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刚经》看佛法修行的根本原则(古文经典课 2022/05/18 知识点)

閱讀時間約 38 分鐘

若是拋開修行的次第(階段)來說,修行佛法最標準的要求(最終的要求),基本上還是來自於《金剛經》。因為《金剛經》畢竟是整個佛教的根本,核心中的核心基本上就在《金剛經》。我們得按正規的東西去要求自己,具備按照這些修行的要求去進行修行,甚至要去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思維習慣、包括意識習慣。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但是《金剛經》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它一個核心的東西就是「一切東西都是假的」。也就是我們所看到的、所思、所念、所想,全都是假的。 所以,外面很多人對《金剛經》感興趣的名言,幾乎都在這四句上: 1.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2.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3.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4.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而這也是大家一般對佛法的理解程度。 但是我可以先跟大家說,我認為這四句話並不能代表《金剛經》的主題。實際上也並沒有說出《金剛經》的真正的意義,注意,我指真正意義。而不是說錯誤。 所以,這裡有一個現象,就是很多佛教徒,包括六祖慧能去看《金剛經》的時候,都會對其中不同的話產生興趣。因為我們的思想境界和認知境界其實取決於我們對哪句話感興趣,所以其實一個人能夠理解到什麼地步就看他感興趣的地方在哪。 因此,對於佛法的初學者來說,或者對於普通人來說,《金剛經》全篇,最容易感興趣的一句話,應該就是—— 1.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說白了,這裡就有兩件事,第一件事情就是一切都是假的; 第二件事情告訴我們,我們就看著就行了,別「住」心,就是不要去「住」,不是不「入」。「入」的話是指我們能接收到。而不「住」的話,是我們不存它,不「執」它。 就像內存似的,一關機什麼東西都不留就可以,而我們別像硬盤似的,什麼都留下來。 我們學法,不能光盲目推崇,我們得明白意思。因為任何的知識體系,它最終只是想要傳達一個信息,一個解決辦法。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說白了就是假的,我們就當看個戲就完了,所以叫「如是觀」。就像我們去看電影,叫觀影、觀戲、觀劇。所以那假的,我們基本上是這麼一個在旁邊看著就行的心態就好,這也是初學者的心態,也就是「初心」(Beginner’s Mind)。對於初心的理解,可以看所謂西方佛子人手一冊的禪宗入門書——《禪者的初心》。 然後,很多人對這個「夢幻泡影」的理解說都是假的,然後就會延伸到我理解世間萬物都是假的。 那麼,佛是不是假的呢?當我們能晉升到「佛是不是真假」的時候,就會對—— 2.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3.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這兩句話感興趣。 而這個「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反正是聲、色這些東西全都是假的,這屬於叫邪見,然後我們就不能見到真正的如來。就是這麼一個事。 也就說的是,凡是看到的、聽到的都不對,我們不能見到真正的如來。 如來是什麼呢?就是出了輪回的那個傢伙,世尊是什麼呢?在人間的這個傢伙。 所以下一句話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我們看這句話時,這話就說得就更絕了,別說聲音了,別說顏色了,或者是能看到的,能聽到的,能感知到的所有的相,都不是我,我們在輪回內見到的一切相,皆不是我。所以呢,我們能達到這種境界就行了。 所以,這三句話就是修行狀態的次第(階段)。剛開始的時候,所有的東西都是假的。那既然所有東西都是假的,那佛是不是真的呢?然後下面又說了佛也不是真的。因為我們能看到的所有的相,其實都是假的。 那這樣就鬱悶了,到底什麼是真的? 這個時候,六祖的境界就出來了,所以這個時候叫做—— 4.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所以我們到底應該怎麼修行啊?既然所有的東西都是假的。 上一篇文里說到。我在修「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後,應該如何住?如何降伏其心? 那我們說所有的東西都是假的話,那這事應該怎麼解決呢?所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話總結得非常厲害。 不論是佛教,道教還是基督教等西方所有宗教,為什麼最後會有這麼多派別出來?同時又為什麼沒有辦法真正理解本教經文的意思?除了歷史的緣份影響之外,就是因為他們沒有站在宗教之上去看待宗教。 這話是什麼意思呢? 這就是一個「山中法則」。至尊法則是指我們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們看不清山,因為我們沒有出山,出了山,我們就能看到山了。就跟我們在地球上的時候咋看都是平的一樣,但我們出了地球後就發現它是圓的。 類似的東西還有什麼呢?比如說,要解決我們現有的問題和困難方式,都會在更高一層,我們只要到了更高一層後,我們現在看到的所有問題都不是問題。 所以,當我們想明白「人間佛法」,想明白「人間道法」的時候。注意啊,強調「人間」二字。當我們要想明白這些法的深意時,我們必須站在輪回之上去看輪回裡面的這些東西,這樣我們才能一下子明白的。 我們人間的佛法,不論是藏傳各分支還是大乘各分支,更多的是宗教化、神聖化。其實說白了,釋迦老先生只是想把一些道理講清楚,告訴我們如何去出輪回這個東西。