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國共戰爭和中日戰爭的阿嬤教我的事

經過國共戰爭和中日戰爭的阿嬤教我的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常跟老人在一起,跟同輩在一起反而會覺得同輩或比自己年輕的人生問題,好像太過於簡單,可能我阿嬤有經過國共戰爭,所以我對於人生就是能活下來就好,物質慾望沒有很高,甚至於我真的很想要去種田。聽過我阿嬤的人生覺得人生很多事情沒多大意義。

我阿嬤是廈門望族,也是明朝宰相後代(現在質疑是阿嬤瞎掰??),他們明代過後就誓不為官(是清朝),很多家族的人到海外,我阿嬤的爸爸是在英國出生,是半個白人頭髮是金色臉是黃種人,因為我阿嬤爸爸因為所有這他這一輩都過世,所以家族的人要他回廈門跟台南侯家小姐結婚,可是因為戰爭,我阿嬤怕被抓去當慰安婦事先燒掉所有證件,在戰爭期間因為家族有人在中國的英國領事館當行政人員,所以我阿嬤這樣躲過一些戰爭,如果我阿嬤是男的就是繼承人,還可以回去英國繼續讀書,就這樣這一切都沒有,所以我今天能活著本身就是一種奇蹟。我阿嬤會活著也是奇蹟。如果我們家族的人沒有在英國領事館當行政人員,證件在燒光的狀態下,也許就進不去了。也許我阿嬤回英國,我就不存在。有那麼多如果,可是我人好好的在台灣。從小我阿嬤就說我只有當家庭主婦的命,太老實所以不要碰政治,所以到現在我真的很感謝我阿嬤,所以我的目標一直就是快樂活著就好。

avatar-img
繭居族的咖啡廳
109會員
301內容數
我是i人一點都不喜歡跟人社交所以創立繭居族咖啡廳,想跟我一樣不喜歡社交,喜歡獨自生活的人交流書單或看哪些韓漫、寫連載小說。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繭居族的咖啡廳 的其他內容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的興趣和個人經歷。從小時候對企業號影集的喜愛到對科技、旅行和世界經濟趨勢的興趣。作者還分享了自己的寫作創作領域和喜愛的書籍、影片以及電玩遊戲。文章中也表達了對於看到自己文章被讚的感謝之情以及對於將來的期許。最後,作者分享了自己近期開始聽 Podcast 的經歷。
現在很多醫療進步很多老人都失智很嚴重的時候會請外勞,但是外勞對失智老人不清楚,所以反而常常辭職,我家遇到這個狀況長達一兩年,我一百多歲的阿嬤失智很嚴重,可是有時候又很好,雖然外勞仲介都說外勞有受過訓練,可是實際上都沒有,所以幾乎每一個沒幾個月就辭職。後來找到專門的養老院由受過訓練的護理師來照顧,我阿
我訂串流平台一個月後,又看到三個月特價399,後來又99元一個月。因為我真的很喜歡看偵探片影集,可是後來我要訂網飛的時候都沒有了,可能時代久遠。再加上我喜歡溫馨片所以訂歐洲和日本電影居多的平台,我喜歡的電影通常都只在幾家電影院上映,連台中文版預告片都不一定有,所以我一看那裡有我喜歡的片子有超過三部,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的興趣和個人經歷。從小時候對企業號影集的喜愛到對科技、旅行和世界經濟趨勢的興趣。作者還分享了自己的寫作創作領域和喜愛的書籍、影片以及電玩遊戲。文章中也表達了對於看到自己文章被讚的感謝之情以及對於將來的期許。最後,作者分享了自己近期開始聽 Podcast 的經歷。
現在很多醫療進步很多老人都失智很嚴重的時候會請外勞,但是外勞對失智老人不清楚,所以反而常常辭職,我家遇到這個狀況長達一兩年,我一百多歲的阿嬤失智很嚴重,可是有時候又很好,雖然外勞仲介都說外勞有受過訓練,可是實際上都沒有,所以幾乎每一個沒幾個月就辭職。後來找到專門的養老院由受過訓練的護理師來照顧,我阿
我訂串流平台一個月後,又看到三個月特價399,後來又99元一個月。因為我真的很喜歡看偵探片影集,可是後來我要訂網飛的時候都沒有了,可能時代久遠。再加上我喜歡溫馨片所以訂歐洲和日本電影居多的平台,我喜歡的電影通常都只在幾家電影院上映,連台中文版預告片都不一定有,所以我一看那裡有我喜歡的片子有超過三部,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