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岳表銀座縱走day 1─中房溫泉到燕山莊

怪石嶙峋的燕岳山頭

怪石嶙峋的燕岳山頭


大約四年前開始認真爬山之後,常常聽到山友們眉飛舞色的分享繞行富士山火山口的經驗,或是拿日本山屋和台灣山屋相比較,提到日本山屋的乾淨廁所以及熱騰騰的拉麵,因此一直對去爬富士山存有想望。剛好有旅行社將富士山登頂以及槍岳表銀座縱走兩個行程接在前後,兩個行程一共登三座山頂以及住四個山屋,於是就報名參加了。你若要問我這次日本行程的動機是登山還是山屋體驗?我想應該兩者各半吧!

所謂百聞不如一見,雖然聽了很多人分享的日本登山心得,真正去體驗了,又有很多個人不同的想法,也對日本的登山文化有更深刻瞭解。

槍岳表銀座縱走

槍岳表銀座屬於日本阿爾卑斯山脈,取名阿爾卑斯山是因為日人認為這些山脈之美,可媲美歐洲的阿爾卑斯山。日本的飛驒山脈、木曾山脈與赤石山脈被譽為北阿爾卑斯、中部阿爾卑斯、及南阿爾卑斯。槍岳表銀座路線屬於北阿爾卑斯山脈。如果是照國內登山路線取名的通則,我們走的路線應該稱為燕槍縱走,因為路程是先登燕岳,續走到槍岳,然後下到上高地,不過一般多稱為槍岳表銀座縱走,這樣的名稱其實是漏掉了也是一大亮點的燕岳─燕岳山形之美,完全是不輸槍岳的。猜想縱走名稱以槍岳為主,主要原因是槍岳為日本第五高峰,是日本山友們心目中一生必爬的山吧!那麼「表銀座」指的又是什麼呢?從燕岳經大天井岳到槍岳那一段稱為「表銀座」,取其像銀座一樣熱鬧之意(另有「裏銀座」路線為深入到北阿山脈的核心部位)

標準的槍岳表銀座縱走是四天三夜,也有一些健腳的山友是排三天兩夜的行程,而最享受的糜爛行程是五天四夜。我們走的是標準的四天三夜行程,雖然這個縱走的難度並不特別高,但是我還是建議行前至少要有經常性登台灣中級山的體力比較能享受到山林之美。

槍岳表銀座縱走day 1─中房溫泉到燕山莊

2023/07/25

四天三夜的槍岳表銀座的起點是中房溫泉,從中房溫泉開始就沒有客氣的一路爬升,氣喘吁吁的過程中,有著爬八仙山的熟悉感,從中房溫泉到當天住宿的燕山莊約4.5公里,上升約1250公尺;和谷關七雄之首八仙山相較,爬升比短一些,距離也少一些(八仙山單程6公里,爬升1337),但林相和山景有幾分類似。路途中有四個提供長木椅的休息點,供山友稍做休憩,這樣走走歇歇倒也降低不少痛苦指數。

槍岳表銀座縱走起點

槍岳表銀座縱走起點

我們早上上山時遇到不少下山的山友,據領隊說這些人應該是登上燕山屋住一晚就下山的山友,其中也不乏高齡者,有一個團體整隊看來都屬七、八十歲的長者,這讓剛進入長者行列的我對我自己的登山壽命有更樂觀的推估。和台灣的山友一樣,日本山友在相會時都會互相問好,我就這樣一路こんにちは的練習我新學的每日一辭,雖然刻意鸚鵡學舌的把尾音拉長,也立即被識破是外鄉人,當日本山友知道我們是台灣客時,驚喜的表情顯露出對台灣的好感。

有台灣中級山的味道

有台灣中級山的味道

很有精神的隊友

很有精神的隊友

午餐是在途中的合戰小屋吃的,合戰小屋並沒有提供住宿,但是有提供麵、飯、咖啡等餐點,而500日圓一片的西瓜更是山友消暑解渴的聖品。但是一路上並沒有見到揹工,這些物資是哪來的呢?原來是有纜車運送。很幸福的吃完炸蝦拉麵再繼續往上爬,隨著海拔升高,群山的美景也進入眼簾了。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下午四點多抵達燕山莊,進入眼簾的是聳立於山莊前的燕岳。燕岳的高度為2763公尺,在台灣只能列入中級山,但是收集了一半以上台灣百岳的我,仍然震懾於燕岳優雅之美,燕山莊四周矗立著許多大岩石,貌似跳躍在浪花中的海豚,傍晚多彩奇幻的雲彩更增添山景的綺麗,氣喘吁吁的山友們不禁流連在山屋前欣賞大景,竟都把上山前念茲在茲要參拜的燕山莊遺忘在腦後了。

矗立在眼前的燕岳

矗立在眼前的燕岳

每顆怪石都讓人有想像空間

每顆怪石都讓人有想像空間

當天燕山莊非常喧鬧,因為有一大團的日本高中生,猜想是畢業旅行之類的,青春活潑的學生對這樣的登山體驗興奮異常,不時的傳來笑鬧聲,但是晚間就寢時間被老師輕喝一聲後,就完全無聲無息了,連第二天黎明前這一大團人的晨起,都沒有把睡在他們上方房間的我吵醒。等我們5:30出發攻頂時,這些學生已經於路口列隊準備下山了,這樣兩天一夜的燕岳登山行程,也會長存在他們日後的回憶中吧!

熱鬧的燕山莊

熱鬧的燕山莊

燕山莊屬於大型山莊可容納600人,共分一、二樓。當晚由於學生人數眾多,莊主把我們12人分配到二樓上面的整間閣樓,除了要上樓梯通過矮小的閣樓入口之外,閣樓算是寬敞舒適。山屋排定我們這一團的晚餐時間是6:40,所以大家有充分的時間選購紀念品,燕山莊的紀念衣是搶手貨,由於家中衣櫃已氾濫,我只買了燕山莊的掛福以及三張風景卡片,消費帶來的快樂洋溢小小的紀念品櫃臺前。




0會員
32內容數
這一生,有過很多「可以說嘴說一生」的旅遊經驗,但是很慚愧因為生活總是在忙碌中,不論是參團或是獨行,事前事後都沒對景與人有更深刻的瞭解。為了不辜負我這些年來一些難得的行腳體驗,決定認真的筆記下來,就當作這些經驗帶給我的感動的一項感恩。由於想要認真的連結這些旅遊點的歷史與地理,因此將專題名稱取為「行腳筆記」。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