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繼續改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思考人生,我想應該大多數人都有過,突然一個念頭,回想過往至今,細數過去種種,以及當下歷歷,我們究竟經歷過哪些?又成就了什麼?好像藉此便能定位自己,對自己現在身處的狀態,有個交代。

可對我來說,每每思考人生,都難有結論,許是剛好處在邁向30的關頭,「掙扎」是這個階段的我最好的詮釋,我不想就這樣不聲不響、不痛不癢的就跨過這道門檻,雖然不甘心卻又滿是無奈,明明很努力的升學、很積極的學習語言,畢業後也嘗試了幾份工作,極盡所能的讓一切都看似在正軌上,可終究無法忽略某個悄悄變調部分。

不多不少,工作2年就開始職業倦怠,也有想過自己是不是草莓,是不是吃不了苦,是不是不知足又不願意付出代價,只會一味的奢望又怠惰。歷經裸辭、疫情、返回職場,一切好像又回到原點,不一樣的是心態變了,變好還是變壞,我不確定……。

造訪這個世界,也將近三十個年頭,我還沒達成什麼,甚至看不清前路,但是,兜兜轉轉一圈,可以了解到的是,我還有很多可能,再一次改變也不影響整個世界的運作。

四季更迭,唯心不變,雖然我還沒有任何可以拿來說嘴的事,但是只要我還有勇氣改變、還願意去改變,我就還有機會去開創自己想要的未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奇狐文化-avatar-img
2023/09/09
很多人都有這種感覺,然而我們該慶幸的或許是我們早早在年輕時就察覺這個社會並不總是和我們契合。察覺到這一點後,我們就可以更認命地去做之後的決定,並且並斷地和「荒謬感」對抗,以活下去為目標。推薦讀邱妙津的《日記》,在經歷得獎、出書後,她畢業無法適應社會上的生活,同時拚命追求文學又自覺毫無進步,不斷地不斷地問自己是否該繼續堅持走下去。雖然《日記》沒有阻止她的自殺,但卻讓更多人因她的文字動容,因她的文字更能與「固執追夢的」自己和解。讓我摘錄一段文字吧。"妙津寫道:在我需要的國度裡,容納了兩種東西,一種是「自由和解放自己的需要」,一種是「高級主人和被認為有價值的需要」,這兩種卻彼此衝突,我無法完全擺脫後者成全一個徹底自由的自己,又無法割除前者全力追逐一個站在社會顛峰的自己,只能捉襟見肘地遮遮掩掩,慌亂地奔跑著去餵食飢餓的這兩種需要。但我可感覺到我生命愈來愈傾向強化自由的需要,自由和解放的渴望在我體內膨脹又膨脹,要把達到社會價值需要趕出真實需要的國度,這種聲音愈來愈大,滿足社會價值愈來愈困難,強迫著去達到安全標準愈來愈痛苦,愈來愈發現自己喪失完成不喜歡事情的能力。滿足這兩種需要後的感覺是不同的,前者是時時刻刻的意義感都很飽滿,較少無謂的痛苦和負擔,生命較接近活著;後者則是為了瞬間的狂喜和興奮,卻得長期受苦和背負重擔,而爬昇到一個社會地位的標籤之於狂喜,卻沒實質的擁有感,而更像件招惹別人識出某種仍歸屬於社會值的衣服,且在獲得這件衣服前卻必須剝奪我長期的意義感。"願我們都能找到在這個社會中自在生活的方法。
avatar-img
Ke-Wei Lin的沙龍
1會員
1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我在49歲意外啟動自己職涯轉型時,沒有預料到那不只是工作方式的改變,也帶來了對於人生新的思維模式—有機會重新探索自己的人生意義與目標,開啟全新的人生下半場。 剛開始不免疑惑「這個年紀還需要思考這些?還來得及嗎?」,但漸漸發現這是第二次機會:在人生上半場經歷夠多的事之後,重新做出選擇,走一條不同的路。
Thumbnail
我在49歲意外啟動自己職涯轉型時,沒有預料到那不只是工作方式的改變,也帶來了對於人生新的思維模式—有機會重新探索自己的人生意義與目標,開啟全新的人生下半場。 剛開始不免疑惑「這個年紀還需要思考這些?還來得及嗎?」,但漸漸發現這是第二次機會:在人生上半場經歷夠多的事之後,重新做出選擇,走一條不同的路。
Thumbnail
思考人生,我想應該大多數人都有過,突然一個念頭,回想過往至今,細數過去種種,以及當下歷歷,我們究竟經歷過哪些?又成就了什麼?好像藉此便能定位自己,對自己現在身處的狀態,有個交代。
Thumbnail
思考人生,我想應該大多數人都有過,突然一個念頭,回想過往至今,細數過去種種,以及當下歷歷,我們究竟經歷過哪些?又成就了什麼?好像藉此便能定位自己,對自己現在身處的狀態,有個交代。
Thumbnail
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功課要完成。 年輕的時候,想著能多賺點錢,去完成自己的理想,至於理想是什麼,沒一個具體,大概就是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用擔心沒有錢維持生活。再有能力些,出國看看外面的世界。驗證一些和自己在電視、報章上看到的是否一樣。 慢慢的工作穩定了,物質條件也改善了。經常會去旅行,假
