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10/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到衛星一看,昨天貼完的T最新系列木片作品165張大概掉了20張下來,木片背面補貼紙膠帶再黏回牆上的透明厚膠片之後,終於不會再掉落。

昨天和T稍微聊到W的事。T似乎認為創作動力的持續和補償作用有很大的關聯。不過說實在文字和視覺藝術、音樂相比,實在很難讓作者本人回頭去反覆浸泡、滯留,更接近嘔吐物或著表達慾(「希望別人傾聽」的慾望,會是更精準的措辭嗎)的結晶吧。無法一再作為他自身的避難所。大家總愛把解碼門檻高的作品形容為「自慰式的」,但起碼就文字作品的情況而言,很多時候根本爽不到本人。它們總是指向接受者。因此「蹩腳求歡式」或「戀物癖式」可能還比較精準。

無法為自己而寫(享受純粹自我滿足的快感或讓完成品保有某種巢穴的效果)也無法追求為別人而寫(對他們施加某種力、取得某種共感)的話,究竟還可以為什麼而寫呢?問題好像太大了,再限縮:要著眼在什麼地方、什麼事物上,才能克服現實生活這股巨大的摩擦力,讓文字循著設計圖一點一點長出來?之前察知自己製造的機關確實能在別人眼中投出皮影,固然獲得了一定程度的滿足,但站在布幕的這一頭看我手上的機關不是什麼懸絲傀儡,只是免洗筷竹槍。證實它的可運作性無法提供多少成就感。

或許可以在想像中視之為駕照換發考試?我沒有要載誰甚至沒有要自己上路,但我可以維持一項資格,在無意義的生命中產生立足於某個定點的錯覺。雖然實際上沒有人會設下強制換照期限,動能不足的問題還是不會解決,不過維持住隨時保有草稿和材料的狀態大概是沒問題的。

我跟Q的差別在於,我已經不相信有更值得放棄手上一切去追求的事,因此工作不會帶給我壓抑、受挫,儘管我的使命感已經被猜疑、怨懟、無意義感蛀光了,我還是可以在上頭使出平衡雜技。

某些感覺已經無法修復了,自己清楚得很,尤其是信任他人的能力。《葬送的芙莉蓮》對這種狀態?階段?的我而言卻不會顯得過於雞湯或阿Q,表示台詞寫作的拿捏真的是不錯吧。發展成長篇是可惜了點,不過在商業漫畫的世界裡也無可厚非。

悼念王文興的文章滿天飛。看到一篇文章說他認為以手記紀錄生活是不讓自己感到白活的手段。不過在資訊流源源不絕的時代,回去看也實在無從感受到那些片段的意義吧。全被稀釋了。


