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實、孤獨,來自創作者的自問:《Reality No-Show》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久違蔡柏新作登場,不畏球劇場椅子

期待已久的蔡柏最新舞台劇《Reality No-Show》(簡稱RNS),從一開賣就立刻買票,完全是衝著蔡柏而支持。對蔡柏的喜歡,我就差沒拿大聲公在路邊喊了吧。對蔡柏近乎一無所知的友人,被我拉著來看,看完有明白我到底在愛什麼。拿著心愛的東西和別人分享的時候,總是私心希望對方也能喜歡,算是某種認同的延伸吧。

耳聞已久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球劇場椅子難坐,這次發現原來它是那種很端正的椅子,這豈不是我最喜歡的?還可以靠到腰,不會讓人整個越坐越往前滑變成微躺,覺得滿讚。我就行軍體質,板凳坐前三分之一。雖然椅墊稍薄,友人坐得屁股痛,但我內建屁股肉厚實,所以沒啥感覺。

創作者的俄羅斯娃娃

*** 以下「應該沒有」爆雷,介意者仍可慎入。

raw-image

與其說這齣劇是充滿反轉,我倒覺得像俄羅斯娃娃一層套一層。從一個故事起始,往外拉,是另一個視角俯視,再一個、一個。

除了讓觀眾在虛實之間來回,暗指世上事物、作品的真真假假之外,更讓我在意的是,關於蔡柏、編劇,創作的過程。

一開始會覺得,這齣戲的創作過程,是不是像講了一個故事,但不知道要怎麼收,於是擴大了視角,用另一個故事去包裹,像是最老套的那種,電影演完告訴你這是夢一場,前面如何沒邏輯也沒關係的卸責感。

創作過程是很脆弱的。

最後一幕,演自己的蔡柏說出這句台詞。

轉念一想,這是他睽違六年的創作,明顯看得出來故事在講一部分的他,而這樣層層結構的安排,就變得好像是他創作的過程,寫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好嗎?這個主題重複過去的作品嗎?重複了又怎麼樣?會太自溺嗎?觀眾會喜歡嗎?市場會接受嗎?我到底想講什麼故事、傳遞什麼呢?

每一個質問像一層,再用新的一層來半回答、半自嘲,甚至繼續追問更多。看似從外包裹一層又一層,包到最後一幕蔡柏的現身,把前面的故事打包完畢,仔細想想,這些不都是創作者最內心、最核心的創作過程嗎?身為觀眾的我們,已經不知不覺走進創作者的內在,觀看這脆弱、私密又自省的創作過程。

持續寫,就揮之不去的自問

不敢說自己是什麼創作者,但在寫這一字一字的過程,也難免想著類似的事,是不是說太多了、太自我揭露了,或甚至太自溺了、到底還要厭世到何時,我都不喜歡這樣的自己了,又有誰看到會喜歡?但寫出來,又無非想得到一點認同。像是把自己剖開,已經這樣開誠布公了,還是得不到喜歡嗎?還是得面對批評嗎?或是,誰在乎?我要誰在乎?一百萬個問號,無限循環。

看到蔡柏這樣的作品,一方面佩服勇於把脆弱面攤給觀眾的態度(甚至巧妙地編寫成一個人人口中反轉再翻轉的戲劇呈現),一方面也得到某種安慰,原來有人也這樣想,有人也面對類似的困境,就像劇中老邵見到畫作〈岸邊的僧侶〉,曾經的孤獨頓時也沒那麼孤獨了。

耶,蔡柏。

耶,蔡柏。

同場加映(推薦),劍潭站美食

表演開始前,吃了存在待去名單已久的義大利麵疙瘩BON MEINGERDA

raw-image

此次選吃梅干炸肉餅佐松露野菇麵疙瘩,肉餅富有肉汁,麵疙瘩麵體帶Q勁,醬有著濃郁松露香味。搭配套餐小菜煙燻腐皮,煙燻香味到位不過分;飲料月桂烏龍茶,清爽微糖提點香味。

