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象影響著我們,而我們也影響著星象”:《我就是那》摘錄

2023/10/04閱讀時間約 23 分鐘

我對占星學的學習和實踐越深入,就越發覺得需要精進一些涉及整合性智慧的閱讀和修為。掌管占星學的行星有二,即凱龍星和天王星。但我覺得凱龍星似乎更內化和深入。如同凱龍星的關鍵字之一,占星學是一種“連接”的學問。換言之,它只是一個工具,一個橋樑,卻不是終極。身為占星師,我卻從不把自己困在占星學裡面,更不會視之為無所不能:占星學如同匕首,其功用和害處我都是深有體會的。無論如何爭議,占星學的學習、實踐過程中,“術”的感覺都是非常明顯的。因此,日常生活中有關“道”的一些營養,不僅可以避免占星的流毒,更可以在實際應用中將其拔到更高一個層次。

今年我讀過的與“道”相關的書籍,最讓我受益的便是印度智者尼薩迦達塔的問答集《我就是那》。這是中青社出版的印度智者三本專輯其中之一(這個專輯每本都很精彩)。我從沒見過以如此簡白的語言去解釋所有文化、宗教、靈修中或深奧或繁雜的義理名相的。不僅是他的觀點,他的回答本身也透露著一個師者的智慧。這本書有些厚,我每天只讀一小部分。現在已經讀畢數月,但那種“如遇甘露”的感覺,常憶常新。

raw-image


raw-image


“宗教及靈性的經典讀了不少,但自此,一邊浮于文辭,不究深義,更不及實用、實證;一邊又自詡既雅於俗,自命清高。直到遇到尼薩迦達塔以簡明、有力而又鼓舞人心的語言,將那些“神聖的枷鎖”一併摧毀,茅塞頓開,即便放下書本依然浸透在興奮,慚愧,感動,喜悅之中。  
世上有很多好書,讀後讓你急著再讀下一本;可總有些書,讀後讓你再不有讀任何書的衝動。  
(此書《推薦序》傳遞的態度,與正文尼薩迦達塔反復強調的認真、熱忱完全背離了,敗筆)” 
——我在豆瓣上對此書的短評


尼薩迦達塔的開示甚至提到了占星學。他這樣論述:

“行動的世界是一個單一的整體,在其中一切都取決於一切,並影響著一切。星象深深影響著我們,而我們也影響著星象。”


在這套叢書另一本《走向靜默,如你本來》中,另一智者拉瑪那,這樣回應有關占星的疑問:

“只要你還在感覺自我,那(占星學)就都是真的。如果摧毀了自我,一切就都不是真的。”


智者之所以是智者,他總是能將我等凡夫看到、看不到的一切掛礙,洞若觀火。

以下將我整理的原書警句以標題的形式歸類、羅列。標題是我自己添加的。語句出現的順序與原文未必一致。由於摘錄較多,所以需要多花些時間閱讀。祝願感興趣的朋友跟我一樣有所收穫!




