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君:
今天來講:研究變項之間的關係設定。(2023-08-23)
很多論文寫作(尤其社會科學),其實就是幾個變項之間搞關係(引註:好像在哪裡聽過)。但是,這個關係要怎麼搞、又要挑哪些變項?我看大部分的同學都沒想清楚。
以下這個架構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這個想法來自於流行病學研究。
一個研究如果按照這個架構來安排,會具有天然的高概念優勢。也就是不太需要再費心思考「故事」了,因為這種架構具有天然的故事性結構:守護對象 (Outcome)、反派 (Risk)、與英雄 (Protect)。
就算是模擬研究,也適用這種寫作架構。
有些老師可能會跟你講「問題意識」如何如何、或是問你的「研究問題」到底是什麼?其實這就表示你的研究設計可能不符合上述這種形式的研究架構。也就是說,第一,你無法很明確的說出你想要追求、改善、促進的「成果」到底是什麼。第二,你無法明確說出到底有「什麼樣的因素會危害到你期望的成果」?
如果你可以清楚的回答得出你的「成果」和「風險因子」,那表示你對於你的研究的「問題意識」非常清楚,因為你完全知道「問題出在哪裡」。接下來你只要好好研究「怎麼解決」就行了,這樣你的研究就會順利很多。
Best,
J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