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喜長老語錄–不淨觀的珍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Kalyani 學生2011-2012翻譯@錫蘭正直寺

raw-image
佛陀教導無常、苦、無我。諸行無常,諸行是苦,諸法無我。是什麼原因讓我們不明白呢?因為無明與愛為何會有無明與愛呢因為我們給於目標價值。比如這個東西很好,由於無明,我們給於它價值,然後愛昇起,東西變成了常、樂、我的。

所以,當我們修習不淨觀時,對目標的價值就會開始下降。當價值下降,愛也會下降,然後無明也會下降。當價值下降後,主要的阻礙也減低了,(對目標)快樂的感覺也就不會那麼多。

當時的我們就會比較的容易看到以及明白無常

因為我們之前認為是常的事物,現在得以看到它是無常的,然後得以看到苦、無我。這與不淨觀是有很大的聯系的,所以佛陀鼓勵我們修習不淨觀。

raw-image
修白骨觀的階段

在修白骨觀的過程中,有幾個階段

  • 第一個階段:我們很難專注。雖然我們一直不斷的嘗試,可是還是有很多的蓋以及障礙。
  • 第二個階段:我們可以專注(白骨)。
  • 第三個階段:這個階段有比較多的亮光。當亮光出現後,白骨的影像消失了。這時,我們會覺得很混淆。因為之前白骨的影像很清楚,可是現在白骨的影像消失了。可是在往後,你會懂得如何在光亮中專注。當你懂時,你就可以在光亮中專注了。過後就可以轉去第四個階段。(第四個階段暫不解釋)


raw-image
嬰兒期

我們的禪修就像孩子,剛開始是在母親的手中,然後慢慢地在地上。漸漸地學會爬,過後開始會扶著任何可以支撐起來的東西(比如椅子),學會了站起來。當這孩子可以站起來後,他會很高興。

因為之前的他還無法看到世界,之前的他只能在地上爬,只能看到低層的東西而已。當他可以站起來後,就開始玩。由於開始玩,就會跌倒。跌倒了,就在地上哭,然後媽媽給於撫慰,又沒事了。

在這個過程中,同樣的情形會一直的發生,就是他會在站起來後又跌倒,跌倒了就在哭。漸漸地,這個孩子開始懂得如何在不會跌倒的情形下站起來走路,但、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唯有一直透過不斷地訓練,才不會跌倒。

同樣的,禪修也是如此。當我們有東西扶著的時候,我們能站起來。當時的我們會感覺到很快樂,很舒服,充滿著喜悅。我們也會開始玩,然後我們也會跌倒,就在哭,所以禪修就像個孩子一樣。