覺知

  1. 我所看到的你也能看到,就在此時此刻,但是你的注意力集中在錯誤的方向上。你不注意你自己。你的心中充滿了所有的事件、人和觀念,卻從來沒有你自己。把焦點集中於你自身,意識到你自己的存在。瞭解你是如何運作的,觀察你行為的動機和結果。研究由於你的漫不經心而在自己周圍建起的監獄。通過瞭解你不是什麼,你也開始瞭解你自己。回到你自身的方法是拒絕和摒棄(非我)。
  2. 覺知是本初的,它是最初的狀態,沒有開始,沒有結束,獨立自存,無需支撐,不可分割,永不改變。意識需要接觸,是對接觸面的反射,是一種二元對立的狀態。沒有覺知不可能有意識;但沒有意識,覺知卻能夠存在,正如在深度睡眠中。覺知是絕對的;意識則與它的內容相關,意識永遠是關於某種東西的。意識是局部的、多變的;覺知是整體的、不變的,平靜而沉寂的,它是每一個經驗的共同基礎。
  3. 你的頭腦集中在世界中,我的則集中在實相中。這就像白天的月亮——當陽光普照時,月亮幾乎是不可見的。
  4. 你可能會說,是意識中的一個點超越了意識。就像在一張紙上的一個孔,既在紙上又不屬於紙,所以意識的最高境界正是其中心,但超越意識。就仿佛在心中張開了一個缺口,讓心充滿了陽光。開口本身不是光,只是一個開口。
  5. 世界存在,因為我存在,但我不是世界。
  6. 只有“我是”是你自己的。你無法與之分離,但你可以在其上添加任何東西,比如說:我是很年輕的,我是很富有的,等等,但這種自我認同是明顯錯誤的,也是導致束縛的原因。
  7. 你從來都不是,也將永遠都不是一個“人”。拒絕把自己當作一個人。
  8. 古魯很少關心“人”。他的注意力都集中於內在的觀者。觀者的任務是理解並因此消除“人”。
  9. 問:我坐在這裡,我看到了房間、人,也看到了你。從你的角度是怎麼看的?你看到了什麼?
    答:什麼也沒有。我看,但我不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創造意象並加以判斷。我不描述和評估。我看,我看到了你,但沒有態度,也沒有出於我想像的意見之雲霧。當我移開眼睛,我的頭腦不允許記憶逗留,它立即釋放印象並刷新——為下一個印象。
  10. 無論發生什麼事,只有在你的世界裡會激發回應。在我的世界裡什麼也沒有發生。
  11. 隨地球而移動的人一定會體驗到白天和黑夜。那與太陽同在的人不會知道黑暗的存在。
  12. 在我裡面,這樣的感覺——“我不是這個或那個,任何事物也不屬於我”——是如此強烈,只要一樣事物或一個想法出現,就立即出現這樣的感覺:“這不是我”。


頭腦

  1. 如果你把生命花費在積累知識上,你就在自己的周圍建立了一堵圍牆。要超越頭腦:很好地建設頭腦是沒有必要的。
  2. 阻礙洞察人真實本性的是頭腦的軟弱和遲鈍,它傾向于忽略微妙的而且專注於顯而易見的。
  3. 你可以如你喜歡的那樣想。你可以在你的生活中辨別出一種模式,或僅僅看到一連串意外。解釋是為了使頭腦高興。它們不必是真的。實相難以定義和形容。
  4. 正是永遠貪婪的頭腦,創造了進步的觀念並向著“完美”演變。它擾亂秩序又談論秩序,破壞安全又尋找安全。
  5. 任何暗示著連續性、程式性、階段性的事物都不可能是真實的。在實相中沒有進步,它是終極、圓滿、獨立的。
  6. 問:人們常常帶著世俗的煩惱來向你尋求幫助,你怎麼知道該告訴他們什麼呢?
    答:我只是告訴他們那一刻我在我腦海中出現的,我沒有接人待物的標準步驟。
    問:你對自己有信心。但當人們向我尋求意見時,我怎麼能確定我的建議是正確的呢?
    答:觀照你處於什麼樣的狀態,從什麼層面說話。如果你從頭腦層面談論,你可能是錯誤的。如果你是從完全洞察的層面進入情境而談話,暫時擱置自己的心智習慣,你的建議可能是真實的回應。要充分認識到這個重點——無論你還是面前的人,都不只是身體。如果你的覺知是清晰和完整的,錯誤很少可能發生。
  7. 經歷只留下回憶,並不斷給本已沉重的負擔增加負荷。你不需要更多的經歷,過去的就足夠了。如果你覺得你需要更多,觀察你身邊人們的心。你會發現各種各樣的經歷,那是你一千多年也無法經歷完的。從別人的悲傷中學習,將你從自己的悲傷中解救出來。經歷不是你需要的,而從經歷中解脫出來才是。不要貪圖經歷,你什麼都不需要。
  8. 事情在我身邊發生,但我不參與它們。只有當我的情緒捲入其中時,一個事件才成為經歷。
  9. 毫無疑問,毒品會影響大腦,也影響思想,並給予你所承諾的一切奇特體驗。但是所有的毒品與這個毒品相比都不算什麼,它給了你最不同尋常的體驗……你應該詢問這種毒品的性質並找到解藥。……直到你解除這(原初)毒品的毒,你所有的宗教和科學、祈禱和瑜伽都是沒用的,因為基於錯誤,它們加強了錯誤。
  10. 問:出於什麼,我創造了這個世界?
    答:出於你自己的記憶。
  11. 物質和精神不是互相獨立的,它們是同一個能量的不同方面。把頭腦當作一種物質的功能,你就有科學;把物質作為頭腦的產物,你就有宗教。


