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戰人士想像的虛幻和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那些自稱為反戰人士的團體,常常有一個非常荒謬的論述,說帝國主義所到之處往往引發殘酷的戰爭,特別是美國這個新興帝國,不只向全世界輸出軍火,近年來也四處掀起戰爭。嚴格說起來,這句話有一半是對的,從地理大發現以來,帝國主義四處掠奪資源,進行殖民統治,引發許多戰爭,無情鎮壓當地居民,這也是近代二、三百年歷史中,最為黑暗、血腥、令人不忍卒睹的一章。但這個論述錯誤的地方,是缺乏歷史概念,以為只有帝國主義所到之處才會出現戰爭,事實上戰爭是人類最古老的活動,遠在帝國主義尚未出現之前,人類就互相爭伐,兵禍連年,從未停止過。

人類從石器時代就在爭奪資源,考古學家曾發現石器時代的大戰,從遍地的屍骨推斷,雙方加起來可能有上千人參加,使用的是棍棒與石斧。反戰人士認為中東地區綿延不斷的戰火,是因為帝國主義在爭奪石油這項戰略物資,特別是美國介入中東以後,更是不斷引發戰爭,這典型是對歷史一無所知。中東地區位於歐亞大陸要衝,也是人類文明誕生地,自古戰禍不斷,遠在石油變成戰略物資前,就因為爭奪權位、水源與農地,讓各個宗族大打出手,更不用說最為血腥的宗教戰爭。什葉派與遜尼派的血腥衝突,有上千年的歷史,反戰人士若不是對歷史太過無知,就是故意視而不見。

當然,這並不是為帝國主義辯護,因為這些強權介入中東地區,的確也是為石油等戰略利益而來,但他們只是中東戰爭史最末章所出現的新興勢力。反戰人士會幻想說,如果有一天這些強權退出中東地區,中東地區就會恢復歷史中不曾存在的和平,大家和睦相處,戰爭不再出現,但事實真的是如此美好嗎?別忘了中東地區還有很多激進組織,如近來興起的伊斯蘭國,反戰人士可以說服他們放下武器,和平共處嗎?美軍撤出敘利亞以後,敘利亞有恢復和平嗎?各懷鬼胎的俄羅斯與土耳其仍在敘利亞駐軍,反對阿塞德政權的民兵組織,也持續與政府軍對抗中。帝國主義離開了,取而代之的是獨裁者的野心擴張,各方勢力的競逐,並沒有解決任何的問題,只是回到歷史常態,陷入大混戰之中。

再舉一個更極端的例子,知名的旅遊作家保羅.魯索(Paul Theroux)曾經徒步走過整個非洲大陸,並寫下了「暗星薩伐旅(Dark Star Safari)」這本書。他的文筆流暢,觀察犀利,而且敢言人之不敢言。他在書中曾經悲嘆非洲大陸今日的衰敗頹圮,並在旅行中發現僅存的一些重要建設,多是帝國主義在非洲殖民時期所興建。今日非洲已經揮別過去被強權瓜分殖民的悲慘命運,能做自己命運的主人,但是帝國主義離去後,非洲並沒有走向和平,反而陷入了內戰的循環與獨裁者的極權統治。或許有些人會認為,這是帝國主義的餘毒,才會導致這樣的結果。但如果我們誠實一點面對歷史,就會知道這塊黑暗大陸從以前就是這樣。甚至我們更殘忍一點來說,黑奴貿易千年以來不曾斷絕過,在西方人抵達之前,非洲本地的強權就到內陸抓捕黑人,運到撒哈拉沙漠的北方,賣給阿拉伯人。只是後來西方人直接開船到港口買黑奴,賣給西方人可以節省運費還賺更多罷了。

近日非洲國家爆發一連串政變,但這已是非洲的常態,奈及利亞的SB Morgen情報公司就統計,從1999到2021年間,非洲出現政變,並成功推翻執政當局的國家,而這還不包括失敗的政變。

近日非洲國家爆發一連串政變,但這已是非洲的常態,奈及利亞的SB Morgen情報公司就統計,從1999到2021年間,非洲出現政變,並成功推翻執政當局的國家,而這還不包括失敗的政變。

