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想法真的很重要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一個想法其實没有對與錯,只是每一種想法都會引導一個人或一個團體去完成某件事情,所以我說「三多四好」的道務目標,其實是一個想法的問題。如果以菩薩修行而言,「三多四好」的道務目標,絕對是正確的方向與目標,因此我們發一崇德道場,才會有現在的盛況,更是我們前人老五十多年來修辦道的精華。

 

「三多」是指求道人員多,法會人員多,新民班人員多,前人老說:「多一個人就是多,就能達成目標,每一年都能多一人,道務就會越來越好。」那麼「四好」是指學道學的好,修道修的好,講道講的好,辦道辦的好,這是菩薩自覺覺他的修行,落實在生活中,一點一滴的進步,自然「三多」的道務就會更好。

 

大家都知道「四好」之後,才有「三多」,因此我們要開始重視「團隊精神」,並且以「培育人才」為努力的方向,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三多」的人數就跟上來了。其次還要加強修辦理念,提升個人道心與道氣,將成全活動精致化,重視活動後座談分享,增進彼此情感,因而暗釣賢良渡化求道,那麼「三多」人數也會慢慢變多。

 

「三多四好」所追求的是「三多」,是一種菩薩修行的方向目標,但是卻不是「伙食團經營」主要想法,「留下」更多人就是最重要的想法!為什麼呢?「歷史總是會重演」,當學期末我們在看這一學年的經營成果時,總會非常驚呀!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求道,而留在伙食團的人那麼的少呢?難道是我們不夠用心嗎?

 

其實你真的忘記了「留下」這二個字的關鍵想法,於是當你在追求「三多」的人數過程中,歷史將會不斷的重演,人來人去總是一場空啊!這就是「想法」的問題,所以每一種想法都會引導一個人或一個團體去完成某件事情,那麼你的想法真的很重要!

 

「把人留下來」是伙食團經營最重要的想法,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那麼創造「三多」道務目標只是經營伙食團的一部份而已,你可曾想到「每年留三個人」的結果嗎?「第一年留3個,第二年留3個,第三年留3個」請問三年後可以留幾個人修道辦道呢?沒錯,你可以想像三年後,伙食團有「9」個人的畫面嗎?所以這個「留下來」的想法,是經營伙食團最核心的目標,因為有人之後,就能創造「三多」的道務啊!

 

明白「把人留下來」才是最重要的想法後,在93年時的策略是仿效社團「成果展」,希望在「耶誕晚會」與「薪傳晚會」能有大一5個人來表演,想的是「表演等於把人留下來」,結果不錯有5個大一學弟來表演,但是他們並沒有全部留在伙食團。經過反省後才明白,「成果展」只是結果,過程的經營成全才重要。

 

這一年開始重視「大一經營」,同時提出要將人留下來須要有「三種感覺」,一是「歸屬感」,如何營造一個溫馨快樂的家?二是「成就感」,如何運用五組分工來開創更多的舞台以成全人?三是「使命感」,如何加強修辦理念來引導道親渡人成全人?結果效果不錯,升至善班就有「19」個人。

 

94年的策略是「來一個,留一個」的菩薩修行理念,結果留下來的人更多了,現在擔心的是「人太多,怎麼辦」?我們討論後,覺得「人才培育」很重要,在成全體系中,就是缺少這一環結,這是我們講師群要加油的地方。

 

今年的策略是「要用一年的時間,真正的讓你留下來。」主要的是感受留下來的人還不夠,而在經驗的累積下,要一步一步的建構伙食團成全系統,如何讓每一個人都知道這些想法呢?除了會議中的共識之外,一個一個幹部的成全與說明也很重要,因此我想說:「負責講師就是如把經營理念讓每一個人都知道,並且能落實去做。」

 

最後我要說的是「想法是一種因果」,在做出決定時,是否已經知道最後的成果呢?在天人共辦的時局中,我們一定要相信仙佛的打幫助道,但是帶人求道後,伙食團有没有一個好的成全系統呢?或者還是跟以前一樣,看個人的因緣業力呢?在這暑假中,就讓我們好好的想一想,下一學年我們要如何經營伙食團?

