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零碎拼湊沒整合的福利服務與早逝的生命─對新北市二童命案一審判決的省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單親母殺二子命案,一審判死刑,網路輿論激烈的討論。對於社工背景的人來說,法律不是專業沒辦法判斷是否合理,社工專業領域的比較在意:是不是我們少做了什麼、努力不夠,才讓這兩個孩子無辜死亡?

不同領域都有這種「問題家庭」,但許多更困難、複雜的都沒有以「同歸於盡」的悲劇收場,例如更貧窮、孤立無緣,完全沒有社會網絡支持,還有孩子是重度身心障礙,也或者公部門完全沒有介入的,像很多年邁失智父母或身心障礙的照顧者,不知道有各種長照服務也不對外求助。這位單親母親犯案前並未完全斷絕外界來往,也不是完全沒有社會網絡支持,她至少和前夫有往來,也與哥哥、兄嫂同住,並且曾經工作、也去精神病醫院看診、子女都有上學,政府有發補助金。案發前三天,甚至有新北市家防中心的社工去訪視,不是完全沒有公部門介入。

那麼,接下來一定有人會問─「如果該給的、該做的都做了,那人是怎麼死的?」

惟一可以拯救這兩個孩子的途徑,只剩安置,用公權力強制手段把小孩帶離。但是,從案發時新北市家防中心的回覆,看不出這兩個小孩有需要被帶走的理由─既沒有身體虐待,生活環境也沒有重大立即危險,全台灣沒有一個社工或公私立機構,會在這種情形下提出安置。

該檢討的是體制或者社會看待這種問題的「心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過度「問題解決」或「任務中心」的服務,窮就給錢、失業就找工作、有心理問題就看精神科,服務偏向「看得到」的問題,憂鬱、失業、經濟困難看得到,但是照顧子女的情緒壓力看不到,因為孩子看起來沒問題,有正常上學,也沒有身心凌虐,就被忽略了。事後諸葛的看,她最需要的是托育或照顧指導、親職教育之類的協助,以改善帶孩子的心理、情緒壓力,給錢、找工作、看精神科都只是治標不治本。

這種拼湊式沒有整合的服務,也不是我現在多深謀遠慮才發現,基層社工和學者專家早就講到不要講了。為了整合服務和資源,政府也提出「社會安全網」,希望避免服務和資源的浪費、重疊、分散、零碎,但是從這類案件仍時有所聞來看,不時仍有安全網「漏接」,整合程度仍有待改善。

即使社政單位有介入,也是最後三天,接著就出事了。許多問題到了社工或體制內服務面前,往往已經非常棘手難以解決,能在問題剛發生時就解決的,其實是身邊的家人,或者其他「重要他人」。也許體制該做的不是直接給她服務,而是去完善她的生活環境,或許最該被支持的其實是家人,讓他們能給予協助,這比拿給單親母親錢更有效。

發生這樣的慘劇,把問題歸咎於某個人,說她冷血、殘忍,是很輕鬆的事。這幾天也看到很多為人父母,表達養育子女的辛苦和煎熬,以前在身心障礙機構曾聽過不少照顧者,想跟家人「同歸於盡」的心路歷程。但其中絕大多數終究沒有痛下殺手,也許他們終究熬過來了,或者得到了家人的支持,更可能世界上會殘忍殺害親人骨肉的終究是極少數,當然,或許就只是「好運」。