Thumbnail
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功課要完成。 年輕的時候,想著能多賺點錢,去完成自己的理想,至於理想是什麼,沒一個具體,大概就是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用擔心沒有錢維持生活。再有能力些,出國看看外面的世界。驗證一些和自己在電視、報章上看到的是否一樣。 慢慢的工作穩定了,物質條件也改善了。經常會去旅行,假
Thumbnail
工作許多年,卻從未好好思考生命本身,未能深刻沉澱自己為什麼選擇這份工作,起初是為了證明自己能做到,後來是在工作之中挖掘與人互動的樂趣,再後來則慢慢有些迷茫,這樣的迷茫雖不至於讓我惶然失措,但我明白我需要空白,一段絕對的空白,哪怕是無所事事也很重要,當生命被填塞得很滿的時候,看似充實實則比空白更為蒼白
Thumbnail
工作許多年,卻從未好好思考生命本身,未能深刻沉澱自己為什麼選擇這份工作,起初是為了證明自己能做到,後來是在工作之中挖掘與人互動的樂趣,再後來則慢慢有些迷茫,這樣的迷茫雖不至於讓我惶然失措,但我明白我需要空白,一段絕對的空白,哪怕是無所事事也很重要,當生命被填塞得很滿的時候,看似充實實則比空白更為蒼白
Thumbnail
ㄧ直不敢往前跳脫框架 處在熟悉的地方太久 反而變膽小了 習慣待在同一個地方 不停的工作 却忘了和自己想要的工作背道而馳 不論時間工作壓力或者形態都不是 自己想要的 却拼命說服自己可以的 勉強幾年下來 身體狀況不佳 疲憊不堪 突然發現健康的身體才是首要 鼓起勇氣提離職 雖然還不知道下一
Thumbnail
ㄧ直不敢往前跳脫框架 處在熟悉的地方太久 反而變膽小了 習慣待在同一個地方 不停的工作 却忘了和自己想要的工作背道而馳 不論時間工作壓力或者形態都不是 自己想要的 却拼命說服自己可以的 勉強幾年下來 身體狀況不佳 疲憊不堪 突然發現健康的身體才是首要 鼓起勇氣提離職 雖然還不知道下一
Thumbnail
你,不能再只是過去的你。感受到了嗎? 過去的自己建構出現在的我,沒有辦法捨棄,但如果用一樣的思惟是不會有所改變,年屆不惑,開始思考人生,處在一個上有父母下有小孩,父母還算健康,但正在老去,小孩剛準備上小學,正會有許多教導與身教。過去那個相當自我中心,把自己活好,工作做好,收入穩定無虞就好,已經沒有那
Thumbnail
你,不能再只是過去的你。感受到了嗎? 過去的自己建構出現在的我,沒有辦法捨棄,但如果用一樣的思惟是不會有所改變,年屆不惑,開始思考人生,處在一個上有父母下有小孩,父母還算健康,但正在老去,小孩剛準備上小學,正會有許多教導與身教。過去那個相當自我中心,把自己活好,工作做好,收入穩定無虞就好,已經沒有那
Thumbnail
人生沒有倒帶,我們永遠無法從頭再來。其實再給你一次機會,你仍然會做出一樣的選擇,因為當時的背景條件、認知、想法及知識水平,以及遇到的人跟機會,就是當時的那個樣子,已經是各方面衡量之後最好的選擇了,所以我們不能拿現在去檢討過去。 既然無法改變過去,那可以從現在開始改變。
Thumbnail
人生沒有倒帶,我們永遠無法從頭再來。其實再給你一次機會,你仍然會做出一樣的選擇,因為當時的背景條件、認知、想法及知識水平,以及遇到的人跟機會,就是當時的那個樣子,已經是各方面衡量之後最好的選擇了,所以我們不能拿現在去檢討過去。 既然無法改變過去,那可以從現在開始改變。
Thumbnail
大家都在「成為自己」,與「他人的期許」間拉扯。 這樣的拉扯大概一輩子都不會結束。
Thumbnail
大家都在「成為自己」,與「他人的期許」間拉扯。 這樣的拉扯大概一輩子都不會結束。
Thumbnail
「三十歲以前該做的事」、「而立以前定位自己」 大約在25歲開始,我對這類話題/書籍感到滿滿的興趣,也會因著書的內容,不斷提醒自己該如何調整步伐,但隨著一年一年過去,這樣的文字在無形中,成為心裡深深的壓力及陰影,好像在30歲前沒有完成些什麼、沒有達到什麼成就,就像輸給了青春般。 所以從後28開始,我努
Thumbnail
「三十歲以前該做的事」、「而立以前定位自己」 大約在25歲開始,我對這類話題/書籍感到滿滿的興趣,也會因著書的內容,不斷提醒自己該如何調整步伐,但隨著一年一年過去,這樣的文字在無形中,成為心裡深深的壓力及陰影,好像在30歲前沒有完成些什麼、沒有達到什麼成就,就像輸給了青春般。 所以從後28開始,我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