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1.從噪音擾鄰殺人案看社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圖示:西元2022年的台灣台北中山區合江街某條巷子,建商在公寓住宅旁拆除老房屋,準備進行都市更新,在西元2023年發生建地旁的道路地層下陷事件,還好沒影響附近的房屋。圖片來源為張居隱:https://www.shutterstock.com/zh-Hant/image-photo/2360737279

圖示:西元2022年的台灣台北中山區合江街某條巷子,建商在公寓住宅旁拆除老房屋,準備進行都市更新,在西元2023年發生建地旁的道路地層下陷事件,還好沒影響附近的房屋。圖片來源為張居隱:https://www.shutterstock.com/zh-Hant/image-photo/2360737279

台灣發生有人受不了居住的大樓樓上常發出噪音,認為是樓上鄰居造成,而殺害鄰居夫妻,留下目睹父母被殺害的失親孤兒,引起社會關注。

當地社會局隨後派社工處理,但媒體報導孤兒的家屬認為,社工只訪視十分鐘、沒陪同孤兒接受警察偵訊,認為不夠積極;社會局表示是家屬忙辦喪事、心情未平復而婉拒社工訪視,主責社工接著聯絡心理師,以進行孤兒的後續心理輔導、陪同接受警察偵訊,事後家屬聯絡社工表達希望協助事項;台灣部分社工看完報導後,認為認真處理卻被報導成沒做事,對媒體更反感。

雖本人當第一線直接服務社工的經驗不多,但看其他社工前輩分享工作經驗,搭配以前在相關科系所學社福知識,就來補充說明並提供更多觀點。

因社工專業常用危機干預模式協助家庭因應重大狀況,而社工專業重視「案主自決」原則,除非法規強制要求,或遇到危害生命這種人命關天情形,原則需尊重服務對象意願,不然干預變成干擾、干涉,對服務對象來說不見得好。

所以為面對媒體報導社福議題失誤、居住糾紛,本人建議這樣改善:

一、社福媒體跨專業合作,普及社福知識:
雖可理解台灣媒體競爭激烈,為搶時效及獨家、衝高閱聽率,報導較少民眾了解的社福專業時,下標題、用詞、報導方向有時出現失誤,讓台灣部分社工對媒體反感。

既然台灣社工界人力有限,不少社工忙著訪視服務對象,了解服務對象需求以媒合相關社福服務及補助,甚至忙申請、核銷補助以維持社福服務營運,較少有社工經營自媒體普及社福知識,媒體對此可跟有興趣經營自媒體的社工合作,在遵守專業法規及倫理前提,適度說明社福服務運作以解答民眾疑問,改善社工跟媒體的關係。

二、優化居住正義政策:
有些人建議對噪音、異味敏感的人,不適合住住宅大樓、品質較差的房屋,但對噪音、異味敏感的人,可能有適合從事文創、助人工作的高敏感特質,只是相關行業在台灣的收入相對偏低、不穩定,面對以市場機制為主的買房、租屋市場較吃虧,難怪有種說法是高敏感族如收入有限,在社會上會比較辛苦。

既然社福基本法、社福政策綱領都提到居住正義及社會住宅,只是以本人跟不少民眾實際申請、請教承辦人員發現,目前社會住宅數量及種類有限,申請租屋補助、包租代管資格限制及障礙多,期待優化居住正義政策,讓有需求的人住適合的住宅,也間接減少相關問題造成的犯罪危機。

附註:
1.媒體發表版本:
https://ginchang.wordpress.com/2023/10/09/11221/

2.第一段所提可參考<2幼童目擊父母遭殺 高雄市社會局處理受質疑還原經過>報導:
https://www.ptt.cc/bbs/SW_Job/M.1694942062.A.5D3.html

3.第二段所提社工對媒體反感,可看社工前輩「若無其事的活著」的臉書(FB)討論:
https://www.facebook.com/lifeIfnothinghadhappened/posts/pfbid0ihTtRyeh5FHEqfptagWjgd125ZTPDwCk51kTemMJzdLCtz5HkjxdvgwtmyMzPWvKl

