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水調歌頭的人生感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被對面的夕陽反射光芒的大武山和雲朵。(自家頂樓拍攝)

被對面的夕陽反射光芒的大武山和雲朵。(自家頂樓拍攝)

寫在前面:

每年中秋節,大家都一定會想到蘇軾的〈水調歌頭〉中,那句最膾炙人口的一句話:「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於是中秋節就和過年一樣,變成一種和家人團聚的象徵。而月亮在華人社會中,也代表一種寄情於遠方所思念、懷念或者愛戀的情感抒發對象。


詞的解釋和一些喃喃自語:

已經忘記自己第一次讀到這首宋詞是哪個讀書階段,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高中國文課堂上,老師放了鄧麗君小姐唱的〈但願人長久〉和王菲小姐唱的版本,那是我第一次聽到可以把古代詩詞旋律譜曲,而且不違和,還如此好聽,且又賦予那種蘇軾特有的曠達悠遠風格的旋律。那時候鄧麗君小姐唱的版本深深烙印在我腦海中,那幾天不斷回想起那首旋律;那個時候,才驚覺原來除了平常愛聽的古典音樂、新世紀音樂外,中國風的旋律也有一般獨特的韻味,且很對我的胃。

後來聽老師解釋說,〈水調歌頭〉是一種詞牌名。翻找以前高中留下來的國文課本上,對於詞的解釋是這樣的:「詞,原指一種合樂的、可以歌唱的歌詞,稱『曲子詞』,後逐漸脫離音樂,成為一種長短句的詩歌。它奠基於中唐,成熟於晚唐、五代,大盛於兩宋。

課文上繼續解釋:「詞之形式為長短句,有特定的調名,通稱『詞牌』。詞牌要求一首詞:調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結構上,除單調小令外,多為雙調,由上下兩片組成,詞之上一片與下一片之間的過渡,稱『過片』。過片之詞意須與上一片銜接貫穿,不能割裂隔絕。

以上是我的高中國文課本對詞大概的解釋,當然還有很多細節,像是甚麼三疊、四疊、雙調、單調那些格式;還有分成婉約派和豪放派那些正統和變革的風格,就不在一一講解了,因為我自己當年也沒特別去研究這些格式,腦袋看得昏,只知道「小令」是五八字以下的詞;「長調」是九十一字以上的詞,介於兩者之間就是「中調」。

當時覺得那些格式、韻律和平仄好煩躁喔,我讀古人文章,向來只喜歡看古人如何用文字來描述內心的心境、如何面對人生的大起大落、如何面對低潮、如何看待人生的挫折,要不是因為當年為了升學考試,才不會死背這些文學歷史沿革和發展……(是說,為什麼考試要考這些沒意思的東西,到底是誰規定的呢?浪費我好多青春年華在背這些,哭)

如果蘇東坡天上有知,看到當年我所受的這些填鴨式教育,大概會覺得「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來得愜意幸福多了。也因為當年這樣的教育,高中就把蘇東坡當作一種精神寄託的對象,別人的少女時代是把帥氣的男明星當成精神糧食和寄託,我卻把一個過世很久的古人所寫的文章,當成寄託對象之一,也想要乘風歸去,也想要「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就不用每天為一些奇怪的俗事而煩惱,做個自由自在的逍遙散仙。



蘇軾的無奈和人生感悟:

話說回來,回到這首詞,原文如下:

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此詞從蘇軾的小序,可看出是蘇軾,在知密州中秋時節,在歡樂飲酒想要來個通宵時,望著天上的那一輪明月,突然有所感概,順便想起那分別七年未見的老弟——蘇轍,而內心多愁善感寫下的詞。

以前沒有像現在有方便的通訊軟體,只要有網路,不管相隔多遠,一通電話、一則訊息、一個視訊,就可以讓相隔的兩人看見彼此的容貌、聽見對方的聲音。所以那時代的人,都用月亮來寄情思念,因為月亮是唯一不管在何地都可以看見的天體,雖然說太陽和星星也是;但想想以古代神話傳說來看,太陽刺眼,后羿還曾除去多餘的太陽,因為熱到快發瘋。