但是我們把它神聖化了之後,我們會發現出現一種「過度解決」現象。 而且我們在用人間的思維方法去理解佛祖說的話時,我們都會不明白的。就只會看到《金剛經》全篇都在說假的,這是假的,那還是假的,一切都是假的⋯⋯就代表的是這種意思。但真的這麼理解時,那就很容易忽視了整個《金剛經》里最重要的一句話—— 「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是《金剛經》里核心中的核心,而其他的東西沒有說錯,都是假的。 這句話能成為核心,是因為它代表了整個修行體系的關鍵,而且不止佛教,道教也是。也就是說,我們最終要修成什麼樣子呢?就是這句話:「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句話是怎麼來的?是須菩提問了「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後,應怎麼住,怎麼降伏其心。 然後佛祖說了一大片東西,都只是為了補充說明不用住,不用降伏或者怎麼降伏這件事。 這方法就是「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然後原文裡面又說的是「滅度一切眾生」同時又「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這種倒來倒去的話,說白了就是要讓我們不要住任何相,然後以這心態乾這個活就行了。 然後還生怕大家看不明白,所以才跟大家說,我們這是假的,那也是假的,我們求福德也是假的,我們求福報也是假的,什麼須彌山也是假的,佛陀也是假的,佛祖也是假的,後面的一大片全都是假的。 那什麼是真的呢?「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只有這句話是真的。其它的都扯淡。 所以大家記住和明白這個意思就行了。 那我們怎麼才能做到「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呢? 這個方式方法就是六祖感興趣的那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那「應無所住」是什麼呢?就「不住」,就是「無色,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這個下面再細講,不住的是這些東西。 然後生什麼心呢?修一切善法的心。 修一切善法的心,不是說讓我們光生這心,而是去乾這事。這個下面再解釋。 而「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即得」,是等號(=)的意思。所以當我們仔細研究這句話時,全句的結構是—— 「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等同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什麼呢?是無上正等正覺。這個上節課說過,就不詳說了。 以整個佛教來說,最牛逼的是什麼呢?就是動不動說「菩提」,菩提是覺者。說白了就是在解決「覺」這個問題。那要「覺」成什麼樣子呢?就是:「無一切相去修行善法」這個樣子,這就是最高的覺。 所以,當我們把這句話整明白了,整個佛教體系的核心法都明白了。至於其它的東西,包括什麼空色等等,一切都只是佛用來解釋這個世界是假的理論而已。讓大家真能明白這個世界是假的,不再對此產生任何疑惑,僅此而已。 所有只要深信這一點的話。那麼,關於解釋說這個世界是假的這方面經文,我們都算是可以不用看了,因為它只是為了證明,為了讓我們知道這個世界是假的。而我們只要認可了就沒問題了。 再一個很有意思的變化。當時須菩提說問的時候是問:「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也就是說他說是善男子和善女人發的這個心。 但是佛祖回應的條件是什麼呢?只是以一種「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的狀態去修一切善法。並沒有說一定要善男子和善女人。 所以真正明白佛法的話,就明白佛祖高明就高明在這個地方。 因為對於佛祖來說,我們是一個善人也好,還是我們是一個惡棍也好,哪怕就是在地獄道裡面的極惡不赦之人也好,只要我們以這種狀態去修行善法,那麼我們就會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也就是說,須菩提的認知境界還停留在善男子、善女人這種分別心上。但好男好女是會變壞的,壞男壞女也能變成好的。 所以佛祖在回應時,實際上已經完全不在意我們是什麼生命了,也不在乎我們的狀態是什麼樣的,全不重要,只要是一切眾生,他沒有任何的框定必須是善男子、善女人才行。所以這個一定要注意。 這也能進一步去說明,修這法門,這條法則是適用於輪回各道里的一切所有眾生的,而不僅僅是適用於善男子、善女人。而何況,善,本身也是一種相。 接下來,繼續講什麼叫「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在現實中到底怎麼應用?我一個普通老百姓怎麼去應用這個東西?還是說只能是佛門中人才能做到? 但既然佛祖並沒有規定任何人的限制,那這個東西應該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可是我們沒有說清楚細節,只說了方向。所以一定要說清楚我、人、眾生、壽者相皆是什麼。 比如說我現在去做一個事,我就想著如何多掙錢呢,錢是「我」嗎?錢不是「我」吧?那這個算不算有「我相」呢?算是有「我相」。為什麼? 因為這錢最後給誰?誰因此而得利?我們做這件事情,我們為了掙錢,表面上確實沒有「我」的這個概念,但是行動有一個服務對象吧?只要有服務對象,我們有這個念。 比如說,我刻意為老百姓去乾這件事情,對不起,有「眾生相」。那比如說,就像我為了一堆貓狗去乾這件事情,有「眾生相」。 我為人類去做好事,有「眾生相」又有「人相」。 我為了老婆去做這件事情,有沒有「我相」?也有。老婆好了,我不也變好了嗎? 所以,「我、人、眾生」這三個東西是代表世間萬事萬物的受益體,只要我們的發心、發念有這些東西,我們即是「著相」。那我們看事情,基本上只要是有「我、人、眾生、壽者」,就是著相的,做的功德就是有漏。 「壽者」是什麼呢?「壽者」有兩種翻譯。