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體上,我們常看到許多人PO著紫醉金迷的生活,無論是跑車或者高檔餐廳,實在令人稱羨。總覺得那些人真幸運,有個富家庭,才能贏在起跑點。
或許你也跟我一樣,每到餐廳,點餐時總是看著菜單最上排,因為那一排的餐點價位總是最便宜的。每次用餐完都在想,何時才能過著不用看價錢點餐的生活。
社會上資源分配不均,過度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只要適當地利用,並透過人脈將資源整合,資產只會愈滾愈大;相對於資源匱乏的人,再怎麼努力,永遠爭脫不了困境,長期下來,貧富差距只會愈拉愈大。
在聖經馬太福音裡就有提到一個故事:
一個主人準備出門,將他的財產交給他的僕人管理。他給了其中一個僕人5000銀子,給了另一個僕人2000銀子,再給了另一個僕人1000銀子,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才能得到不同數量的金錢。
那個得到5000銀子的僕人立刻開始經商,他將這5000銀子投資,最終賺了另外5000銀子。
那個得到2000銀子的僕人也用同樣的方式投資,最後賺了另外2000千銀子。
然而,那個只得到1000銀子的僕人卻害怕失敗,於是他把銀子埋在地裡。
一段時間後,主人回來了,他要求僕人們交出他們所得的利潤。得到5000和2000銀子的僕人都把他們所獲得的翻了一倍,主人非常高興,並給他們獎賞。
然而,得到1000銀子的僕人卻將這1000銀子還給了主人,也因為害怕失敗而沒有進行投資,更不可能獲得任何利潤,於是主人就嚴懲了這位僕人。
故事中,強調了對那些努力工作並以聰明方式利用資源的人,給予稱讚和獎勵;不為所動的人,就給予懲罰。
他說: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這個故事提到的就是「馬太效應」,意味著已經有一些財富的人更容易獲得更多財富,而那些沒有財富的人可能會失去他們已經擁有的。
除了個人外,其他層面也看得到馬太效應的影子,
大企業研發條件充足,規模只會愈來愈大;小公司資源有限,只會愈來愈難經營。
資源充沛的學校只會更多人搶著去讀,資源匱乏的學校,只會愈來愈招不到學生。
而造成馬太效應主要有2大原因:
1.稀缺心理:
人類心理運作是,愈缺乏什麼就會愈在意什麼。為了省一點小錢,寧願多花時間轉車或多走幾步路,卻不曉得時間價值遠超過金錢的價值。也因為稀缺心態,影響著認知能力,只顧眼前利益,忽略長遠的發展。
2.原生家庭:
富裕的家庭可以運用大量資源,培養小孩成為音樂家或者企業家,結交上流階級;生長在貧困的家庭裡,從父母身上獲得的眼界及資源有限,即便再怎麼會讀書,也因為貧窮,得提早面對現實,成為授薪階層,難以突破貧窮的框架,造成貧窮世襲的主因。
以上二點,使得窮人即便再怎麼努力,只會愈來愈窮。
那要如何突破馬太效應所帶來的影響呢?
我就提出3點目前正努力實踐的策略:
1.成就短期目標,放大自信心:
從小雖然家裡過著負債的生活,畢業後,更有學貸等著要還,始終沒有因為這些原因,放棄存到第一桶金的計畫。經由長期紀律性地節流及儲蓄,當達成目標時,除了自信心大大提升外,對未來有著更遠大的目標。
2.提升競爭力,擴大交友圈:
透過工作閒暇時間進行閱讀及自媒體經營,擴充大腦資料庫並提升自身價值,打造成為具有影響力的人。長期下來,吸引更多同頻的人,間接認識更多領域的強者,透過彼此的激勵,加速個人成長。
3.以終為始,拉大視野:
窮人思維目標以解決目前為主,富人思維目標解決長遠目標為主,因此,向富人學習拉大視野,先解決重要的事並設定清晰的目標。假設未來想透過被動收入過著退休生活,首要任務就是開始學習投資並執行,藉由時間發酵,達成未來的目標。
以上3點,相信讀者持續計劃並執行,不一定會成為富人,但至少能擺脫貧窮的宿命。
馬太效應就像一面牆,將富人及窮人區隔開來。擁有資源的人自成一局,共同分享並將資源愈擴愈大;牆的另一面則是一大群人擠在一起,瓜分著剩餘的資源。
我們無法打破這個效應,只能試著突破這個效應;雖然無法決定在什麼樣的家庭出生,但我們卻有選擇未來的能力。想要突破目前的困境,那就不要做跟別人一樣的事情,一定要比別人領先一步,追求自我成長。與其抱怨,不如從成功人士中學習並仿效他們的經驗。
我更相信正在閱讀文章的你,未來必定是擁很多資源的人。
現在就用這三點,慢慢提升自己。
1.成就短期目標,放大自信心
2.提升競爭力,擴大交友圈
3.以終為始,拉大視野
雖然一開始輸在起跑點,但終究會笑著抵達終點。
---------------------------------------------------------
你也可以在這些地方看見懸緝的創作
👉🏽FB粉絲團:廣告製片懸緝圖創正能量
👉🏽圖像創作(投資理財):IG
👉🏽圖像創作(圖像創作):IG
👉🏽影片創作: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