avatar-img
8會員
183內容數
存字用:短篇小說集介紹試讀、日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的其他內容
看某訪談有感。 「現在就是,有些人會把你的種名借走(比方說詩、獨立音樂等等),然後就不會還你了。對後來的人而言,你的東西突然就落在你原本的種名指涉的範圍外。彷彿失去所有同類。沒有人知道你會不會咬人。 這種情況下精神韌性不足但還夠喜歡自己的人,為未來的自己做東西應該是最佳解?不足也不夠我們就早點睡
ㄩ說他有十年左右下班喝酒,完全無法有穩定的創作產出,戒酒後就又畫得出圖了。因此到現在還是完全不喝。 以他的風格而言,他的表現慾會是和「想要被愛」慾畫上等號的嗎?是一種追求和解的⋯⋯至少是願望嗎? 必須思考以恨/反諷為動機的創作如何找到動力。首先發動刪去法:我已經沒有很想重讀寫完、印出來的作品了,
第一次去三峽。先搭到府中,沒留意捷運出口方向,白走一段路。折回來,買了一杯手搖充飢。隔壁店家大聲公不斷用毫無間斷、連換氣的拍子都不給的節奏宣傳優惠最後一天。公車站前的喇叭播放某活動中心內的教學課程。一群小朋友和家長似乎攪拌著紅色的黏液,準備製作火龍果軟糖。「不是果凍啦。」主持人對我們看不到的人解釋。
一開始的想像是被埋沒的狀態在長久之後漸漸有換氣般的出土機會,而意義在那些時刻結晶。 現在懂得要享受入土之安了。
最令人無所適從、踏不到實地的,不是可憎之物而是還過得去、有完成度但你無法真正進入之物。可憎之物和你之間隔著骨頭,不可憎而無法進入之物和你隔著脂肪。脂肪的清涼是骨頭的寒冷的墮落。
看某訪談有感。 「現在就是,有些人會把你的種名借走(比方說詩、獨立音樂等等),然後就不會還你了。對後來的人而言,你的東西突然就落在你原本的種名指涉的範圍外。彷彿失去所有同類。沒有人知道你會不會咬人。 這種情況下精神韌性不足但還夠喜歡自己的人,為未來的自己做東西應該是最佳解?不足也不夠我們就早點睡
ㄩ說他有十年左右下班喝酒,完全無法有穩定的創作產出,戒酒後就又畫得出圖了。因此到現在還是完全不喝。 以他的風格而言,他的表現慾會是和「想要被愛」慾畫上等號的嗎?是一種追求和解的⋯⋯至少是願望嗎? 必須思考以恨/反諷為動機的創作如何找到動力。首先發動刪去法:我已經沒有很想重讀寫完、印出來的作品了,
第一次去三峽。先搭到府中,沒留意捷運出口方向,白走一段路。折回來,買了一杯手搖充飢。隔壁店家大聲公不斷用毫無間斷、連換氣的拍子都不給的節奏宣傳優惠最後一天。公車站前的喇叭播放某活動中心內的教學課程。一群小朋友和家長似乎攪拌著紅色的黏液,準備製作火龍果軟糖。「不是果凍啦。」主持人對我們看不到的人解釋。
一開始的想像是被埋沒的狀態在長久之後漸漸有換氣般的出土機會,而意義在那些時刻結晶。 現在懂得要享受入土之安了。
最令人無所適從、踏不到實地的,不是可憎之物而是還過得去、有完成度但你無法真正進入之物。可憎之物和你之間隔著骨頭,不可憎而無法進入之物和你隔著脂肪。脂肪的清涼是骨頭的寒冷的墮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何時開始我慢慢地放下對寫作的熱愛呢?當我再度鼓起勇氣,決定開始執筆時,這個疑問逐漸浮現在我的腦海中,似乎有某種力量引領著我,去追尋答案吧!
餘生將盡,還是動筆寫點甚麼吧。 小時候,對語文的興趣不高,更遑論寫作。課堂上學了記敍文、抒情文、議論文,作文時卻常感到頭昏眼花,一個字也難以下筆。思緒凌亂起來,旁人寫了一整頁的字,我還在望穿秋水,拼着命似的把字從腦海中擠出來。 後來,學習實用文,日子好過了一點,至少寫作有點根據,不用憑空想像。
停滯期總是痛苦的,痛苦到我感覺再也沒辦法靠創作維生。事實上我也沒有過,從來沒有過。 困惑的是,但想通了就沒什麼了。 不想扭曲自己是謊話,實際上只是懶得扭曲自己而已。 上個星期我的帳號沒辦法繼續使用Word了,解決的方法有很多,但我告訴自己我已經習慣他了。十分鐘前,我還在想著明明有想要寫的念頭,
如果我在方格子寫文章超過30篇,有廣告分潤了,是否一樣還是乏人問津或沒有人想定閱(大概我選的主題是沒甚麼人有興趣的吧),我還是會繼續發文,但就沒有這麼積極的每一兩天發一次文,可能一個禮拜發兩篇就很多了,個人覺得自己的文章有一定價值,如果大家都不想看,我會慢慢把以前的文章設定為付費,我寫日記或心情隨筆
Thumbnail
曾經有人問我,我創作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別人而寫。 這喚起我上現代詩課的記憶。 我們老師講課只講70分鐘,剩下的30分鐘會檢討我們的作品,給予我們一些建議。 具體情節如何我忘記了,不過大概就是,老師看不懂我的詩,覺得我的詩寫得太跳躍。那時我真的不甘心,心裡murmur:「反正老師看不懂
