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藝術家,但為何我們仍需要攝影?閱讀攝影經典約翰柏格《另一種影像敘事》(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書本攝影皆為 書籍翻拍
近日反覆思考影像敘事的表現方法,並再度拜讀《另一種影像敘事》這本約翰伯格尚摩爾合著探討影像本質的經典之作。此篇為下集,上集請見:

純粹的攝影序列能否敘事?

作者於第三部分使用150張沒有任何文字的照片序列,由觀眾自行解讀。這些影像也許是當地農婦的生存記憶片段,卻無法拼湊出一個完整時間軸線的故事。讀完只會存在模糊的鄉村農婦記憶。
作者先講述兩種過去類似於影像敘事的呈現方式,卻又不完全能表達影像敘事的方式:
(1) 報導攝影:攝影師於當地拍攝所見所聞,並需要仰賴文字說明來克服影像的曖昧含混。
(2) 電影:「照片事實上乃是電影的反面。照片是一種回溯式的媒材,並以這種方式被人們觀看;相對而言,電影則是一種預期。面對照片,人們尋覓的是什麼曾在那裡。而在電影裡,人們則引領期待接下來將發生什麼。 所有的電影都可看成冒險。」

那麼攝影敘事的形式為何?

先回到傳統的故事概念:故事為間斷的,並且奠基於某種不需言明的共識。
作者以星座為舉例:
『 人們看著夜空裡數不盡的星星,但若要訴說關於星星的故事,則必須把他們整體看作星座系統,並在星星之間想像出那些將星辰聯繫起來的隱形線條。』
『故事的張力主要並不存在於終點蘊含的秘密,而是存在於前往終點的路程上,那一步一步空隙之間所隱藏的秘密裡。』
故事的組成,由角色、聆聽者的過往經驗、以及敘述者的話語之中,將這不連續間斷的空缺,無需言明的協定,相互交融賦予意義。
攝影的敘事形式,則將上者的交互作用置放於記憶的任務上。而此敘事形式與影像的真實性毫無關聯,唯一攸關的是轉化的生活經驗。
序列影像的每一張交互影響,解讀的形式未必受時間的排序影響,影像猶如記憶同時共存,觀看者以自身生活脈絡解讀,在此才能達到照片含混曖昧的真實本質。
『照片的含糊曖昧終於成真,得以被人們的回想反思所挪用;他們所揭露、凍結的世界,變得馴服而可讓人接近;它們所蘊含的資訊,被人們的情感所滲透;事物的外在面貌,因此變成了生命的語言。』
回到第三張150張照片構築的影像敘事,沒有制約從哪張照片是起點,讀者自由的決定觀看順序,在曖昧不明的影像裡,每個讀者都能尋找自己的釋義。
猶如觀看當代藝術展覽,展品無需導覽,仰賴觀展的自由聯想與解釋。在藝術品中,尋求一個心領神會,而這與作者無關,唯一關係的只有自身感受。

不是藝術家,但為什麼我們仍需要攝影?

此書對於攝影與記憶有非常詩意般的解釋:
「攝影術的發明,使我們獲得一種嶄新的,與記憶最為相似的表達工具。兩者都同等倚賴並對抗時間的流逝。兩者都保存了光陰片刻,並形成一種自身獨具的同時性,所有在裡面的影像都能共存。兩者都因爲事物的相互關聯性而刺激,或被刺激。兩者都在尋找那具有天啓揭式意味的瞬間,因為唯有這樣的瞬間才構成完整的理由。」
記憶會衰退,當你久久沒有提取回想,記憶終究被淡忘,而攝影透過相片,仍可以實際留存於世上。
即使不是藝術家,我的攝影行為還有意義嗎?