在此無意為殘暴的帝國主義殖民時期辯護,只是想強調千萬不要無視歷史,以虛幻天真的論述來鼓吹反戰,因為那些幼稚的反戰論點只是將百姓推入萬劫不復的境界。最好的例子就是美國從阿富汗撤軍這件事,當時反戰團體批評美國發動戰爭,要求美國撤軍,結果美國真的撤軍後,由塔里班政權統治阿富汗,女性再也無法上學與外出工作,人民的基本權利盪然無存,卻再也不曾看見那些反戰團體關注過阿富汗問題。帝國主義在離開阿富汗以後,人民真的過著幸福快樂的和平日子嗎?還是陷入更糟的處境?過去反戰人士躲在擁有言論自由的地方,鼓吹帝國主義退出阿富汗,今天卻不敢真去到阿富汗,為當地的人民爭取權益,因為他們也沒有真的蠢到誤以為獨裁政權會跟他們好好溝通。

所以多數的反戰人士其實很膽小、很懦弱、很懂得看情勢,他們清楚知道在什麼地方鼓吹和平反戰才是安全的,他們絕不會浪費時間去呼籲獨裁者放下侵略的野心,卻不斷要求保護他們的民主政權削減軍備,不要抵抗。他們並不相信自己所主張的和平理論有用,不然他們大可去中國,大聲呼籲習近平放棄武力犯台,不要迫害人權,但他們知道這樣會有危險,絕對不能把自己的生命安全,寄望於獨裁政權的善意。但他們卻要別人放棄防衛自己的權力,並站在道德的置高點,頤指氣使。高舉反戰大旗的那些人,永遠只會寄生在民主自由的政權之中,而那些真正有勇氣,在專制體制中站出來反抗的人,卻往往被獨裁政權打為暴力犯罪份子,遭追捕下獄,甚至犧牲生命。