一種就是我們累劫輪回不變的那個東西,可能就是核心的那個東西,也就是一個主體,比如說我們每一次換殼,但中間不換的那個就是天魂,所以是「存沒生滅」的概念,是第一種解釋。 第二種解釋是指代時間。雖然從梵文上翻譯的的確不是時間,但是從意義上來說,它代表的是時間性的,有時效概念的東西。 因為時間是輪回里最後一個脫離的規則。所以到了三十三層天,已經達到「非想非非想處天」了,啥都沒有了,但還有時間的約束。我們沒有物質,沒有思想,沒有思維,包括我們都不能說我們在想,也不能說我們沒在想,那是什麼狀態我也不知道。但是,在輪回中唯一對我們有約束的還有時間和生滅,所以它就是突破輪回的最後一層。 那麼對於我們來說,我們要解決的是所有「受益體」的一切的東西,包括佛是不是也是受益體?我們求佛法也是受益體,我們求正道也是受益體,我們利益眾生也是受益體。所以,那應該怎麼辦?我們會發現所有的萬事萬物,全部被包括進去了。 不僅只是人相,而是所有的受益體全部都加進去了,包括連時間。我希望這個事快點結束,那也是有時間的受益體。也包括時效,我希望這個事快點起效,那也是有時效的受益體。 那我怎麼才能「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些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修一些善法」呢?很簡單,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那「應無所住」,到底是怎麼「住」呢?說白了特別簡單的一個事,就是我們做這事的時候,我們啥都別想,只憑本心去做,比如說一個人倒了,我就想把他扶起來。我們不用去多想誰受益了,誰感謝我,我做了多大的功德。什麼都不用去想,我們只是單純的想幫他。 我只是單純的我想幫他,我只是單純的我想讓他變得越來越好。而沒有刻意或在意想為什麼行動,刻意或在意想行動後又怎麼。這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說哪怕我們多想幫他之後,他的生活會越來越好,那都完蛋了,我們只是單純的想幫他,那就行了。 我們覺得他需要我們幫助,我們就去幫,有這麼一個想法就行了。 這說白了,就是當我們隨性的去幫一個人、或幫一些眾生,或幫萬事萬物就是佛法的最基本的原則。當然了,我們在人間的時候不能這麼簡單,還是得注意一下人家願意不願意,同意不同意,這個還是一定要注意的。 所以佛家總說隨緣。而佛法里最高等的修行的真諦就是不產生任何念的去利益一切眾生,這就是隨緣而幫。我們不用去想對方是什麼人,什麼立場,什麼眾生,這就行了,這是最高最高最高的境界。 比如說我們的客戶碰到解決不了的一些事情,家裡挺困苦的,或者是正在吵架的,我們想辦法幫了就行了,我們不用多想,哪怕多想任何一個東西都不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只要什麼都不想,憑著本心去做就可以。 所以當大家看到一些大菩薩級轉世的時候,就會發現他們以人間來說就很傻,會發現他們每一個人都只是喜歡去幫助別人,壓根不會去多想什麼,所以有的時候都是很受傷的,因為他們的本識已經完全是按這個路子在走了,並不會保護自己。 所以也就是無所求,沒有任何所願,就很簡單的想幫助大家,所以就是這樣的。但凡我們還需要去想一想,就是說服自己要以這種心去幫助別人,我們就一定沒修到位。因為說服自己本身就代表我們需要降伏其心。 所以《金剛經》開始講的是「雲何降伏其心」。當別人已經能夠有「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也就是不產生任何一個念的而只是單純的去幫助別人的這種思維時。利益眾生的這種思維已經「住」在自己的心,「住」就是徹底的安住下來,不再出去了。以現代人說法就是形成一種自我本能。 就沒有覺得不合理,就覺得很合理,我們有這個問題,下意識乾這個事就完事了,這就是「住」。其實佛家很多的話,為什麼會讓很多人修了很長時間都不得要領呢? 因為大家總把它拔高了,其實沒有任何東西是說不清楚的,說不清楚只是我們的水平不足而已。而另一個說不出來的原因,只是因為我們沒曾做到過。 當我們還需要一套道理來去說服自己去這麼做的時候,說明我們本身對佛法的理解就不深入,同時我們並沒有真正做到「住」。說白了,就是沒有把這個東西變成自己的本能或者本識,這個時候我們還需要一套道理來去說服自己。 這麼說大家可能也不太懂。我換個例子,就是我們發脾氣是是本能驅動的,完全不需要用一套道理去說服自己要去發脾氣。 就像我之前跟大家說的,就說慈悲心其實也是可以形成本能的。就是最開始的時候,我們可能會想「我憑什麼去幫助一個不如我的人?他能給我帶來什麼?」 在我們所修的一切人間法裡面,我們不會向下修,我們只會去拍領導的屁股,希望我們能升職。但是我們去幫一個連認識都不認識的人,比我們弱的人,我們為什麼?有的時候我們費了半天勁還不落好,我們為什麼呢? 當你這麼問時,就需要用一個更高等級的佛法的知識去說服自己。但當我們還需要被說服的時候,我們本身就是一個問題。 在天界的佛教體系里,不是人間的佛教,是有很多部門的。我們會發現真正把達到很高級的這些佛或者大菩薩扔到人間讓他去傳法了,其實他們也很麻煩。 因為他所有的東西都已經形成本識,甚至成為一種常識,一種本能。他就會覺得,我們不用跟大家說,大家就可以這麼就去做了。所以他們不適合擔任傳法的任務,只適合擔任幹事的任務。 這裡,某程度我也習慣了一些思維了。所以最近有同學問我修行大綱和次弟的問題。這個大家別急。慢慢更新,我就先把終點性的,根本性的東西先講了。 所以,為什麼大菩薩很難真的下來去講法呢?就是因為他們不是宣傳的人,宣傳的人需要的是兩套東西都搞清楚才行,就是法能懂,而又能懂不懂法的人在想什麼。但全都變成了本能、本識就很難再去回頭講自己的本能是怎麼來的了。 就像我們發慈悲心這件事情,剛開始時我們強迫把所有的人當成自己的孩子,有可能覺得是挺難受的一件事。但是時間久了之後,我們就會成習慣了,而一旦成為習慣之後,我們都不用去想太多東西。別人一有困難的時候自然而然的就會去想怎麼更好的去幫他,而不是去惦記求什麼太多的回報。 修行的根本,包括出輪回的根本的根本是什麼呢?就是我們沒有任何的想法,直接去發心去乾利益眾生的事,這就是佛在無量劫內明白到的最終的道理。 我們花了太多的時間講「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也說了不要「住」任何東西。但在「修一切善法」這裡又很多人不明白了。 什麼叫「善法」呢? 比如說人家掉水里了,我趕緊把他撈上來,這是不是善法?