因果

  1. 因為你外部的眼睛比內心的眼睛更明亮。你的心是向外的。當你學會看你的內心世界,你會發現它比外在世界更加豐富多彩,比身體感官所能提供的更多。你總是在尋找起源和因果。因果關係只存在於頭腦中。記憶給予人連續性的錯覺,重複性導致了因果的想法。當事情一再地集聚發生,我們往往會認為它們之間有因果關係。它製造了一種心理習慣,而習慣是不必要的。
  2. 尋找原因是一種頭腦的消遣。並不存在因果的二重性。一切事物本身既是因也是果。
  3. 我不區分身體和宇宙。每一個都是另一個的原因,此即是彼,實實在在的。但我超出這一切。當我告訴你我從未出生,你為什麼還繼續問我為來生做何準備?你一旦允許你的想像力旋轉,它就轉出一個宇宙。真相一點兒也不像你的想像,而我不受你想像的限制。
  4. 只要你相信自己是身體,你將認為每件事都有起因。我不是說事情沒有起因。每件事都有無數的起因。它是如其所是,因為世界如其所是。每個起因都帶著結果涵蓋了宇宙。
  5. 每一件事都有數不盡的起因,也產生了無數的後果。記帳沒有用,沒有什麼是可追溯的。
  6. 宇宙充滿了行動,但沒有行動者。有數不清的人格,小的、大的和非常大的,通過認同,想像自己在行動,但這不會改變事實,即:行動的世界是一個單一的整體,在其中一切都取決於一切,並影響著一切。星象深深影響著我們,而我們也影響著星象。
  7. 不要將你自己與時間認同,不要焦急地問:接下來是什麼?接下來是什麼?從時間中走出來,並看著它吞噬世界。


沉默

  1. 沒有特別的念頭可以成為頭腦的自然狀態,唯有沉默。不是關於沉默的念頭,而是沉默本身。當頭腦在其自然狀態中時,在每一次體驗之後會自發地恢復到沉默;或者不如說,每一次的體驗都發生在沉默之背景的映襯之下。
  2. 靜止和沉默並非不積極。花以芳香彌漫空間,蠟燭以光照亮四周。它們什麼也沒做;然而,僅僅經由它們的存在就改變了一切。
  3. 當話語被說出後,沉默留下。……話語說出前與說完後的寂靜是否不同?沉默是整體,沒有它,話語不能被聽到。它一直在那裡——藏在話語的背後。將你的注意力從語言轉移到寂靜,你會聽到它。
  4. 智慧沒有特殊的標誌。只有無知可以辨認,而非智慧。沒有一個智者宣稱自己有什麼特別。那些宣揚自己偉大和獨特的人不是智者,他們誤以為了悟是某種異乎尋常的發展。智者從來沒有興趣宣稱自己是智者,他認為自己是完全普通的,他對自己完全真實。宣稱自己是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的神,顯然恰恰是無知的標誌。


