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明信片殺手>:他們居然說那是為了藝術?

曦粼-avatar-img
發佈於我讀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詹姆斯.派特森/James Patterson][麗莎.馬克倫德/Liza Marklund][譯者: 吳妍儀][]出版社:臺灣商務][出版日期:2011/10/01]

[詹姆斯.派特森/James Patterson][麗莎.馬克倫德/Liza Marklund][譯者: 吳妍儀][]出版社:臺灣商務][出版日期:2011/10/01]

+++簡介明信片殺手/The Postcard Killers

他用彎曲的左手臂托住男人的前額,讓他的頭保持朝上。他用指尖去感覺男人脖子上的脈搏,估算血流的力道。接著他把匕首戳進男人左頸靜脈,迅速切過肌肉跟韌帶,直到聽見輕輕的嘶一聲,這男人的氣管已經被切斷。

「我會一直追著他們不放,直到地獄凍結為止。」紐約警察雅各誓言親手將殺害女兒金蜜的兇手繩之以法,這是一場橫越歐洲大陸的連續謀殺案,金蜜與未婚夫慘死在父親送給她的婚前耶誕旅行,除了咽喉遭利刃劃開、身上的財物皆被洗劫一空以外,他們的屍身被以特定的角度擺放,命案現場彷彿是藝術展示間,一切顯得那麼刻意、冷血。

雅各追著兇手到德國、瑞典,卻總差臨門一腳就可逮到兇手,雖然他知道兇手犯案的軌跡,但永遠落後兇手一步。犯案前,兇手會先寄出一張有著城市街景的明信片給當地記者,背面有著相同的文字「……活著或者死去 是值得考慮的問題 我們會保持聯絡」;不久,有著屍首的照片就會寄達,一樣是年輕愛侶,一樣是外國旅客,一樣一刀斃命。

令人不寒而慄的犯罪場景,慘忍的犯案手法,揉合藝術創作的元素,將罪犯的衝突心理完美演繹;嚴密謹慎的犯案計畫,勾引獵物一步步踏入死亡陷阱而不自知,利用人性的貪婪、好強、色慾,輕而易舉殺人於無形,兇手視誘殺旅人為一種挑戰、一種遊戲,以此證明自身的魅力,宣揚個體的藝術理念,人的生命價值遠低於凶手所信奉的崇高藝術。

故事的地點在美國以及瑞典轉換著,美式的邏輯思考,碰撞著歐洲的冷峻思緒,不同的文化差異以及跨國刑案將破案難度無限加大。

[圖取自博客來][文擷取自博客來][購書連結:博客來-明信片殺手 (books.com.tw)]


+++小記錄

當時在查詢這本書的相關資料時,發現它被改編成電影了!而且是尺度相當大的電影,小說的尺度其實就已經相當大了,主要是在性愛與殺人現場的描述,但我看劇照時還是嚇了一大跳,只能說視覺衝擊真的很充足,心理與腸胃脆弱的人請務必好好斟酌。

簡介裡有提到「美式邏輯思考」與「歐洲冷峻思緒」的碰撞。畢竟我既不是美國人,也不是歐洲人,所以這還真是跳脫我的理解,無從判斷;但讀完之後我覺得更像是「失去理智的受害者家屬」與「公事公辦的公務人員」之間的衝突!憤怒的父親發瘋一樣的追著兇手環遊世界,發現終於接近了真相後跑到警察局請求支援,然後警察跟他說:「先生,請走行政程序,謝謝。只要在櫃檯填寫表格後遞交,然後回家等消息就可以了。」這能不衝突嗎?這本書一直給我一種在看<即刻救援>的即視感:憤怒的爸爸為了寶貝女兒去對付全世界。