4.第四段所提社工的「危機干預」模式:
https://wp.kmu.edu.tw/donglong/files/2016/08/%E5%8D%B1%E6%A9%9F%E4%BB%8B%E5%85%A5%E5%8F%96%E5%90%91%E4%BF%AE%E6%94%B9.pptx

5.第四段所提的社工專業「案主自決」原則:
https://cdj.sfaa.gov.tw/Journal/FileLoad?no=192492

6.第八段所提高敏感,英文版維基百科有說明美國心理學者Elaine N. Aron依蓮‧艾倫長期進行研究,但心理、醫學、生物科學界仍在研究中,還沒有定論: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laine_Aron

7.台灣的社福基本法:
https://law.moj.gov.tw/News/NewsDetail.aspx?msgid=175473

8.台灣的社福政策綱領:
https://dep.mohw.gov.tw/DOSAASW/cp-535-3227-103.html

9.第九段所提本人實作申請詢問租屋補助、包租代管經驗:
https://vocus.cc/article/646fd727fd897800014a8588
https://vocus.cc/article/5f603197fd89780001e4b673

↓看完後,你可這樣讚賞,也歡迎提供其他實質回饋↓
1.逛本人經營的網站,付錢下載照片或貼圖:
https://linktr.ee/ginchang

2.點選「通路王」提供的聯盟行銷連結,到這些網路購物平台買書、影片、課程,了解社福、環保、教育、宗教、社區發展議題,或民間團體管理、會計知識,也可採買民間社福團體經營的庇護工場商品,讓本人順便得到回饋金收入創造多贏:
蝦皮商城(很熱門,建議月初採買):https://pinkrose.info/2_vlO
Yahoo奇摩購物中心:https://easymall.co/2m1DC
momo購物網:https://whitehippo.net/2m1DE
家樂福:https://igrape.net/2woer