raw-image

除了口味新穎外,店內裝潢小巧可愛,從待去名單歸類到口袋名單。有機會還想再試試別種口味的麵疙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指指的沙龍
37會員
145內容數
生活雜感,很雜的那種。
指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4/15
怎麼會看起嘻哈節目呢? 遙想約半年以前,看見《大嘻哈時代2》的介紹,評審是迪拉胖、Starr Chen(陳星翰)、dizzy dizzo(蔡詩芸);賽評主持人多達四位:A/DA阿達、嗩吶、美麗本人、賀瓏。坦白說,我只比較知道迪拉胖、賀瓏、阿達,大概有喜劇演員賀瓏的加入,讓我覺得挺新鮮,還沒興起本放死
Thumbnail
2023/04/15
怎麼會看起嘻哈節目呢? 遙想約半年以前,看見《大嘻哈時代2》的介紹,評審是迪拉胖、Starr Chen(陳星翰)、dizzy dizzo(蔡詩芸);賽評主持人多達四位:A/DA阿達、嗩吶、美麗本人、賀瓏。坦白說,我只比較知道迪拉胖、賀瓏、阿達,大概有喜劇演員賀瓏的加入,讓我覺得挺新鮮,還沒興起本放死
Thumbnail
2023/04/03
上週把前陣子討論度很高的日劇《重啟人生》看完了,劇情如劇名,主角近藤麻美(安藤櫻 飾)在三十出頭歲意外死亡,為了不想轉世投胎為食蟻獸,決定重新來過一遍原本的人生,在過程中累積陰德,以獲得投胎為人的機會。
Thumbnail
2023/04/03
上週把前陣子討論度很高的日劇《重啟人生》看完了,劇情如劇名,主角近藤麻美(安藤櫻 飾)在三十出頭歲意外死亡,為了不想轉世投胎為食蟻獸,決定重新來過一遍原本的人生,在過程中累積陰德,以獲得投胎為人的機會。
Thumbnail
2022/12/12
昨天,看了今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得獎作品《九槍》。九槍,是指警察對一名移工開了九槍。一句話、一則新聞,一般時候,看過也就看過去了。電影裡,導演放進案發現場警察密錄器的畫面,總長約三十分鐘,分成三段穿插呈現。
Thumbnail
2022/12/12
昨天,看了今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得獎作品《九槍》。九槍,是指警察對一名移工開了九槍。一句話、一則新聞,一般時候,看過也就看過去了。電影裡,導演放進案發現場警察密錄器的畫面,總長約三十分鐘,分成三段穿插呈現。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不是個大使館》是一部充滿實驗與衝撞感的作品。表演者在舞台上揭露自身立場,觸及敏感的政治議題,大膽挑戰現實,台灣因而在短短兩小時的劇場時空裡頭被歡迎、被承認、被視作一個真正的國家。這也或許是所謂「藝術自由」的實踐,在藝術發生的場域裡頭,思想、言語、表達得以毫無邊際,不受任何限制的束縛。
Thumbnail
《這不是個大使館》是一部充滿實驗與衝撞感的作品。表演者在舞台上揭露自身立場,觸及敏感的政治議題,大膽挑戰現實,台灣因而在短短兩小時的劇場時空裡頭被歡迎、被承認、被視作一個真正的國家。這也或許是所謂「藝術自由」的實踐,在藝術發生的場域裡頭,思想、言語、表達得以毫無邊際,不受任何限制的束縛。
Thumbnail
去北師美術館看「蔡明亮的日子」,展場的文字是手寫在展牆或斑駁的紙面上,空間中散佈著一些擺飾、舊椅子,和幾幅他畫李康生、亞儂和椅子的油畫。走在裡面有一種奇妙的感覺,讓我想起他的電影,以及一些感動的地方。
Thumbnail
去北師美術館看「蔡明亮的日子」,展場的文字是手寫在展牆或斑駁的紙面上,空間中散佈著一些擺飾、舊椅子,和幾幅他畫李康生、亞儂和椅子的油畫。走在裡面有一種奇妙的感覺,讓我想起他的電影,以及一些感動的地方。
Thumbnail
繼《來美術館郊遊》與《無無眠》,2023年蔡明亮導演再次走入北師美術館,有別於前兩檔作為「在美術館裡重新打造另一電影場景」的展覽,《蔡明亮的日子》更像是引領觀眾翻閱導演的私人日記,親身瀏覽何謂生活即電影、如此密不可分的創作歷程⋯⋯
Thumbnail
繼《來美術館郊遊》與《無無眠》,2023年蔡明亮導演再次走入北師美術館,有別於前兩檔作為「在美術館裡重新打造另一電影場景」的展覽,《蔡明亮的日子》更像是引領觀眾翻閱導演的私人日記,親身瀏覽何謂生活即電影、如此密不可分的創作歷程⋯⋯
Thumbnail
推薦度:★★★★☆要多真實才能算「改編自真實故事」?倘若真實真能原封不動完全呈現,要編劇何用?
Thumbnail
推薦度:★★★★☆要多真實才能算「改編自真實故事」?倘若真實真能原封不動完全呈現,要編劇何用?
Thumbnail
久違蔡柏新作登場,不畏球劇場椅子 期待已久的蔡柏最新舞台劇《Reality No-Show》(簡稱RNS),從一開賣就立刻買票,完全是衝著蔡柏而支持。對蔡柏的喜歡,我就差沒拿大聲公在路邊喊了吧。對蔡柏近乎一無所知的友人,被我拉著來看,看完有明白我到底在愛什麼。拿著心愛的東西和別人分享的時候,總是私
Thumbnail
久違蔡柏新作登場,不畏球劇場椅子 期待已久的蔡柏最新舞台劇《Reality No-Show》(簡稱RNS),從一開賣就立刻買票,完全是衝著蔡柏而支持。對蔡柏的喜歡,我就差沒拿大聲公在路邊喊了吧。對蔡柏近乎一無所知的友人,被我拉著來看,看完有明白我到底在愛什麼。拿著心愛的東西和別人分享的時候,總是私
Thumbnail
排依舊不能出國玩耍的 2022 看了 30場戲 (11場線上),是藝文能量滿點的一年。 舞台上的愛恨情仇家常瑣碎在小盒子裡被無限放大,習慣劇場步調以後對於電影的敘事步驟再也無法適應。 在劇場裡有太多事情可以觀察,從劇場上側台上到旁邊的觀眾,感覺無時無刻都有事情正在發生。
Thumbnail
排依舊不能出國玩耍的 2022 看了 30場戲 (11場線上),是藝文能量滿點的一年。 舞台上的愛恨情仇家常瑣碎在小盒子裡被無限放大,習慣劇場步調以後對於電影的敘事步驟再也無法適應。 在劇場裡有太多事情可以觀察,從劇場上側台上到旁邊的觀眾,感覺無時無刻都有事情正在發生。
Thumbnail
【2022十大指標性劇場作品】 臺灣劇場戲劇/音樂劇 消費型文青私心選品 憑印象 靠感覺 無特定標準
Thumbnail
【2022十大指標性劇場作品】 臺灣劇場戲劇/音樂劇 消費型文青私心選品 憑印象 靠感覺 無特定標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