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金剛經.善現啟請分第二》導讀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明天是本堂三週年堂慶,月圓人團圓,今天就來圓滿《金剛經》〈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的導讀。整篇導讀是筆者試以《金剛經六祖口訣》試見《金剛經》,為了閱讀方便,筆者將《金剛經六祖口訣》置於文末。

◇經文: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祗世界七寶,持用布施。

   若有善男人、善女人,發菩提心者,

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

   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

   云何為人演說?

   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何以故?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

   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

   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raw-image

◇題解「應化非真」:

  發菩提心,不住相布施,心無所得,則所獲之福德亦如無相之虛空一樣廣大。如來應身化物,發菩提心,種種譬喻言辭演說,不住於相,心無生滅,體無相之真理,無執著、無分別,心又豈有所得?真佛圓覺法身流出淨法,遍通法界,隨緣應機,應機故有說,所說言辭是方便說,是因緣說,因緣若盡,還歸無常,於事畢矣,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是諸行無常,是生滅法,是有為法,是虛妄假有。當知一切應化皆是因緣生法,非真實恆常,是名「應化非真」。應化非真,真實離名相,為人演說應作如是觀,不取於相,無生滅心,無所得心,如如不動。

◇經文翻譯:

  「須菩提!假如有人以遍滿無數無量的世界七寶來行布施。如果又有善男子、善女子發菩提心,奉持著這部《金剛經》,甚至是其中的四句偈語,以信力領受在心,以念力憶持不忘,口行心行,受持讀誦,並且為他人演說,那麼這個人所得到的福德會遠勝過行七寶布施的人。如何才是為人演說呢?莫執著於一切相,實相平等不二,萬法皆如,正智所契,於第一義而不動。為什麼呢?世間的一切因緣所生之法,如夢之非真,如幻之眩惑,如泡之暫時,如影之不可捉撮,如朝露之易消,如電光之瞬逝,都是虛妄不實的,應該作如是觀照。」佛陀演說《金剛經》已至圓滿,長老須菩提,以及同時在法會聽經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的天、人、阿修羅,聽聞了佛陀之開示,無不生起大歡喜心,以信力領受在心,奉承行持教命。

◇經文導讀:

  【阿僧祗】:祗,音ㄑㄧˊ。梵語,不可計數,無量無數的意思。

  【七寶布施】:財施雖有福德,但於性上一無利益,有為之福,終是限量有窮。

  【發菩提心】:菩提心是求真道之心,求正覺之心。究其深義,菩提心者,包含了深心、悲心,以及真心,或言直心。《華嚴經》云:「菩提心燈,大悲為油,大願為炷,光照法界。光即直心,炷即深心,油即大悲心。」直心是正直而無諂曲之心,如理正念之直心,直緣真如自性,是吾人的真心,一切般若智皆從自性而生,「光即直心」,此光是般若智,智慧明達,猶如燈火,照破一切無明痴暗,一燈能除千年暗 一智能滅萬年愚。佛法如海,唯信能入,信為道源功德母,因信發願,願是菩提心燈之炷,求法之願心須深重,如燈炷之堅實能耐,是名深心。大願深心為炷,發願而行,上悟心宗見世尊,是「應無所住」之空性智慧,光照法界,不取於相,如如不動,破有之邊見;下化眾生救迷情,是「生其心」之大悲心,悲心繼起,增大悲之行以為添油,悲心是妙有,妙有不滯空,破空之邊見。菩提心燈,自利利他,悲智雙運,不偏有無,空有不二,不落二邊,是中道義,是入不二法門也。

  【四句偈】:四句為一偈語,每一個句子的字數並沒有規定,或四言、五言,甚至六、七言,皆可,唯要必四句。《止觀》云:「一一句偈,如聞而修,入心成觀。」

  【受持讀誦】:受者,以信力領受在心;持者,以念力憶持不忘;就文字曰讀,離文字曰誦,讀誦即是口念心行。受持讀誦,法門無量誓願學,煩惱無盡誓願斷,無上佛道誓願成,求法之心深重,是名「深心」。

  【為人演說】:布演義理而說示正法,是謂法施。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心無所得,行不住相之法施,眾生無邊誓願度,拔一切眾生苦,一體同悲,是名「大悲心」。