是善法。 比如像我們發現別人的問題,查查看是怎麼回事,就像醫生似的,看是因果上的問題,輪回上的問題,還是腦子的問題,還是自己產生貪念的問題,還是福報沒有了,還是有一些其它的東西,是人的問題還是法界的問題。然後看具體怎麼解決,我去幫人直接解決,這算不算善法呢?算是善法。 所以善法是什麼呢?一切真心對別人進行幫助的方式或者行為,皆稱為善法。 比如說像當領導,政府官員,他能夠把一個地方都給帶起來,給當地創造了稅收,讓老百姓的日子變得越來越好了,算不算善法?算善法。 很多公司,尤其是很多大老闆,比如說能保持一個地方的經濟穩定,給一個地方的人提升收入,讓很多人都能安居樂業,算不算善法?算善法。 但如果開一個公司的目的是為了掙錢,但能順便做了一些好事,順便讓很多人可以掙到錢,可以安家,可以立業,可以有好的生活,這又算不算善法? 算善法。這可以的,也有功德。只不過是「有漏功德」和「不究竟善法」而已。 所以當我們真能做到像曹德旺那樣才叫「究竟善法」,我們能像樊登那樣也叫「究竟善法」。但是我們如果有所目的,有所求,這個就不能算是「究竟善法」。 因此,行善法,是有次弟之分的。 包括保家衛國,算不算善法?算善法。只不過這種善法,我們可能保家是沒問題,但是如果殺敵的話,可能還要沾一些因果,但是這個的確是善法。 所以佛教裡面有很多奇怪的東西,比如說像以殺證道,明明是殺生,為什麼就可以以殺證道?反而得善法呢?因為很簡單,當我們殺別人的時候是「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去執行這件事情的時候,我們是為了保護某一個群體,是別人攻過來了,我們避無可避,我們只能以殺證道,這個是可以的。所以的話,這種殺除了會有對方產生怨氣之外,但是輪回會給獎勵。 因為並不是有不純目的要殺對方,比如說自己要得到什麼之類,自己只是想保護更多的人,這個是可以的。 所以,當我們起心動念的時候,我們不是提前去做準備要怎麼樣,我只是發現他們攻擊過來了,比如說一群狼群要攻擊一些人,那說白了,我只能是以殺證道了,我就要去殺狼。而我的目的的確是去保護這些人,但我們又不能有別的心念,我們該殺就殺了,該宰就宰了,保護完了之後,尊重每一個生命就可以了。所以這個事情很難辦的。 也就是說有些事情,有些輪回中的一些善法的確是善,但是只不過是對某一方眾生是有利的,但對某一些眾生就沒有利。比如說我們取木材,那對人類是有利的,但對樹木肯定是沒有利的,但是我們沒有辦法,算不算善法呢?也算善法。就看利益的東西到底是怎樣了。比如說利益的數量和質量越多,那我們產生的善法的確往上漲,但是我們一樣要承擔因果。 所以,我們在輪回中,活著本身就可能會涉及到殺生,就可能會侵犯或者毀壞別人的東西,這是沒有辦法可以完全避免的。當我們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開始之前是完全沒有目的,就是他來了,我們去做這件事情,這個是沒有任何問題的,這叫「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所以,這也完全印證了「緣法」。比如說高人治病為例,為什麼不天天堵著醫院門口,偷偷摸摸的給人們去治病? 為什麼還要去宣傳?還要去渡化?因為別人不找到我們,就說明別人不是這個緣,別人找到我們了,他跟我們說這件事了,這就叫做「緣起」。 然後我們就能接著這個緣去幫人把這事去解決。處理完,就「緣滅」。 如果我跑醫院門口去偷偷摸摸給所有人治病,這叫「有所住」。而「無所住」是我們該幹什麼就幹什麼,我只是在傳播東西,只是在做我的東西,然後希望更多人知道,僅此而已。不求效果,不求別的,一切讓緣自己來去做,這才叫「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甚至我們在幫人的時候,我還不想讓對方知道我幫他們了,他們不認可無所謂,因為天道認可就OK,我們追求的是天道認可,不是人道認可。 輪回有一個叫污染法則,,污染法則就是只要我們起心動念,我們便被污染。「有所住」就「有染」。 也就是天道的力量轉到我們身上面時就變成有漏的了,就代表有損失了,就代表是這個力量只能在輪回之內使用。 我們在輪回之內的確可修得毀天滅地,但是也只是輪回之內,我們出不去,就是最大的問題。而佛教最重要的就是幫助我們涅槃,涅槃就是不生不死,但是不生不死必須得出輪回,因為生死就是輪回內的法則。所以,出了輪回我們就可以不生不死。 而我們得到輪回內的力量再大,就算我們能一念之間毀滅一界,最終也只是輪回內折騰折騰,沒什麼意義。 知行合一 然後,《楞嚴經》中又有言:「雖有多聞,若不修行,與不聞等,如人說食,終不能飽。」 所以,智慧知道後,我們要行動。這也是王陽明的「心學」里講的「知行合一」。我們明白「道」。不是光「知道」。「道」是路,是方向,那是需要人去走的。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什麼呢?就是無上正等正覺,或者說是具足圓滿的智慧。什麼叫具足圓滿的智慧?就是這個智慧在輪回內外都是最大的,也就是說這個智慧或者這種思維體系,是出輪回的,是非常牛逼的。 但大家注意這句話只是說這個智慧是對的。智慧對,說明只是方向對,而我們按這條路走肯定好使,肯定能走出去。只代表這個意思。 但是有沒有說我們能出輪回?沒說。 所以,我們得做呀,我們得積累功德,我們要把不停不停的積累,我們得有積累量才行,我們這樣才能出輪回。 當我們越明白佛法之後,我們仔細去看佛經說的那些話,包括翻譯者翻譯的那些話,他能寫這句話,他能翻譯出這句話,他一定明白這個道理。 以這句「雖有多聞,若不修行,與不聞等,如人說食,終不能飽。」為例,真的沒有很多人提出來。只總是在說空空空,佛教就是空嗎? 正因為搞不明白,所以人世間就還有很多亂象,宗教也有很多亂象。當我們知道方法之後,我們應該去做。而做這件事情,就涉及到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效率和效果問題。 做了好事,為什麼沒有改變? 修佛法,其實我們都是為了出輪回,我們只要是按照佛這麼說的去利益眾生,那我們的眾生善緣和我們的福德、功德、福報一定會大幅的增加和增長。 但是有很多人說「為什麼我做了這麼多好事,不漲功德?」或者說,「為什麼我這一輩子辛辛苦苦的去工作,好好的去幫助了很多人,為什麼我過不好這一生?」 那是因為很多人都看不到結果,大多數的生命體都是「正反饋生命體」。 也就是說我們做一件事情有好處,有效果,有改變,有我們所期望的改變才會堅持的去做這件事情,這就是人類去做任何事情時的一個很重要的表現。 