姑,就是對水溫敏感的台商。先利用越南設廠的境外投資,轉移出部分中國資產,又在 2019 香港反送中鎮壓,打破國際對中共手底下金融秩序的信心前,試圖利用台灣政府開出的鮭魚返鄉政策,大額匯款回台灣稅率最低的期間,把錢從中國匯回台灣。
鼓勵回流的優惠利率政策,窗口當然有時效性,這就縮限了薏仁姑姑能處理個人資產的時間。在對岸,時間和機會也不開放給所有金錢自由流動。雖然屬於公司的資產已經挪出一大筆投入越南設廠,成功轉出,但是非法人的個人資產想要直接匯回台灣,台商們都知道,需要申請。
中共把資金流出收得愈來愈緊,申請,這種不確定性捏在承辦單位手裡的管道,就會先刁鑽起來。首先是金額出境理由得看起來不像逃竄,再來就是不接受代辦,只能本人親自申請。於是薏仁姑姑就需要花時間找出適合的實質投放標的,才有理由好把錢移出境外,同時拉一整票台商一起回流。
這當然違反中國政府的利益。如果薏仁姑姑一人出逃,也許還能放過,但是一整群台商集體投資同一筆高價台灣土地開發案,太惹眼了。於是即時返台就醫的薏仁姑姑,所能謀得的最佳求診機會王玨璃,被臨時邀請到中國開講座,次佳求診機會劉昭的風險又比表面大得多。她其實時間有限,沒得選。
從邀請王玨離醫師的城市看來,正是姑姑那一票台商聚集的中心。把台商們的資產留在當地,對當地政府財政而言非常有利。深圳大學的學術邀約,特地在姑姑返台預約就診的時刻,臨時把王玨璃醫師邀去開講座。
王玨離醫師的手術,幾乎是藥到病除的保證,術後痊癒的比例很高。刀王劉昭卻沒有那麼漂亮的癒後成績,而且反覆發病的回診率偏高,這就能把大病未瘥的病人留在醫療發達的台灣,不容易奔波往返,親洽銀行。
沒有在此前回到台灣的同一批投資台商,男的就被嫖妓了,出不了牢房,自然無法在期限內親洽銀行匯款。薏仁姑姑終究沒有完成匯款,就在一連串醫療疏失中殞命。
這場醫療疏失,有主動殺機,也有環境壓力下的人為傷害。因為醫療疏失往往有高度複雜性,不是把手術刀留在肚子裡這麼直白簡單。
**
人死不能復生,我來提供一項無關緊要的寫作幕後:
產王之所以叫盧景紅,是因為她會常常看到血淋淋的景象;刀王本來要叫劉釗,姓和名都帶把刀;王玨璃是剝離之神的名字,字面就聽起來蠻合理的。不過這個綽號的原型,是我高中時候有機化學考試分數很高的同學,班上人稱有機之神。我單純覺得學生把功力很強的同儕,以強項+之神這個命名方式來取綽號,非常通俗。但基本上就是作者避免自己忘掉角色功能的設計。
閱讀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