  【其福勝彼】:為人演說,令諸聞者生大智慧,體無相之真理,成無上道,無為之福,方是殊勝無比。

  【云何為人演說】:應機度化,觀根應量,隨其眾生根器的不同以及所需的不同,種種因緣,善巧方便,隨宜譬喻言辭演說諸妙法。

  【不取於相】:《華嚴經》云:「依於一實理,演說諸法相。」佛法是不二法,不二曰一,一道清淨,亦無諸相。為人演說,依於一實之理,正智所契,實相平等不二,萬法皆如,心行平直,不取於相。

  如來應身化物,豈得已哉?體無相之真理,心中無所執著,無所分別,是名無所得。所聽法人,雖有種種相貌不等,當依於一實之理,不作執著分別之心,而能觀根應量,種種隨宜,譬喻演說,亦即「能善分別諸法相」,令一切有情悉皆蒙潤,是名不取於相。

  為人演說,當發菩提心。一念發心,堅忍深心為炷,悲智雙運,三輪體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念念慈悲喜捨,行不住相布施,則所獲之福德亦如無相之虛空一樣廣大,是名不取於相。

  平等之實相曰一實,一實之理,無有顛倒,無有虛妄,無妄曰真,真實離名相。名相者,耳可聞謂之名,眼可見謂之相,皆是虛假,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生滅無常,無一真實,凡夫卻總是分別此虛假之名相,而起種種之妄惑。《楞伽經》云:「愚痴凡夫,隨名相流。」是故為人演說應當離迷情,絕虛妄,不隨名相流,是名不取於相。

  【如如不動】:如如者,法性之理體,不二平等,故云如,解知一切萬法皆如,故云如如;不動者,真如之體性,湛然空寂,不變不動。《維摩詰經》云:「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空寂者,無諸相曰空,無起滅曰寂,湛然空寂,不見相之生滅有無,則「無生滅心」;體無相之真理,心中無所執著,無所分別,則「無所得心」;若於一切處而不住相,不念利益成壞等事,不著名聞利養果報,是名「無希望心」;安住於空理,了知實相,與物無諍,是名「無勝負心」。但了空寂如如之心,無生滅心,無所得心,無希望心,無勝負心,是名「如如不動」。

  《大寶積經》云:「若菩薩以無希望心行法施時,不著名聞利養果報,以饒益事而為上首,常為眾生廣宣正法,又能成就二十種利。」《思益梵天所問經》云:「我常不與世,起於諍訟事,世間之實相,悉已了知故。諸佛所說法,皆悉無諍訟。」

  【一切有為法】:有為法者,「為」是集起造作之義,因緣造作,謂之「有為」,因緣所生之事物,舉凡色、心等法,盡是有為法,亦稱緣起法。有為法有生滅變化,以生、住、異、滅之四有為相為其特徵,每一剎那皆在轉變及遷移。相對於有為法,非因緣造作所生,而是恆常不變,不生不滅者,稱作無為法。有為法、無為法、不可說法,合稱一切法,指一切道理及一切事物。

  【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一切因緣所生之法,如夢之不真,如幻之眩惑,如泡之暫時,如影之無所捉撮,如朝露之易消不得久停,如電光之倏忽即逝。夢、幻、泡、影、露及電之喻,皆是揭示「諸行無常」。三世遷流之有為法,名為諸行,諸行為無常,是生滅之法,一切有為法,念念生滅而無常,是「諸行無常印」。「諸行無常印」與「諸法無我印」、「涅槃寂靜印」為佛教之三法印。《涅槃經》云:「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應作如是觀】:法本離言,應機故有說,為人演說,所說言辭是方便說,是因緣說,因緣若盡,還歸無常,於事畢矣,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是諸行無常,是生滅法,是有為法,是虛妄假有。當知一切應化皆是因緣生法,非真實恆常,應化非真,真實離名相,為人演說應作如是觀,不隨名相流,常發菩提心,不取於相,無所得心,無勝負心,無希望心,無生滅心,如如不動,泡幻同無礙,悟者無諸業。

◇《六祖金剛經口訣》:

  一念發心,獲福亦爾。

  應身化物,豈得已哉。

  真佛流通,於事畢矣。

  故受之以應化非真分。

  七寶福雖多,不如有人發菩提心。

  受持此經四句,為人演說,其福勝彼百千萬億,不可譬喻。

  說法善巧方便,觀根應量,種種隨宜,是名人演說。

  所聽法人,有種種相貌不等,不得作分別之心

  但了空寂如如之心,

  無所得心,無勝負心,無希望心,無生滅心,

  是名如如不動。

  夢者是妄身,幻者是妄念,泡者是煩惱,影者是業障。

  夢幻泡影業,是名有為法。

  若無為法,則真實離名相,悟者無諸業。

◇補充導讀:(以下完整版請見前面已分享過的文章)

