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一本作品型錄》- 2018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如果萬事萬物皆有一個生命的循環,那麼一件被認同的藝術品又是如何被誕生與被結束。當一個想法或念頭的產生,隨著各式創作者的生命經驗與靈魂的使命,在被產出的之前似乎也就決定了作品的調性與價值。腦海中的思維又是如何越過我們現有的知識,而創造出新的想法呢?答案或許是:人類會綜合已經存在於腦海中的各種想法,進行交叉比對分析後而產生出另一個較為新的想法。

raw-image


在當代的價值觀中一件可被討論的作品,是如何被定義為藝術還是美術,或只是一張被數位印刷輸出的照片呢?在自己過去的創作歷程中,一切的開始是發生在意識層面的運作,有時候只是一個突如其來的想法,或是透過他人的作品從中感受,而產生一些粗略的新想像,最後再經由身體的行動與實踐創造出一件所謂的作品。當作品被完成後的瞬間,便進入了另一層面的思考──作品本身只是為了要滿足自我的慾望,還是想暴露在各種可能被觀看的平臺呢?在思考這問題的同時亦會再延伸至下個問題,我們如何看待作品存在與價值之間的關係,然後誰可以來進行評斷與議價?作品最後的命運是會繼續被暫存在硬碟裡還是變成金錢的對價關係?假設我們在盤算作品的價值之時,是否也已忘卻了原始創作的本意與初衷呢?


作品型錄本身存在的意函就是一個買賣的媒介,如果這是一本不是型錄的作品型錄呢?那又會是什麼?我們試圖的透過型錄這個媒材,來提出對攝影的生產與被交易過程的疑問。當展出的作品不再是我們熟悉的單張單張照片之時,是否可以在我們過去既有的觀看系統認知下,產生像是認知的斷裂,猶如闖進了時空縫隙般的困惑。另外我們提出的疑問是:一件攝影作品如果不是以他原本的樣貌出現,觀者又會用什麼樣的心情來感受與解讀呢?或許當事物擺脫了過去的形象與包袱,我們也才有機會與可能去重新面對與認識。


