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enheimer|加點辛波絲卡再加點坂本龍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Such a sci-biography with philosophy critics. 科學跟藝術的融合。

奧本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諾蘭的劇本威力

我很喜歡電影裡把物理視覺化的處理。我也沒有想過粒子可以如此簡單直接粗暴地在大銀幕上呈現 -感覺太像在物理課堂或在看什麼sciecne fiction。但這幾幕在電影中的處理十分巧妙 -用交錯的剪接及對白使這個動畫出來的時間仍不感覺到乏味或在課堂上。這時配上的弦樂 -一把琴,渲染整個情緒。我特別喜歡這邊使用的中提琴。中提琴的音色比小提琴的音樂更有一種沉寂但又比大提琴活潑一點點。中提琴的音色,在我聽來,特別有一種不確定性 -就每次在聽中提琴時也會覺得音和音之間是糾纏不清的,顯然出粒子相亙糾纏中的「力」- bonding。我私心真的覺得弦樂跟粒子那些很襯。雖然說聲音都是透過空氣中的粒子震動而成,聲音本身已經是粒子震動的結果。但這邊我覺得弦樂更明顯的是拉扯來回之後的餘震,令人更感覺到粒子如何在弦上跳動,更明顯。

我為所有的偶然向必然致歉 - 辛波絲卡


在剪奧本的影片時(可惜整個backup 也壞掉了)一直想起辛波絲卡的《在一顆小星星底下》,為這世間所有巧合及必然感到毛骨悚然—所有的因果關係像是一場棋局,上帝之手佈好了局,只剩我們自己走進局,成就一切已經暗暗計算好的必然。所有的巧合和必然,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

It isn’t a new weapon, it is a new world 


核彈的誕生是一個必然的事,由其是我們回看這一段歷史時,差別就可能是遲早或是那一國研發。而這個新武器,就如一個chain reaction 一樣,一發不可收拾:由粒子啟動了一個新世界的誕生。而「人」,其實什麼都阻止不到。