【夢者是妄身】:《圓覺經》云:「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妄身者,「妄認四大為自身相也」。所謂「四大」是指地、水、火、風等四大,吾人的色身便是由這四大假合而成。所謂的「四大皆空」意思是指構成一切萬物的元素,地、水、火、風等四大都非實有,無自性,都是緣起性空,因緣和合而生,因緣散去而滅,是短暫的假有,而非恆常不滅的實有。《圓覺經》云:「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色身敗壞,四大分離如昨夢,夢體本空,追尋無有處所也。《大智度論》云:「三界虛妄,皆如夢耳。」《妙法蓮華經》云:「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憂患,如是等火熾然不息。如來已離三界火宅,寂然閑居,安處林野。」三界虛妄如夢,猶如火宅,眾生就像是稚子般,於夢中嬉戲,深著世樂,其妄身常有生老病死憂患,六道輪迴,總在夢中。而超脫三界之外,唯一清醒的是守在火宅門口的如來慈父。慈父以三車誘引稚子出離火宅,並於門外備一大白牛車,待稚子走出門口,便搭上一佛乘,直了成佛。如來,佛十號之一,佛以一切功德法成,是名法身,夢者是妄身,出離夢者是法身。

【妄者是妄念】:妄念者,「妄認六塵緣影為自心相」也。顯現萬法之心是真心,真心本不生滅,是謂「無生」,攀緣六塵緣影之心是妄心妄念,塵起則心起,塵滅則心滅,念念相續,生生滅滅,《圓覺經》云:「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輪轉生死。」無而忽有謂之幻,一切萬物皆是因緣所生之法,無而忽有,假因緣有,變化而見,無有實體,徒見存在,是如幻假有。如幻假有之六塵境相皆由真心,也就是圓覺妙心所映現,萬法不出一心之外,一切唯心造。圓覺妙心離迷離妄,故而云覺,覺者離一切相,無有生相,無有滅相,更無生滅可滅,妄見生滅的是攀緣心,攀緣心妄見如幻假有,執為實有,愛著染著不能離,是為妄心妄念。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心數雖多,總名妄心,妄心非心,假名為心,如來悉知,知幻不隨,不隨即離,離幻即覺,圓覺妙心,即心即佛。

【泡者是煩惱】:泡者,不實也,色之不實,猶如泡沫,亦用以形容如水泡之暫時,易生易滅。《大日經》云:「浮浪,水上所現之泡沫也。」我們就以浪花產生的泡沫來進行討論。《楞伽經》云:「猶如猛風,吹大海水,外境界風,飄蕩心海,識浪不斷。」心體之真如譬如大海,本是風息水澄,海上無波,如同明鏡,能映現萬物,了了分明知一切。因無明故,一念妄動,見相生心,攀緣塵境,吹起境界風,境界風飄蕩心海,心海識心分別執著塵境,緣動捲起千層浪,接連不斷地拍擊岸邊,由塵成勞,激起生滅不斷的無數浪花泡沫,每一個大小泡沫都是塵勞,都是煩惱,生之又滅,滅之又生,緣起性空,假有存在,無一真實。《六祖壇經》般若品第二云:「但淨本心,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通用無滯,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脫,名無念行。」無念行亦名般若行,般若智慧覺照,照破無明愚痴,不妄見諸相之生滅,能離一切相,離境不起境界風,風平浪靜,心海本體顯現。《六祖壇經》般若品第二云:「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一念覺知,知幻即離,於後念離境,離幻即覺,覺者,菩提也,煩惱即成菩提,所謂煩惱,追尋無有處所。原是波浪不斷的此岸,即成風平浪靜的彼岸,是名「般若波羅蜜」,智慧到彼岸。