無為

  1. 生活本身就是在頭腦中產生的一個小漩渦,頭腦沉溺於幻想並想像它自己在支配和控制生活。生活本身是無欲的,但虛假的自我希望愉悅的持續,因此,它總是忙於確保個人的連續性。生命是無懼和自由的。只要你擁有支配事件的想法,解脫就不屬於你:正是做者的觀念,正是我是起因的觀念,是束縛。
  2. 當讓事情自己運作,不干預、不回避、不欲求、不概念化,只是帶著充分的覺知去經歷,這種覺知本身就是智慧。它不會利用事物和人,它反而滿足了他們。
  3. 在你的大腦和身體中同時進行著極其複雜的工作,你能意識到這些嗎?完全不能!然而,對於一個局外人來說,一切看起來都進行得非常精准有條理。為什麼不承認一個人的整個生活可能主要由潛意識引導,但仍然穩健平順地進行著?
  4. 上帝並不管理世界。一切都在自動發生。你在提出問題,你在給問題提供答案。當你提問時,你就已經知道答案了。一切都是意識中的戲劇。所有的劃分都是幻象。
  5. 努力有什麼錯?為什麼要尋求結果?努力本身就是你的真正本質。你之所以痛苦,是因為你在尋求結果。只是努力而不求結果,只是努力而不貪婪。
  6. 不關心結果,你將會自發地用最適當的方法工作。你不大關心天賦和良好的設備,也不尋求任何認可與協助,你只是做需要做的,把成功和失敗交托給未知。因為一切都是由無數的因素引起,你的個人努力只是其中一個。然而這正是人類心靈和頭腦的神奇之處,當人類的意志和愛齊心協力時,最不可能的事情就會發生。
  7. 需要努力奮鬥的幸福還有價值嗎?真正的幸福是自發的、毫不費力的。
  8. 在我的世界裡沒有什麼要努力爭取,一切都自行發生。……那些經過很多努力和苦行、實現了其追求、獲得了更高層面的體驗和行動之人,通常強烈地意識到他們的地位,他們把人們劃分層次,從最低的無成就者到最高的成就者。
  9. 你已經超越了身體,不是嗎?你不需要密切關注你的消化、循環或排泄,這些都是自動的。同樣,頭腦應自動工作,無需調用注意力。
  10. 一切事物都包含了它們自己的未來。生病的男孩出現在意識中;我超越了意識,我不對意識發號施令,我知道撥亂反正是覺知的本性。讓意識自己照顧其造物!男孩的悲哀、你的憐憫、我的聆聽和意識的運作——這一切都是一個單一的事實——不要把它們拆分開來提問。
  11. 一切都依其本性運作。哪裡需要警察?一個行動造成一個反應,平衡並中和那個行動。一切都在發生,但又不斷被抵消,最終仿佛什麼也沒發生過。
  12. 問:先生,你有什麼需要或願望嗎?我能為你做什麼?你餓了需要食物,生病的時候需要藥。
    答:饑餓帶來食物而疾病帶來藥,這都是大自然的工作。


欲望

  1. 從欲望中獲得自由的意思是——不再有滿足欲望的衝動。
  2. 整個宇宙的痛苦都是出於欲望。拋棄對享樂的欲望,你甚至不會知道什麼是痛苦。
  3. 世界是欲望和恐懼的居所。你無法在其中找到平靜,為了平靜,你必須超越世界。世界的根本起因是對小我之愛(自戀,利己主義)。
  4. 所有的欲望都是不好的,只是一些比另一些更差。追求任何欲望,總會給你帶來麻煩。所有的欲望都有其自我的源頭。


放棄

  1. 你可以從無私工作開始,放棄活動成果;然後,你可以放棄所有的思考;最後,在放棄所有的欲望中結束。在這裡,放棄是起作用的因素。
  2. 這個世界由環組成,鉤子都是你的,把鉤子拉直,就沒有什麼可以抓住你。放棄你的上癮,沒有任何別的需要放棄。停止你日常的佔有欲,停止你尋找結果的習慣,這樣,整個宇宙的自由都是你的,不費吹灰之力。
  3. 問:為什麼如此強調放棄所有的欲望和恐懼?它們難道不是自然的嗎?
    答:不是。它們完全是頭腦虛構的。你必須放棄一切,才知道你什麼也不需要,甚至你的身體。你的需要不真實,你的努力無意義。你想像你的所有物可以保護你。實際上,它們使你易受傷害。