歷史就是這麼荒謬與不公平,帝國主義造成很多悲劇,但也千萬不要以為趕跑了帝國主義,就從此天下太平。更不要愚蠢到以為可以跟獨裁者溝通,並寄望他們的善意。一個文明的國家,不應該去侵略別人,但也千萬不要笨到放下能保衛自己的武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Floyd Hsu-avatar-img
2023/09/28
不能同意更多, 那些反戰人士怎麼不去和塔利班講反戰呢?
Yang Quo Zhang-avatar-img
2023/09/28
完全同意作者的論點
donald trump-avatar-img
2023/09/30
上面有一句話打字有缺漏,那句話是「強行在缺乏基本條件下實施民主無法實現真正民主反而會帶來比專制統治更糟糕的無政府狀態」
donald trump-avatar-img
2023/09/30
版主大概沒意識到自己文章所秉持的「民主正義VS專制邪惡」邏輯同樣是虛幻;首先,民主不等於真理只是在工業革命後比起專制較接近真理,民主不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崇高理想只是「平凡人做平凡事」,「平凡人做平凡事」能保證不會出現最邪惡的情況但不保證政治領袖都有塑造人間天堂的崇高理想,極權主義才會向人民允諾如同人間天堂的崇高理想;其次,在工業革命以前全世界各國都是專制政治,這原因當然不是古人都比現代人邪惡喜當奴才,民主必須以相當程度的經濟富裕和教育水平為基本前提,古代農業社會不具備實現民主的社會文化經濟條件,強行在缺乏基本條件下實施民主無法實現真正民主反而會帶來比專制統治更無政府狀態,所以民主只能施行於工業化成功的社會,台灣南韓在工業化成功之前都歷經專制統治不是邪惡勢力得逞而是民主歷史發展必經階段,「民主正義VS專制邪惡」邏輯從宏觀歷史來看無法成立;其三,專制政權未必會發動對外侵略戰爭,若發動對外侵略戰爭會危及專制統治則專制政權會顧慮現實不敢妄動,危及專制統治的力量來自於外國強權的可能性不太可能大於來自於內部人民的反抗,純粹以軍事力量而論中共早有能力在外國強權不軍事介入情況下武統台灣,因敵視中共極權進而敵視所有中國人民並企圖利用外國強權對抗中國的人正提供機會讓中共極權把大多數中國人民反抗極權統治的意志力轉化為支持武統的極端民族主義力量,這是一種自我實現武統的愚行。
佚名-avatar-img
2023/09/30
這不就跟很多人眼中的廢死團體很像?欺善怕惡,柿子挑軟的吃,只敢找那些會聽你話的人爭辯,不敢找真正為惡的人爭辯?
avatar-img
王臻明的沙龍
5.2K會員
427內容數
「假圖天國」將以即時深入解析軍事新聞與國際情勢的方式,討論新聞背後的意義與當前國際情勢的關係性,並以簡單清晰的方式說明各國間的利害關係與複雜恩怨。另一方面,我也會輔以歷史與戰史的介紹,闡述過去歷史戰事的來龍去脈,以及不同立場者對同一歷史事件的不同看法。
王臻明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4
即使前文談到全球化的終結,但在全文寫成之時,筆者也不認為,這個世界會像冷戰一樣,很快的分裂成為兩個互相敵對的陣營。因為在長期的全球貿易分工下,已很難一刀切開。不過川普向全世界國家課徵對等關稅之舉,卻成功達成這一點,從公布時引發的全球股災,舉世嘩然,到宣布暫緩九十天,與各國協商,卻又以中國採取報復手段
Thumbnail
2025/04/14
即使前文談到全球化的終結,但在全文寫成之時,筆者也不認為,這個世界會像冷戰一樣,很快的分裂成為兩個互相敵對的陣營。因為在長期的全球貿易分工下,已很難一刀切開。不過川普向全世界國家課徵對等關稅之舉,卻成功達成這一點,從公布時引發的全球股災,舉世嘩然,到宣布暫緩九十天,與各國協商,卻又以中國採取報復手段
Thumbnail
2025/03/20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先生曾在幾年前預言,全球化的浪潮將走向終結,取而代之的是更為分裂的世界。這個看法目前已經證實是正確的,在川普上台後所高舉的保護主義,更進一步加快了全球化浪潮崩解的速度。不過把這種情況全部怪罪在川普頭上,是不負責任的,因為全球化會走向末日,背後有其複雜的因素,川普的政策是果,而不是因
Thumbnail
2025/03/20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先生曾在幾年前預言,全球化的浪潮將走向終結,取而代之的是更為分裂的世界。這個看法目前已經證實是正確的,在川普上台後所高舉的保護主義,更進一步加快了全球化浪潮崩解的速度。不過把這種情況全部怪罪在川普頭上,是不負責任的,因為全球化會走向末日,背後有其複雜的因素,川普的政策是果,而不是因
Thumbnail
2025/02/25