塔科夫斯基在〈雕刻時光〉一書、談論「為何創作?又為誰創作?」中,分享了許多觀眾看完他電影後的來信,其中一封寫道:「我因為〈鏡子〉這部寫信給你,關於這部電影我沒有什麼可說的,我因為它而活著。」 有一堆看完的書想整理,但礙於惰性與藉口,結果只會能拖則拖,不如趁有壓力之時把目前的理解寫下,能為之後計畫的
Thumbnail
我很喜歡寫作,尤其現代詩的創作,從年輕一直持續到中年四十時光,對我來講,創作現代詩,並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這部份的想法偏向創作理論的想法° 我是在新竹讀國中,接觸新竹青年月刊,裡面有不少詩作供人欣賞閱讀° 印象是一篇行道樹的詩作,題材來自張曉風的行道樹散文,這不算
Thumbnail
1) 你相信有寫字欲這種東西嗎? 有時候在某個平台你就是寫不出來,沒有話要說。 或許也和在哪個平台的讀者群有關。是否靠窗有關,窗外是否有月光有關。 我想起高中那本日記本,我從來都只有自己讀,我是唯一的讀者。 2) 一件事重複第三次於我大概就是絕望了。於別人或許有其它理由,原則云云、承諾
我喜歡看書, 什麼種類都看. 小說, 翻譯小說, 各式各樣的散文, 漫畫等等. 也很喜歡隨手寫些什麼, 但總是三分鐘熱度. 剛開始熱情滿滿, 到最後無疾而終. 為什麼突然又想寫文章, 是因為今天經歷了一些事. 心裡很受傷. 那種感覺無奈也無言. 而且也有很重的無力感. 不是第一次的情緒滿溢,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何時開始我慢慢地放下對寫作的熱愛呢?當我再度鼓起勇氣,決定開始執筆時,這個疑問逐漸浮現在我的腦海中,似乎有某種力量引領著我,去追尋答案吧!
餘生將盡,還是動筆寫點甚麼吧。 小時候,對語文的興趣不高,更遑論寫作。課堂上學了記敍文、抒情文、議論文,作文時卻常感到頭昏眼花,一個字也難以下筆。思緒凌亂起來,旁人寫了一整頁的字,我還在望穿秋水,拼着命似的把字從腦海中擠出來。 後來,學習實用文,日子好過了一點,至少寫作有點根據,不用憑空想像。
停滯期總是痛苦的,痛苦到我感覺再也沒辦法靠創作維生。事實上我也沒有過,從來沒有過。 困惑的是,但想通了就沒什麼了。 不想扭曲自己是謊話,實際上只是懶得扭曲自己而已。 上個星期我的帳號沒辦法繼續使用Word了,解決的方法有很多,但我告訴自己我已經習慣他了。十分鐘前,我還在想著明明有想要寫的念頭,
如果我在方格子寫文章超過30篇,有廣告分潤了,是否一樣還是乏人問津或沒有人想定閱(大概我選的主題是沒甚麼人有興趣的吧),我還是會繼續發文,但就沒有這麼積極的每一兩天發一次文,可能一個禮拜發兩篇就很多了,個人覺得自己的文章有一定價值,如果大家都不想看,我會慢慢把以前的文章設定為付費,我寫日記或心情隨筆
Thumbnail
曾經有人問我,我創作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別人而寫。 這喚起我上現代詩課的記憶。 我們老師講課只講70分鐘,剩下的30分鐘會檢討我們的作品,給予我們一些建議。 具體情節如何我忘記了,不過大概就是,老師看不懂我的詩,覺得我的詩寫得太跳躍。那時我真的不甘心,心裡murmur:「反正老師看不懂
塔科夫斯基在〈雕刻時光〉一書、談論「為何創作?又為誰創作?」中,分享了許多觀眾看完他電影後的來信,其中一封寫道:「我因為〈鏡子〉這部寫信給你,關於這部電影我沒有什麼可說的,我因為它而活著。」 有一堆看完的書想整理,但礙於惰性與藉口,結果只會能拖則拖,不如趁有壓力之時把目前的理解寫下,能為之後計畫的
Thumbnail
我很喜歡寫作,尤其現代詩的創作,從年輕一直持續到中年四十時光,對我來講,創作現代詩,並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這部份的想法偏向創作理論的想法° 我是在新竹讀國中,接觸新竹青年月刊,裡面有不少詩作供人欣賞閱讀° 印象是一篇行道樹的詩作,題材來自張曉風的行道樹散文,這不算
Thumbnail
1) 你相信有寫字欲這種東西嗎? 有時候在某個平台你就是寫不出來,沒有話要說。 或許也和在哪個平台的讀者群有關。是否靠窗有關,窗外是否有月光有關。 我想起高中那本日記本,我從來都只有自己讀,我是唯一的讀者。 2) 一件事重複第三次於我大概就是絕望了。於別人或許有其它理由,原則云云、承諾
我喜歡看書, 什麼種類都看. 小說, 翻譯小說, 各式各樣的散文, 漫畫等等. 也很喜歡隨手寫些什麼, 但總是三分鐘熱度. 剛開始熱情滿滿, 到最後無疾而終. 為什麼突然又想寫文章, 是因為今天經歷了一些事. 心裡很受傷. 那種感覺無奈也無言. 而且也有很重的無力感. 不是第一次的情緒滿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