快樂

  1. 問:快樂和享樂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答:享樂依賴於事物,快樂卻不。
  2. 痛苦的結束不在於享樂。當你認識到你是超越痛苦和快樂、與世無爭和無懈可擊時,對快樂的追求就停止了,由此產生的悲傷也停止了。忍受痛苦的目的在於獲得快樂,快樂總是終結於痛苦之中,這不斷無情地迴圈著。
  3. 局部和暫時的改善總是可能的,在偉大的國王或導師的影響下,一次又一次地取得成功,但這很快就會終止,人類將會陷入新一輪的苦難中。這是一切顯現(有形)的天性——好與壞彼此交織、對等。真正的避難所只在未顯之中。


  1. 愛沒有選擇性,欲望有選擇性。在愛之中沒有陌生人。
  2. 除了愛,還有什麼原因能夠使人體的各種組織連接在一起?什麼是欲望?不過是對自我的愛。什麼是恐懼?不過是保護的衝動。什麼是知識?不過是對真理的熱愛。無論發生什麼事,其手段和形式可能是錯誤的,但背後的動機永遠是愛——對“我”的愛和對“我的”之愛。“我”和“我的”可能是渺小的,或可能會迅速擴大以至於擁抱整個宇宙,但愛依舊是愛。
  3. 對我來說,無一物獨立自存,一切都是大我,一切都是我自己。在每個人裡面看到自己,在自己裡面看到每個人,毫無疑問是愛。
  4. 你看,我的拇指觸摸到食指。二者同時觸摸和被觸摸。當我的注意力在拇指上時,拇指是感受者而非食指。轉移關注的焦點,兩者的關係即逆轉。我發現,不知何故,當轉移關注的焦點,我變成了我正在看的事物並體驗到它所擁有的意識;我成了那樣事物的內在見證。我把這種進入其它意識焦點的能力稱為——愛,你可以稱之為任何你喜歡的名字。愛說:“我是一切。”智慧說:“我什麼都不是。”我的生命在這兩者之間流動。由於在任何時空點,我可以同時體驗主體和客體,對此我表示,我既是二者,又非二者,也超越二者。
  5. 在愛中甚至連一都沒有,怎麼可能有二?當你真正愛時,你不會說“我愛你”。
  6. 我的立場很清楚:為了分配而生產,吃之前先饋贈,拿取之前先給予,考慮他人優先於考慮你自己。只有基於分享的、無私的社會才能夠穩定和快樂。
  7. 懲罰不過是合法化的犯罪。在一個建立在預防而不是反擊的社會中,很少會有犯罪。少數例外將被以醫學對待,如身心不健全一樣。


自我

  1. 你所有問題的出現是因為你已經定義了你自己,也因此限制了你自己。……自我限制正是人格(個性)的本質。
  2. 當你確信你是誰的時候,你覺得你瞭解自己,但你永遠不知道你是誰。看到你不是你所認為的自己,用盡全力與這樣的想法做鬥爭——你可以被命名和描述。
  3. 自我天生自知。由於缺乏經驗,它把所感知的一切都當作了自己。當自我被折磨得千瘡百孔時,就開始學會警醒(離執)和獨居(超脫)。當棄絕(清淨、無憂)成為常態,強大的內心衝動迫使其尋求自身的源頭。生命之光被點亮,一切都變得清明起來。
  4. 自我意識是虛幻的,因為它很空洞,一直在尋求認可和保證。它害怕並逃避質詢,它與任何支持自己者相認同,儘管支持很微弱而短暫。無論它得到什麼都會失去,然後要求更多。因此不要信任你的自我意識。任何你所看到的、感覺到的或認為的也並非如同表面上那樣。甚至罪惡和美德、優點和缺點也都不像它們看起來那樣。通常情況下,善與惡的定義,只是一種習俗和慣例,人們對此或避而遠之,或大加讚賞,根據當時所使用的語言而定。