 

雲彩層層靈光現

水湧涓涓智慧成

夢中仙佛助道奔

客留學子道揚弘

 

95.07.02

avatar-img
3會員
59內容數
這是一個奇妙的因緣,我從來没有想過這樣的人生,大學時一入學界伙食團後,開啟投入付出的修辦生活,我是雲水夢客,我分享經營伙食團的心得,也分享生命中體悟點滴。「雲有朵朵妙人生,水出源泉玄體會,夢中常行菩薩道,客在雲端筆生輝。」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雲水夢客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伙食團在大家努力的經營之下,如百花盛開的春天那麼繽紛美麗,是一段段感人的故事在伙食團上演,也是一幕幕歡笑與淚水交織的動人畫面,更是菩薩行誼的大愛示現在人間。 伙食團的活動持續的推出,如法輪常轉將有緣學子轉進伙食團,而那一點點的不捨,是學長姐不斷的用深情的呼喚與行動,希望能夠把學弟妹留在伙食團學習,就
迎新活動就在同心營結束時畫下美麗的句點,新學期的開始總是讓人心中充滿著期待與盼望,看到學長姐滿腔歡喜的招待服務學弟妹,一點一滴如一筆一畫構成一幅美麗感人的畫面,我們同聲高唱:「歡迎來到伙食團!」 前人老慈悲:「不是一家人,不入一家門。」在眾多人群中,我們選擇來到文化大學,又能夠非常榮幸的進入伙食團,
如何將道落實在伙食團日常生活之中呢?如果你現在正住在食團中學習,那麼我要恭禧你、祝賀你、讚美你。這是來自於累劫的愿力,也是發一崇德學界的一大事因緣,仙佛說:「來歷不凡。」伙食團日常生活中就有道,團隊生活重視紀律及相互配合,就從一日生活作息中,逐漸養成良好的修辦道習慣。 你的想法會慢慢的適應伙食團的生
暑假的時候,學弟問後學:「這一學期會不會有大一學弟住進伙食團?」那時後學心中突然想到點傳師曾經慈悲的一段話:「學弟妹來找你幫忙渡人成全人,你會不會幫忙呢?相信你一定會的去幫忙的,對不對?如果人都那麼慈悲的話,那仙佛一定是更慈悲了。須知我們辦道是辦老天的道,是天人共辦的一大事因緣,只有你有一份心,諸天
其實也不是什麼新思維,是來自於舊經驗的一點改變,就是在伙食團經營運作過程中的經驗而已,過程中會有些問題發出,然後就會想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因而腦中就流露出來的「新思維」,我想這些改變都是一點一滴的累積,進而慢慢的改變。 例如在還没有向學校申請「崇德青年社」之前,我們在招募志工時,是先以「崇德文教基金會
今年暑期精進班的經營非常好,學生主動學道的心,讓後學很感動,一直以來「向成功的人學習」是我們伙食團最大的優點,感謝鄭講師苦心聯絡成全,聯絡點傳師及講師到佛堂傳題,讓我們有機會學習前賢們修辦道的精神。 後學覺得課程的安排非常不錯,每一週我們都可以聆聽張點傳師講述「維摩詰經」中菩薩的修行,其次又能得聞許
伙食團在大家努力的經營之下,如百花盛開的春天那麼繽紛美麗,是一段段感人的故事在伙食團上演,也是一幕幕歡笑與淚水交織的動人畫面,更是菩薩行誼的大愛示現在人間。 伙食團的活動持續的推出,如法輪常轉將有緣學子轉進伙食團,而那一點點的不捨,是學長姐不斷的用深情的呼喚與行動,希望能夠把學弟妹留在伙食團學習,就
迎新活動就在同心營結束時畫下美麗的句點,新學期的開始總是讓人心中充滿著期待與盼望,看到學長姐滿腔歡喜的招待服務學弟妹,一點一滴如一筆一畫構成一幅美麗感人的畫面,我們同聲高唱:「歡迎來到伙食團!」 前人老慈悲:「不是一家人,不入一家門。」在眾多人群中,我們選擇來到文化大學,又能夠非常榮幸的進入伙食團,
如何將道落實在伙食團日常生活之中呢?如果你現在正住在食團中學習,那麼我要恭禧你、祝賀你、讚美你。這是來自於累劫的愿力,也是發一崇德學界的一大事因緣,仙佛說:「來歷不凡。」伙食團日常生活中就有道,團隊生活重視紀律及相互配合,就從一日生活作息中,逐漸養成良好的修辦道習慣。 你的想法會慢慢的適應伙食團的生
暑假的時候,學弟問後學:「這一學期會不會有大一學弟住進伙食團?」那時後學心中突然想到點傳師曾經慈悲的一段話:「學弟妹來找你幫忙渡人成全人,你會不會幫忙呢?相信你一定會的去幫忙的,對不對?如果人都那麼慈悲的話,那仙佛一定是更慈悲了。須知我們辦道是辦老天的道,是天人共辦的一大事因緣,只有你有一份心,諸天
其實也不是什麼新思維,是來自於舊經驗的一點改變,就是在伙食團經營運作過程中的經驗而已,過程中會有些問題發出,然後就會想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因而腦中就流露出來的「新思維」,我想這些改變都是一點一滴的累積,進而慢慢的改變。 例如在還没有向學校申請「崇德青年社」之前,我們在招募志工時,是先以「崇德文教基金會