「無以數計的照片紀錄著脆弱纖細的影像,被人們在自己的心頭旁或床頭邊緣,藉此表現無論歷史如何變遷,都無權摧毀他們所珍視的生活片刻。」
以家庭肖像攝影舉例,攝影在一般民生需求,價值出自於自我認知的意義。我們很少會評斷一張技巧好的家庭合照是否有價值,價值出自於觀看者本身給予的意義。

讀完此書對攝影的反思:

從大學開始與攝影結緣,十幾年的歲月都與相機共度。
從富士數位相機、Nikon底片機、APS數位相機、全幅單眼機、Ricoh隨身機,工具猶如歲月不斷更迭,身邊的人來來去去,唯一恆久不變的,即是對攝影的偏愛。
攝影與我而言,按下快門緊抓霎那的吉光片羽後,人世間的一切尤如夢幻泡影,而我仍不捨一切的逝去。僅存些許對生存的執念與人世的依戀,再次按下快門。
照片就是曾經,是回憶也可能是夢幻

羅蘭巴特

Pei do Nothing 無所事事人生委員會
Peiwen.k 攝影,插畫,文字創作者。
昨日散步於板橋的 漫遊者通道藝術書店 ,很欣賞老闆選書的品味。有藝術有哲學有文學有心理學。老闆兼顧研究所的課業,又能經營一家優秀的人文藝術書店,我著實佩服。倘若這個月你的買書預算還沒用到,歡迎到這家優秀的獨立書店進行購書。
營業時間比較特別,請見書店粉專。
IG : peidonothing 看到很愛書本的語句都會分享在限時動態,比較常用。
藝文創作生存實屬不易,如果喜歡我的內容,歡迎追蹤我的專題或是FB及IG,或是表達你的喜歡,也都是讓我能持續下去的動力。
avatar-img
849會員
101內容數
無所事事盡情,讀書、寫字、畫畫、攝影、聽音樂 看似無用的興趣,卻能填補心中的缺口。過度理想浪漫主義的靈魂,無從抒發的情感。無所事事人生委員會用影像書寫情感,勾勒出一則一則的故事。主角可能是我,也是你,或是那個你也想著的那個人。喜歡的、討厭的、乖張的、壓抑的,放在這裡等待風乾。 #用影像書寫情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紀餘-avatar-img
2022/07/18
光看篇名, 我想到的是: "不是作家, 為什麼我們還需要寫作!" 哈!
Peiwen K-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7/18
其實也說得通XD 對啊,為什麼呢?感覺可以在寫一篇了
看完這本了,覺得妳真的寫得很好🥺很去蕪存菁呢,沒看過書不曉得妳整理的那麼好!喜歡妳配的照片!!妳上下集真的隔好久,難怪說是存著發呢
Peiwen K-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4/13
想說完全沒學過一些藝術或攝影理論的人看起來應該滿吃力的。 這個書心得,其實就是用深入淺出地做一些重點整理, 讓喜歡攝影但覺得這本書很難懂的人,可以獲得一些思想上的共鳴或啟發。 因此才介紹這本書的說。 (你也知道我超懶得寫讀書心得的QAQ)
「唯一恆久不變的,即是對攝影的偏愛。」以後可以多帶相機,其餘的我幫妳負重!
Peiwen K-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4/05
QQ 怎麼人那麼好
Peiwen K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攝影皆為peiwen.k書籍翻拍 近日反覆思考影像敘事的表現方法,並再度拜讀《另一種影像敘事》這本約翰伯格與尚摩爾合著探討影像本質的經典之作。 一本山區農民生活的攝影書,並同時探討攝影本質。本書分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照片曖昧不明的本質,一張照片即是「相遇之所」 第二部分:事物外貌意義的探討
