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從哈瑪斯突襲以色列南部音樂祭的那刻起,以巴衝突就成為荷蘭舉國關注的焦點。除了加薩的戰況更新,荷蘭國內竟也因為「以色列國旗」分裂各大城市。
荷蘭總理呂特(Mark Rutte)所在位於海牙的荷蘭總務部,賓內霍夫(Binnenhof)廣場於9日率先升起以色列國旗,為那些在音樂祭被屠殺的無辜百姓哀悼。
總理呂特稱「升起以色列國旗」是他個人的立場,且該面國旗並不是升在政府機關的建築上。他表明他的態度:
困境下支持以色列且不資助哈瑪斯,但應該區分哈瑪斯與巴勒斯坦百姓,他們是生活在哈瑪斯枷鎖下16年的加薩百姓。
但呂特表示尊重荷蘭境內親巴勒斯坦的示威遊行,「我們是經的起辯論的社會,」在民主自由的社會裡,只要不違法都有表達的自由。
同一天,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同樣選擇升起以色列國旗,市長哈爾塞瑪(Femke Halsema)稱,這是對於生活在恐懼中的以色列人民的支持。由於批評聲浪湧現,認為市長的立場之於複雜的衝突過於片面,這面以色列國旗隨即在隔天以國際和平旗幟替換。
場景來到第二大城鹿特丹,市長阿布塔勒布(Ahmed Aboutaleb)則拒絕升起以色列國旗,在市議會壓力下與社區團體會談後,選擇將鹿特丹市旗降半旗,他的立場是「為所有以巴衝突之下受害的無辜平民致意」。
然而這一決定,在鹿特丹引發極大反彈,更被市議會最大黨怒批「可恥」,原因是「雙方交戰、雙方都有錯,但這顯然是哈瑪斯對以色列領土的攻擊。」
荷蘭最大的巴勒斯坦社區就位在鹿特丹,這裡有五個住有數千人的社區,這些居民也在8日在鹿特丹市中心示威遊行,示威者手舉巴勒斯坦國旗而非哈瑪斯旗幟,口喊「Free Palestine! Boycott Israel!」,他們的立場是,哈瑪斯的行動是對「猶太復國主義者和帝國主義者」的自我防衛。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也能理解為何鹿特丹市長不掛以色列國旗,他表示:「我的工作是維護城市和平與社會秩序,而不是去分化。」
荷蘭第三大城、政治中心 — — 海牙,總理呂特掛上以色列旗幟,海牙市長范札寧(Jan van Zanen)則選擇將海牙市旗降半旗「表達對中東所有受害平民的哀悼」,他不掛上以色列國旗的原因是「局勢不明朗,時機不恰當」。
第四大城烏特勒支,市長迪克斯馬(Sharon Dijksma)同樣選擇將市旗降半旗,表達對「在戰區有親戚的市民致意」,不過這裡卻意外獲得其他黨派的支持,與鹿特丹的緊張大相徑庭。
在荷蘭,每個城市對於懸掛以巴國旗都有不同的立場與爭論,這裡只是簡單整理四大城的狀況。
在台灣或許我們的刻板印象會認為「歐美國家」都是挺以色列,事實上美國跟歐洲的政治氛圍很不同,也不能用「歐洲」概括所有歐洲國家,但我只能用我身在荷蘭的所見所聞,分享一部分的歐洲立場。
這一個禮拜以來感受到的氛圍,雖然台灣跟荷蘭一樣標榜「民主自由」,但我個人認為荷蘭體現的是成熟的「民主自由」,親巴勒斯坦的人民上街遊行,卻不見反方立場者到場與之叫囂、衝突;媒體上,也可見兩種立場的社論在同一份報紙上。
這樣的氛圍,讓一直習慣於吵吵鬧鬧的台灣式民主自由的我,有完全不同的體驗與反思。
🇳🇱想了解更多荷蘭文化觀察?
👇歡迎追蹤
Facebook: Hoi 活得像個荷蘭人
Instagram: @leia_as_a_du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