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渡有緣,乃結道根

佛渡有緣,乃結道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16

 

不論來根多深,一旦來到紅塵,仍須有人點化。彷彿從天上帶著一個帶鎖的寶匣下凡,意圖開啟寶盒,仍得一把鑰匙。這既是涵靜老人的體悟,也可以視作「佛渡有緣,乃結道根」的白話演繹版。

佛渡有緣,乃結道根」是雙向描述,既是被動語式的受渡,也是主動語式的渡人。宗主今生受雲龍至聖渡化即屬前者。

一朝得渡,此後廣渡有緣,便足以為眾生重植道根。天德教在台灣傳播後,弟子盧禹鼎曾在一九七一年為大宗師寫就傳記,其中提及宗主前身,開出一張長長的名單,廣成子、姜子牙、孔子等人赫然在列。至於受渡的有緣,若論宗主今生擘建的道脈,其中成就較著者,即包含涵靜老人與智忠夫人在內的十八真君。

宗主隻身下山,重入紅塵渡化,所憑藉者,除了新創的廿字真言,還有以治病為手段,實際目標在診心的方便法門「精神治療」,爾後為免牴觸醫療法,方才易名為「天人炁功」。

天人炁功係透過中介者以金光、金針為病人診病診心,對象設定為求助於中西醫卻藥石罔效的病患。治療的力量來自無形天醫院諸天醫,透過求助者的誠心與治療者的慈悲交感,引來靈力,驅走病魔。診治重點不純然著眼於肉身,而是透過疾病的療理,使求助者因「身」病而意識到「心」、「靈」之病,進而願意以廿字真言為人生「守則」,切實做好「人」的本分。

病苦由來都是極好的入道之門,因為宗主的靈格與大悲大願,天人炁功的金光金針所至之處,群醫束手的怪疾隨即不藥而癒。既免收費又具奇效的靈療大名不逕而走,所到之處,聞風而至的人群莫不視作活命神仙。從而入道者,下至販夫走卒,上至文官武將,所在多有。

天人炁功足以渡化有緣,開化癡愚;可也有天生的善良種子,無須病苦折磨,就能入道。

涵靜老人便是。

avatar-img
田心耘的沙龍
39會員
174內容數
深信汲引經典,可以灌溉生活;回首傳統,足以應對當下。如此信仰究竟是只能仰望的星空,還是腳下踏實的土壤?一系列當代生活的實例正是此一信念的註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田心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廿字真經》先從儒家說起,轉到本節浮出「道」與「釋」。儒道釋合流,擺明了與中華文化的三大主幹重疊。除了經文明白載記的道家與佛家,廿字其實也涵融了耶教與回教,完全呼應了宗主一再宣說的:廿字真言乃融合五教精華而成。五教的經教容或有形式的差異,最後仍然指向共同的歸宿:人與天的和合,知與行的合一。
本文探討孔子的至誠之道,如何面對困境與逆境,如何在世俗的紅塵中保持內心的平靜與樂觀。文章以孔子、子路、子貢、顏回四人的對話為主線,闡述了即使懷才不遇,仍要堅持自我修養,不隨波逐流的道理。
舍利弗以雙眼佈施修大乘菩薩道,淨空法師則以更親民的「看得破,放得下」從布施入手。而布施,始於物質,終於放下心上的種種執著,因此成就大智慧。
《廿字真經》先從儒家說起,轉到本節浮出「道」與「釋」。儒道釋合流,擺明了與中華文化的三大主幹重疊。除了經文明白載記的道家與佛家,廿字其實也涵融了耶教與回教,完全呼應了宗主一再宣說的:廿字真言乃融合五教精華而成。五教的經教容或有形式的差異,最後仍然指向共同的歸宿:人與天的和合,知與行的合一。
本文探討孔子的至誠之道,如何面對困境與逆境,如何在世俗的紅塵中保持內心的平靜與樂觀。文章以孔子、子路、子貢、顏回四人的對話為主線,闡述了即使懷才不遇,仍要堅持自我修養,不隨波逐流的道理。
舍利弗以雙眼佈施修大乘菩薩道,淨空法師則以更親民的「看得破,放得下」從布施入手。而布施,始於物質,終於放下心上的種種執著,因此成就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