最糟糕的部分在於等待,當日子只用來吃飯,喝足夠的水以維持自己活著。維持,就這樣而已。 習慣性到週末去書店晃晃,某日遇見了《 如何不孤獨死去 》這本書名很特別的書,吸引了我的注意。如何才能不孤獨死去?該如何做到?我由衷好奇。
陽光普照裡的陳建豪是整部電影我投射感最深的角色。劇中有個司馬光打破水缸的故事。而這故事出自於袁哲生所寫的《寂寞的遊戲》而來。為了探究陳建豪的心理, 因此讀閱畢,查了一下袁哲生,冒了一身冷汗。因為太像了,建豪這個角色,跟真實的袁哲生部份像是重疊了。 本篇將節錄部分《寂寞的遊戲》的內容,並談談袁哲生。
攝影皆為peiwen.k書籍翻拍 近日反覆思考影像敘事的表現方法,並再度拜讀《另一種影像敘事》這本約翰伯格與尚摩爾合著探討影像本質的經典之作。 一本山區農民生活的攝影書,並同時探討攝影本質。本書分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照片曖昧不明的本質,一張照片即是「相遇之所」 第二部分:事物外貌意義的探討
最糟糕的部分在於等待,當日子只用來吃飯,喝足夠的水以維持自己活著。維持,就這樣而已。 習慣性到週末去書店晃晃,某日遇見了《 如何不孤獨死去 》這本書名很特別的書,吸引了我的注意。如何才能不孤獨死去?該如何做到?我由衷好奇。
陽光普照裡的陳建豪是整部電影我投射感最深的角色。劇中有個司馬光打破水缸的故事。而這故事出自於袁哲生所寫的《寂寞的遊戲》而來。為了探究陳建豪的心理, 因此讀閱畢,查了一下袁哲生,冒了一身冷汗。因為太像了,建豪這個角色,跟真實的袁哲生部份像是重疊了。 本篇將節錄部分《寂寞的遊戲》的內容,並談談袁哲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一看到《沉默不是金》這書名,我立刻聯想到先前介紹過的《閉嘴的藝術》,感覺像是在打對台?(笑)。原文書名 Silence Kills(直譯為「沉默殺人」)其實更為激進,連「殺」這個字都搬出來了。不過讀完後發現,這兩本書表面上看似對立,實際傳遞的概念卻並無矛盾。以下讓我娓娓道來。
Thumbnail
「怎麼這具雕塑,雙眼一直有淚流出來?那時候引不了他笑嗎?」 「怎麼這具雕塑,一直在歇斯底里的呼喊著?是下落不明的幻聽嗎?」 「怎麼這具雕塑,表情、外型、動作也刻得如斯細緻?」
Thumbnail
寫作的力量:超越影像與畫作的深度表達 在現代社會,照片和畫作作為視覺藝術的代表,常被用來紀錄和傳達特定瞬間的美好或情感。 每一張照片和每一幅畫作都是藝術家眼中的世界呈現。 它們以靜態的方式捕捉了短暫的瞬間,讓觀者能夠在無需言語的情況下感受到其內涵與情感。
Thumbnail
在挑高的空間看畫,是敞徉式的自在好像在偌大的鳥籠裡飛翔。55件20世紀的佳作,資訊量爆炸多,感覺也流竄說它今天很自大🫠
Thumbnail
模特為被攝影師控制的對象,是為影像服務的人偶。 模特在一分鐘內,分別展現出了不耐、失神、微笑、陰鬱、狂喜、平靜。攝影家能決定要在哪一刻按下快門。
原本我擅長的創作工具是攝影,用相機拍照和文字創作的「節奏」很不一樣。 攝影師是捕捉瞬間的專家,每張照片都是幾百分之一秒的事情,也是累積好幾年的事情。 攝影的創作節奏很快速、立即,憑著長期累積的經驗,判斷什麼是精彩、什麼是無聊,一股直覺必須憋在氣裡,觀察環境,耐心探索有潛力的畫面,在它的附近環繞,
Thumbnail
攝影,是紀錄、是表達,也是抒發 這些天文章寫得頻繁,是想讓自己找回攝影的初心,回到20年前,對攝影充滿熱情的時光。 那是blog剛興起的年代,無時無刻的拍照,將照片洗了出來後,便心急的想趕快放上blog,也隨手寫下拍攝時的種種感受。 每隔幾年,每一個時期,拍的照片都有了些不同變化
Thumbnail
學習適當的背誦對於數學學習來說是好事,但並不是要求學生把每個算式從頭背到尾,而是需要理解和應用數學概念。毫無壓力的學習沒有不好,但必須接受沒什麼成效的結果。透過自律性的執行計劃,避免沉迷於不當消遣,才能加強學習的效果。