命運

  1. 命運指的是有名有形之物。既然你既非身體也非頭腦,命運無法控制你,你是完全自由的。
  2. 輪回轉世暗示了一個有形自我的存在——不存在這樣的事情。
  3. 業力僅僅是未消耗的能量、未實現的願望和未理解的恐懼之倉庫。倉庫正在不斷被新的欲望和恐懼裝滿,這用不了多久。理解導致你恐懼的根源——與自己的疏離;理解導致你產生欲望的根源——對自我的渴望;然後,你的業力會像夢一樣消散。


自由

  1. 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讓你自由,因為你本自由。
  2. 問:有人告訴我,了悟者絕不會做出任何不恰當的事,他的一切行為都是典範。
    答:誰樹立了榜樣?為什麼一個已解脫的人要遵守常規?如果他能被預見,那麼他就不可能是自由的。他的自由在於他無欲無求,不循規蹈矩。自由地做自己喜歡的事實際上是束縛,而從必須和正確的事中解脫出來,才是真正的自由。
  3. 客觀宇宙擁有美麗有序的結構,沒有人可以否認這一點。但結構和模式,意味著約束和強制。我的世界是完全自由的,在其中的一切都是自主的。因此,我一直在說,一切都自動發生。我的世界也有秩序,但不是從外部強加的,它自然到來且立即發生,因為它不受時間影響。完美不在將來,它在當下。


願望

  1. 當你的願望不明確也不強大時,它就不能具體化。此外,如果你的願望是個人的,為了自己的享受,你給它們的能量就必然是有限的,它不可能比你所擁有的更多。
  2. 當你渴望共同利益時,整個世界都與你共同渴望。讓人類的願望成為自己的,並為它努力。在那裡,你不可能失敗。
  3. 渴求全體的利益,那麼宇宙將與你合作。但是,如果你只想要自己的快樂,你就只能很艱難地獲得它。


幫助

  1. 沒有需要幫助的“別人”。正如一個富人,把全部財富交給他的家人,甚至沒有留下一枚硬幣可以給乞丐。同樣,智者(智慧瑜伽士)清除了他所有的權力和財產,可以說他空無一物,真正一無所有。他不能幫助任何人,因為他是每個人。他是窮人也是貧窮本身,他是小偷也是贓物本身。當他不與任何人分離時,怎麼能說他幫助誰呢?
  2. 讓我們回過頭來談需要幫助的人,他來找你。對我來說,沒有我,沒有人,沒有給予。這一切僅僅是在頭腦中的一閃。我是無限的寧靜與沉默,在其中沒有事物出現,因為一切出現的都會——消失。沒有人來尋求幫助,沒有人提供幫助,沒有人得到幫助。一切都是在意識中的展現。


死亡

  1. 人們都害怕死亡,因為他們不知道什麼是死亡。覺者在他的死亡之前已死,他沒有什麼可害怕的。在你知道你真實存在的那一刻,你就什麼都不害怕了。死亡賦予人自由和力量。為了在世間獲得自由,你必須對世界死去。然後,宇宙便屬於你,變成你的身體、你的展現和你的工具。絕對自由的幸福無法形容。
  2. 當他通過他的生命法則發現了回歸的方法時,他就會放棄所有的動機,因為他對世界的興趣已經結束了。他什麼都不想要——既不向別人也不向自己索取什麼。對一切來說,他死了,而後他成了一切。什麼也不想要,什麼也不做——這是真正的創造!看著宇宙在一個人心中出現並消失,是一個奇跡。
  3. 我要告訴你我古魯的古魯是如何死的。在他宣佈他的日子已近之後,他停止進食,但不改變日常起居生活。第十一天祈禱時,他在大聲唱誦和熱烈鼓掌的時候突然死亡……我過著幸福的生活,也必定有一個快樂的死亡。不幸的是出生,而不是死亡。


暴力

  1. 如果仔細觀察生命的進程,你會發現到處都是殘酷,生命以生命為食,這是一個事實,但你並不因活著而感到內疚。通過給你的母親帶來無盡的煩惱,你開始了殘酷的人生。你的餘生都在爭奪食品、服裝、住房,執著於自己的身體,為了身體的需求而奮鬥,在一個不安全和死亡的世界中希望身體安全。從動物的角度來看,被殺死不是最糟糕的一種死亡形式,當然更好的是因疾病和衰老而死亡。
  2. 有一個沒有煩惱的世界存在嗎?你作為一個人的存在依賴於對他人的暴力。你的身體就是一個戰場,充滿了死亡和垂死之物。存在暗示著暴力。……在自然界中幾乎沒有非暴力。