本書圍繞著三種視角進行切換:警方、媒體與兇手。在故事一開始,這些角色就都出場了,作者通過這些不同的視角轉變,讓讀者能體會到警方與凶手的角力、媒體與凶手的互利與警方與媒體的衝突。經常都會說:「司法應該獨立於所有權力之外。」但輿論對司法單位的影響其實一直都是存在的,尤其是近年來媒體越來越發達,民眾的知識水平越來越高的情況下,無論在哪個國家都能感受到輿論對司法單位的影響越來越明顯。這是好事還是壞事?不知道!民眾對於社會時事有高的關注度聽起來不壞啊!但媒體為了取得閱聽人的視線而譁眾取寵,導致大家接收到錯誤訊息,這聽起來就很壞了!所以還是得回歸到自己身上吧!我們眼觀四面,耳聽八方,並且隨時隨地保持腦袋的清晰靈敏,利用媒體,不被媒體所利用!

兇手的描寫也令人印象深刻,作者花了大篇幅在兇手身上,並在兇手的視角中,清晰展現了他們從挑選到勾引再到完成的殺人流水線,包括結束一系列的行程後,那種「啊!又是一件藝術品的誕生,真是充實而美好的一天,讓我來找一找新的靈感吧!」令人從腳心涼到頭頂!兇手在人群中泰然自若,甚至還獲得了幾位粉絲!