今年暑期精進班的經營非常好,學生主動學道的心,讓後學很感動,一直以來「向成功的人學習」是我們伙食團最大的優點,感謝鄭講師苦心聯絡成全,聯絡點傳師及講師到佛堂傳題,讓我們有機會學習前賢們修辦道的精神。 後學覺得課程的安排非常不錯,每一週我們都可以聆聽張點傳師講述「維摩詰經」中菩薩的修行,其次又能得聞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概是從小,老媽常說: 如果我死後,要記得要好好過日子。 呸呸呸 長大後,深思咀嚼, 我想那背後在說的是「留下來的人,要好好過日子。」 我跟道別的關係,是從母親身上傳承而來的。 - 7/31準備離開照顧我好一陣子的單位, 我婉拒哭哭啼啼的方式,因為若再見面, 我會
Thumbnail
瞭解修習團體和共學的重要性,相互支持,覺察自我的存在和與世界的關係,傾聽和發出慈悲的言語,療癒孤立和分離之感,以及將幸福、安樂帶給世界。
Thumbnail
人生太短,你做得不夠多。真的在行善的,他會想、會開會規劃:「我要怎麼安排產生更大善性的效益,讓更多人獲益。」這種用心、用腦去規劃思惟,就是行菩薩道。真的會修的人善用此生,如果都不會去想,不想利他,不去用心、用腦,也不想付出、不想規劃,當然善行就極為有限。一次的病苦、一次的小車關,善業都去擋這個劫
Thumbnail
前一陣子看到朋友分享了一段香港記者和達賴𡃤嘛的問答對話。記者共問了他十題,達賴𡃤嘛的回答題題精彩。其中一題我很有感受: 記者:「我們如何確定自己的目標?」 活佛:「如果你知道要去哪,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我的自省是,一直以來我都知道要往哪裏走,目標也很明確。只是我會「想太多」。
20240506 願行很重要 講完「身口意相應」課程後,根本上師最新的文集,也提到了:願行要一致,才容易相應。 同學問:每尊佛菩薩的願力都好大,我怕做不到,那該怎麼辦? 我回:先從「小」的開始做起。 只要持續練習,見地一直累積,搭配實修經驗,自然會發出跟本尊一樣的願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他在對岸工作時的經驗,團隊達成業績目標的同時,公司也提供良好的福利政策,使得員工充滿工作動力與滿滿的幸福感。通過提供吃住與良好的環境,公司創造了愉悅和堅固的團隊氛圍,鼓勵員工積極投入工作。透過這個實例,彰顯了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的重要性。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概是從小,老媽常說: 如果我死後,要記得要好好過日子。 呸呸呸 長大後,深思咀嚼, 我想那背後在說的是「留下來的人,要好好過日子。」 我跟道別的關係,是從母親身上傳承而來的。 - 7/31準備離開照顧我好一陣子的單位, 我婉拒哭哭啼啼的方式,因為若再見面, 我會
Thumbnail
瞭解修習團體和共學的重要性,相互支持,覺察自我的存在和與世界的關係,傾聽和發出慈悲的言語,療癒孤立和分離之感,以及將幸福、安樂帶給世界。
Thumbnail
人生太短,你做得不夠多。真的在行善的,他會想、會開會規劃:「我要怎麼安排產生更大善性的效益,讓更多人獲益。」這種用心、用腦去規劃思惟,就是行菩薩道。真的會修的人善用此生,如果都不會去想,不想利他,不去用心、用腦,也不想付出、不想規劃,當然善行就極為有限。一次的病苦、一次的小車關,善業都去擋這個劫
Thumbnail
前一陣子看到朋友分享了一段香港記者和達賴𡃤嘛的問答對話。記者共問了他十題,達賴𡃤嘛的回答題題精彩。其中一題我很有感受: 記者:「我們如何確定自己的目標?」 活佛:「如果你知道要去哪,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我的自省是,一直以來我都知道要往哪裏走,目標也很明確。只是我會「想太多」。
20240506 願行很重要 講完「身口意相應」課程後,根本上師最新的文集,也提到了:願行要一致,才容易相應。 同學問:每尊佛菩薩的願力都好大,我怕做不到,那該怎麼辦? 我回:先從「小」的開始做起。 只要持續練習,見地一直累積,搭配實修經驗,自然會發出跟本尊一樣的願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他在對岸工作時的經驗,團隊達成業績目標的同時,公司也提供良好的福利政策,使得員工充滿工作動力與滿滿的幸福感。通過提供吃住與良好的環境,公司創造了愉悅和堅固的團隊氛圍,鼓勵員工積極投入工作。透過這個實例,彰顯了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