修行

  1. 如果你是初學者,某些正式的冥想和祈禱可能對你有好處。但對於實相的尋求者,只有一個冥想——嚴格拒絕懷有思想。擺脫思想本身就是冥想。
  2. 沒有必要去尋找,你不會找到你已經擁有的東西。
  3. 為什麼在一個人了悟之前要結束尋求?在所有的欲望中,尋求真理是最高的欲望,但它仍然是欲望。一切欲望都必須被放棄才能抵達真實。……修習就是不斷探索著去放下,讓你自己完全清空。
  4. 古魯的性格和脾氣看起來如何,與你有什麼關係?你判斷古魯的唯一方法是在他的陪伴下你內在所發生的變化。
  5. 你所說的了悟是一件自然的事情。當你準備好了,你的古魯將會等待。修行是毫不費力的,當你與老師的關係適合時,你就會成長。
  6. 如果你處於正確的狀態,無論你看到什麼,都會讓你進入三摩地。畢竟,三摩地不是什麼不尋常的東西。當頭腦被強烈吸引,它與其感興趣的物件合二為一——觀者與所觀在觀看中成為一體,聽者與所聽在聆聽中成為一體,愛者與所愛在愛中成為一體。每一種體驗都能成為三摩地的基礎。
    問:你總是在三摩地的狀態嗎?
    答:當然不是,畢竟三摩地是頭腦的一種狀態。我超越一些體驗,甚至三摩地。我是那偉大的吞噬者和破壞者:無論我觸碰到的什麼,都化為空無。
  7. 僅僅聆聽,甚至熟記,是不夠的。如果你沒有為了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每一個字而艱苦奮鬥,就不要抱怨沒有取得進步。所有真正的進步都是不可逆轉的。
  8. 問:在靈性生活中的進步有哪些徵兆?
    答:免於焦慮;一種輕鬆和快樂感;內在深沉的寧靜和外在充沛的精力。
  9. 問:靈性書籍的價值是什麼?
    答:它們有助於消除無知。它們在開始是有用的,但最終會成為一種障礙。人們必須知道何時放棄它們。
  10. 一個認為自己是乞丐的王子,能讓他確信自己的方法只有一個:他必須表現得像一個王子,看看會發生什麼。
  11. 不是你過什麼生活,而是你如何生活,這才是最重要的。


表像

  1. 宗教以行動表達它們真正的面目,無聲的行動。要知道人所相信的,觀察他的行為。因為大多數人都服務於他們的身心,這就是他們的宗教。他們可能有宗教理念,但他們不依此行動。他們喜歡這些宗教理念並與之玩耍,但不會依此採取行動。
  2. 問:我曾見到那些被認為已經了悟的人,歡笑和哭泣。這難道不是表明了他們尚未脫離欲望和恐懼嗎?
    答:他們也許會依照境況哭和笑,但是他們的內在是冷靜和清明的,超然地觀照著他們自身的自然反應。表像具有誤導性,在智者的情況中就更是如此。
  3. 只從表面上看一個人做了什麼或沒做什麼,往往是靠不住的。也許,當他看起來很懶惰的時候,可能只是在為了聚集力量而休息。導致我們行為的原因總是非常微妙。我們必須不急功近利,不去譴責,甚至也不去讚美。請記住,瑜伽是內在自我對外在自我的工作。所有外在的行為,僅僅是對內在的回應。
逾四十之不惑,遊暗夜以星火。立占師之招牌,修醫者之精誠。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循當代占星之務,導靈魂進化之旅。非商賈術士,惡卜測玄虛。但解惑授方,和日出之光。有難深應,攜手煉金。愈人愈己,融二為一。我命由我不由天,失意得意歡不離。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