雖然網路輿論吵得亂烘烘,但是目前為止,沒看到媒體還哪位網紅大德,又罵社工冷血、社政單位怠惰無能,都訪視了還看不出這位單親媽要殺人。不過,如果社政單位能力有限是某種「社會共識」,可否大家多作一點,多關懷、協助身邊的「照顧者」或「被照顧者」,因為政府能做的真的有限,而問題到體制內往往已不可收拾,而前面說的「好運」─畢竟運氣不會天天都有的不是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若無其事的活著的沙龍
112會員
93內容數
身為一個愛看電影的社工,過去也曾經在部落格寫過一些「長的像影評」的心得文,希望能用社工的觀點,提供一些對於電影不同的角度。當然,有些電影跟社工領域,八百竿子打不著,就純粹是表達自己的感覺、想法而已。
2024/12/09
之前勞動部霸凌事件,隨後中央到地方社政單位都傳出,發生過類似事件,難道是社工社福背景的公務員,人格特別惡劣或低下?深究原因,社福、社政單位壓力過大,人事流動頻繁,容易發生劣幣逐良幣的事情,個性溫和、軟弱的人容易被「凹」,要不全接下來,做到受不了走人;或者據理力爭,武裝自己,變成惹不起的刺蝟.....
Thumbnail
2024/12/09
之前勞動部霸凌事件,隨後中央到地方社政單位都傳出,發生過類似事件,難道是社工社福背景的公務員,人格特別惡劣或低下?深究原因,社福、社政單位壓力過大,人事流動頻繁,容易發生劣幣逐良幣的事情,個性溫和、軟弱的人容易被「凹」,要不全接下來,做到受不了走人;或者據理力爭,武裝自己,變成惹不起的刺蝟.....
Thumbnail
2024/06/30
這片就拐個彎罵西方價值,包括民主政治、資本主義通通被批判,甚至連當代經濟活動中重要的契約精神,也被嘲弄和顛覆。 民主政治在片中沒有一點好處,除了製造村內的對立矛盾衝突、金錢介入、選民互罵以外,沒有什麼正面的地方。不丹推動民主選舉,除了「跟隨世界潮流」幾乎沒有其他正向的動機.............
Thumbnail
2024/06/30
這片就拐個彎罵西方價值,包括民主政治、資本主義通通被批判,甚至連當代經濟活動中重要的契約精神,也被嘲弄和顛覆。 民主政治在片中沒有一點好處,除了製造村內的對立矛盾衝突、金錢介入、選民互罵以外,沒有什麼正面的地方。不丹推動民主選舉,除了「跟隨世界潮流」幾乎沒有其他正向的動機.............
Thumbnail
2024/06/14
政府服務不再委託服務,並非民間就沒有活力,剛好相反,民間團體要從招標、委託案的窠臼中解放,活力才能重現。台灣社會福利運動蓬勃發展的1990年代至本世紀初,是民間活力能量最強大的時期,推動了許多制度變革。當福利服務大量委外,推動變革的民間組織,瞬間矮化為一般《政府採購法》的「廠商」..........
Thumbnail
2024/06/14
政府服務不再委託服務,並非民間就沒有活力,剛好相反,民間團體要從招標、委託案的窠臼中解放,活力才能重現。台灣社會福利運動蓬勃發展的1990年代至本世紀初,是民間活力能量最強大的時期,推動了許多制度變革。當福利服務大量委外,推動變革的民間組織,瞬間矮化為一般《政府採購法》的「廠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面對媒體報導社福議題失誤、居住糾紛,本人建議這樣改善:
Thumbnail
面對媒體報導社福議題失誤、居住糾紛,本人建議這樣改善:
Thumbnail
〈瘋靡雙週報〉 第1期 瘋靡雙周報 是由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政策組策劃編輯,每兩週彙整推薦的報導與文章,讓小編告訴你為什麼值得一看。鎖定瘋靡雙週報,給你第一手的資訊~ 本文摘要五則精神疾病相關新聞。
Thumbnail
〈瘋靡雙週報〉 第1期 瘋靡雙周報 是由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政策組策劃編輯,每兩週彙整推薦的報導與文章,讓小編告訴你為什麼值得一看。鎖定瘋靡雙週報,給你第一手的資訊~ 本文摘要五則精神疾病相關新聞。
Thumbnail
