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下半場

含有「人生下半場」共 84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松浦彌太郎的人生下半場, 按自己喜歡的節奏生活,以全新的努力方式工作。
Thumbnail
夏雪-avatar-img
2 天前
剛好現在也在讀這本
本文探討史丹佛大學教授John D. Krumboltz提出的「偶發事件理論」,說明如何在快速變動的時代,善用偶然事件與機緣,開創職涯新局。文章並提供五大關鍵技能(好奇心、堅持力、靈活性、樂觀態度、冒險精神),以及針對中年轉職的行動策略清單,協助讀者應用此理論,克服職涯挑戰,打造精彩職涯。
Thumbnail
🖋️ 作者:50歲退休練習生|專注於股息投資與現金流規劃 📅 發佈日期:2025/08/06 近來日劇《孤獨死又怎樣》引發熱議。劇中主角鳴海,一位單身、自由、經濟獨立的女性,在摯愛的姑姑孤獨死後,開始意識到自己也可能如此結束人生。她以為尋求婚姻能帶來安全感,但終究發現,真正能讓自己安心的,是
艾德‧夏恩的生涯錨理論指出,職涯成功關鍵在於內在動力而非外在誘因。文章探討內在動力的重要性、其對職場表現及心理健康的影響,並提供培養內在動力的實務策略,強調職涯發展是場馬拉鬆,內在動力才能支撐長期發展。
Thumbnail
副標|一段電影裡的探險畫面,喚醒我多年來對自由與遠方的渴望 作者:50歲退休練習生|專注於股息投資與現金流規劃 🔸 導讀| 看到 Toyota 推出輕型 MPV 變身露營車的新聞,我的心忽然有些顫動。不是因為產品,而是被一段曾經的夢悄悄喚醒──那個少年想要走進荒野、親手搭帳篷、燃起營
隨著收入增加,支出也同步升高,這稱為「生活膨脹」。此現象易導致財務脆弱,尤其在高通膨環境下更為險峻。社群媒體也加劇此問題,製造「假性富足」的錯覺。本文提供設定財務目標、計劃獎勵及建立自動化儲蓄與投資系統等建議,以避免生活膨脹,達成財務自由。
中年卡關,不只是表象上的職涯停滯,也源自一種整體生活方向的迷失。思考中年轉型時,大多數人開始最大的恐懼就是:「真的可行嗎?」 擔心收入不穩定,也害怕離開自己熟悉的領域,失去過去累積的基礎。 這些恐懼大多只是來自於對「未知」的焦慮。只需提前做好三大準備,降低不確定風險,幫自己從容展開中年轉型之旅。
Thumbnail
投票
對於中年轉型,你的想法
5 個選項 · 前往投票
宇牛-avatar-img
2025/08/07
評估一下自己⋯
臺灣及全球普遍存在的「雙中現象」:中年中產階級失業困境。分析原因包含年齡歧視、技能落差、心理包袱和經濟壓力等,並提出個人和社會層面的解決方案,強調持續進修、培養副業、建立社會安全網及友善職場環境的重要性。
在職涯諮詢服務現場,常會聽到來訪者提問: 「我真的不知道可以做什麼?」 也常聽到:「我的職涯上半場認真工作與賺錢,下半場想為自己而活!!」 走到人生某個階段,也常會問自己: 「接下來,這真的是我想要的人生嗎?」 我覺得有這些想法很正常,但…我們 準備好展開人生下半場的探索了嗎? 迎向人
Thumbnail
退休不只是財務準備,更是全新人生旅程!本文根據加拿大教育學者瑞利‧莫因斯博士提出的「退休四階段」理論,深入探討度假期、失落期、嘗試期及重塑期的歷程與挑戰,並提供未退休者及已退休者應對策略,幫助你從容面對退休生活,活出豐盛人生。
然子-avatar-img
2025/08/19
身心健康最重要
創齡生活筆記-avatar-img
發文者
5 天前
然子 真的,健康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