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變項關係的基本想法

2023/08/23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嗨各位同學!

今天我們要談論研究變項之間的關係設定(2023-08-23)。這個架構非常有趣,因為它就像是一個精彩的故事一樣,有著天然的高概念優勢。而最棒的是,這不太需要你再花心思去思考「故事」的結構,因為這個架構本身就具有天然的故事性。(本文有和 chatgpt 聊過)。

raw-image


這個想法來自於流行病學研究。

首先,我們有主角——Outcome(成果)。就像每個故事都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一樣,任何研究都需要清楚地定義「目標」是什麼。在教育研究中,這可能是某種適應性表現,比如學業成就或幸福感等等。

接下來,我們有反派——Risk(風險因子)。這就是那些可能對成果造成不良影響的「風險因子」。就像故事中的困難和挑戰,這些因子是需要被面對和解決的。

然後,我們有英雄——Protect(保護因子)。這是整個研究的重點,要找到或發展一種「保護因子」,以減緩或避免成果受到風險的影響。這就像故事中的英雄憑藉著某種力量或智慧,保護主角免受傷害一樣。

這樣的架構適用於各種研究,即使是模擬研究也一樣。比如,

  • 「成果」可以是統計推論中的偏誤較小;
  • 「風險因子」可能是樣本分配形態、樣本數等;而
  • 「保護因子」則是一種方法或修改統計模式,可以減緩風險對成果的影響。


Remark

最後,我想告訴大家,有時候老師可能會問你的「研究問題」或「問題意識」是什麼。這其實就是在問你的研究設計是否符合上述這種形式的研究架構。如果你能清楚地回答出你的「成果」和「風險因子」,那表示你對研究的「問題意識」非常清楚,因為你完全知道「問題出在哪裡」。這樣,接下來你只需要努力研究「怎麼解決」就行了,你的研究就會順利很多。

希望這個簡單的架構能幫助大家更清楚地理解研究的結構,讓大家在未來的研究中能夠更順利地前進。如果有任何想法或問題,歡迎留言告訴我哦!

祝大家順利,🎃。



-客觀測量研究。 -應用統計。 -M is for Measurem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