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總統大選即將於2024年1月13日登場,輿論戰正打得火熱;與此同時,荷蘭的眾議院選舉,則於月底11月22日舉行。同為選前的劍拔弩張,兩國的選戰氛圍有何不同?
接下來會有一系列文章,追蹤荷蘭媒體在選舉中扮演的角色,反思為什麼台灣選戰,只剩下藍綠惡鬥、抹黑與媒體帶風向。
首先,得認識荷蘭的政治制度。
荷蘭為君主立憲制的國家,採三權分立的責任內閣制。
行政,也就是所謂的政府,由國王(Orange-Nassau家族)與15位內閣首長(總理、副總理、各部會首長與國務秘書)組成,國王不主動干預決策,實權由內閣首長組成的會議掌握,透過「共治(協和式民主)」來制定決策,大臣會議的主席即為首相具備協調角色。
立法,則採用兩院制:75席的參議院(間接選舉)與150席的眾議院(直接選舉),任期為4年。
150位席次的眾議院中,分為執政黨與在野黨。月底選舉前的現況,執政聯盟77席,為4個政黨組成的聯合政府;另外73席在野黨,共12個政黨與6位無黨籍議員。
根據「荷事生非」2021年一場「來聊荷蘭政治:2021國會大選和其他好奇的事」的線上講座,由三位不同背景的荷蘭青年談荷蘭政治。其中,談到了「荷蘭選民的轉變」,過去荷蘭選民也是依照自己習慣支持的政黨來投票,隨著網路加速資訊流通速度,轉變為以理念選擇政黨,大大增加了選民的流動性。
2023年11月22日,四年一度的荷蘭眾議院選舉登場,不同於台灣在總統、立委、議員直接選人,荷蘭更類似於台灣的不分區,依照政黨得票比率決定議員席次。選民可從選舉公報及選票上得知,各政黨的提名候選人排序,排在第一位通常是該黨領導人或聲量最高的候選人。
從台灣立法院黨派組成來看,113席中,民進黨佔64席、國民黨38席,其餘民眾黨、時代力量與無黨籍僅有10席,也就是由兩黨主導立法權,採多數決;荷蘭的眾議院中,從未有一個政黨獲取過半選票,一個議會由16個政黨組成,採共識決。
至於2023年荷蘭眾議院選舉,關心哪些議題?從中,我們可以了解一個國家的政策方向、理念。
由於多黨制的理念複雜、多元,《人民報(de Volkskrant)》製作的「2023年眾議院選票檢查器」網站,讓選民更清楚自己的投票取向。
首先,羅列各領域的議題,讓你選擇二選一支持或反對,接著,依據你的選擇提供你的政黨取向,最後,公布各議題中支持與反對的政黨。
-自10月7日哈瑪斯開啟戰事後,荷蘭眾議院在以色列的應對方式上產生了很大的分歧,其中「改革政治黨(SGP)」呼籲內閣應支持以色列的自衛權,特別是在解散哈瑪斯及解救以色列人質。
-在2021年時,首相呂特就面臨眾議院不信任投票,但與時任議員奧姆齊特(Pieter Omtzigt)的事件,最終以一票險勝,重回首相職位。
-今年6月,眾議院針對格羅寧根長達60年的天然氣開採案進行調查,內容包括國家和石油公司賺得逾4000億歐元,但為當地帶來逾千次的地震、房屋與健康損害、對景觀的破壞。當時大部分反對派認為內閣因爲此辭職,但因票數不足而留任。
-由於難以區分國王及王室成員私人花費及行使王權的花費,因此部分議員認為該廢除王室成員的免稅政策。
-2024年開始,為避免租客四處搬家的壓力,房東除了五種情況(決定收回自住、家人需要、同居需要、部分群體如學生租用、臨時租用如度假屋),否則合約都將自動轉換為永久租賃合約,但此項政策引發爭議。
-購買或租用「經濟房型」時,市府是否考量當地居民及重要職業如教師、警察的優先入住權。
-過去一段時間,「反抗滅絕(Extinction Rebellion)」運動癱瘓荷蘭A12公路,積極抗議化石燃料補貼政策,最終議會承諾在聖誕節休會前給出解答,研擬如何逐步取消相關補貼政策。
-首相呂特將以240億歐元用於未來幾年徹底改革集約農業,並大幅減少自然保護區的氮排放,引發多數眾議院議員反對聲浪。
