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4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傳訊息的時候,人和訊息好像是分離的。」

我窩在公車上,台北在我身旁一幕幕消逝。


自己的ㄧ種習慣,私人訊息都下班才回,所以我很常在等公車、或是在公車上回F的訊息。有次颱風襲台,全台只有北部沒有放假,我站在公車站,看著人行磚上的樹蔭激烈晃動,抬頭看枝葉在黃光下劇烈擺動。

我傳訊息和人在台南的妳說,充分感受到颱風了。

「妳們那邊會不會土石流呀,」在我想像中,F住在一片與世隔絕的森林中。

「雖然偏遠,但沒那麼誇張啦,」F回,「但確實是一個點不到外送的地方。」


中秋節那天,我用我的定焦相機拍了一張滿月圓傳給F,原本想說讓身在南半球的她也看看滿月,但她回了一張滿月回來,說:「你的地科老師可能要哭了,都是滿月XD」

過了兩天,我和F說著臺北天氣轉涼時,她冷不防的傳了一句:「我回來了啦。」當下有種古怪的念頭浮起,說不定妳的滿月也是在臺灣拍的。

那天下班前,被合作單位埋怨了一頓,有點沮喪了上了公車。

我和F在訊息中聊著關於宵夜、仙度瑞拉和牙仙子,人蜷曲在公車座位上,公車慢慢地駛在下班車陣中。

看著自己送出嬉皮笑臉的文字,恍惚間有種抽離、靈肉分離的感受。文字中的我是如何愜意,真實中的我卻是如何疲憊。心中湧起了一股疑惑,訊息的互動是針對訊息本身,還是為了訊息背後的那個人?


我和Y幾乎不透過訊息交往。


我覺得閱讀文字,尤其是從內心深刻挖掘的文字,是一種和對方深度的交流方式。我曾經貪婪地咀嚼M寫在IG上的小說,在一字一句中,我感受到很親密、赤裸、彷彿擁在懷裡的呢喃。因為認識文字背後的他,感受到他深深的被烙印在文字中。


和F相識前有一段文字的交流。把文字和作者連結在一起的前後,我覺得文章讀起來的味道相差甚遠。從宜蘭回到臺北的車上,我忍不住把那段文字翻出來讀。我彷彿看見F坐在對面,一邊撥著瀏海,一邊慢慢地說著。


某次和A聊天的時候問她,願意和一個人傳訊息,是為了背後的那個人,還是因為喜歡訊息本身?

她說,看相識程度。不熟的除非內容很有趣不然不太會一直回覆,熟的會因為想維持關係而回覆,但,也不至於一陣子沒訊息往來就不是朋友。


我用了一篇短文和F分享了我的心情。關於訊息、自己和處境。

她已讀了三天,也回我了一篇短文。

她說她其實是個不愛回訊息的人,「我其實不擅長維繫關係,不太會主動約人碰面,又不太會主動傳訊息,久而久之關係便會褪色。」


我很喜歡這樣的互動方式,認真的書寫一段文字,可能有些心情或心得,彷彿就在身邊,細細的談話,深入其中。

A說,她聽起來有點像線上筆友,書信往來。不跟隨現代「即時」的潮流,留下一點等待的時間,累積更深刻的內容,能夠增加關係的厚度,也讓關係不再被垃圾訊息消磨。這個等待的留白,有點儀式性,像是底片相機,按下快門後,抱著期待又緊張的心等待沖洗,就像從郵差手中接過信,用顫抖的雙手小心翼翼地張開信紙般。


但也許F沒有想要發展這樣厚度的關係,也說不定。


但我想F很溫柔,我想著她總是盯著螢幕努力想著可以回覆什麼訊息,但我覺得有點辛苦,漫無止境的訊息來回,有點茫然,有點累。

關係是現在工作上最常被我提到方法,能夠在關係中感受到與他人共鳴的時刻是幸福的,兩個陌生的客體中產生深刻的連結,但我卻自己陷在關係的漩渦中團團打轉。


我坐在公車上,發覺是個最容易產生物理性共鳴的場域,在公車起步和煞車時,大家一起搖擺。


raw-image




avatar-img
1會員
7內容數
由不同對象組合而成的短篇小說,關於關係的探尋、摸索和提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說 的其他內容
關係的摸索,自我刨根的旅程,也是思念的一種方法。
關係的摸索,自我刨根的旅程,也是思念的一種方法。
關係的摸索,自我刨根的旅程,也是一種思念的方法。
關係的摸索,自我刨根的旅程,也是思念的一種方法。
關係的摸索,自我刨根的旅程,也是思念的一種方法。
關係的摸索,自我刨根的旅程,也是一種思念的方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第一次使用這平台 處於摸索狀態 透過文字希望可以好好紀錄自己的生活
Thumbnail
如果前面看不太懂的朋友就跳到後面虛線部分: #如果看不懂我沒辦法解釋⋯ 昨天和今天沒有在公開場合出現(聽到)的對話: (包星星參加XX聽證會) 請問包星星: 你沒有表示甚麼時候要降, 那請告訴我們有甚麼原則和數據你在觀察的? 包星星: 就是~通膨和就業數據 那告訴我們大概這些數據多少
Thumbnail
關係的摸索,自我刨根的旅程,也是一種思念的方法。
Thumbnail
關係的摸索,自我刨根的旅程,也是一種思念的方法。
Thumbnail
關係的摸索,自我刨根的旅程,也是一種思念的方法。
Thumbnail
我與好友約了一個週末跨週一出國旅行,探索我們最愛的恆春,即將與大家分享在波波廚房的出早午餐體驗,一間位於恆春的特色餐廳。
Thumbnail
思緒雜亂無章 被文字捕捉在 哪一頁書香 寫下無數的見解   遨遊在哪一片書海 飛越過的高山與海岸 最後被拍上岸的貝殼 是否可以被珍藏 放置在透明的玻璃罐裡   指尖 指示著目光 一字一句的朗誦 聲音帶領著 起承轉合 意識 牽動著思緒 一本本曾經 閱讀過的書籍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第一次使用這平台 處於摸索狀態 透過文字希望可以好好紀錄自己的生活
Thumbnail
如果前面看不太懂的朋友就跳到後面虛線部分: #如果看不懂我沒辦法解釋⋯ 昨天和今天沒有在公開場合出現(聽到)的對話: (包星星參加XX聽證會) 請問包星星: 你沒有表示甚麼時候要降, 那請告訴我們有甚麼原則和數據你在觀察的? 包星星: 就是~通膨和就業數據 那告訴我們大概這些數據多少
Thumbnail
關係的摸索,自我刨根的旅程,也是一種思念的方法。
Thumbnail
關係的摸索,自我刨根的旅程,也是一種思念的方法。
Thumbnail
關係的摸索,自我刨根的旅程,也是一種思念的方法。
Thumbnail
我與好友約了一個週末跨週一出國旅行,探索我們最愛的恆春,即將與大家分享在波波廚房的出早午餐體驗,一間位於恆春的特色餐廳。
Thumbnail
思緒雜亂無章 被文字捕捉在 哪一頁書香 寫下無數的見解   遨遊在哪一片書海 飛越過的高山與海岸 最後被拍上岸的貝殼 是否可以被珍藏 放置在透明的玻璃罐裡   指尖 指示著目光 一字一句的朗誦 聲音帶領著 起承轉合 意識 牽動著思緒 一本本曾經 閱讀過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