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lity No-Show》台南人劇團

2023/12/16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地點: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院
時間:2023-11-11 14:30
推薦度:★★★★☆

(圖片來源:https://www.npac-weiwuying.org/programs/6463329358ebc500098b7527)

(圖片來源:https://www.npac-weiwuying.org/programs/6463329358ebc500098b7527)

要多真實才能算「改編自真實故事」?倘若真實真能原封不動完全呈現,要編劇何用?

《Reality No-Show》是屬於編劇蔡柏璋的長篇大論抱怨文,關於「編劇」這個身分,關於「編劇」這樣的行為。

編劇無所不在,不只戲劇需要劇本,新聞播報需要劇本,綜藝節目得有劇本,小說需要劇本,漫畫需要劇本,甚至紀錄片也需要劇本。《Reality No-Show》中,電影需要編劇,情境喜劇需要編劇,紅娘綜藝節目需要編劇,採訪需要編劇,演員道歉也需要編劇。然而,編劇交出的作品,通常誰都可以有意見,導演、演員、製作人、資方、主持人,動不動便介入上下其手,二稿、三稿、四稿、五稿是家常便飯,最終呈現與最初版本差異何只十萬八千里。編劇更是一份「做好無賞,弄壞要賠」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戲劇或綜藝節目的成功,我們讚美導演、主持人、演員、剪輯、特效、服化道、原著作者,通常不會記得編劇,只有結局不如觀眾的意,或是節目不好看,觀眾才會忽然想起編劇的存在,揚言要給編劇寄刀片。

而就算通篇抱怨,蔡柏璋仍心心念念把抱怨變成一齣可以換錢的舞臺劇。編劇的工作範圍包山包海,值得抱怨的點自然也成千上萬。要把抱怨轉化為劇本,就必需找出故事的主軸與重心。《Reality No-Show》的編劇蔡柏璋把抱怨焦點聚集在「真實性」上,這或許源自記者與觀眾最常向編劇提出的問題:「編劇靈感源自何處?是否曾參考現實生活經歷?」在《Reality No-Show》中亦透過記者採訪編劇蔡柏璋本人,直白的提問。

劇本的真實性有多少,一直是觀眾好奇的話題。近期串流平臺的劇集《此時此刻》亦以「實境節目」的劇本,談論所謂「改編自真實故事」的真實占比,改編幅度可以多大。《此時此刻》透過角色王可杰(實境節目的編劇)的嘴直白說出:「『真實故事改編』吶,我每次看電影的時候,只要開演之前的畫面有『真實故事改編』,我都會覺得這個故事好像變得很令人敬畏」。

早期談論「改編自真實故事」、「實境秀」最知名的作品就屬電影《楚門的世界/The Truman Show 》——讓Truman澈底生活在編排好的世界、24小時供人瀏覽欣賞,夠不夠真實?這些年無論是美國、日本或是韓國的綜藝節目,也很流行實境秀。然而《此時此刻》挑明了就算是實境秀也是有劇本的,有劇本的實境秀,算不算真實?《Reality No-Show》中「紅娘/婚活」綜藝節目,雖不能控制來賓的偏好,卻能控制「配對對象」的言行喜好以迎合來賓的喜好,算不算真實?

《Reality No-Show》標題直指本劇意圖討論劇本的真實性。編劇難免從己身與周圍的人事物取材,然而任何故事都帶有層演性,由真實而成為故事,隨著時間經過,隨著向不同人陳述,隨著陳述形式——單純口述、散文小說、二次元動漫、三次元舞臺劇、電影影集或電影——的不同,內容情節必然不斷變遷。

當所謂取材的真實,可能只是數秒的畫面,甚至只是腦海浮現某個模糊印象,要發展成數十分鐘的一場戲甚至一部戲劇作品,當然必須加油添醋,增骨補肉。一如《Reality No-Show》劇中情境喜劇《我的室友都有病》男同志與生父相認的橋段,源自編劇傅若言企圖尋找生父的念頭。真實如此稀薄,還能不能算「改編自真實故事」?