【影者是業障】:《佛說四十二章經》裡,佛陀這麼說:「有人聞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罵佛。佛默不對,罵止。問曰:『子以禮從人,其人不納,禮歸子乎?』對曰:『歸矣。』佛言:『今子罵我,我今不納,子自持禍,歸子身矣。猶響應聲,影之隨形,終無免離,慎勿為惡。』」大意是說,佛起大仁慈,開佛知見,救度世人出離紅塵火宅。有人謗佛,佛默然,待罵聲止歇,佛問:「如果你送禮給人,但對方不接受你的禮物,請問這個禮物是不是就回到你的手上了呢?」罵佛的那個人回答:「是的,送不出去的禮物當然是歸我自己了。」佛說:「今天你罵我,但我聽之不聞,不領受在心,那麼這個罵語就還回給你了。辱罵是惡行,得不到回應,只能像回音一樣,讓惡語回蕩在你的心中,就像人不能脫離他的影子,同樣,惡行產生的業障也不會離開始作之人,業報最終會回來的,慎勿為惡。」由上面這段經文我們可以知道, 佛以「影之隨形」比喻業障惡報,故 六祖言「影者是業障」。「影」是緣起性空,因形而有影,形滅則影滅。業障亦如是,業性本空,或言罪性本空,一切皆由心造。

【悟者無諸業】:悟者,本來無一物,形滅則影滅,悟者無諸業。又,生死如夢幻泡影,緣起性空,盡皆虛妄,無可捉撮,不能言斷;涅槃妙心,清淨圓融無礙,實相無相,本不得見。悟者,照見五蘊皆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以色悟空,於生死之中見生死性,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作如是觀,觀生死如泡幻而遠離顛倒夢想,即現涅槃妙心,則不斷生死而生死自斷,不求涅槃而究竟涅槃,生死即涅槃,泡幻同無礙,是入不二法門。究竟清淨涅槃,滅盡一切惑業,乃至本無惑業可滅,是言「悟者無諸業」。《維摩詰經》〈入不二法門品第九〉云:「善意菩薩曰:『生死涅槃為二。若見生死性,即無生死,無縛無解,不然不滅,如是解者,是為入不二法門。』」西天二十一祖,婆修盤頭尊者偈曰:「泡幻同無礙,如何不了悟?達法在其中,非今亦非古。」《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云:「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總持任持,凡夫成佛,第一義諦,今付囑摩訶迦葉。」

