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間選民敢說話!為何荷式民主有理性討論的空間?|荷蘭眾議院選舉part 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荷蘭政壇大事——11月22日眾議院選舉(Tweede Kamerverkiezingen 2023)倒數計時!

報紙版面上,以巴衝突版面稍減,眾議院選舉相關討論上位,除了議題、政策,更有趣的是,媒體對於「中間選民」立場流動的追蹤。

鹿特丹市政府刊出的2023年眾議院選舉看板

鹿特丹市政府刊出的2023年眾議院選舉看板

中間選民化的選戰氛圍

在台灣,中間選民意味著排除深藍、鐵綠或堅定支持某候選人的選民,剩下不管是中間偏藍、中間偏綠或其他黨派,那些在投票前一刻都還未定案的選票,這群人往往也成為選戰成敗的關鍵,因此,各政黨都積極拉攏這群中間選民。

既然這群人舉足輕重,追蹤這群選民的想法似乎就成了勝敗關鍵,但如何有系統的去剖析呢?

根據荷蘭調研機構I&O Research的資料,只有17%的選民已做好決定,剩下83%的人中逾六成有偏好但未確定,24%的選民則處於「完全浮動狀態」。廣泛來說,八成左右的選民屬於中間選民,比起25年前的五成,顯見中間選民化的政治氛圍。為何會有如此大幅的轉變?

其中一個原因:政黨選擇太多。這次的選票上,有高達26個政黨可以選擇,過去符合你胃口的政黨可能只有一個,如今增加到三至五個。

2023年荷蘭眾議院選舉共26個政黨。

2023年荷蘭眾議院選舉共26個政黨。

另一點,通常右翼選民擺盪在右翼政黨、左翼選民擺盪在左翼政黨。但現在左右翼不再侷限在原有的光譜。

中間選民在各個民主國家都很常見,為什麼我要特別寫一篇來談中間選民呢?關鍵在於「荷蘭媒體」的系統性報導。

荷蘭選舉下的媒體報導

《人民報(de Volkskrant)》《Trouw》都有相關報導追蹤搖擺選票的變化,清楚描繪出這些中間選民的樣貌與想法。以《人民報》為例來觀察:

首先從居住地、職業、年齡為底給了讀者一個輪廓,接著羅列出正搖擺的所有政黨,以及受訪當下的首選,最後讓該選民闡述,哪些議題讓他猶豫不決,以及新事件發生後,帶給他的想法轉變。

⦿ 以巴衝突

例如,哈瑪斯發動以巴衝突後5天後的10月11日,19歲學生茲瓦尼克(Maxime Zwanikken)的想法有什麼改變?

茲瓦尼克擺盪於進步派左翼之間,包括SP(社會黨)、 NSC(新社會契約黨)、GL-PvdA(綠黨、工黨合併政黨)、PvdD(動物黨)、 D66(民主66黨)、Volt、CDA(基督教民主黨)、CU(基督教聯盟)。以巴衝突後的傾向:GL-PvdA、Volt。

她認為以巴衝突是非常複雜的問題,很難精準的劃分哪個區域屬於誰,而市府升起以色列旗幟這樣立場鮮明的行為,增加荷蘭國內分裂的可能性,所以應該謹慎看待,但簡單選擇一個立場太困難,因此她想知道各個政黨與領導人的論調。

另外,關於荷蘭吵得激烈的「住房短缺問題」。

⦿ 住房短缺

居住在阿姆斯特丹的45歲技師烏伊貢(Ahmet Uygun),擺盪於保守派左翼到中間偏右之間,包括BBB(農民黨)、GL-PvdA(綠黨、工黨合併政黨)、Denk(思考黨)。11月9日確定投給NSC(新社會契約黨)。

1970年代以來,住房短缺就是個問題,生活空間越來越擁擠和昂貴,尤其是阿姆斯特丹,我想給11歲兒子的房間添張書桌都很困難,因此他支持東部建造更多住房,並創造就業機會,同時有好的學校和養老院,讓阿姆斯特丹的長者能夠移居到那,這樣有望降低交通壅塞的狀況。

⦿ 政黨辯論

10月30日,GL-PvdA(綠黨、工黨合併政黨)主席第默曼斯(Frans Timmermans)與NSC(新社會契約黨)主席奧姆齊赫特(Pieter Omtzigt)辯論後。

32歲物理治療師維爾德.哈森霍斯特(Velde Harsenhorst),擺盪於進步派左翼之間,包括NSC(新社會契約黨)、GL-PvdA(綠黨、工黨合併政黨)、ChristenUnie(基督教聯盟),目前偏向GL-PvdA。