raw-image


夯寶寶學佛,是我的學習心得。身心轉換提升幸福資糧,來自於佛法的滋潤,法滋潤源自於身口意實踐佛法,夯寶寶邀你一起來體證碰得到的佛法,祝你開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alyani 學生2011-2012翻譯@錫蘭正直寺 通常當我們的身體弱時,我們心的力量也會下降。當時,我們應該思維死亡:「一天,我也可能在病中死去。因為這樣,我現在應該修行。如果我在病中死去,當時若沒有修行,沒有強的心,我將沒有好的地方可以去,所以我必須得修行!」 如此的思維,讓心的力量越來
〈修 想〉 什麼是想? 又想又修行。 舉個例子,你有個用來灌溉的水管。 如果把那個水分去兩邊,會發生什麼事? 如果水管分去兩邊,那「水」就沒有很強的力量了,力量就減少了。 如果再把它分支,力量就又再的減少了。 若又再的分支,力量就又再的減少了。 心也是一樣的。 當你在禪修的時候,同時你也在想,會
聖喜長老於1964年2月27日出生。二十八歲時,他在1992年6月18日那天出家成為沙彌 (sāmanera) 。 一年後,在1993年6月18日那天,他在最尊敬的卡達維都雨.斯裏勝統大長老 Ven.Rājakīya Pandita Kaddavedduve Srī Jinavaṁsa Mahāth
Kalyani 學生2011-2012翻譯@錫蘭正直寺 在數百年前,有著許多很強的修行,上千的尊者們修行以及體證。你們都可以從書本或者是在開示裡聽聞到當時的故事。有著幾個很 出名的地方,比如在 Anuradhapura(Mahavihara)、Mihintale、Tisamaharama(在南部的
Kalyani 學生翻譯2011-2012錫蘭正直寺 這裡收集了我們尊敬的導師(龍樹林聖喜長老)在小參以及其他時刻給於學生們的開示。在這裡頭充滿許許多多的教法、教誨、鼓勵……。 無論學生們在討論任何的話題,導師都會在當下,適時的把法帶給我們。 比如學生還深刻的記得在導師47歲生日的時候,我們大
聖喜長老2010.07.01於錫蘭  正直寺女眾道場 看到自己的心是如何,看到自己的心發生什麼事情,去看這顆心真的是無我的,念頭起來的時候,可以去看它是必要的或是不必要的,是好的或是不好的,通常我們的心有一百個念頭起來,只有一個是必要的,其他九十九個是不必要的,這是自然的,如果我們能夠將心看的更清
Kalyani 學生2011-2012翻譯@錫蘭正直寺 通常當我們的身體弱時,我們心的力量也會下降。當時,我們應該思維死亡:「一天,我也可能在病中死去。因為這樣,我現在應該修行。如果我在病中死去,當時若沒有修行,沒有強的心,我將沒有好的地方可以去,所以我必須得修行!」 如此的思維,讓心的力量越來
〈修 想〉 什麼是想? 又想又修行。 舉個例子,你有個用來灌溉的水管。 如果把那個水分去兩邊,會發生什麼事? 如果水管分去兩邊,那「水」就沒有很強的力量了,力量就減少了。 如果再把它分支,力量就又再的減少了。 若又再的分支,力量就又再的減少了。 心也是一樣的。 當你在禪修的時候,同時你也在想,會
聖喜長老於1964年2月27日出生。二十八歲時,他在1992年6月18日那天出家成為沙彌 (sāmanera) 。 一年後,在1993年6月18日那天,他在最尊敬的卡達維都雨.斯裏勝統大長老 Ven.Rājakīya Pandita Kaddavedduve Srī Jinavaṁsa Mahāth
Kalyani 學生2011-2012翻譯@錫蘭正直寺 在數百年前,有著許多很強的修行,上千的尊者們修行以及體證。你們都可以從書本或者是在開示裡聽聞到當時的故事。有著幾個很 出名的地方,比如在 Anuradhapura(Mahavihara)、Mihintale、Tisamaharama(在南部的
Kalyani 學生翻譯2011-2012錫蘭正直寺 這裡收集了我們尊敬的導師(龍樹林聖喜長老)在小參以及其他時刻給於學生們的開示。在這裡頭充滿許許多多的教法、教誨、鼓勵……。 無論學生們在討論任何的話題,導師都會在當下,適時的把法帶給我們。 比如學生還深刻的記得在導師47歲生日的時候,我們大
聖喜長老2010.07.01於錫蘭  正直寺女眾道場 看到自己的心是如何,看到自己的心發生什麼事情,去看這顆心真的是無我的,念頭起來的時候,可以去看它是必要的或是不必要的,是好的或是不好的,通常我們的心有一百個念頭起來,只有一個是必要的,其他九十九個是不必要的,這是自然的,如果我們能夠將心看的更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參加內觀課程的心得,詳細描述了作者面對身體健康的執著,並且再次體認佛法是修心,重點不在於出現何種感受,而是如何透過觀察感受來消融心的習氣反應。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Thumbnail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若無見本性,學法無益 ★我們要回歸本源,要如何在本源修? 修行不是在本源修,因為你找不到本源   佛說:【從萬物修】 從萬物的感受中去修   電影:「美麗人生」 小孩子的心境, 當你把萬物的一切當做是遊戲 就進入到天真本性的天真生活   所有的一切
放下成見,用心學習_禪七開示節錄9v3_方丈開仁長老 一、我們是為了「修行」而來 學習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在調伏煩惱、習氣的過程。瞭解嗎?我們來這裡不是為了享受,不是為了度假,我們是為了修行。 二、凡夫都是被無明及身見主宰著自己
Thumbnail
佛陀教誡我們: 實際上痛苦是源於 我們內心深處的無明! 無明是內心對事物顛倒的認知, 產生了錯誤的判斷,而導致種種痛苦。 如果內心這根無明之刺不拔掉, 我們永遠都體會不到無苦的快樂。 ✨《希望.新生》轉動內心之眼,大千則隨之改變 !
Thumbnail
"無常經"的啟示(象山慶24.4.23)      「世事無常」的感嘆,普在於一切人類的生命過程中,是一種整體性的觀察與體會,看似偶發的感觸,實乃經驗的累積;年紀越大,智慧越高,越面臨危機、越逼近於死亡,這種情感反應就越明顯而沉重;有時讓人感到悲哀、絕望,而起了厭離心,另尋一種常恆、安穩的情境,或
Thumbnail
常聽人說,從此案到彼岸,想要回歸到純真的赤子之心,是我們的彼岸,而學習認識我們的情緒與思維,則是我們的起步。簡單說,啟示告訴我們這過程就是從**了解自己**、**改變自己**、**要求自己**到**回歸自己**的過程。但這過程應該要怎麼前進,須要什麼要素呢。嘗試來聊聊看。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參加內觀課程的心得,詳細描述了作者面對身體健康的執著,並且再次體認佛法是修心,重點不在於出現何種感受,而是如何透過觀察感受來消融心的習氣反應。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Thumbnail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若無見本性,學法無益 ★我們要回歸本源,要如何在本源修? 修行不是在本源修,因為你找不到本源   佛說:【從萬物修】 從萬物的感受中去修   電影:「美麗人生」 小孩子的心境, 當你把萬物的一切當做是遊戲 就進入到天真本性的天真生活   所有的一切
放下成見,用心學習_禪七開示節錄9v3_方丈開仁長老 一、我們是為了「修行」而來 學習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在調伏煩惱、習氣的過程。瞭解嗎?我們來這裡不是為了享受,不是為了度假,我們是為了修行。 二、凡夫都是被無明及身見主宰著自己
Thumbnail
佛陀教誡我們: 實際上痛苦是源於 我們內心深處的無明! 無明是內心對事物顛倒的認知, 產生了錯誤的判斷,而導致種種痛苦。 如果內心這根無明之刺不拔掉, 我們永遠都體會不到無苦的快樂。 ✨《希望.新生》轉動內心之眼,大千則隨之改變 !
Thumbnail
"無常經"的啟示(象山慶24.4.23)      「世事無常」的感嘆,普在於一切人類的生命過程中,是一種整體性的觀察與體會,看似偶發的感觸,實乃經驗的累積;年紀越大,智慧越高,越面臨危機、越逼近於死亡,這種情感反應就越明顯而沉重;有時讓人感到悲哀、絕望,而起了厭離心,另尋一種常恆、安穩的情境,或
Thumbnail
常聽人說,從此案到彼岸,想要回歸到純真的赤子之心,是我們的彼岸,而學習認識我們的情緒與思維,則是我們的起步。簡單說,啟示告訴我們這過程就是從**了解自己**、**改變自己**、**要求自己**到**回歸自己**的過程。但這過程應該要怎麼前進,須要什麼要素呢。嘗試來聊聊看。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