Thumbnail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如何快速抓住別人的眼光一直是一門非常難的學問。這本書主要是介紹了Axios新媒體五年就達到估值50億美金的心法與技巧,內容非常精煉,適合文字工作者,演說家以及中階主管等需要大量溝通表達的人閱讀。
  只要是對民主要較深刻的認識的人,都會知道,民主絕不僅僅是每隔兩年上街投票一次。更不會是只要有人數優勢就能輾壓不同意見者。我們之所以認可民主勝過於威權獨裁,就是因為沒有人應該要被規定去「服從」另外一些人。不管對方是基於血統、基於武力還是基於人數,沒有人可以不經討論地要求另一方放棄自己的意見。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一看到《沉默不是金》這書名,我立刻聯想到先前介紹過的《閉嘴的藝術》,感覺像是在打對台?(笑)。原文書名 Silence Kills(直譯為「沉默殺人」)其實更為激進,連「殺」這個字都搬出來了。不過讀完後發現,這兩本書表面上看似對立,實際傳遞的概念卻並無矛盾。以下讓我娓娓道來。
Thumbnail
「怎麼這具雕塑,雙眼一直有淚流出來?那時候引不了他笑嗎?」 「怎麼這具雕塑,一直在歇斯底里的呼喊著?是下落不明的幻聽嗎?」 「怎麼這具雕塑,表情、外型、動作也刻得如斯細緻?」
Thumbnail
寫作的力量:超越影像與畫作的深度表達 在現代社會,照片和畫作作為視覺藝術的代表,常被用來紀錄和傳達特定瞬間的美好或情感。 每一張照片和每一幅畫作都是藝術家眼中的世界呈現。 它們以靜態的方式捕捉了短暫的瞬間,讓觀者能夠在無需言語的情況下感受到其內涵與情感。
Thumbnail
在挑高的空間看畫,是敞徉式的自在好像在偌大的鳥籠裡飛翔。55件20世紀的佳作,資訊量爆炸多,感覺也流竄說它今天很自大🫠
Thumbnail
模特為被攝影師控制的對象,是為影像服務的人偶。 模特在一分鐘內,分別展現出了不耐、失神、微笑、陰鬱、狂喜、平靜。攝影家能決定要在哪一刻按下快門。
原本我擅長的創作工具是攝影,用相機拍照和文字創作的「節奏」很不一樣。 攝影師是捕捉瞬間的專家,每張照片都是幾百分之一秒的事情,也是累積好幾年的事情。 攝影的創作節奏很快速、立即,憑著長期累積的經驗,判斷什麼是精彩、什麼是無聊,一股直覺必須憋在氣裡,觀察環境,耐心探索有潛力的畫面,在它的附近環繞,
Thumbnail
攝影,是紀錄、是表達,也是抒發 這些天文章寫得頻繁,是想讓自己找回攝影的初心,回到20年前,對攝影充滿熱情的時光。 那是blog剛興起的年代,無時無刻的拍照,將照片洗了出來後,便心急的想趕快放上blog,也隨手寫下拍攝時的種種感受。 每隔幾年,每一個時期,拍的照片都有了些不同變化
Thumbnail
學習適當的背誦對於數學學習來說是好事,但並不是要求學生把每個算式從頭背到尾,而是需要理解和應用數學概念。毫無壓力的學習沒有不好,但必須接受沒什麼成效的結果。透過自律性的執行計劃,避免沉迷於不當消遣,才能加強學習的效果。
Thumbnail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如何快速抓住別人的眼光一直是一門非常難的學問。這本書主要是介紹了Axios新媒體五年就達到估值50億美金的心法與技巧,內容非常精煉,適合文字工作者,演說家以及中階主管等需要大量溝通表達的人閱讀。
  只要是對民主要較深刻的認識的人,都會知道,民主絕不僅僅是每隔兩年上街投票一次。更不會是只要有人數優勢就能輾壓不同意見者。我們之所以認可民主勝過於威權獨裁,就是因為沒有人應該要被規定去「服從」另外一些人。不管對方是基於血統、基於武力還是基於人數,沒有人可以不經討論地要求另一方放棄自己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