維爾德.哈森霍斯特表示自己很喜歡這樣的辯論——交談而非激烈對抗,「我認為奧姆齊赫特表現的很好,但我對第默曼斯更也熱情,而且透過這次辯論,發現第默曼斯比我想像的更為環保,尤其在氣候方面的論述比奧姆齊赫特更加雄心壯志,所以目前立場明顯偏向GL-PvdA。


《人民報》每一到兩週就針對一個重大事件或議題進行調查,簡單從這個追蹤報導撈出三個案例,清楚的表述與背景,讓讀者能夠更理解每位中間選民的思考模式和搖擺點。

回過頭來,台灣明顯缺乏了這樣系統性的追蹤與表述平台,在選戰倒數兩個月之際,各黨派間堅實的同溫層,缺乏了彼此理性溝通的橋樑,容易讓中間選民感到厭煩而乾脆不投票,或者如不少YouTube民調街訪的聲音「跟著民調結果投」。

藍、綠、白的支持者互控其他陣營候選人毫無政見,或一窩蜂在網路上形成龐大的霸凌勢力,這樣的現象似乎只有離「成熟的民主制度」越來越遠,未來台灣可以如何創造良性討論的空間,荷蘭的例子或許可以參考。


🇳🇱想了解更多荷蘭文化觀察?
👇歡迎追蹤Facebook: Hoi 活得像個荷蘭人
Instagram: @leia_as_a_dutch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Hoi! 活得像個荷蘭人的沙龍
11會員
8內容數
2023/12/07
2022年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出爐,正當台灣媒體一陣歡慶數學排名全球第三之際,荷蘭社會卻瀰漫一股沉痛氛圍。三個類別中,荷蘭數學第10、閱讀第35、科學第25,其中又以閱讀能力低於OECD平均,且比起上次調查大幅退步了26名。也正是這點,關於PISA討論的焦點全在「荷蘭學生閱讀能力低落」。
Thumbnail
2023/12/07
2022年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出爐,正當台灣媒體一陣歡慶數學排名全球第三之際,荷蘭社會卻瀰漫一股沉痛氛圍。三個類別中,荷蘭數學第10、閱讀第35、科學第25,其中又以閱讀能力低於OECD平均,且比起上次調查大幅退步了26名。也正是這點,關於PISA討論的焦點全在「荷蘭學生閱讀能力低落」。
Thumbnail
2023/11/05
台灣的總統大選即將於2024年1月13日登場,輿論戰正打得火熱;與此同時,荷蘭的眾議院選舉,則於月底11月22日舉行。同為選前的劍拔弩張,兩國的選戰氛圍有何不同? 接下來會有一系列文章,追蹤荷蘭媒體在選舉中扮演的角色,反思為什麼台灣選戰,只剩下藍綠惡鬥、抹黑與媒體帶風向。 首先,得認識荷蘭的政治
Thumbnail
2023/11/05
台灣的總統大選即將於2024年1月13日登場,輿論戰正打得火熱;與此同時,荷蘭的眾議院選舉,則於月底11月22日舉行。同為選前的劍拔弩張,兩國的選戰氛圍有何不同? 接下來會有一系列文章,追蹤荷蘭媒體在選舉中扮演的角色,反思為什麼台灣選戰,只剩下藍綠惡鬥、抹黑與媒體帶風向。 首先,得認識荷蘭的政治
Thumbnail
2023/10/26
全球都缺工,荷蘭這麼做:只會說英文也歡迎你來上班。只是不會說荷蘭文只能用英文溝通的店員越來越多,這樣的變化,也引發荷蘭媒體輿論:荷蘭文、英文如何平衡?從這個討論點出發,了解為何荷蘭人的英文這麼好。
Thumbnail
2023/10/26
全球都缺工,荷蘭這麼做:只會說英文也歡迎你來上班。只是不會說荷蘭文只能用英文溝通的店員越來越多,這樣的變化,也引發荷蘭媒體輿論:荷蘭文、英文如何平衡?從這個討論點出發,了解為何荷蘭人的英文這麼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荷蘭議會選舉中,極右派反穆斯林反移民的政黨PVV成為最大贏家,可能贏得最多席位的可能性,反映出選民對移民問題日益擔憂。本文介紹了PVV黨魁維爾德斯的主張以及荷蘭政治版圖的最新動向,並提及其他主要參選人的資料。
Thumbnail