所以,如果我們明白這個道理的話,我們所有的商業行為和激勵員工的方式就一定是用到盡可能快的正反饋。 人為什麼那麼愛玩遊戲呢?因為遊戲是一個最好的正反饋體系。當我們升級了,我們馬上就能看到自己多厲害。只要我們升級上去了,我們就明確知道我們能幹什麼,能有什麼獎勵。這就遊戲世界最大的好處。 而做好事後沒有改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做的這些事情「只是做」,我們的效果和效率怎麼樣沒有去納入考慮? 學我們體系的紫微的話,都知道官祿宮是行為,對宮夫妻宮是行為的結果。而交友宮的一六共宗宮位是夫妻宮。也就是說我們行為的結果越好,我們的眾生善緣就越好,因為我們利益了眾生,其實我們利益所有眾生的這一切的因果,都會轉化成未來的眾生善緣。 我們的生命質量來自於眾生善緣,就是別人願意給我們錢,願意跟我們合作,願意給我們機會,我們的生命質量就會高。 要是實在別人都不給我們,但我們的父母願意給我們,那也行,因為父母也算是眾生之一,反正我們以外的都叫眾生。甭管是誰,就算是神或佛也好,花草山河也好;或者我們摸不著,看不著,活不活的,不是物質的,只要願意給我們幫助,那我們也牛逼了,這些幫助不一定是物質性的。也可以是讓我們明白道理的。所以這是叫眾生善緣。那麼眾生善緣如何獲得呢?就要看夫妻宮(我們行為的結果)。 但這些好處,我們不許去想,我們一想就中了招了。所以以後說的一切法都以這個為前題而不再強調了。 在最早期的文章里,我們說過「木桶法則」的事情。就是說我們要去幫人改命,其實是很困難的。尤其是人間上,我們的力量是有限的。因為所謂的「諸根不具」,指的就是他們的意識、認知、能力各方面都出問題。 比如一個事情,我們跟他說應麼怎麼做,然後他會被自找的習氣所影響,從而不願意去做,不想做。當他沒有任何改變,他的眾生善緣能好嗎?好不了。 所以我們這樣的安排費不費勁?費勁了,但是對他沒有產生任何好的結果,所以功德上也有沒有增加。 所以為什麼都是說讓大家借助我們師門的力量,包括背後法界龐大的團隊去利益眾生去修功德呢? 因為很多人只在想用人間的方法去幫助別人。但這時不光是會發現自己的能力不足。也會發現對方的能力和條件也很不足,所以導致大家能產生有效助人的力量有限。 而在這狀態之下,大家修了半天都修不到效果,就很容易堅持不下去了。因為雖然我們想在人間做一個好人,但是大家又有多少本事真正能做出對別人產生生命質量提升的這件事情? 這本身就很難,太難了。大家自己都搞不定自己,還怎麼能幫得了別人?所以大家都只能從小人小事上去弄,比如說人家摔倒了,我們給人扶起來,這算不算功德呢?算功德。能不能做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能啊,沒問題。我看到他,我就覺得很心疼,我就把他扶起來了,扶完了之後,我也無所謂,然後就大家一擺手就走了。沒有任何問題,馬上得到一份功德,馬上積累了一份力量,但這份力量能不能去改變我們的人生?我相信累積個50年,每天都做很多次,那還是可以的。 但如果大家想著可以隨緣地修個2年就住洋房、開豪車、找漂亮伴侶,生一個有出息的孩子。那真的是幻想。所有夢想的實現都需要用福報去換,而這麼做的功德差得可不是一星半點,那差得還是很多的,所以這個就是很大的一個問題。 重申一點,我沒有說不要這麼做,能做還是要做的。只是想說,想要在人間想積累這些東西有多難。而我們需要在積累的過程中不停不停的去行所有的善法,而且這個善法還是有機會我就去幫,有機會我就去幫,這樣的話才會越來越好。 所以,像大家今生這樣能碰到這樣能借助法界力量去創造功德的機會的情況實在不多了。 為什麼大家成功讓別人用符了,或者說還陰債了,大家就有功德呢?使力的是高人沒錯,但大家的作用是橋梁。沒有你這個橋梁,高人是使不上勁的。 而高人也有一個和人一樣的問題。就是有沒有實力做到這種事,所以,在我們的法界力量中,這一塊真是非常非常牛逼的,全國可以排進前三的。如果我們沒有法界力量的話,我們在人間怎麼使勁是不管用的。 所以為什麼有的人,修個兩年就有大量功德,人家只是做了一個溝通介紹和宣傳的角色。因為高人要乾的事,都已經全乾完了。比如調個氣運。甭管對方認不認,調了就是調了。認不認是一個人的心理期望問題,我只辦提升1點的事,我實實在在乾了。而他想要提升100是他自己的想法。反正天道給了高人功德,也給了作為橋梁的同學的功德,也給了培育橋梁的我的功德。 所以大家就明白,外邊為什麼這麼多團體里,很多人都在利益眾生,包括大家都是做好事的團體,為什麼最後都沒有效果? 是做得不對嗎?是他們發心不對嗎?也許是。但更重要的一點是因為他們都沒有真正的去改變一個人,這真的很難。 說白了,如果我們在法界的力量如果不行,或者我們在人間的力量不行的時候,我們也沒有辦法去改變一個人,我們做不到。若做不到,那憑什麼功德就落到我們身上? 所以我們這算是無用功。所以這點一定要注意,就一定要是有效去做。要想獲得功德,不是說修一切善法就行。而是要我們修成才會有功德。 反正想修的話,就得先做。很多人還嘴上停留在不懂怎麼做的概念上。認為自己沒學明白,所以影響不了人。我只能說,你在什麼水平,自然會吸引什麼樣的緣份到來。別以為沒學明白就乾不了。 所以真有行動的人,都是那些沒有想太多的人,遇到問題就逐一解決就好。所以對方他們的成長,是最快而最有效的。因此,不停不停的做,總會有做成功的時候,那就可以了,這也叫修一切善法。總會真正能產生結果的。 而不行動,光研究的人,就像《楞嚴經》說的,沒把食物吃到嘴裡。這每次都拿,但每次拿的都是假的,或者都是空的,那沒有用啊。我們得真把食物吃到嘴裡,我們才能吃成一胖子,我們吃不到嘴裡,我們早晚得餓死。 所以為什麼做了好事,為什麼沒有改變?原因就是「有住」,「效果」,「積累」三者出了問題。 「有住」是什麼呢?上面花了很多時間說了,沒做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有住」。 「效果」是什麼呢?效果就一定是正向的改變。我們沒做到改變,那不叫效果,沒有效果,都不能算數,只是白做。 「積累」就不用說了,就是一點一滴的疊加,哪怕我們就一滴水、一張紙那麼薄的功德,我們把它積累起來,那也是很厲害的。 所以,最低等的積累是讀經,最高等的積累是渡化。因為讀經是我們實在沒有任何的能力去幫助其他人,那我們就讀經,好好的去讀經。當我們讀經的時候,通過我們的經文,我們的聲音會傳播到十方法界,聽聞到我們經文的眾生,說不定會產生一點念或者正向,那便產生了一份功德,讀經主要是靠這種原理。 