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繼續看下去……(中)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捧紅「二秦二林」的電影監製人

盛竹如是電視人,也是電影迷,酷愛看電影,每看完一部電影,還要詳做筆記。

一九七三年,台視第一個影評節目「電影街」開播,專事介紹新上映電影,也由他主持,因緣結識了諸多電影人。經電影導演白景瑞牽線,他與瓊瑤、平鑫濤夫婦成為好友,三人於一九七六年創辦「巨星電影公司」,致力於將瓊瑤的小說作品拍成電影。

巨星公司監製的第一部電影《我是一片雲》,由林青霞、秦漢、秦祥林主演,鳳飛飛主唱,上映僅兩周,光臺北市票房就達一千萬元,打破當時臺北萬國戲院賣座紀錄。

緊接著,《奔向彩虹》、《月朦朧  鳥朦朧》、《一顆紅豆》等一系列瓊瑤電影,部部賣座,「二秦二林」紅遍東南亞。

電影《一顆紅豆》

電影《一顆紅豆》

電影《一顆紅豆》

電影《一顆紅豆》

這期間,經鄧麗君的父親鄧樞牽線,盛竹如認識了小他十三歲的王瑾瑜,兩人於一九七六年結婚,長子於年底出生,《一顆紅豆》影片中,林青霞抱著的孩子,正是盛竹如的長子盛欽雲。

第一位擁有主播職位的記者

一九七七年三月三十日,受林務局邀請,時任台視新聞部採訪組組長的盛竹如、「中國電視公司」新聞部主播胡雪珠等十二人,組成新聞團隊,乘直升機前往採訪大火重建後的阿里山,途中遭遇亂流,直升機從一千多公尺高空,直直墜落於林口一處稻田中,機輪朝上,螺旋槳朝下,機身斷成三節,含機組人員二人在內,十四個人卻奇蹟般的全部生還,且無人受傷。此後,倖存者每年都在這一天聚會,重新過一個生日,對重生之日心存感恩,盛竹如感嘆,「大難過後必有後福」。

一九七九年,盛竹如升為新聞部副理,兼採訪組組長。一宗大學教授師生戀,記者只採訪到大學教授,且教授的說辭只是一味護衛自己,而女學生沒有採訪到。盛竹如認為,採訪回來也不能不播,那就先播吧。播了之後引起軒然大波,觀眾認為報導沒有平衡兩方的說法,他檢討自己,的確處理失當,不但請辭採訪組長職務,也辭去了播報工作。這是他從業以來首次離開播報台。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新上任的台視總經理石永貴,首開臺灣電視先例,推動「主播制度」——主播對新聞編排具有主導權,可以要求記者如何取捨新聞。

當時台視每天有三節新聞,石永貴將黃金時段的晚間新聞,交由盛竹如主播。十一月三十日起,盛竹如每晚七點半到八點,準時坐上主播檯播報《台視晚間新聞》,成為台灣第一位擁有主播職位的記者

raw-image

一九八二年五月,台灣首宗持槍搶劫銀行案件嫌犯李師科落網,盛竹如當晚果斷將《晚間新聞》的國外新聞、氣象預報全部取消,一氣呵成,完整播報「李師科案」,創下台視前所未有的58.1%超高收視率紀錄,比中視、華視兩台總收視率還高出一倍。

靈活、銳利的新聞播報方式、優異的表現,讓他在一九八二年、一九八三年接連摘下金鐘獎之「新聞節目主持人」獎,奠定了他在業界舉足輕重的地位——

若盛竹如撥冗參加記者會採訪,主辦方必等,自他車抵大樓、進入一樓、進入電梯、到達記者會門口……工作人員持麥一路倒計時「五、四、三、二、一」,待他一腳踏入記者會,主辦方才會宣佈「記者會開始」。

然而,金鐘獎的光芒,也無法阻擋戒嚴時期新聞遭箝制的現實。

相關閱讀:老兵李師科犯下臺灣首宗持槍搶劫銀行案。

被迫離開新聞主播台

戒嚴時期的臺灣,只有三家公營電視台——「台灣電視公司」、「中國電視公司」、「中華電視台」(俗稱「老三台」),從早期每天只播一個時段新聞,逐漸增為每天三個時段播新聞,縱使發生重大事件,也不能提前或延後播出,且新聞管制嚴格,消息來源不外乎公家機關的宣導、文體活動等,「新聞局(政)、文工會(國民黨)、警備總部(警)、國安局(軍)一堆單位都要來管新聞」。