在荷蘭議會選舉中,極右派反穆斯林反移民的政黨PVV成為最大贏家,可能贏得最多席位的可能性,反映出選民對移民問題日益擔憂。本文介紹了PVV黨魁維爾德斯的主張以及荷蘭政治版圖的最新動向,並提及其他主要參選人的資料。
Thumbnail
在總統大選的議題中,一個關鍵的問題浮現在我們面前:民進黨是否真的是台灣所需要的執政黨?這不僅僅是一場政黨間的競爭,更是攸關台灣未來方向的關鍵。讓我們一同探討這個引人入勝的問題,並深入挖掘民進黨、光電弊案、外役監等關鍵元素,以揭示台灣政治的錯綜複雜。 總統大選民調 政治評論家黃揚明指出,這三家媒體
Thumbnail
在總統大選的議題中,一個關鍵的問題浮現在我們面前:民進黨是否真的是台灣所需要的執政黨?這不僅僅是一場政黨間的競爭,更是攸關台灣未來方向的關鍵。讓我們一同探討這個引人入勝的問題,並深入挖掘民進黨、光電弊案、外役監等關鍵元素,以揭示台灣政治的錯綜複雜。 總統大選民調 政治評論家黃揚明指出,這三家媒體
Thumbnail
2024年1月13日要進行總統及立委投票,根據媒體民調結果顯示,目前仍有近2成民眾政黨票不確定要投給哪個政黨。有鑑社會有許多沒有被主流媒體重視的社會民生議題,因此台灣威卜 菸草減害網路媒體VAPE TAIWAN開問卷詢問,選民在意那些全國性小眾敏感議題?
Thumbnail
2024年1月13日要進行總統及立委投票,根據媒體民調結果顯示,目前仍有近2成民眾政黨票不確定要投給哪個政黨。有鑑社會有許多沒有被主流媒體重視的社會民生議題,因此台灣威卜 菸草減害網路媒體VAPE TAIWAN開問卷詢問,選民在意那些全國性小眾敏感議題?
Thumbnail
荷蘭眾議院選舉將於11月22日登場!有趣的是報紙版面上除了議題、政策,還有對於「中間選民」立場流動的追蹤。據調研機構的數據,有八成左右的選民屬於中間選民,荷蘭媒體因此也對中間選民進行追蹤報導。究竟荷蘭模式可以給台灣選舉哪些參考價值?
Thumbnail
荷蘭眾議院選舉將於11月22日登場!有趣的是報紙版面上除了議題、政策,還有對於「中間選民」立場流動的追蹤。據調研機構的數據,有八成左右的選民屬於中間選民,荷蘭媒體因此也對中間選民進行追蹤報導。究竟荷蘭模式可以給台灣選舉哪些參考價值?
Thumbnail
台灣的總統大選即將於2024年1月13日登場,輿論戰正打得火熱;與此同時,荷蘭的眾議院選舉,則於月底11月22日舉行。同為選前的劍拔弩張,兩國的選戰氛圍有何不同? 接下來會有一系列文章,追蹤荷蘭媒體在選舉中扮演的角色,反思為什麼台灣選戰,只剩下藍綠惡鬥、抹黑與媒體帶風向。 首先,得認識荷蘭的政治
Thumbnail
台灣的總統大選即將於2024年1月13日登場,輿論戰正打得火熱;與此同時,荷蘭的眾議院選舉,則於月底11月22日舉行。同為選前的劍拔弩張,兩國的選戰氛圍有何不同? 接下來會有一系列文章,追蹤荷蘭媒體在選舉中扮演的角色,反思為什麼台灣選戰,只剩下藍綠惡鬥、抹黑與媒體帶風向。 首先,得認識荷蘭的政治
Thumbnail
我說真的會關心這場選舉,現在(8/17)會看這篇文章的人,理論上已經有了想法要投給誰,你如此關心,你想知道只有兩件事 1.找尋同溫層,取得更大認同 2.找出其他人的漏洞,證明自己判斷是對的 就這樣,所以真的不需要花更多力氣去寫甚麼分析文了,那都是取暖而已。 我覺得很可憐,因為這是一件很理性的
Thumbnail
我說真的會關心這場選舉,現在(8/17)會看這篇文章的人,理論上已經有了想法要投給誰,你如此關心,你想知道只有兩件事 1.找尋同溫層,取得更大認同 2.找出其他人的漏洞,證明自己判斷是對的 就這樣,所以真的不需要花更多力氣去寫甚麼分析文了,那都是取暖而已。 我覺得很可憐,因為這是一件很理性的
Thumbnail
所以到底是政客膚淺,還是他們「選擇」展現膚淺,因為人們漠不關心、盲目又愛看熱鬧。我們選擇的,真的是那些對我們未來有幫助的政見嗎?
Thumbnail
所以到底是政客膚淺,還是他們「選擇」展現膚淺,因為人們漠不關心、盲目又愛看熱鬧。我們選擇的,真的是那些對我們未來有幫助的政見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