當一直那麼積累的話,我們一個普通人跟大菩薩級的積累量差距在幾百萬年。如果我們能真正做到幾百萬年以來都能「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去利益眾生,幫助眾生,有機會就幫。不管我們幹什麼,哪怕比如說現在別人渴了,我們給人喝一碗水;別人餓了,我們給人吃一碗飯,這都叫幫助別人,這都叫「修一切善法」。勿以善小而不為,其實就是這麼簡單。 案例 知道不等於明白。我們下面說幾個案例,來應用上面說的智慧。像最近大家在做視頻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想讓自己出名?有沒有這個心?想不想讓更多的人認識我們?有這個心就叫「我相」。所以別說我們沒成功通過視頻幫助別人,我們就算真幫助了,也是有漏功德。 去跟人家PK,去打榜,這叫「人相」。我們希望能吸到更多的粉,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關注我們,這叫「眾生相」。 短時間能夠看到更好的效果,這叫「壽者相」。 大家有沒有中招呢?那我們應該怎麼更好的去做這件事情呢? 第一,心態上,我們現在只是發現眾生有這麼一個事情想去解決它,可能老師說了一些東西,然後我把老師的這些道理規整起來之後,用自己的語言去幫助人。 所以教大家做視頻的靈女老師說得非常正確,我們一定要把知識消化而純是做一個知識的搬運工,一定要消化成自己的東西,成為渡化別人的東西。 同時,別人在教我們做視頻,我們明明知道它只是一個工具,只是在輪回中的一個幻象,但那個幻象需不需要我們好好學習呢?需要我們好好學習的。 老師教大家的所有的需要漲粉的技巧都是我們需要努力學習和付出,從而增加自己的能力。因為我們沒有能力,就沒有辦法更好的幫助到別人。 第二,但是心態上,還要做到的也是《金剛經》里說的「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 怎麼不住呢?就是說我把凡是可以更好的利益眾生的本事都學也都做,也的確是把自己的作品(視頻/圖文)做出來。但是我發出去這件事情本身只想的是幫助到更多的人,有沒有人關注,有多少人關注,我們應該不用在意,而且我們連去看都不怎麼看。這不只是說數據不看,而是不在意,不入心。有問題就去修正。 如果別人不看我們,只是說我們的緣分還不到,那我再去努力的修改,再去問老師做得到底怎麼樣就行。但是我們不要把自己弄成工具,就每天只是追求單個視頻的質量。 在這件事情上,我們之前已經說了。現在很多人渡化眾生的本事沒到家,我們不太可能渡化眾生,我只是讓大家不排斥做各種推廣的方式,並且擁有一套自己很好的做視頻技巧。 當我們渡化眾生的本事全面熟悉了,這個體系各方面都完善了,能力各方面都完善了,我們完全可以單弄出一個系列來。就是3.0的版本。我們那個時候是圓滿的,才是真正的可以利益眾生和抓住別人的心的,只是現在大家做不到這樣。 但這也和每一次的發心想去努力幫助別人有衝突。我們根本就不想能得到什麼。 重申一次。陰陽結合。《金剛經》的法,只是陰的部分,是法界的部分。人間法的學習歸人間法的學習,我們必須得擁有。 但是我們的法界的應用必須要達到一種讓自己「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要真正明白到,我只是在用一個方便自己去渡化眾生的工具,那個東西只是我渡化眾生用到的一個工具,工具的使用過程不會讓我產生執念。說白了,有100萬人看,就有100萬次渡化嗎?不一定。有可能只是做到10個渡化。 那如果我只有10個善根和緣份很好的人看,那一樣能有10個渡化。所以,真的無所謂。一定是無所求,無所住的狀態。我不會因為它而著急,我不會因為它怎麼樣而產生任何負面的念和想法。 所以,我能渡化多少人,全都是我的緣分。有人看,那就看了;沒人看,那我自己想辦法優化,想著怎麼樣才能讓更多別人愛看這個東西。 不要把坊間理解的佛法或者道法生搬理解成我不管,做了就算。修行菩薩道時,也有「精進波羅密」,也就是要不斷進行提升優化的意思。所以,那只是說打磨自己而不執著於打磨一事上而已。當我們持續這樣做的話,我們在任何方面都只會變得越來越究竟。 所以我只是去做一些東西讓別人更愛看這個東西,只是我希望可以更好的渡化眾生,而並不是追求那些東西。不是說追求數據上去就能渡化好眾生似的。又或者說一定要通過這種方式去完成渡化一樣的。這樣就不會陷入到一種盲目地追求效果的陷阱裡面。一切盲目追求效果的陷阱里,別說我們沒有利益到眾生,就算我們真利益眾生也都是有漏功德。 所以,老同學里,已經有部分人出現了那種辛辛苦苦忙活一年,結果一點功德光都沒有的事情。那是為什麼?就是因為我們「有所住」,我們「住」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了。比如說,每一天數著要有一個客戶,就像有客戶就等於有功德似的。每一個客戶來了就在想能有多少錢⋯⋯這些一切都被污染。 能在我們的這套體系裡面利益這麼多眾生但又沒有得到功德,那你就該仔細想想,到底問題出現在哪裡了。所以這就是有漏功德。我們但凡真的不這麼去想,而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我們的眾生善緣和功德一定是往上長的。 當我們的功德和眾生善緣往上長了之後,而上天會按我們在不同的福報級別上給我們開出不同的路,所以我們會突然發現自己的路一下子就變寬很多了。 這很奇怪。所以修行好的人,還能在現在大勢如此不好的情況下加薪、升職、發年終獎、有大客戶、有新貴人等等。這最大的依仗就是我們的眾生善緣以及功德和福報提升了。 而這些改變都是從我們難以去預計和想象到的一些地方產生出來的。所以這就是我們修眾生善緣和功德的結果。而我們修的時候也不是說奔著這些東西,正因為不奔著,那這些東西就會得到提升。 所以任何有意的在人間去追求、去尋找、去算計的,皆是消耗福報。 若我們為了大量的提升自己的觀看率或者是點贊率,我們會有「我、人、眾生、壽者」這些相。這個感覺很難去拿捏,所以我希望大家是不停的用這種模糊的感覺去約束自我去做很多事。 而當大家不明白,大家可以過來問我,看自己的想法到底對不對。反正大家自己拿捏不住的可以過來問,因為這的確有點虛幻,但是我至少我有很地方都踩過坑,是過來人,所以我可以很確定的告訴大家,哪些拿捏是正確的,哪些拿捏是錯誤的,哪些想法是正確的,哪些想法是錯誤的,哪些想法是有住,哪些想法是不住的。 佛祖講的那些東西,現在很多佛教徒都不明白。