盛竹如對新聞報導相當嚴格,那時期,黨外人士活動不允許報導,他以疊字幕的方式在新聞畫面中播出;有些活動,若有黨外人士坐於其間,按慣例只能給全景,他讓記者拍特寫……如此這般,觸及當局的敏感神經。

一九八四年五月,獲知一架軍機在飛往金門途中墜海,全機無人生還,軍方照慣例下令禁止播報,他請導播將飛機失事的新聞,以字幕方式,打在他播報新聞時的肩膀上,「整節新聞從頭打到尾」,當晚的《晚間新聞》收視率又衝高。

新聞「偷渡」成功了,台視總經理石永貴把他叫進辦公室,給了他一千美金和機票,要他去美國出差兩週,「參觀新聞節目最新作業方式」,他以為,這是搶得「獨家新聞」的獎勵。

抵達美國後,在舊金山與新聞部老長官李文中見面,才獲知,老長官已察覺風向不對,早就打了電話去問國民黨文工會,「高層下令,再也不准我播報新聞」,「作為一個新聞主播,這是職責所在,怎麼能夠說以後不准我播新聞呢?」盛竹如頓覺沮喪、懊惱,老長官給他指了一條路:「你去新聞局,看一下宋局長吧!」

當時握持電視生殺大權的新聞局長是宋楚瑜,「到了新聞局,宋楚瑜那個腳翹到桌子上,跩得要死,他說『台視不要做了,來新聞局做個編譯吧!』去你媽的蛋,副局長我都不要(當)!」挺著新聞人的傲骨,盛竹如頭也不回走出新聞局,「播新聞,台灣還有誰能夠播得過我?」

家喻戶曉、語速適中、字正腔圓的新聞主播盛竹如,生活中卻處處彰顯耿直個性,「去你媽的蛋」「不學無術的渾蛋」「那個禍患終於死了」,身著硬挺全套西裝,不急不徐的語速,自丹田吐氣的清晰咬字,連罵人都如此鏗鏘有力。

他厭惡當權者對新聞的管控,對權貴子弟的言行亦相當看不慣,多次私下批評蔣經國次子蔣孝武(歷任中華民國廣播電視事業協會理事長、國民黨新聞黨部常務委員、中國廣播公司總經理),遭人偷偷錄音,傳給蔣孝武聽,自此引來情治單位對他的「關切」。