《Reality No-Show》劇中,編劇傅若言將病友邵辰曄的口述往事改編成電影劇本《岸邊的僧侶》。邵辰曄的故事是同志對愛情對自我認同的追求,而編劇傅若言不得不「接受」金主、製作人的「建議」,將故事魔改為異性戀撒狗血愛情電影《岸邊的僧侶》,還稱不稱得上「改編自真實故事」?而當電影上檔放映,邵辰曄才承認所謂的回憶根本不存在,一切只是邵辰曄編出來的故事,編劇傅若言參考了不存在的真實編寫而成的電影劇本,還算不算「改編自真實故事」?

觀眾總想從故事中找尋「真實」的成分,好奇多少比例屬於編劇原創、多少占比來自真實,大多並非基於對真實的尊重與敬畏,而基於八卦與貪小便宜,透過行銷活動主動釋出,透過記者的挖掘,鄉民的肉搜,觀眾可以得到至少兩個版本的故事——由真實改編而成的故事,與真實本身的故事成分,更別說挖掘肉搜編造偽稱的其他故事,這讓觀眾們有聊天的話題,透過分析孰真孰假想像自己資訊力強大判斷力過人是惟一能看見真實的人。

所有編劇——包含《Reality No-Show》的編劇蔡柏璋,與《Reality No-Show》戲中的編劇傅若言——都知道「劇本是否曾參考現實生活經歷?」只是個假議題。真實頂多只是出發點,故事必然不同於真實。如果真實真能一五一十的呈現,如果有任何呈現方式可以原封不動的展示真實,那麼,我們為什麼還需要編劇?編劇之所以存在,正因為真實不是故事,我們無法單純呈現真實,而我們需要故事。編出一個有模有樣、起承轉合、跌宕起伏的故事,正是身為編劇這個角色的工作,也是編劇這種行為的內容。

《Reality No-Show》的尾聲,記者採訪編劇蔡柏璋,提到既然作品有蔡編自傳的成分,但故事顯然與蔡編人生大不相同,好奇蔡編拿掉了哪些部分。錄像中蔡柏璋直視鏡頭,斬釘截鐵地回答:「真實的部分。」作為長達3小時抱怨的結語,真是妙極了!

----------

製作人:李維睦、呂柏伸
編劇:蔡柏璋
導演:呂柏伸
演員:王宏元、李少榆、崔台鎬、張家禎、曹瑜、凱爾、姸青、謝孟庭
特別演出:潘冠宏
舞臺設計:李柏霖
服裝設計:李育昇
燈光設計:鄧振威
影像設計:王正源
音樂設計:徐啟洋 
音效設計:鄭嘉富
主視覺設計:郭保伸 
主視覺攝影:陳又維
製作經理:劉辰君
舞臺監督:林岱蓉
舞臺技術統籌:劉柏言
燈光技術統籌:郭欣怡
製作助理暨導演助理:陳奕愷
妝髮造型:Teddy、吳曉芳(Sarah)
服裝管理:林昕誼、劉正政
宣傳:林耿邦
票務會計:紀美玲
指導單位:文化部、臺北市政府
主辦單位:廣藝基金會、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台南人劇團
演出製作:台南人劇團
贊助單位:廣達電腦、國藝會、藝響空間
行銷宣傳協力:誠品人

----------

關聯閱讀:
【表演藝術評論臺】
更深層的追尋——評《Reality No-Show》|陳正熙(駐站評論人)
【ARTALKS:】
誰的真實? 誰的秀?《Reality No-Show》|許仁豪(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副教授)
建構現實的五個線索《Reality No-Show》|張又升(表演藝術與加密藝術評論人)
【VOCUS】
【生活隨筆】2023/10/1舞台劇《Reality No-Show》觀後心得/微暴雷-我本來什麼鬼心得都寫不出來的|三隻魚
【看戲】在故事的汪洋裡尋真辨假:舞台劇《Reality No-Show ─改編自真實故事》|藍蒼

103會員
182內容數
最近看了哪些戲?參觀了哪些展覽?分享你的想法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