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明信片殺手>:他們居然說那是為了藝術?

曦粼-avatar-img
發佈於我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詹姆斯.派特森/James Patterson][麗莎.馬克倫德/Liza Marklund][譯者: 吳妍儀][]出版社:臺灣商務][出版日期:2011/10/01]

[詹姆斯.派特森/James Patterson][麗莎.馬克倫德/Liza Marklund][譯者: 吳妍儀][]出版社:臺灣商務][出版日期:2011/10/01]

+++簡介明信片殺手/The Postcard Killers

他用彎曲的左手臂托住男人的前額,讓他的頭保持朝上。他用指尖去感覺男人脖子上的脈搏,估算血流的力道。接著他把匕首戳進男人左頸靜脈,迅速切過肌肉跟韌帶,直到聽見輕輕的嘶一聲,這男人的氣管已經被切斷。

「我會一直追著他們不放,直到地獄凍結為止。」紐約警察雅各誓言親手將殺害女兒金蜜的兇手繩之以法,這是一場橫越歐洲大陸的連續謀殺案,金蜜與未婚夫慘死在父親送給她的婚前耶誕旅行,除了咽喉遭利刃劃開、身上的財物皆被洗劫一空以外,他們的屍身被以特定的角度擺放,命案現場彷彿是藝術展示間,一切顯得那麼刻意、冷血。

雅各追著兇手到德國、瑞典,卻總差臨門一腳就可逮到兇手,雖然他知道兇手犯案的軌跡,但永遠落後兇手一步。犯案前,兇手會先寄出一張有著城市街景的明信片給當地記者,背面有著相同的文字「……活著或者死去 是值得考慮的問題 我們會保持聯絡」;不久,有著屍首的照片就會寄達,一樣是年輕愛侶,一樣是外國旅客,一樣一刀斃命。

令人不寒而慄的犯罪場景,慘忍的犯案手法,揉合藝術創作的元素,將罪犯的衝突心理完美演繹;嚴密謹慎的犯案計畫,勾引獵物一步步踏入死亡陷阱而不自知,利用人性的貪婪、好強、色慾,輕而易舉殺人於無形,兇手視誘殺旅人為一種挑戰、一種遊戲,以此證明自身的魅力,宣揚個體的藝術理念,人的生命價值遠低於凶手所信奉的崇高藝術。

故事的地點在美國以及瑞典轉換著,美式的邏輯思考,碰撞著歐洲的冷峻思緒,不同的文化差異以及跨國刑案將破案難度無限加大。

[圖取自博客來][文擷取自博客來][購書連結:博客來-明信片殺手 (books.com.tw)]


+++小記錄

當時在查詢這本書的相關資料時,發現它被改編成電影了!而且是尺度相當大的電影,小說的尺度其實就已經相當大了,主要是在性愛與殺人現場的描述,但我看劇照時還是嚇了一大跳,只能說視覺衝擊真的很充足,心理與腸胃脆弱的人請務必好好斟酌。

簡介裡有提到「美式邏輯思考」與「歐洲冷峻思緒」的碰撞。畢竟我既不是美國人,也不是歐洲人,所以這還真是跳脫我的理解,無從判斷;但讀完之後我覺得更像是「失去理智的受害者家屬」與「公事公辦的公務人員」之間的衝突!憤怒的父親發瘋一樣的追著兇手環遊世界,發現終於接近了真相後跑到警察局請求支援,然後警察跟他說:「先生,請走行政程序,謝謝。只要在櫃檯填寫表格後遞交,然後回家等消息就可以了。」這能不衝突嗎?這本書一直給我一種在看<即刻救援>的即視感:憤怒的爸爸為了寶貝女兒去對付全世界。

本書圍繞著三種視角進行切換:警方、媒體與兇手。在故事一開始,這些角色就都出場了,作者通過這些不同的視角轉變,讓讀者能體會到警方與凶手的角力、媒體與凶手的互利與警方與媒體的衝突。經常都會說:「司法應該獨立於所有權力之外。」但輿論對司法單位的影響其實一直都是存在的,尤其是近年來媒體越來越發達,民眾的知識水平越來越高的情況下,無論在哪個國家都能感受到輿論對司法單位的影響越來越明顯。這是好事還是壞事?不知道!民眾對於社會時事有高的關注度聽起來不壞啊!但媒體為了取得閱聽人的視線而譁眾取寵,導致大家接收到錯誤訊息,這聽起來就很壞了!所以還是得回歸到自己身上吧!我們眼觀四面,耳聽八方,並且隨時隨地保持腦袋的清晰靈敏,利用媒體,不被媒體所利用!

兇手的描寫也令人印象深刻,作者花了大篇幅在兇手身上,並在兇手的視角中,清晰展現了他們從挑選到勾引再到完成的殺人流水線,包括結束一系列的行程後,那種「啊!又是一件藝術品的誕生,真是充實而美好的一天,讓我來找一找新的靈感吧!」令人從腳心涼到頭頂!兇手在人群中泰然自若,甚至還獲得了幾位粉絲!