而嫦娥奔月,吳剛伐桂和月兔搗藥的傳說,日本還有玉兔搗麻糬的傳說。總之,以前古代人看到月亮的坑坑洞洞像兔子形狀,就覺得那裏肯定有一隻搗著仙藥的小白兔子和嫦娥,喔,還有一位可憐的吳剛。

我想蘇東坡一定是想起這些神話傳說,才會如此感嘆,拿起酒杯和月亮對話:「月亮啊,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啊?」

於是上闕,主要是蘇軾突然對天地之間感悟了某種人生中的哲理,就像老莊思想,也像西方哲學家常會問自己的:「我是誰?我從哪裡來?人活著的意義為何?宇宙是什麼?人類又是什麼?永恆又是甚麼?」

而想起傳說的蘇軾,又想起自己當時在朝廷為官時的時候,不禁感概起來。「不知月亮的廣寒宮,知道今天是何日子嗎?唉,好想乘風歸去月亮,也許我才是屬於那裏的人,但一個人在那好寂寞啊。」

而那時的朝代又有新舊黨爭和王安石變法,當時在朝為官的蘇軾,個性就是那種對事不對人,任何政黨都不會偏私的那種,只為國家百姓好。於是覺得王安石變法有bug,變法的出發點是好意沒錯,但最後卻變成弊端,這樣長遠來看的話對百姓不太好、對國家也不太好,於是持反對意見,反對新法的改革。

但,當時的皇帝宋神宗是站在王安石新法這邊的,情勢比人強,而王安石為了自己提出的新法能順利執行,就在背後弄蘇軾,向皇帝打小報告抓蘇軾的小辦子,就這樣備受排擠的蘇東坡受不了,心想:「唉,這些白癡笨蛋,不願聽我說,百姓國家真的會走向末日啊,這樣的地方真是不能待下去了,我寧願去鄉下當個小官,這國家……不知道該怎麼說了……」於是,蘇軾就自動請辭中央,開始他人生一連串的貶官生涯。

雖然自己自願來到知密州,但想起月亮想起朝廷想起遠在另一頭當官的弟弟,但性格一向豁達樂觀的他,感嘆之餘,還是覺得既然今天是中秋佳節,身為人,就好好喝酒跳舞,活在當下吧,於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然後下闕,開始描述當下所見的美麗月影,美到令人窒息、睡不著覺啊!「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短短三句,就可以讓人想像那天晚上的月圓,是多麼美麗透徹明亮啊!雖然現在空氣汙染嚴重,不知道以前的月亮和現代的月亮的亮度有沒有一樣呢?

但說真的,某天夜半時分,睡得正好無夢,突然一團亮亮的光團射進我的床上,就這樣被月圓的月亮給亮醒,還待在窗戶旁呆看了好幾分鐘的美景。因為鄉下光害比較少,在全黑的房間中,一點光芒照射進來,就會驚動我那敏感微小的是神經和腦神經。

但那柔和金色光芒的美景輝映在田間,並不會讓我想起廣寒宮、嫦娥和玉兔,則是會讓我想起希臘神話中的月亮和狩獵女神——阿提米斯,還有瑟琳娜和牧羊人恩底迷翁的神話故事,後來還被武內直子老師改編成《美少女戰士》中的月光公主和地球王子相愛守護的故事。

不過,話說回來,我無法體驗蘇東坡所承受的那種官場上被霸凌的波折和離別許久不能和親人面見的經歷;但至少可以稍微感受得到那種懷念親人和天地感悟之情,因為人有時候低潮時,望著廣闊的天空或者一大片海洋時,會覺得人類只不過是「寄蜉蝣於天地之間,渺滄海一粟」的感慨罷了。

我想蘇軾也因為有這樣的感概,最後才會拿起毛筆,獨自一人在書桌上寫出經典名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雖然他前面帶有點小抱怨地喃喃自語對月亮說,為何人們離別之日總是月圓呢?但又說,我們不應該恨月亮,這種有點互相矛盾心態,也許只想訴說「就算孤獨、離別,不被朝廷理解,我也要想開一點」