日前,因為一起單親媽勒死2子案的判決,引起輿論嘩然。看到合議庭的判決內容,想到日劇《坡道上的家》的相似案件,在這,僅就兩個法官的不同判決來看判決下的思維。
Thumbnail
日前,因為一起單親媽勒死2子案的判決,引起輿論嘩然。看到合議庭的判決內容,想到日劇《坡道上的家》的相似案件,在這,僅就兩個法官的不同判決來看判決下的思維。
Thumbnail
該檢討的是體制或者社會看待這種問題的「心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過度「問題解決」或「任務中心」的服務,窮就給錢、失業就找工作、有心理問題就看精神科,服務偏向「看得到」的問題,憂鬱、失業、經濟困難看得到,但是照顧子女的情緒壓力看不到,因為孩子看起來沒問題,有正常上學,也沒有身心凌虐,就被忽略了。
Thumbnail
該檢討的是體制或者社會看待這種問題的「心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過度「問題解決」或「任務中心」的服務,窮就給錢、失業就找工作、有心理問題就看精神科,服務偏向「看得到」的問題,憂鬱、失業、經濟困難看得到,但是照顧子女的情緒壓力看不到,因為孩子看起來沒問題,有正常上學,也沒有身心凌虐,就被忽略了。
Thumbnail
透過這次的事件,至少我們應該學習到,同理心並不是好的法官,每個人能同理的對象及情緒都不同,推己及人關懷他人是好事,但如果涉及到傷害、刑罰或是死刑的判決,把同理心當成標準只會造成更大的混亂。
Thumbnail
透過這次的事件,至少我們應該學習到,同理心並不是好的法官,每個人能同理的對象及情緒都不同,推己及人關懷他人是好事,但如果涉及到傷害、刑罰或是死刑的判決,把同理心當成標準只會造成更大的混亂。
Thumbnail
媒體報導,成員主要是智能或精神障礙的低收入戶、高風險家庭出事,及獨居老人堆放雜物不清理,或過世一段時間才被發現事件,部分民眾、網友、議員問:社工為何不早些強制處理?關懷訪視都在做什麼?為何媒體採訪時,不願透露處理情形?因此懷疑社工打混。 依我的工作經驗及所學知識,並請教其他社工前輩,就來回應...
Thumbnail
媒體報導,成員主要是智能或精神障礙的低收入戶、高風險家庭出事,及獨居老人堆放雜物不清理,或過世一段時間才被發現事件,部分民眾、網友、議員問:社工為何不早些強制處理?關懷訪視都在做什麼?為何媒體採訪時,不願透露處理情形?因此懷疑社工打混。 依我的工作經驗及所學知識,並請教其他社工前輩,就來回應...
Thumbnail
許芝綺指出,吳女與2子女是列冊低收入戶,每個孩子每個月有2802元的補助,去年跟今年都有領取補助的紀錄,勞健保也不用自付額,而學校也提供5千元的急難金,吳女也說自己還有約半年的積蓄,並暫居在娘家的哥哥家中。
Thumbnail
許芝綺指出,吳女與2子女是列冊低收入戶,每個孩子每個月有2802元的補助,去年跟今年都有領取補助的紀錄,勞健保也不用自付額,而學校也提供5千元的急難金,吳女也說自己還有約半年的積蓄,並暫居在娘家的哥哥家中。
Thumbnail
除故意或重大疏失,還是別責難個別社工、社福單位,但當事人須接受調查說明實情,找出根本原因改善,預防類似事件。 畢竟出事情只責難當事人,就跟學生考試成績不好,教師不去找原因改進教學方式,反而猛體罰學生到受傷,有什麼不同?
Thumbnail
除故意或重大疏失,還是別責難個別社工、社福單位,但當事人須接受調查說明實情,找出根本原因改善,預防類似事件。 畢竟出事情只責難當事人,就跟學生考試成績不好,教師不去找原因改進教學方式,反而猛體罰學生到受傷,有什麼不同?
Thumbnail
在我多年親近客戶的服務裡,有機會了解客戶的家庭,也因此讓我不斷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教養孩子」到底有沒有標準答案?
Thumbnail
在我多年親近客戶的服務裡,有機會了解客戶的家庭,也因此讓我不斷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教養孩子」到底有沒有標準答案?
Thumbnail
虐童新聞
Thumbnail
虐童新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