所以不用覺得就看了一次就真認為自己懂。不懂就問,因為問我,就代表你和這個知識有緣分,有緣起。 我現在講的,只是我的緣分,我能懂,不代表大家懂。但有人會說,老師,我連怎麼問都不知道啊。那我只能說,這代表你目前還沒有緣份。 但針對這情況,最快發現問題的方式是拿出去用,拿出去講。當你碰到問題了,你就知道問老師了。 所以,我們看事都是「不問不改」,包括「還陰債」也是,不是我們本人或者家裡直系親屬,我們都不允許幫別人還。因為我們沒這緣分。比如是他媽有陰債,我作為兒子幫她還陰債是天經地義,這沒問題。 但他要是我朋友,那就是和你無關。所以,人家找到我們了,這才叫緣起,緣起就代表我們有資格可以處理這件事情,我們就可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如果不是緣起,我們就不能這麼去做,所以一定要遵循天地法則。 小結 所以,很多佛經,他們之所以講不出來主要點,就是因為大家還是身在此山中。而只用佛經思維是看不明白佛經的。一定要認識超出人間佛法,才能真的看明白佛法。 說白了,就是我們在小學不會做的題,等我們到初中之後就是小菜了。用人間佛法的思維,是不會想明白佛法,要用佛界佛法看人間,佛法就明白了。這和佛眼沒有關係,反正大家就刻意練習去吧。

avatar-img
8會員
18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天善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同學問過,不懂《心經》講什麼,說讓我講一下。 我想了一下,還是用我的一貫風格去講。 《心經》原文如下: 其實理解這經文,就跟我之前講的《何謂修行?》一樣。整個文章講了很多,但其實我只是圍繞著一個主題在講,就是「福慧雙修」。 而《心經》其實也是圍繞著一個主題去講,就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靈學修行的第五階段——幻象階段 幻象階段是初期階段的巔峰狀態,這時候和第四階段差別不大,只要突破考驗,就大道可成。 【開耳竅】 在第四到第五個階段時,基本上你可以和你的仙家進行正常的溝通,這個叫做「開耳竅」。但是開耳竅這件事情呢,不同的人有不一樣的情況。 有的人是很初期的時候就能開了
靈學修行的第四階段——實象階段 這個時候在夢中你就不單是可以看到一些影像,而是你的仙家或者你的靈界師傅有機會就會來到你的夢里。這個師傅有可能是上方仙,天界的師傅,又或者是什麼級別的一個師傅。然後呢,在這個階段裡,你有機會還可以做到靈魂的初步「出體」。 比如說他可以出來看到在
靈學的第三階段——高級靈感階段 第二階段的後期呢,或者到達第三階段,我們除了可以做到「入定觀」之外,還可以指定去查指定的緣分。 現在部分學生可以做到這個事情,想查誰的前世直接就可以查到誰的前世。有的人是可以在「入定觀」的時候看到身邊人前世的一些場景,有的人是可以在夢境中看到他的場
靈學的第二階段:中期靈感階段到達中期靈感階段的要求是什麼呢? 那就是基本上你要到達「五級靈力」的水平了(一般普通人是二到三級) 問 達到「五級靈力」水平的標誌是什麼呢? 答 第一 你要能夠進行「入定觀」。那就是當你打坐的時候,你已經能夠看到點東西了,如
靈學是什麼?靈學其實就是「大道的學習」。為什麼叫「大道的學習」呢?那是因為你還是需要涉及到易學的學習。   所謂易學的學習,其實也就是在研究「大道」。只不過你所研究的那個大道都只是被映射出來的大道。說白了就是用公式去推導天地演變的一個學問。   這跟你直接看到天地本身是不一樣的,所以光是研究
有同學問過,不懂《心經》講什麼,說讓我講一下。 我想了一下,還是用我的一貫風格去講。 《心經》原文如下: 其實理解這經文,就跟我之前講的《何謂修行?》一樣。整個文章講了很多,但其實我只是圍繞著一個主題在講,就是「福慧雙修」。 而《心經》其實也是圍繞著一個主題去講,就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靈學修行的第五階段——幻象階段 幻象階段是初期階段的巔峰狀態,這時候和第四階段差別不大,只要突破考驗,就大道可成。 【開耳竅】 在第四到第五個階段時,基本上你可以和你的仙家進行正常的溝通,這個叫做「開耳竅」。但是開耳竅這件事情呢,不同的人有不一樣的情況。 有的人是很初期的時候就能開了
靈學修行的第四階段——實象階段 這個時候在夢中你就不單是可以看到一些影像,而是你的仙家或者你的靈界師傅有機會就會來到你的夢里。這個師傅有可能是上方仙,天界的師傅,又或者是什麼級別的一個師傅。然後呢,在這個階段裡,你有機會還可以做到靈魂的初步「出體」。 比如說他可以出來看到在
靈學的第三階段——高級靈感階段 第二階段的後期呢,或者到達第三階段,我們除了可以做到「入定觀」之外,還可以指定去查指定的緣分。 現在部分學生可以做到這個事情,想查誰的前世直接就可以查到誰的前世。有的人是可以在「入定觀」的時候看到身邊人前世的一些場景,有的人是可以在夢境中看到他的場
靈學的第二階段:中期靈感階段到達中期靈感階段的要求是什麼呢? 那就是基本上你要到達「五級靈力」的水平了(一般普通人是二到三級) 問 達到「五級靈力」水平的標誌是什麼呢? 答 第一 你要能夠進行「入定觀」。那就是當你打坐的時候,你已經能夠看到點東西了,如
靈學是什麼?靈學其實就是「大道的學習」。為什麼叫「大道的學習」呢?那是因為你還是需要涉及到易學的學習。   所謂易學的學習,其實也就是在研究「大道」。只不過你所研究的那個大道都只是被映射出來的大道。說白了就是用公式去推導天地演變的一個學問。   這跟你直接看到天地本身是不一樣的,所以光是研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國內旅遊與臺灣茶產業所面臨的挑戰,尤其是近年來疫情解封後的消費趨勢下,國旅吸引力消退及臺灣茶市場下滑的原因。文中深入分析消費者的比較心態如何影響國旅選擇與茶葉消費,同時強調政府政策與市場競爭的關係。文章呼籲從多角度發展策略,以應對產業的未來挑戰。
Thumbnail
「跟不上時代」會帶來很多被動選擇與限制。我們不需要專精每一項新興技術,但至少要理解它是什麼、怎麼用、做什麼,這樣才能避免在快速變化的時代中被拋棄。學習的核心不在於精通,而在於靈活應用。
Thumbnail