雖然我不能「乘風歸去」、「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成為仙風道骨的仙人;但身為人,就像那月相的陰晴圓缺,總會有悲歡離合、喜怒哀樂的情緒夾雜著,但還是希望我所在乎、所愛所思念之人,不管相隔多遠,只希望他們能平安快樂,和我一起站在夜空下望著這一輪皎潔的明月吧。



最後的喃喃自語:

我想身為人,就算現實不如意,遇到挫折受到委屈,一定會有股非常想痛快大哭的崩潰感,一定會想要抱怨一兩句,一定會有點怨天尤人;但哭過、抱怨過,最後還是會期許自己和所愛之人,能平安健康的待在我們身旁。這會讓我想起,「愛」的神祕力量總是超乎人類所能想像的神奇和奇蹟,就像電影《星際效應》,因為愛,讓男主角跨越時空救回自己也救回地球,也終於看到自己心心念念多年的已經白髮蒼蒼的女兒。

雖然目前的我,不太能明白「愛」(不管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甚至對世人的大愛,我都稱為愛)所散發出那種強大的神祕力量感;但總是會被現實生活中一些友善的人,所拋出的溫暖話語給暖心到,覺得自己被理解,被接住,就會希望他們能永遠平安健康地活在我身邊,不要離開,不要放我一個人孤孤單單地活在這世界上的那種感覺,我想蘇東坡那時寫下最後一句詞,就是這樣的心境吧。