母娘慈悲

皈命 無極瑤池大聖西王金母大天尊

#金剛經

#應化非真分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悟者無諸業

14會員
13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oeln Walker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無上菩提以及真心自性是不可思,不可議的,無妄曰真,真實離名相。名相者,耳可聞謂之名,眼可見謂之相,皆是虛假,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生滅無常,無一真實,凡夫卻總是分別此虛假之名相,而起種種之妄惑。《楞伽經》云:「愚痴凡夫,隨名相流。」故為人演說應當離迷情,絕虛妄,不取名相,如如不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首傳頌千古的四句偈出自於《金剛經》〈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金剛經》原是長篇連貫的經文,經由梁朝的昭明太子整理而成容易傳誦理解的三十二個分則,並於各段落增添了簡潔精要的標題。「應化非真分」即是昭明太子所下之標題。那麼「應化非真」是什麼意
菩提心就是求真道之心、求正覺之心。再究深義,《金剛經》〈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云:   「若有善男人、善女人,發『菩提心』者,    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    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    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受者,以信力領受在心;持者,以念力憶持不忘;就
菩提是覺醒、覺悟的意思。不生不滅之無為法稱之為「理」,就理而言,菩提是斷絕世間煩惱障而證涅槃的一切智,通三乘之菩提。因緣生之有為法稱之為「事」,就事而言,菩提是斷所知障而知諸法的一切種智,唯佛可證,佛之菩提,無上究竟,通事理二法,乃無上菩提,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譯作「無上正等正覺
  《瑤池金母普度收圓定慧解脫真經》云:「多結善緣多結果,慈心施捨不為呆。」以慈悲喜捨之心行布施,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不住相布施」。今天我們就先介紹什麼是「不住相布施」,之後再來圓滿《金剛經》〈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如果看不太懂本文,建議可以先看⟨14.三心不可得⟩。   布施有三,法施、
【一切有為法】:有為法者,「為」是集起造作之義,因緣造作,謂之「有為」,因緣所生之事物,舉凡色、心等法,盡是有為法,亦稱緣起法。有為法有生滅變化,以生、住、異、滅之四有為相為其特徵,每一剎那皆在轉變及遷移。相對於有為法,非因緣造作所生,而是恆常不變,不生不滅者,稱作無為法。有為法、無為法、不可說法,
無上菩提以及真心自性是不可思,不可議的,無妄曰真,真實離名相。名相者,耳可聞謂之名,眼可見謂之相,皆是虛假,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生滅無常,無一真實,凡夫卻總是分別此虛假之名相,而起種種之妄惑。《楞伽經》云:「愚痴凡夫,隨名相流。」故為人演說應當離迷情,絕虛妄,不取名相,如如不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首傳頌千古的四句偈出自於《金剛經》〈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金剛經》原是長篇連貫的經文,經由梁朝的昭明太子整理而成容易傳誦理解的三十二個分則,並於各段落增添了簡潔精要的標題。「應化非真分」即是昭明太子所下之標題。那麼「應化非真」是什麼意
菩提心就是求真道之心、求正覺之心。再究深義,《金剛經》〈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云:   「若有善男人、善女人,發『菩提心』者,    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    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    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受者,以信力領受在心;持者,以念力憶持不忘;就
菩提是覺醒、覺悟的意思。不生不滅之無為法稱之為「理」,就理而言,菩提是斷絕世間煩惱障而證涅槃的一切智,通三乘之菩提。因緣生之有為法稱之為「事」,就事而言,菩提是斷所知障而知諸法的一切種智,唯佛可證,佛之菩提,無上究竟,通事理二法,乃無上菩提,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譯作「無上正等正覺
  《瑤池金母普度收圓定慧解脫真經》云:「多結善緣多結果,慈心施捨不為呆。」以慈悲喜捨之心行布施,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不住相布施」。今天我們就先介紹什麼是「不住相布施」,之後再來圓滿《金剛經》〈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如果看不太懂本文,建議可以先看⟨14.三心不可得⟩。   布施有三,法施、