3.準備好Paypal帳戶,到這裡註冊世界知名的Shutterstock圖庫網站,在尊重其他人的權益、相關法規前提,上傳拍過覺得清楚且好看的社福、環保、教育、宗教、社區發展議題照片,開發美元收入:
http://submit.shutterstock.com?rid=240295622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張居隱G-in的沙龍
51會員
611內容數
圖文工作者,從事社福工作多年並考取社工師證照,也是大眾運輸迷
張居隱G-i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14
分享打電話向社福單位求助時,需說明的重要事項,以提升求助效率:
Thumbnail
2025/01/14
分享打電話向社福單位求助時,需說明的重要事項,以提升求助效率:
Thumbnail
2024/12/21
2024/12/21
2024/11/04
台灣曾發生接受委託安置托育服務的保母,疑似虐待小孩送命,由於主責社工疑似沒落實訪視、造假服務紀錄而被移送法辦,引起民眾關注。 我觀察相關報導、網友分享的資料,發現這些事件背後脈絡,反映個人工作及金錢觀,跟台灣社會體系及價值觀的交互作用,值得我們反思:
Thumbnail
2024/11/04
台灣曾發生接受委託安置托育服務的保母,疑似虐待小孩送命,由於主責社工疑似沒落實訪視、造假服務紀錄而被移送法辦,引起民眾關注。 我觀察相關報導、網友分享的資料,發現這些事件背後脈絡,反映個人工作及金錢觀,跟台灣社會體系及價值觀的交互作用,值得我們反思: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九月份閱讀了一個悲傷的新聞,高雄一名63歲的男子,因在家休息時懷疑鄰居製造噪音干擾到他,因之前多次衝突,他持刀將鄰居夫婦殺害。
Thumbnail
九月份閱讀了一個悲傷的新聞,高雄一名63歲的男子,因在家休息時懷疑鄰居製造噪音干擾到他,因之前多次衝突,他持刀將鄰居夫婦殺害。
Thumbnail
面對媒體報導社福議題失誤、居住糾紛,本人建議這樣改善:
Thumbnail
面對媒體報導社福議題失誤、居住糾紛,本人建議這樣改善:
Thumbnail
大部分民眾知道醫師如何治療病人、律師如何辯護被告,卻較少知道社工的服務過程,如對行銷、文創有興趣的社工,可在遵守專業倫理前提,說明社福服務流程及限制,或跟相關專業人員合作以精確呈現,減少民眾不必要的誤會。
Thumbnail
大部分民眾知道醫師如何治療病人、律師如何辯護被告,卻較少知道社工的服務過程,如對行銷、文創有興趣的社工,可在遵守專業倫理前提,說明社福服務流程及限制,或跟相關專業人員合作以精確呈現,減少民眾不必要的誤會。
Thumbnail
7月29日是農曆鬼門開,臺北市社會工作人員職業工會號召來自全台的8個社工工會前往衛福部,為了在政府「社會安全網」政策底下身心受創的社工們舉辦「普渡法會」,並說明「社會安全網」政策造成社工陣亡的三大原因,使得社安網失靈......
Thumbnail
7月29日是農曆鬼門開,臺北市社會工作人員職業工會號召來自全台的8個社工工會前往衛福部,為了在政府「社會安全網」政策底下身心受創的社工們舉辦「普渡法會」,並說明「社會安全網」政策造成社工陣亡的三大原因,使得社安網失靈......
Thumbnail
說真的,要讓社工減輕負擔,最好的方便還是大家多出點力,別什麼疑難雜症都丟給我們。例如這個案件是鄰居通報的,那可否在暴力事件發生時,多干預一點,讓施暴者忌憚一下,不敢再動手。此外受暴者如有親戚朋友也能伸出援手,讓她過年有地方去,而不是非得去待安置機構。
Thumbnail
說真的,要讓社工減輕負擔,最好的方便還是大家多出點力,別什麼疑難雜症都丟給我們。例如這個案件是鄰居通報的,那可否在暴力事件發生時,多干預一點,讓施暴者忌憚一下,不敢再動手。此外受暴者如有親戚朋友也能伸出援手,讓她過年有地方去,而不是非得去待安置機構。
Thumbnail
該檢討的是體制或者社會看待這種問題的「心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過度「問題解決」或「任務中心」的服務,窮就給錢、失業就找工作、有心理問題就看精神科,服務偏向「看得到」的問題,憂鬱、失業、經濟困難看得到,但是照顧子女的情緒壓力看不到,因為孩子看起來沒問題,有正常上學,也沒有身心凌虐,就被忽略了。
Thumbnail
該檢討的是體制或者社會看待這種問題的「心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過度「問題解決」或「任務中心」的服務,窮就給錢、失業就找工作、有心理問題就看精神科,服務偏向「看得到」的問題,憂鬱、失業、經濟困難看得到,但是照顧子女的情緒壓力看不到,因為孩子看起來沒問題,有正常上學,也沒有身心凌虐,就被忽略了。
Thumbnail
媒體報導,成員主要是智能或精神障礙的低收入戶、高風險家庭出事,及獨居老人堆放雜物不清理,或過世一段時間才被發現事件,部分民眾、網友、議員問:社工為何不早些強制處理?關懷訪視都在做什麼?為何媒體採訪時,不願透露處理情形?因此懷疑社工打混。 依我的工作經驗及所學知識,並請教其他社工前輩,就來回應...
Thumbnail
媒體報導,成員主要是智能或精神障礙的低收入戶、高風險家庭出事,及獨居老人堆放雜物不清理,或過世一段時間才被發現事件,部分民眾、網友、議員問:社工為何不早些強制處理?關懷訪視都在做什麼?為何媒體採訪時,不願透露處理情形?因此懷疑社工打混。 依我的工作經驗及所學知識,並請教其他社工前輩,就來回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