一切都是命。這是我看完電影的感覺。不管是粒子如何運作,我們如何掙扎,這個世界還是這樣運轉;在這個宇宙死亡時,我們所有的一切終歸化無。自身的存在好像不再有意義,或,我想不到有什麼意義,因為最後也只是虛無。我覺得這或許不是諾蘭想要帶出的本意,這一切只是我把我無處安放的存在主義傾注到一套無辜的電影而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掀起一點水花的blahblahblah
0會員
4內容數
Blah Blah Blah
2025/01/07
本文探討現代人普遍感受到的空虛寂寞冷,並區分寂寞與孤獨的差異。作者以自身經驗及相關研究,指出寂寞源於社交需求未被滿足,而非單純缺乏伴侶。有效的社交關係才能帶來歸屬感,而現代科技雖拉近人與人距離,卻可能導致無效社交增加,加劇寂寞感。作者鼓勵讀者尋求有質量的社交互動,並提供一些應對寂寞的方法。
Thumbnail
2025/01/07
本文探討現代人普遍感受到的空虛寂寞冷,並區分寂寞與孤獨的差異。作者以自身經驗及相關研究,指出寂寞源於社交需求未被滿足,而非單純缺乏伴侶。有效的社交關係才能帶來歸屬感,而現代科技雖拉近人與人距離,卻可能導致無效社交增加,加劇寂寞感。作者鼓勵讀者尋求有質量的社交互動,並提供一些應對寂寞的方法。
Thumbnail
2024/10/30
《畢業生》這部1967年的電影,以其對年輕人的迷茫與不安,成為影視經典的常客。主角Benjamin的故事折射出無論在哪個時代,年輕人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與社會的疏離感。透過音樂與獨特的視覺呈現,這部電影強調了對孤獨和誤解的深刻剖析,反映了六十年代至今的社會問題與共鳴。
Thumbnail
2024/10/30
《畢業生》這部1967年的電影,以其對年輕人的迷茫與不安,成為影視經典的常客。主角Benjamin的故事折射出無論在哪個時代,年輕人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與社會的疏離感。透過音樂與獨特的視覺呈現,這部電影強調了對孤獨和誤解的深刻剖析,反映了六十年代至今的社會問題與共鳴。
Thumbnail
2023/08/29
人因為夢想而變得強大 -這句話一點都沒有問題,讓每一個只要心稍有一處理想國的人奮不顧身。夢想,其實就是一名詐騙犯。他承載的光身艷麗和夢幻讓人往往忽略了背後的血肉模糊。追夢者和夢想之間何嘗不是一種博奕? 追夢應該是我這輩子遇上過最大的詐騙。什麼時候開始,我也說不上。大概是有了自我意識後就開始有的感覺
Thumbnail
2023/08/29
人因為夢想而變得強大 -這句話一點都沒有問題,讓每一個只要心稍有一處理想國的人奮不顧身。夢想,其實就是一名詐騙犯。他承載的光身艷麗和夢幻讓人往往忽略了背後的血肉模糊。追夢者和夢想之間何嘗不是一種博奕? 追夢應該是我這輩子遇上過最大的詐騙。什麼時候開始,我也說不上。大概是有了自我意識後就開始有的感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奧本海默》 (Oppenheimer) 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奧本海默》是一部深具歷史意義的傳記片,聚焦於J. Robert Oppenheimer,這位被譽為“原子彈之父”的科學家。電影深入探討了Oppenheimer在曼哈頓計畫中的角色,該計畫在二戰期間開發了第一顆原子彈。
Thumbnail
《奧本海默》 (Oppenheimer) 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奧本海默》是一部深具歷史意義的傳記片,聚焦於J. Robert Oppenheimer,這位被譽為“原子彈之父”的科學家。電影深入探討了Oppenheimer在曼哈頓計畫中的角色,該計畫在二戰期間開發了第一顆原子彈。
Thumbnail
喜歡諾蘭是從《星際效應》開始的,其實一直都只有耳聞諾蘭的厲害,但是沒有認真的看過他的所有片子,頂多就是《星際效應》看了兩次、然後2020去看了《天能》的程度……    疫情期間能看片的時間變多了,就想不如來慢慢把諾蘭作品集補起來吧!第一步選的就是《全面啟動》了。
Thumbnail
喜歡諾蘭是從《星際效應》開始的,其實一直都只有耳聞諾蘭的厲害,但是沒有認真的看過他的所有片子,頂多就是《星際效應》看了兩次、然後2020去看了《天能》的程度……    疫情期間能看片的時間變多了,就想不如來慢慢把諾蘭作品集補起來吧!第一步選的就是《全面啟動》了。
Thumbnail
集政治、歷史、道德標準、人物與科學理論於一身的作品。《奧本海默》帶到了時代片/傳記片中所需要的各個面向,同時也讓各個面向缺一不可,使電影即便有著三小時的片長卻沒有流水帳拖泥帶水之感。
Thumbnail
集政治、歷史、道德標準、人物與科學理論於一身的作品。《奧本海默》帶到了時代片/傳記片中所需要的各個面向,同時也讓各個面向缺一不可,使電影即便有著三小時的片長卻沒有流水帳拖泥帶水之感。
Thumbnail
「不,重點不在這裡,和錢沒有關係。ERR對斯賓諾莎有某種神祕的興趣,羅森堡的官員,親自動手掠奪藏書的納粹份子,在官方報告寫了一句重要的話:『它們包括珍貴的早期著作,對於斯賓諾莎問題的探討,非常重要。』如果你想要的話,可以在網路找到這篇報告,這是紐倫堡大審的正式文件。」
Thumbnail
「不,重點不在這裡,和錢沒有關係。ERR對斯賓諾莎有某種神祕的興趣,羅森堡的官員,親自動手掠奪藏書的納粹份子,在官方報告寫了一句重要的話:『它們包括珍貴的早期著作,對於斯賓諾莎問題的探討,非常重要。』如果你想要的話,可以在網路找到這篇報告,這是紐倫堡大審的正式文件。」
Thumbnail
《奧本海默的故事》是諾蘭導演的歷史紀錄片,描述了奧本海默與愛因斯坦間的故事,以及核武器的發展歷程。影片細緻地呈現了建造核試驗基地的過程,以及奧本海默後來反對核武器使用的心路歷程。觀影者在觀賞影片時,對日本人民產生無比同情,並深切希望這個世界再也不要有戰爭。
Thumbnail
《奧本海默的故事》是諾蘭導演的歷史紀錄片,描述了奧本海默與愛因斯坦間的故事,以及核武器的發展歷程。影片細緻地呈現了建造核試驗基地的過程,以及奧本海默後來反對核武器使用的心路歷程。觀影者在觀賞影片時,對日本人民產生無比同情,並深切希望這個世界再也不要有戰爭。
Thumbnail
  諾蘭鏡頭下的奧本海默(J・Robert Oppenheimer, 1904—1967, Cillian Murphy飾)很立體,不只橫跨三個時間軸;1940年代從組織人才到美國新墨西哥州羅沙拉摩斯進行人類首次核試驗-「三位一體」(1945年7月16日)、1954年的原子能委員會調查、及1
Thumbnail
  諾蘭鏡頭下的奧本海默(J・Robert Oppenheimer, 1904—1967, Cillian Murphy飾)很立體,不只橫跨三個時間軸;1940年代從組織人才到美國新墨西哥州羅沙拉摩斯進行人類首次核試驗-「三位一體」(1945年7月16日)、1954年的原子能委員會調查、及1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