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八月真的熱鬧又忙碌,女兒婚禮後還沒有怎麼休息,便又要盡地主之誼,陪同親友去一趟加拿大東岸海洋省份。這些巴士旅遊團我從來不喜歡,走馬看花的,去到著名景點便打卡和吃美食,很公式化的活動,費時費力,而且在加拿大本土旅遊比較出國還要花更多錢,難怪不少加國人喜愛南下去墨西哥或古巴,陽光與海灘,便宜又好玩,十分吸引。
話雖如此,我還是希望能籍著這次旅遊,重溫一下自己對加拿大的認識,從不同的角度來看當地的歷史和人物故事,也許會有新發現!抱著這樣的心情,我到達行程的第一站:加拿大首府,渥太華 Ottawa! Algonquin 本土語 Odàwàg,意思就是買賣交易,由於位處河流交滙點,所以 Ottawa 是歷來旅客和貿易中心。
為了慶祝加拿大成為聯邦國家一百週年,1967年政府於國會廣場的前方建立「百年之火」紀念碑。紀念碑是提醒十個省加兩個區域,在水火交流中,各省及各民族,為了國家利益,要學習互相包容,1999年又再加多一個 Nunavut 區。火焰在圓形的銅盤上日夜燃燒,盤中的噴水泉亦因為有熱力而不會在冬天結冰,是很有心思的設計。看著這熊熊火焰,我在思考英法兩大民族真的會相容嗎?隨後我去到 Quebec City,也算是找到答案。
每次去旅行,我總愛花時間在博物館,今次也不例外,本來要去 *Diefenbunker Escape Room,想體驗一下從核武威脅下逃走的滋味,奈何時間不允許,只能去 War Museum,也居然讓我發現了被遺忘的一段戰爭歷史:香港保衛戰。加拿大在第二次大戰,為了保衛香港,派遣 The Royal Rifles 及 The Winnipeg Grenadiers 二千名年輕士兵去遠東出征,很多只有十七、八歲,還未有足夠訓練及作戰經驗。戰役中犧牲了五百五十四名年輕人(二百九十名在戰場中陣亡,另外二百六十四名死於集中營。)他們的遺體很多都沒有被送返加拿大,而是葬於港島的西灣國殤紀念墳場,加拿大的歷任總理若到訪香港,一定會到此地悼念這些英勇的軍人。
香港保衛戰,這段慘痛的歷史,身為加拿大公民和香港人的我又怎會忘記?每年十一月十一日的 Remembrance Day,也會有很多香港移民參與紀念儀式和在衣襟上戴上紅色的罌粟花: Poppy,女兒是海軍少年團的時候,還在當天跟著一班老兵步操到市議會。做人要飲水思源,應該存有感激懷念的心,可是「新中國」硬要把歴史不是抹去便是篡改,現在國家強大起來了,外國勢力就是敵人,香港不再是殖民地,現在的「祖國」就是母親,是庇護者!這是不是謊言?有讀歷史和有獨立思考的人,真會相信嗎?我懷著沈重的心情離開博物館,旅行應該是開心的一回事啊,怎麼還要去看戰爭歴史?藍天白雲下,我舒一口氣,向著在陽光照耀下的旅遊巴士走去,繼續下一站的旅程:魁北克市!
*John Diefenbaker : 博物館沿用加拿大第十三任總理的名字,稍作更改,便成了 Diefenbunker : Canada’s Cold War Museum
後記:文章發佈了後才驚覺今年的香港重光紀念日是八月廿八日。以前政府為了紀念結束香港在第二次大戰淪陷三年零八個月,每年八月最後的星期一或星期六前,在中區皇后廣場有紀念儀式,現在呢?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Veterans Affairs Can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