最後,祝大家中秋節快樂。

把生活中每個有感觸的當下,寫出來並紀念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寫在前面: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呢?當心情有點鬱悶、煩躁的時候,走出安靜的戶外想獨自享受與大自然的對話時,猛然發現一些神奇美妙的事物原來一直都在你身邊圍繞著、打轉著;於是,開始責怪自己總是低頭汲汲營營於人造的資本主義世界,卻忘卻那些一直以來就靜靜存活在地球上的生物和植物。 八月時,常常陰
寫在前面: 之前寫過一篇〈在風雨中盛開的花和雨過天晴的落花〉,裏頭提到蔣勳老師的《孤獨六講》,老師說到儒家沒有提到所謂的「孤獨」。一名文友提出,儒家有提到過「慎獨」。於是,找了以前讀書留下來的那些《四書讀本》和《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很久沒翻這些教科書,頓時回憶起那些年我們一起讀論語、孟子、中庸、大
卡努颱風掃過北台灣之後,帶來了外圍環流,又加上西南氣流的影響,連續快二個禮拜,陰鬱的天空不停流淚,而且還把這滋養大地的淚水大範圍地滴落在南台灣;但有時候,哭得太歇斯底里,都成災了,就想打電話給老天爺,煩請祂好好安慰一下那位哭泣的神明,看有哪位小可愛願意貼心遞上衛生紙,陪伴在祂身旁,靜聽祂的心事。
今年的春天似乎悶悶不樂的,沒有以往春回大地的嶄新活力,早已過了驚蟄,空氣似乎還寒浸浸的,就算早晨明媚當空的那顆金黃色太陽,總好像還夾帶著冬眠的懶散氣息。 三月八日那天早晨,在清涼的空氣中,聞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是久違的花香,那是開春以來,在家中聞到的第一股花香。我提著沉重的洗衣籃準備曬衣服時,遙望著
*這是一個心碎的回憶(寫於2021.10.29的某平台徵文活動) 「多麼美麗溫柔的文字啊!」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瀏覽著網路小說平台的某一個創作者,所寫的散文日記,所發出的讚嘆聲。這不知道是我第幾次偷偷來到他的個人創作頁面,帶著如少女般戀愛的心情看著他的美麗文字,想像著螢幕後的他是用如此柔情的心,一個
人生走過了快三分之二的歲月,漸漸地身旁熟悉的人事物,一個接一個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到另一個世界。 前幾天晚上和朋友在Line上面聊到那些來家裡拜票的助選團隊,在我家院子隨手抽起菸來,當下內心超級厭惡這樣的自私行為;但那些人是老爸的長輩朋友,看在老爸的面子上,我也只能私底下找朋友抱怨。然後就聊到了善良柔
寫在前面: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呢?當心情有點鬱悶、煩躁的時候,走出安靜的戶外想獨自享受與大自然的對話時,猛然發現一些神奇美妙的事物原來一直都在你身邊圍繞著、打轉著;於是,開始責怪自己總是低頭汲汲營營於人造的資本主義世界,卻忘卻那些一直以來就靜靜存活在地球上的生物和植物。 八月時,常常陰
寫在前面: 之前寫過一篇〈在風雨中盛開的花和雨過天晴的落花〉,裏頭提到蔣勳老師的《孤獨六講》,老師說到儒家沒有提到所謂的「孤獨」。一名文友提出,儒家有提到過「慎獨」。於是,找了以前讀書留下來的那些《四書讀本》和《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很久沒翻這些教科書,頓時回憶起那些年我們一起讀論語、孟子、中庸、大
卡努颱風掃過北台灣之後,帶來了外圍環流,又加上西南氣流的影響,連續快二個禮拜,陰鬱的天空不停流淚,而且還把這滋養大地的淚水大範圍地滴落在南台灣;但有時候,哭得太歇斯底里,都成災了,就想打電話給老天爺,煩請祂好好安慰一下那位哭泣的神明,看有哪位小可愛願意貼心遞上衛生紙,陪伴在祂身旁,靜聽祂的心事。
今年的春天似乎悶悶不樂的,沒有以往春回大地的嶄新活力,早已過了驚蟄,空氣似乎還寒浸浸的,就算早晨明媚當空的那顆金黃色太陽,總好像還夾帶著冬眠的懶散氣息。 三月八日那天早晨,在清涼的空氣中,聞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是久違的花香,那是開春以來,在家中聞到的第一股花香。我提著沉重的洗衣籃準備曬衣服時,遙望著
*這是一個心碎的回憶(寫於2021.10.29的某平台徵文活動) 「多麼美麗溫柔的文字啊!」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瀏覽著網路小說平台的某一個創作者,所寫的散文日記,所發出的讚嘆聲。這不知道是我第幾次偷偷來到他的個人創作頁面,帶著如少女般戀愛的心情看著他的美麗文字,想像著螢幕後的他是用如此柔情的心,一個
人生走過了快三分之二的歲月,漸漸地身旁熟悉的人事物,一個接一個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到另一個世界。 前幾天晚上和朋友在Line上面聊到那些來家裡拜票的助選團隊,在我家院子隨手抽起菸來,當下內心超級厭惡這樣的自私行為;但那些人是老爸的長輩朋友,看在老爸的面子上,我也只能私底下找朋友抱怨。然後就聊到了善良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最近我用 AI 試著把宋詞《水調歌頭》變成一首現代歌曲,感覺真的很有趣!這首詞是蘇軾寫的,中秋賞月時的經典之作,裡面有對親人的思念,也有對人生的豁達。我把這首詞輸入 AI,讓它來生成一首歌,過程中發現 AI 生成真的很厲害,連我不會音樂的人都能享受創作歌曲的過程。 透過這次的體驗,我發現 AI