總歸來說,這本書滿精彩的,光是看文字敘述就能產生畫面感,也難怪會改編成電影!雖然不是特別懸疑,但是緊湊、完整、刺激,會讓人想一口氣讀到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這裡是曦粼的地盤!
11會員
203內容數
我要看一大堆書!我要吃超好吃的食物!我要買無數奇珍異寶!我要玩遍世界各地!我要做很多!很多!很多!事情!
2025/01/07
先抱怨一下:用手機有夠難操作的...,然後我可真棒?這個系列真的滿解壓的,再怎麼恐怖懸疑的氛圍,都架不住這群天兵天將間的溫馨互動!沒想到時隔一小段時間,還能找到之前看過的書的第二集,也是非常有意思呢!
Thumbnail
2025/01/07
先抱怨一下:用手機有夠難操作的...,然後我可真棒?這個系列真的滿解壓的,再怎麼恐怖懸疑的氛圍,都架不住這群天兵天將間的溫馨互動!沒想到時隔一小段時間,還能找到之前看過的書的第二集,也是非常有意思呢!
Thumbnail
2024/11/27
一個苦哈哈的醫學生,因為學分問題被迫「下放」法醫學教室;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總是能給出毒辣評價的同事與能力極好但極難相處的上司更讓原本就艱難的職涯發展雪上加霜。
Thumbnail
2024/11/27
一個苦哈哈的醫學生,因為學分問題被迫「下放」法醫學教室;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總是能給出毒辣評價的同事與能力極好但極難相處的上司更讓原本就艱難的職涯發展雪上加霜。
Thumbnail
2024/11/08
七起事件、七個日子、七座歷史遺跡、七具失去生命體徵的軀體、七枚古錢幣...,疲於奔命的偵查小組在種種壓力下努力串連這些線索,總有種莫名的感覺告訴他們:答案就藏在歷史中!
Thumbnail
2024/11/08
七起事件、七個日子、七座歷史遺跡、七具失去生命體徵的軀體、七枚古錢幣...,疲於奔命的偵查小組在種種壓力下努力串連這些線索,總有種莫名的感覺告訴他們:答案就藏在歷史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用影相說話」的拍攝原則、「有故事的反派」的人物設定、「不要按照順序說故事」的敘事技巧,「創造反思的空間」增添作品深度與餘韻;這些好作品該有的元素,或許只要是個資深的追劇仔就有能力侃侃而談。然而,能像《亡命機劫》將這些元素完美組合的作品並不多見。
Thumbnail
「用影相說話」的拍攝原則、「有故事的反派」的人物設定、「不要按照順序說故事」的敘事技巧,「創造反思的空間」增添作品深度與餘韻;這些好作品該有的元素,或許只要是個資深的追劇仔就有能力侃侃而談。然而,能像《亡命機劫》將這些元素完美組合的作品並不多見。
Thumbnail
【警告】此篇作品為限制級作品,有謀殺、自殺、家暴、性侵等血腥劇情。是本人嘗試以「小說」此一體裁完成的「B級片」。
Thumbnail
【警告】此篇作品為限制級作品,有謀殺、自殺、家暴、性侵等血腥劇情。是本人嘗試以「小說」此一體裁完成的「B級片」。
Thumbnail
所有文宣皆著墨這是部關於三人行的情慾之作,實際尺度並沒有想像地大,片中性感、露骨的畫面都在剛剛好的時刻打住,心中的失望程度也代表我們有多想被文宣所「騙」。但電影本就意不在此(也很聰明地理解意淫的力量更強大),而是透過打亂時間序蓄積出決戰的張力,就像慾望橫流按捺不表直至最終高潮噴發賀爾蒙⋯⋯
Thumbnail
所有文宣皆著墨這是部關於三人行的情慾之作,實際尺度並沒有想像地大,片中性感、露骨的畫面都在剛剛好的時刻打住,心中的失望程度也代表我們有多想被文宣所「騙」。但電影本就意不在此(也很聰明地理解意淫的力量更強大),而是透過打亂時間序蓄積出決戰的張力,就像慾望橫流按捺不表直至最終高潮噴發賀爾蒙⋯⋯
Thumbnail
我和殺人魔相處的那一年:精神科醫師與真實世界的人魔面對面是一本非常震撼的書籍,講述了作者在美國最大的司法精神病院的經歷,深入描繪了精神異常犯罪者的生活和醫師們的無助境遇。該書充滿了令人大開眼界的黑暗實錄。
Thumbnail
我和殺人魔相處的那一年:精神科醫師與真實世界的人魔面對面是一本非常震撼的書籍,講述了作者在美國最大的司法精神病院的經歷,深入描繪了精神異常犯罪者的生活和醫師們的無助境遇。該書充滿了令人大開眼界的黑暗實錄。
Thumbnail
  韓劇《解讀惡之心的人們》主角原型、長年接觸最兇殘殺人犯的犯罪側寫師,徹底剖析犯罪的背後根本原因,揭露隱匿在日常中的危險,保護我們自己、周遭的親友,與正在成長的孩子們。
Thumbnail
  韓劇《解讀惡之心的人們》主角原型、長年接觸最兇殘殺人犯的犯罪側寫師,徹底剖析犯罪的背後根本原因,揭露隱匿在日常中的危險,保護我們自己、周遭的親友,與正在成長的孩子們。
Thumbnail
這是一本讓我意想不到的小說,故事情節迴盪著痛苦、扭曲、驚愕與絕望。它深入探討了性暴力受害者面臨的困境,並挑戰了對這些受害者的刻板印象。故事融合了懸疑與心理描寫,是一本精彩、鋪陳綿密的小說。
Thumbnail
這是一本讓我意想不到的小說,故事情節迴盪著痛苦、扭曲、驚愕與絕望。它深入探討了性暴力受害者面臨的困境,並挑戰了對這些受害者的刻板印象。故事融合了懸疑與心理描寫,是一本精彩、鋪陳綿密的小說。
Thumbnail
講述一個偶然開始殺人的平凡男人和一個追捕他的刑警的故事。
Thumbnail
講述一個偶然開始殺人的平凡男人和一個追捕他的刑警的故事。
Thumbnail
我本來就愛看電影。電影彷彿是另個世界,讓人可以隨著銀幕上的角色一同喜怒哀樂,演員、聲光、故事、剪輯、特效,都扮演了一定的角色。不同的手法、多變的題材、濃縮的故事,短短2小時的體驗,有時離開電影院後,仍舊念念不忘、甚至跟朋友討論上好幾個月。
Thumbnail
我本來就愛看電影。電影彷彿是另個世界,讓人可以隨著銀幕上的角色一同喜怒哀樂,演員、聲光、故事、剪輯、特效,都扮演了一定的角色。不同的手法、多變的題材、濃縮的故事,短短2小時的體驗,有時離開電影院後,仍舊念念不忘、甚至跟朋友討論上好幾個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