在戒嚴時期,挑戰官方宣傳禁忌,播出軍機墜機或是黨外人士的新聞、對抗權力者,最終,盛竹如被迫離開新聞主播台,頓失熱愛的新聞工作。

——待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柳笛摸金
29會員
125內容數
出土檔案,還原史實,前事今聲,柳笛講古。
柳笛摸金的其他內容
2025/02/06
一百五十年來的恆春半島,驚心動魄,跌宕起伏,充滿國際陰謀與野心。
Thumbnail
2025/02/06
一百五十年來的恆春半島,驚心動魄,跌宕起伏,充滿國際陰謀與野心。
Thumbnail
2025/01/11
看完齊邦媛的《巨流河》,追隨她的腳步,來臺灣最南端的恆春,坐看太平洋流入啞口海,海灣湛藍靜美,浪捲雲湧,海天一色。
Thumbnail
2025/01/11
看完齊邦媛的《巨流河》,追隨她的腳步,來臺灣最南端的恆春,坐看太平洋流入啞口海,海灣湛藍靜美,浪捲雲湧,海天一色。
Thumbnail
2024/12/10
一九五五年五月二十五日,趙敏恆在上海被捕;同天,在台灣的郭廷亮與妻兒亦遭逮捕。兩個多月後,孫立人遭蔣中正拔俸、剝奪人身自由,家中被迫變賣首飾以應付家計。  
Thumbnail
2024/12/10
一九五五年五月二十五日,趙敏恆在上海被捕;同天,在台灣的郭廷亮與妻兒亦遭逮捕。兩個多月後,孫立人遭蔣中正拔俸、剝奪人身自由,家中被迫變賣首飾以應付家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最近開始轉涼了,各位鳥奴們是否會開始擔心小鳥會著涼呢?不用擔心,今天這篇直接帶你看需要的商品,而且今天除了照片之外,我們也直接帶連結✨讓你的雙11購物不盲目,讓你想買直接加入購物車,除了長知識也可以直接下單避寒神器🫱🏼文章結尾也會告訴大家在花錢的同時也能省錢、賺錢的小撇步,請記得留到最後!!
Thumbnail
最近開始轉涼了,各位鳥奴們是否會開始擔心小鳥會著涼呢?不用擔心,今天這篇直接帶你看需要的商品,而且今天除了照片之外,我們也直接帶連結✨讓你的雙11購物不盲目,讓你想買直接加入購物車,除了長知識也可以直接下單避寒神器🫱🏼文章結尾也會告訴大家在花錢的同時也能省錢、賺錢的小撇步,請記得留到最後!!
Thumbnail
從戒嚴時期到民主化,盛竹如是臺灣新聞發展史的親歷者、見證人。
Thumbnail
從戒嚴時期到民主化,盛竹如是臺灣新聞發展史的親歷者、見證人。
Thumbnail
他是捧紅「二秦二林」的電影監製人,也是臺灣第一位有主編職務的記者。
Thumbnail
他是捧紅「二秦二林」的電影監製人,也是臺灣第一位有主編職務的記者。
Thumbnail
話說有一天,陳明章和許景淳、王明輝、陳主惠、陳明瑜聚會,大家唱歌聊天,在座的還有當時在《民生報》擔任編譯的何穎怡。
Thumbnail
話說有一天,陳明章和許景淳、王明輝、陳主惠、陳明瑜聚會,大家唱歌聊天,在座的還有當時在《民生報》擔任編譯的何穎怡。
Thumbnail
即使當年受到「國語政策」的打壓與排擠,那些在台語片中努力前行的人,沒有輕易放棄,我還是相信林摶秋先生說的那句:「我就毋信台灣人佇台灣拍台語片,台語片興袂起來!」至今,我們還在努力。
Thumbnail
即使當年受到「國語政策」的打壓與排擠,那些在台語片中努力前行的人,沒有輕易放棄,我還是相信林摶秋先生說的那句:「我就毋信台灣人佇台灣拍台語片,台語片興袂起來!」至今,我們還在努力。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心中的預測得獎名單是否和所長一樣呢?或是你有其他想法?都歡迎留言跟我討論喔!讓我們靜待金鐘獎頒獎典禮時,再來一起對答案吧!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心中的預測得獎名單是否和所長一樣呢?或是你有其他想法?都歡迎留言跟我討論喔!讓我們靜待金鐘獎頒獎典禮時,再來一起對答案吧!
Thumbnail
絮叨一下: 記憶雖被塵封,因緣回頭挖掘,彌足珍貴!走過的歲月,留下的足跡,樣樣精彩。 人生如戲 戲如人生。戲劇以人生為藍圖,人生以戲劇為慰藉,亙古不變。就算是皇權時代,也沒脫離這樣的窠臼,王族貴冑的宅第戲台,後花園人生;民間的野台戲展演,在在體現草根生活。時至50年代,我們也追劇的! 廣播劇
Thumbnail
絮叨一下: 記憶雖被塵封,因緣回頭挖掘,彌足珍貴!走過的歲月,留下的足跡,樣樣精彩。 人生如戲 戲如人生。戲劇以人生為藍圖,人生以戲劇為慰藉,亙古不變。就算是皇權時代,也沒脫離這樣的窠臼,王族貴冑的宅第戲台,後花園人生;民間的野台戲展演,在在體現草根生活。時至50年代,我們也追劇的! 廣播劇
Thumbnail
場地:國父紀念館 場次:1996.07.12 19:30 座位:18排35號
Thumbnail
場地:國父紀念館 場次:1996.07.12 19:30 座位:18排35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