《臨江仙。夜歸臨臬》蘇東坡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前言 蘇東坡在「倚杖聽江聲」後,感慨到「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江水流淌聲在夜深人靜之際,聽來格外
Thumbnail
天秋月又滿,城闕夜千重。還作江南會,翻疑夢裏逢。風枝驚暗鵲,露草覆寒蛩。羈旅長堪醉,相留畏曉鐘。是唐代詩人戴叔倫所創作,描述偶遇故友心情的詩。當你與故人重逢是怎樣的心情呢?今天分享六首以好久不見為名的歌曲
Thumbnail
永老無別離,萬古常完聚,願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 - 元代 王實甫
Thumbnail
人生起起伏伏,常會遇到逆風時候,北宋神宗熙寧九年時,蘇軾被貶至密州,因思念弟弟蘇轍做了「水調歌頭」,其中的一句話「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最為膾炙人口,幾經歲月後,我突然感同身受。
善良小歌妹的情愛:goodbye my love!我的愛人再見,goodbye my love!從此和你分離,我把一切給了你,希望你要珍惜,不要辜負我的真情意。小豬說:這是鄧麗君,他的歌聲可以流傳千古。原作者也喜歡他的歌聲。他哪一首但願人長久,是我思念月亮的嫦娥,應該是出自吳承恩的筆下才對。 原則
蘇軾《蝶恋花·春景》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秋千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Thumbnail
子夜吳歌·秋歌 唐代 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這首詩通過描寫月夜長安城的景象和婦女們思念丈夫的情感,表現了思婦對遠征丈夫的深切思念和對和平生活的美好願望。 午夜台曲·冬詞 現代 普普 台北無數星,一片車馬龍。冬雪強渡海,何處黑水溝
Thumbnail
前陣子台北故宮博物院展出了蘇軾手書的《前赤壁賦》真跡,成為一時話題。妻子說,去看展時聽到許多參觀的民眾一面瞻仰書法,一面回憶著高中時讀過的課文,不禁讓我想到《男人四十》電影中,張學友和梅艷芳去探望病危的高中老師時,用粵語一句一句背誦起前赤壁賦的片段......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最近我用 AI 試著把宋詞《水調歌頭》變成一首現代歌曲,感覺真的很有趣!這首詞是蘇軾寫的,中秋賞月時的經典之作,裡面有對親人的思念,也有對人生的豁達。我把這首詞輸入 AI,讓它來生成一首歌,過程中發現 AI 生成真的很厲害,連我不會音樂的人都能享受創作歌曲的過程。 透過這次的體驗,我發現 AI
《臨江仙。夜歸臨臬》蘇東坡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前言 蘇東坡在「倚杖聽江聲」後,感慨到「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江水流淌聲在夜深人靜之際,聽來格外
Thumbnail
天秋月又滿,城闕夜千重。還作江南會,翻疑夢裏逢。風枝驚暗鵲,露草覆寒蛩。羈旅長堪醉,相留畏曉鐘。是唐代詩人戴叔倫所創作,描述偶遇故友心情的詩。當你與故人重逢是怎樣的心情呢?今天分享六首以好久不見為名的歌曲
Thumbnail
永老無別離,萬古常完聚,願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 - 元代 王實甫
Thumbnail
人生起起伏伏,常會遇到逆風時候,北宋神宗熙寧九年時,蘇軾被貶至密州,因思念弟弟蘇轍做了「水調歌頭」,其中的一句話「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最為膾炙人口,幾經歲月後,我突然感同身受。
善良小歌妹的情愛:goodbye my love!我的愛人再見,goodbye my love!從此和你分離,我把一切給了你,希望你要珍惜,不要辜負我的真情意。小豬說:這是鄧麗君,他的歌聲可以流傳千古。原作者也喜歡他的歌聲。他哪一首但願人長久,是我思念月亮的嫦娥,應該是出自吳承恩的筆下才對。 原則
蘇軾《蝶恋花·春景》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秋千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Thumbnail
子夜吳歌·秋歌 唐代 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這首詩通過描寫月夜長安城的景象和婦女們思念丈夫的情感,表現了思婦對遠征丈夫的深切思念和對和平生活的美好願望。 午夜台曲·冬詞 現代 普普 台北無數星,一片車馬龍。冬雪強渡海,何處黑水溝
Thumbnail
前陣子台北故宮博物院展出了蘇軾手書的《前赤壁賦》真跡,成為一時話題。妻子說,去看展時聽到許多參觀的民眾一面瞻仰書法,一面回憶著高中時讀過的課文,不禁讓我想到《男人四十》電影中,張學友和梅艷芳去探望病危的高中老師時,用粵語一句一句背誦起前赤壁賦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