跟風看了最近很紅的這部紀錄片-三個一模一樣的陌生人,才發現,原來這部片上線很久了,直到最近nefliex又流傳了起來(也有可能是我的生活圈有了接觸),才讓我開啟了連結。 《三個一模一樣的陌生人》(英語:Three Identical Strangers)2018年上映的美英紀錄片,由蒂姆·
小李和小王是一對戀愛中的情侶,他們常常為了一些小事爭吵不休。有一天,小李向和菜頭求助:「和老師,我和男朋友總是吵架,我是不是該時刻保持理智,不斷抽離自己的情緒?」 和菜頭聽後,微微一笑,說:「讓我給你講個故事吧。」 話說有個西藏土司,一直在修行佛法。他的老師教導他要平息嗔恨之心,終生不得
Thumbnail
契約磋商能力的不對等是現代社會常見的問題,消費者保護法對於定型化契約的管制正是現代法律對於此一問題的回應。消費者保護法授權行政機關擬定的「定型化契約應記載或不得記載事項」,通常係對定型化契約最具體也最初步的管制手段。筆者以自身結婚時舉辦婚宴為例,介紹「定型化契約應記載或不得記載事項」的功能與限制。
Thumbnail
2018年1月6、7兩日,我去武漢參加了一個賞雪團,認識了很多國內各地的LGBT+(註)同志族群,讓我看見了這10年來國內各地同志的成長,也讓我看見了我自己的成長。 先說個有趣好玩的,來自東北的同志說:今年在東北還沒看到雪,到了南方的武漢反倒是賞到雪了。而我一到了武漢天河機場,在朋友圈就發了張0度C
Thumbnail
  水上悟志,日本漫畫家,著有《戰國妖狐》、《魂環》、《惑星公主蜥蜴騎士》,是有著強烈的自我風格的漫畫家。 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關於水上悟志如何雕琢『大人』這一回事。在大家心中,大人應該是什麼樣子?認真、負責、壓抑、擁有資源、穩健、精打細算、展望未來?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而水上悟志在《惑星公主蜥蜴
Thumbnail
「Wall of Sound」是在錄音室製造大量回音的方式,讓同樣的樂手/歌手重複演奏/演唱,即便是同樣的演奏方式與詞句,都因為人不同於精準機器的有機性,產生非常細微的時間差,讓這些聲音像細小的分子結構因為眾多數量而高密度聚合像合音一般,成為一面牆。
Thumbnail
那些結婚的人肯定是傻子囉?! 啊,某部分來說,是。 要有足夠的「傻」,才願意在巨大的承諾、無限的責任,以及沈重又甜蜜的負荷中,願意說:「Yes,I do」,因為婚姻裡不光是愛情就可以,愛情給你力量,但要吃飽還是得靠麵包。於是在賺錢養家、養孩子、奉養雙親等等的過程裡,我們努力賺取麵包維生,卻也⋯⋯
Thumbnail
攤開地圖或轉動地球儀,台灣身處於特殊的地理位置環境,大海、高山環境資源豐富多樣,自然景觀條件得天獨厚,人文活動具有獨特時空背景,可我們並非人人會登山、個個諳水性,好似我們不曾在美麗島「福爾摩沙」生活過。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國內旅遊與臺灣茶產業所面臨的挑戰,尤其是近年來疫情解封後的消費趨勢下,國旅吸引力消退及臺灣茶市場下滑的原因。文中深入分析消費者的比較心態如何影響國旅選擇與茶葉消費,同時強調政府政策與市場競爭的關係。文章呼籲從多角度發展策略,以應對產業的未來挑戰。
Thumbnail
「跟不上時代」會帶來很多被動選擇與限制。我們不需要專精每一項新興技術,但至少要理解它是什麼、怎麼用、做什麼,這樣才能避免在快速變化的時代中被拋棄。學習的核心不在於精通,而在於靈活應用。
Thumbnail
跟風看了最近很紅的這部紀錄片-三個一模一樣的陌生人,才發現,原來這部片上線很久了,直到最近nefliex又流傳了起來(也有可能是我的生活圈有了接觸),才讓我開啟了連結。 《三個一模一樣的陌生人》(英語:Three Identical Strangers)2018年上映的美英紀錄片,由蒂姆·
小李和小王是一對戀愛中的情侶,他們常常為了一些小事爭吵不休。有一天,小李向和菜頭求助:「和老師,我和男朋友總是吵架,我是不是該時刻保持理智,不斷抽離自己的情緒?」 和菜頭聽後,微微一笑,說:「讓我給你講個故事吧。」 話說有個西藏土司,一直在修行佛法。他的老師教導他要平息嗔恨之心,終生不得
Thumbnail
契約磋商能力的不對等是現代社會常見的問題,消費者保護法對於定型化契約的管制正是現代法律對於此一問題的回應。消費者保護法授權行政機關擬定的「定型化契約應記載或不得記載事項」,通常係對定型化契約最具體也最初步的管制手段。筆者以自身結婚時舉辦婚宴為例,介紹「定型化契約應記載或不得記載事項」的功能與限制。
Thumbnail
2018年1月6、7兩日,我去武漢參加了一個賞雪團,認識了很多國內各地的LGBT+(註)同志族群,讓我看見了這10年來國內各地同志的成長,也讓我看見了我自己的成長。 先說個有趣好玩的,來自東北的同志說:今年在東北還沒看到雪,到了南方的武漢反倒是賞到雪了。而我一到了武漢天河機場,在朋友圈就發了張0度C
Thumbnail
  水上悟志,日本漫畫家,著有《戰國妖狐》、《魂環》、《惑星公主蜥蜴騎士》,是有著強烈的自我風格的漫畫家。 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關於水上悟志如何雕琢『大人』這一回事。在大家心中,大人應該是什麼樣子?認真、負責、壓抑、擁有資源、穩健、精打細算、展望未來?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而水上悟志在《惑星公主蜥蜴
Thumbnail
「Wall of Sound」是在錄音室製造大量回音的方式,讓同樣的樂手/歌手重複演奏/演唱,即便是同樣的演奏方式與詞句,都因為人不同於精準機器的有機性,產生非常細微的時間差,讓這些聲音像細小的分子結構因為眾多數量而高密度聚合像合音一般,成為一面牆。
Thumbnail
那些結婚的人肯定是傻子囉?! 啊,某部分來說,是。 要有足夠的「傻」,才願意在巨大的承諾、無限的責任,以及沈重又甜蜜的負荷中,願意說:「Yes,I do」,因為婚姻裡不光是愛情就可以,愛情給你力量,但要吃飽還是得靠麵包。於是在賺錢養家、養孩子、奉養雙親等等的過程裡,我們努力賺取麵包維生,卻也⋯⋯
Thumbnail
攤開地圖或轉動地球儀,台灣身處於特殊的地理位置環境,大海、高山環境資源豐富多樣,自然景觀條件得天獨厚,人文活動具有獨特時空背景,可我們並非人人會登山、個個諳水性,好似我們不曾在美麗島「福爾摩沙」生活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