-延續前一項議題,政府是否能夠採取強制措施迫使畜牧養殖戶停業。
-政府有意降低電動車的停車費,以鼓勵推行電動車。
-由於狼在荷蘭受到保護,因此無法針對狼攻擊牲畜或靠近建築採取嚴厲措施,但部分議員希望擺脫這樣的僵局。
-政府目標2030年開始徵收車用里程税取代現行的機動車税,希望減少交通壅塞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將從卡車開始試行。
-1980年代,在診所與醫院進行墮胎前,需要有五天的冷靜期,2022年已被廢除。
-國王薪水隸屬公務員勞動協議,也就是薪水會隨通膨增長,因此預計2024年將獲5.5萬歐元的加薪,但由於多數荷蘭人並未有如此福利,部分眾議院議員要求取消。
-2022年因燃油價格暴漲,政府降低了加油站的消費稅直到2024年元旦,也就是每公升汽油價格將上漲21美分,部分眾議院議員提出暫緩恢復,並以天然氣收入、國家成長基金的來補貼。
-在荷蘭史基浦機場轉機或搭乘私人飛機者,目前不需課徵航空旅行税,但部分眾議院議員認為不公平,應盡快開始課徵,以降低第一級天然氣的稅率降低一般家庭的負擔。
-為了減少職場霸凌、歧視等不良行為,雇主應為每位雇員聘請一位保密顧問,以創造安全的工作環境,尤其是小公司從外部雇用保密顧問。
-近年學生債務攀升的議題因發關注,被認為是「不幸的一代」因沒有基本助學金,導致相對高昂的學生債務,眾議院在是否提供經濟補償的議題上有很大的分歧。
-100年前荷蘭開始退休金計畫,但隨著高齡化,壽命延長讓領取退休金的時間更長,且目前已少見一家公司待到退休(當初設計為同一公司或行業待上40年,並由年輕人間接補貼老年人退休金),而市場不確定性降低退休基金的投報率(金融海嘯、疫情)。
-政府是否設立特別氣候基金來協助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旨在鼓勵荷蘭工業在排放溫室氣體時有所考量。
-逐步降低燃煤發電比例,目標2030年達成無燃煤電廠的目標。
-原先的計劃中,太陽能板所有者能將電力回饋給國家,以抵消他們在沒有陽光時所使用的電力,但政府認為即使沒有這樣的交換條件,太陽能板仍能獲利,原先的交換條件反而是懲罰沒有太陽能板的人民,因為他們每年得多支出100至200歐元的能源費用。
-鼓勵消費者在超市購物時,選擇永續生產的肉類。
-主要涉及加入伊拉克及敘利亞伊斯蘭國(ISIS)的荷蘭人。
-眾議院及檢察院長期以來,都在推動縮減謀殺罪與過失殺人罪最高刑罰的距離,但眾議院仍未達成共識。
-國務卿范德伯格(Eric van der Burg)提出《分配法案》,盼公平分配尋求庇護者給各地方政府,但眾議院對此法案的分歧仍大。
-自由黨(PVV)領導人呼籲保衛邊境,全面停止尋求庇護者入境。
-2023年夏天,歐盟與突尼西亞簽署協議:歐盟提供數十億美元的援助,突尼西亞則承諾保護其海岸阻止載有移民的船隻前往歐洲,但在眾議院就人權引發爭議。
-針對獲准進入荷蘭的尋求庇護者,市府是否仍應在分配住房時提供優先權,引發議會分歧。
-荷蘭政府是否應努力將尋求庇護者中心轉往歐盟以外的國家,而非在荷蘭尋求庇護。
對荷蘭政治體制有基本認識後,搭配上這一次選舉所關心的議題,可以更瞭解荷蘭在各方面議題的立場。綜合來看,荷蘭對於環境、永續、碳排的議題相當重視,也是國家未來政策的重要方針。
另外,與台灣類似的是,同樣面對房市、學生債務、退休制度等仍待改革的議題。地域方面,難民、以巴衝突則是歐洲國家共同面臨的棘手問題。
🇳🇱想了解更多荷蘭文化觀察?
👇歡迎追蹤
Facebook: Hoi 活得像個荷蘭人
Instagram: @leia_as_a_du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