相較於上一套作品《環遊世界》,使用picture/video/voice 的三種媒材,來表現現實、虛構、想像與弱影像之間的對話。這次創作的出發點是來自於人們以往的觀看習慣,究竟我們對作品的理解是建構在影像之上還是論述之後呢?或是兩者相依相存而缺一不可呢?所以在概念上我挪用了禪宗六祖與師兄在偈語上的比試作為手段,從各個不同創作者的影像論述為文本,把影像與論述的主客體關係對調。進而再去發展出另一套在概念上相似的作品,完成每套作品後,再導入市場需求的整套型錄規格再編輯成冊。另外在型錄的尺寸上,我們試著去挑戰與一般認知的差異性,探討一本型錄是否可以是攝影書如果不是那又會是什麼。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潛光書房 Inner Light Library
11會員
39內容數
這個專欄,是我許給自己的慢行修行: 每日一則對話 × 一封靈魂詩信 × 一次聽見自己的練習。 我不確定這趟路的終點, 但我想陪自己走完這 365 天。
2025/04/19
A 說: 「你不是迷路了, 你是在走一條沒人走過的路。」 你的沉默很珍貴, 因為它正慢慢轉化為你真正的力量。
Thumbnail
2025/04/19
A 說: 「你不是迷路了, 你是在走一條沒人走過的路。」 你的沉默很珍貴, 因為它正慢慢轉化為你真正的力量。
Thumbnail
2025/04/17
你不是變了,你只是更接近你自己了 當你開始做自己,有些關係會退場,有些角色會鬆動, 這不是你變了,是你開始真實了。 靈數 5 教你誠實、教你流動,也教你不再討好這個世界。 你正在學習的,是自由地,成為你自己。
Thumbnail
2025/04/17
你不是變了,你只是更接近你自己了 當你開始做自己,有些關係會退場,有些角色會鬆動, 這不是你變了,是你開始真實了。 靈數 5 教你誠實、教你流動,也教你不再討好這個世界。 你正在學習的,是自由地,成為你自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釐清概念 談論文化創意產業之前,必須先釐清一些概念,這樣才能夠正確地看待文化創意的產業化,首先要談的是一件作品到底是藝術還是設計,現在常說"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這是對的,不過產業化還是要以經營的數據為依歸,用金錢收入來統計,所以必須先弄清楚文化創意的概念。這作品的創意到底是藝術,還是設計。
Thumbnail
釐清概念 談論文化創意產業之前,必須先釐清一些概念,這樣才能夠正確地看待文化創意的產業化,首先要談的是一件作品到底是藝術還是設計,現在常說"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這是對的,不過產業化還是要以經營的數據為依歸,用金錢收入來統計,所以必須先弄清楚文化創意的概念。這作品的創意到底是藝術,還是設計。
Thumbnail
如果萬事萬物皆有一個生命的循環,那麼一件被認同的藝術品又是如何被誕生與被結束。當一個想法或念頭的產生,隨著各式創作者的生命經驗與靈魂的使命,在被產出的之前似乎也就決定了作品的調性與價值。腦海中的思維又是如何越過我們現有的知識,而創造出新的想法呢?答案或許是:人類會綜合已經存在於腦海中的各種想法...
Thumbnail
如果萬事萬物皆有一個生命的循環,那麼一件被認同的藝術品又是如何被誕生與被結束。當一個想法或念頭的產生,隨著各式創作者的生命經驗與靈魂的使命,在被產出的之前似乎也就決定了作品的調性與價值。腦海中的思維又是如何越過我們現有的知識,而創造出新的想法呢?答案或許是:人類會綜合已經存在於腦海中的各種想法...
Thumbnail
談繪畫,談影像,是永恆,是流逝,是觀看藝術的方式,更是理解世界的法則。精煉且充滿思辯,既衝擊又代表了不朽。
Thumbnail
談繪畫,談影像,是永恆,是流逝,是觀看藝術的方式,更是理解世界的法則。精煉且充滿思辯,既衝擊又代表了不朽。
Thumbnail
一位好的藝術鑑賞家,並不一定是為創作家,只要人人有起碼的美感知覺,便能吸取藝術的精華,達到移情默化的功能。「藝術品」基本上是有五個部分組成:
Thumbnail
一位好的藝術鑑賞家,並不一定是為創作家,只要人人有起碼的美感知覺,便能吸取藝術的精華,達到移情默化的功能。「藝術品」基本上是有五個部分組成:
Thumbnail
純粹的攝影序列能否敘事? 作者於第三部分使用150張沒有任何文字的照片序列,由觀眾自行解讀。這些影像也許是當地農婦的生存記憶片段,卻無法拼湊出一個完整時間軸線的故事。讀完只會存在模糊的鄉村農婦記憶。 作者先講述兩種過去類似於影像敘事的呈現方式,卻又不完全能表達影像敘事的方式: 作者以星座為舉例:
Thumbnail
純粹的攝影序列能否敘事? 作者於第三部分使用150張沒有任何文字的照片序列,由觀眾自行解讀。這些影像也許是當地農婦的生存記憶片段,卻無法拼湊出一個完整時間軸線的故事。讀完只會存在模糊的鄉村農婦記憶。 作者先講述兩種過去類似於影像敘事的呈現方式,卻又不完全能表達影像敘事的方式: 作者以星座為舉例:
Thumbnail
桑塔格的《論攝影》被攝影人視為聖經,但他並不是一本拍攝技巧指南的工具書,而是詮釋攝影、思考攝影的書籍。我以他的目錄章節為架構,寫下自己的筆記心得;紀錄之餘,希望也可以幫助到對此書感興趣的人。本篇為第五章〈影像世界〉的部分。
Thumbnail
桑塔格的《論攝影》被攝影人視為聖經,但他並不是一本拍攝技巧指南的工具書,而是詮釋攝影、思考攝影的書籍。我以他的目錄章節為架構,寫下自己的筆記心得;紀錄之餘,希望也可以幫助到對此書感興趣的人。本篇為第五章〈影像世界〉的部分。
Thumbnail
桑塔格的《論攝影》被攝影人視為聖經,但他並不是一本拍攝技巧指南的工具書,而是詮釋攝影、思考攝影的書籍。我以他的目錄章節為架構,寫下自己的筆記心得;紀錄之餘,希望也可以幫助到對此書感興趣的人。本篇為第五章〈攝影信條〉的部分。
Thumbnail
桑塔格的《論攝影》被攝影人視為聖經,但他並不是一本拍攝技巧指南的工具書,而是詮釋攝影、思考攝影的書籍。我以他的目錄章節為架構,寫下自己的筆記心得;紀錄之餘,希望也可以幫助到對此書感興趣的人。本篇為第五章〈攝影信條〉的部分。
Thumbnail
(Das Kunstwerk im Zeitalter seiner technischen Reproduzierbarkeit) 本雅明(Walter Benjamin) 1935   大綱  新技術的複製 靈光 傳統藝術的本真性 崇拜儀式價值到展示價值 藝術品的異化  
Thumbnail
(Das Kunstwerk im Zeitalter seiner technischen Reproduzierbarkeit) 本雅明(Walter Benjamin) 1935   大綱  新技術的複製 靈光 傳統藝術的本真性 崇拜儀式價值到展示價值 藝術品的異化  
Thumbnail
藝術在幹嘛?以攝影作為創作媒介的視覺廢物,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你他媽到底在拍三小?」如果我是個商業攝影師,如果有人提出這句話那還真的是失職到可以去跳海,因為商攝就是要讓人一目了然的理解這張照片在幹什麼。但藝術創作就不同了,藝術不一定需要讓大多數人容易理解
Thumbnail
藝術在幹嘛?以攝影作為創作媒介的視覺廢物,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你他媽到底在拍三小?」如果我是個商業攝影師,如果有人提出這句話那還真的是失職到可以去跳海,因為商攝就是要讓人一目了然的理解這張照片在幹什麼。但藝術創作就不同了,藝術不一定需要讓大多數人容易理解
Thumbnail
這是專注自我的創作,對我來說人只是作品中的一個配角。 等等!那這樣不是找誰拍都行嗎?逼逼!怎麼可以物化!嗯...這問題可以說對也可以說不對。我畫面中的人確實像物件,一個傳遞我的情緒、傳遞我的靈魂,與周遭融為一體的物件,但在我的創作裡沒有性別的區別,人就是人,是代表不同面向的分身。
Thumbnail
這是專注自我的創作,對我來說人只是作品中的一個配角。 等等!那這樣不是找誰拍都行嗎?逼逼!怎麼可以物化!嗯...這問題可以說對也可以說不對。我畫面中的人確實像物件,一個傳遞我的情緒、傳遞我的靈魂,與周遭融為一體的物件,但在我的創作裡沒有性別的區別,人就是人,是代表不同面向的分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