【一切有為法】:有為法者,「為」是集起造作之義,因緣造作,謂之「有為」,因緣所生之事物,舉凡色、心等法,盡是有為法,亦稱緣起法。有為法有生滅變化,以生、住、異、滅之四有為相為其特徵,每一剎那皆在轉變及遷移。相對於有為法,非因緣造作所生,而是恆常不變,不生不滅者,稱作無為法。有為法、無為法、不可說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今年第24屆金鼎獎得獎名單已出爐,很開心看到我非常喜歡的《雨》榮獲兒童及少年圖書類獎的消息,非常替劉旭恭老師感到高興,也謝謝水滴文化出版了這本好繪本。我記得《雨》在2023年年底也在Openbook好書獎中獲選為年度童書,當時我還為此寫了一篇文章。 一個出生沒多久的嬰孩被廟裡的和尚發現和收養,嬰孩
Thumbnail
當你事事如意,覺得人生很美好時,記得閉上眼幾秒,再睜開眼。 當你諸事不順,感到自己走投無路時,也要記得,閉上眼幾秒,再睜開眼。 因為,當你閉眼的那個瞬間,所有美好和困境,都只是夢幻泡影。 因為,當你再睜眼後,所見已經是另一個世界。 這個世界是虛擬的。  早在2500年前,《金剛經》
Thumbnail
昨天的台股在平盤附近漲了9 點、成交量逼向下到了3050 億,而昨天的重磅消息是聯準會主席鮑爾,昨天在全球央行年會發表演說表示「通膨已顯著下降,勞動市場不再過熱、降息的時機和步伐將取決於即將發布的數據、不斷變化的前景以及風險的平衡」,算是非常明確的降息訊號,昨晚的美股聞訊四大指數全面上漲。台股在經過
Thumbnail
義雲高大師國際文化基金會、國際佛教僧尼總會、聖格講堂和普覺會在公告中指出,大師的韻雕作品不僅是幾千年來人類藝術超越自然的最高峰,它更列下了人類文明史上的壯舉里程碑。韻雕藝術的出現,使得雲高大師成了三項歷史超越性的創始人
Thumbnail
許多學佛已久的朋友,或許還不明白或覺察到,佛菩薩不是神,更不是救世主,而是引導眾生或搭載眾生,渡過煩惱苦海,到達涅槃彼岸的引渡者。 因此,不少讀者看到《金剛經》中說,「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這段經文時,都有點難以消化和理解,甚至心中會有疑慮:
Thumbnail
別把自己的情緒自由,交到他人手上,否則,痛苦,將如同永遠無法按下暫停/停止鍵般的不斷回放。 8月,對我來說是一個完全跳脫生活模式的月份。和我親近的人,大多知道我個性裡孤僻、重視私人時間的一面。因此,也能原諒我絕少參與聚會且仍對我不離不棄。 但8月,我『主動』見了許多人,動機很單純,只因他們無預警的出
Thumbnail
想做就做,不要擔心未知,因為所有的不確定性,都蘊藏著無限可能 金門的道路,對單車族很友善,因為風景清幽、路況佳、車流也少,路上還有晨起運動的長輩,替你加油打氣!開心又完成一個願望! 我很喜歡跟杯杯的互動,他總是用責備的外衣包裝著關心~ 冬天看我穿太少,唸我天氣那麼冷,穿這樣要去哪裡!?
Thumbnail
我去過金閣寺,那個美是說不上來的,她既非精巧細緻也非無懈可擊,但是在售票口處就開始心跳加速,畢竟金閣寺的美已經聞名世界。如同書裡說的:金閣處處皆是,而在現實裡卻也看不見。三島由紀夫將這樁灰燼化作永恆的藝術,無疑是對死亡美學的崇敬,如同三島晚年決定切腹結束自己生命一樣。
Thumbnail
先生愈跑愈有心得,有一次,早矢不舒服,叫她自行回去休息,自己繼續跑步去了。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今年第24屆金鼎獎得獎名單已出爐,很開心看到我非常喜歡的《雨》榮獲兒童及少年圖書類獎的消息,非常替劉旭恭老師感到高興,也謝謝水滴文化出版了這本好繪本。我記得《雨》在2023年年底也在Openbook好書獎中獲選為年度童書,當時我還為此寫了一篇文章。 一個出生沒多久的嬰孩被廟裡的和尚發現和收養,嬰孩
Thumbnail
當你事事如意,覺得人生很美好時,記得閉上眼幾秒,再睜開眼。 當你諸事不順,感到自己走投無路時,也要記得,閉上眼幾秒,再睜開眼。 因為,當你閉眼的那個瞬間,所有美好和困境,都只是夢幻泡影。 因為,當你再睜眼後,所見已經是另一個世界。 這個世界是虛擬的。  早在2500年前,《金剛經》
Thumbnail
昨天的台股在平盤附近漲了9 點、成交量逼向下到了3050 億,而昨天的重磅消息是聯準會主席鮑爾,昨天在全球央行年會發表演說表示「通膨已顯著下降,勞動市場不再過熱、降息的時機和步伐將取決於即將發布的數據、不斷變化的前景以及風險的平衡」,算是非常明確的降息訊號,昨晚的美股聞訊四大指數全面上漲。台股在經過
Thumbnail
義雲高大師國際文化基金會、國際佛教僧尼總會、聖格講堂和普覺會在公告中指出,大師的韻雕作品不僅是幾千年來人類藝術超越自然的最高峰,它更列下了人類文明史上的壯舉里程碑。韻雕藝術的出現,使得雲高大師成了三項歷史超越性的創始人
Thumbnail
許多學佛已久的朋友,或許還不明白或覺察到,佛菩薩不是神,更不是救世主,而是引導眾生或搭載眾生,渡過煩惱苦海,到達涅槃彼岸的引渡者。 因此,不少讀者看到《金剛經》中說,「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這段經文時,都有點難以消化和理解,甚至心中會有疑慮:
Thumbnail
別把自己的情緒自由,交到他人手上,否則,痛苦,將如同永遠無法按下暫停/停止鍵般的不斷回放。 8月,對我來說是一個完全跳脫生活模式的月份。和我親近的人,大多知道我個性裡孤僻、重視私人時間的一面。因此,也能原諒我絕少參與聚會且仍對我不離不棄。 但8月,我『主動』見了許多人,動機很單純,只因他們無預警的出
Thumbnail
想做就做,不要擔心未知,因為所有的不確定性,都蘊藏著無限可能 金門的道路,對單車族很友善,因為風景清幽、路況佳、車流也少,路上還有晨起運動的長輩,替你加油打氣!開心又完成一個願望! 我很喜歡跟杯杯的互動,他總是用責備的外衣包裝著關心~ 冬天看我穿太少,唸我天氣那麼冷,穿這樣要去哪裡!?
Thumbnail
我去過金閣寺,那個美是說不上來的,她既非精巧細緻也非無懈可擊,但是在售票口處就開始心跳加速,畢竟金閣寺的美已經聞名世界。如同書裡說的:金閣處處皆是,而在現實裡卻也看不見。三島由紀夫將這樁灰燼化作永恆的藝術,無疑是對死亡美學的崇敬,如同三島晚年決定切腹結束自己生命一樣。
Thumbnail
先生愈跑愈有心得,有一次,早矢不舒服,叫她自行回去休息,自己繼續跑步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