如前文《俄烏戰爭結束後的另一場對峙》所言,個人認為俄烏戰結束以後會出現三種情況。首先是烏克蘭很可能快速回到戰前的親中路線,當時烏克蘭是中國重要的軍事技術提供國之一。中國會利用參與烏克蘭重建,提供建設經費的機會,再度拉攏這個飽受戰火摧殘的國家。其次是歐美國家為了鞏固北約的東翼安全,也會全力援助烏克蘭.
Thumbnail
2025/02/25
如前文《俄烏戰爭結束後的另一場對峙》所言,個人認為俄烏戰結束以後會出現三種情況。首先是烏克蘭很可能快速回到戰前的親中路線,當時烏克蘭是中國重要的軍事技術提供國之一。中國會利用參與烏克蘭重建,提供建設經費的機會,再度拉攏這個飽受戰火摧殘的國家。其次是歐美國家為了鞏固北約的東翼安全,也會全力援助烏克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是說俄烏戰爭爆發,吸引了世人的目光,畢竟這是近三十年來,俄羅斯首度大舉入侵他國。而當烏克蘭還在全力抵抗俄軍的侵略時,中國又擺出咄咄逼人的姿態,讓台海與南海陷入緊張情勢。北韓的金正恩也不時進行大型演習與試射飛彈,並揚言血洗首爾,彷彿世界大戰一觸即發。沒想到哈瑪斯竟然先偷襲以色列.........
Thumbnail
是說俄烏戰爭爆發,吸引了世人的目光,畢竟這是近三十年來,俄羅斯首度大舉入侵他國。而當烏克蘭還在全力抵抗俄軍的侵略時,中國又擺出咄咄逼人的姿態,讓台海與南海陷入緊張情勢。北韓的金正恩也不時進行大型演習與試射飛彈,並揚言血洗首爾,彷彿世界大戰一觸即發。沒想到哈瑪斯竟然先偷襲以色列.........
Thumbnail
那些自稱為反戰人士的團體,常常有一個非常荒謬的論述,說帝國主義所到之處往往引發殘酷的戰爭,特別是美國這個新興帝國,不只向全世界輸出軍火,近年來也四處掀起戰爭。嚴格說起來,這句話有一半是對的,從地理大發現以來,帝國主義四處掠奪資源,進行殖民統治,引發許多戰爭,無情鎮壓當地居民......
Thumbnail
那些自稱為反戰人士的團體,常常有一個非常荒謬的論述,說帝國主義所到之處往往引發殘酷的戰爭,特別是美國這個新興帝國,不只向全世界輸出軍火,近年來也四處掀起戰爭。嚴格說起來,這句話有一半是對的,從地理大發現以來,帝國主義四處掠奪資源,進行殖民統治,引發許多戰爭,無情鎮壓當地居民......
Thumbnail
2021年寫給你的世界局勢摘要:自由民主的穆斯林國家不應該只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Thumbnail
2021年寫給你的世界局勢摘要:自由民主的穆斯林國家不應該只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Thumbnail
「如果你沒法阻止戰爭,那你就把戰爭的真相告訴世界。」
Thumbnail
「如果你沒法阻止戰爭,那你就把戰爭的真相告訴世界。」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曾住在中東約二十年的CIA情報員,對於中東的歷史及風土民情有非常深的認識,過去千年來各種宗教的愛恨情仇他也很了解,所以一個理論上一直在進行廣義的反恐活動的美國情報員,卻肯出書告訴世人,伊斯蘭其實被汙名化的太超過,可信度如何,應該不難想像。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曾住在中東約二十年的CIA情報員,對於中東的歷史及風土民情有非常深的認識,過去千年來各種宗教的愛恨情仇他也很了解,所以一個理論上一直在進行廣義的反恐活動的美國情報員,卻肯出書告訴世人,伊斯蘭其實被汙名化的太超過,可信度如何,應該不難想像。
Thumbnail
西方帶給非洲的不是現代文明,而是摧殘毀滅,過去的非洲部落生存無虞,不用種植栽培,野果食物充斥森林,動植物豐富,奴隸販賣大規模興起以後,非洲人口急劇減少,給社會生產力帶來嚴重的破壞。連綿不斷的部落間的獵奴戰爭,嚴重摧毀了非洲廣大地區的農業、手工業和畜牧業,整個整個的部落被滅絕,倖存下來的也被迫從農業區
Thumbnail
西方帶給非洲的不是現代文明,而是摧殘毀滅,過去的非洲部落生存無虞,不用種植栽培,野果食物充斥森林,動植物豐富,奴隸販賣大規模興起以後,非洲人口急劇減少,給社會生產力帶來嚴重的破壞。連綿不斷的部落間的獵奴戰爭,嚴重摧毀了非洲廣大地區的農業、手工業和畜牧業,整個整個的部落被滅絕,倖存下來的也被迫從農業區
Thumbnail
阿富汗的命運,就是過去數千年的老路,並沒有特別到哪。我們從歐洲到中東再到中亞,都可以看到類似的狀況。這個狀況就是,大國為了權力平衡,以及不讓少數民族團結,會進一步切割,只不過阿富汗是帝國邊境,不管哪個時代、哪個帝國都是邊境,所以問題更麻煩。
Thumbnail
阿富汗的命運,就是過去數千年的老路,並沒有特別到哪。我們從歐洲到中東再到中亞,都可以看到類似的狀況。這個狀況就是,大國為了權力平衡,以及不讓少數民族團結,會進一步切割,只不過阿富汗是帝國邊境,不管哪個時代、哪個帝國都是邊境,所以問題更麻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