總歸來說,這本書滿精彩的,光是看文字敘述就能產生畫面感,也難怪會改編成電影!雖然不是特別懸疑,但是緊湊、完整、刺激,會讓人想一口氣讀到底。



avatar-img
10會員
193內容數
我要看一大堆書!我要吃超好吃的食物!我要買無數奇珍異寶!我要玩遍世界各地!我要做很多!很多!很多!事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個醫學蓬勃發展,經濟起飛的年代,人們彷彿看見許多的機會與希望;但同時也是一個死亡、疾病與罪惡橫行的時代,多少人懷揣著夢想前行,卻折損於現實殘酷的巨輪下。
就是一本從圖書館書架上偶然拿下來的書,就是講述一個喜歡把女生黏在牆壁上放血的殺人鬼,與FBI探員們鬥智鬥勇的故事,而在最新的一起案件中,透過犯人留下的文字信息,探員們拜訪了一間專門收容高智商精神病患的機構,兩造合作,努力緝凶。
有一件很有趣的事:莫拉.艾爾森法醫是一位成績斐然、事業有成、優雅動人...,反正就是有一大堆優點的、別人家的孩子。假設我今天不了解她,我就會對他各種羨慕、忌妒、恨,然後熱切的希望自己能成為她那樣的人,如果我不了解她的話。
從這本書開始珍.瑞著利警探變成主角了,同時男主角嘉柏瑞.狄恩探員也粉墨登場,以一個我心目中理想老公該有的形象,當然理想都是別人家的,我就是負責想...。本書接續外科醫師的故事,大反派是外科醫師-犯沃倫.荷伊的超級粉絲,幾乎無縫交接了他的大業,當外科醫師被扔進監獄後,就輪到他在外面「執刀」。
某天,爸爸表示自己因為很久沒有逛書店,導致身上的文藝氣息都漸漸消失了;為了拯救他的心靈,我們一家毅然決定去逛誠品書局。就是在那天一個不經意的一瞥,讓我從此深陷泰絲.格里森的刑偵世界,無法自拔。
一個醫學蓬勃發展,經濟起飛的年代,人們彷彿看見許多的機會與希望;但同時也是一個死亡、疾病與罪惡橫行的時代,多少人懷揣著夢想前行,卻折損於現實殘酷的巨輪下。
就是一本從圖書館書架上偶然拿下來的書,就是講述一個喜歡把女生黏在牆壁上放血的殺人鬼,與FBI探員們鬥智鬥勇的故事,而在最新的一起案件中,透過犯人留下的文字信息,探員們拜訪了一間專門收容高智商精神病患的機構,兩造合作,努力緝凶。
有一件很有趣的事:莫拉.艾爾森法醫是一位成績斐然、事業有成、優雅動人...,反正就是有一大堆優點的、別人家的孩子。假設我今天不了解她,我就會對他各種羨慕、忌妒、恨,然後熱切的希望自己能成為她那樣的人,如果我不了解她的話。
從這本書開始珍.瑞著利警探變成主角了,同時男主角嘉柏瑞.狄恩探員也粉墨登場,以一個我心目中理想老公該有的形象,當然理想都是別人家的,我就是負責想...。本書接續外科醫師的故事,大反派是外科醫師-犯沃倫.荷伊的超級粉絲,幾乎無縫交接了他的大業,當外科醫師被扔進監獄後,就輪到他在外面「執刀」。
某天,爸爸表示自己因為很久沒有逛書店,導致身上的文藝氣息都漸漸消失了;為了拯救他的心靈,我們一家毅然決定去逛誠品書局。就是在那天一個不經意的一瞥,讓我從此深陷泰絲.格里森的刑偵世界,無法自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殺手」究竟是否真實存在?還是僅是大眾流行文化共同創造出的幻想?《當殺手戀愛時》的大導演李察林克雷特重新解構了「殺手」這一概念,片中警察機關以「殺手」這一職業作為「釣魚執法」的工具,主角蓋瑞強森意外成為他們的「假殺手」,本業是哲學教授的他,竟在此副業裡找到了自己的舞台,他生動的演繹讓潛在犯案者相信了
Thumbnail
《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她如何謀弒母親、婆婆與丈夫》這一本書一點也不是我會想要看的書,那我為什麼要看呢?是啊,為什麼我要看呢?只是因為在別人的書架上看到這本書? 這可以算是報導文學嗎?我只感覺自己閱讀了一個非常理性的文學型態,而這種型態,剛好在我疲憊而且心情沒有很美麗的情況下,提供了一個
Thumbnail
追緝極惡殺人魔:數百起凶殺案的美國懸案調查員,三十年緝兇實錄,追捕金州殺手等惡名昭彰的謀殺懸案真凶 Unmasked: My Life Solving America’s Cold Cases 某個時期開始我發現我對懸案跟殺人魔的主題很感興趣,感謝高寶捎來這本寶藏,當企劃說:有屍體主題的內容
Thumbnail
  韓劇《解讀惡之心的人們》主角原型、長年接觸最兇殘殺人犯的犯罪側寫師,徹底剖析犯罪的背後根本原因,揭露隱匿在日常中的危險,保護我們自己、周遭的親友,與正在成長的孩子們。
Thumbnail
殺人犯若是事實,糾~~~竟~~~這人殺的是一個?二個?還是三個?讓我們繼續看下去的節奏,就是玫瑰瞳鈴眼或藍色蜘蛛網一般的劇情,超展開的敘事但也虧得作者如此有耐心跟一位死刑犯來回,才有這本書的出版。 看書前本以為殺人犯都是見刀見血,結果是個毒殺案,而且又牽扯了詐領保險金的案外案,使得整個事件更加撲朔
Thumbnail
昨天看到一 篇刑警辦案的分屍案件,歹徒作案過程真的是極其殘忍、詭詐、不殘酷無比的手段、看過那些報導和作案過程真的是讓人直冒冷汗、不把人的生命看為珍貴還把生命看成低等動物一般肆意謀殺,只因為了要跟歡場女子借錢為了要借十萬元而對方女性因是單親要撫養一群子女無法借錢給對方、就與對方起了衝突打女的、當然女的
Thumbnail
懸疑錯亂感十足,但收尾卻為結尾而結尾的一齣電影。 關於幸,與不幸。
Thumbnail
真是令人生氣的一本推理小說! 我是第一次看這樣類型的小說,我從來不知道可以用這種方式和讀者互動,甚麼叫做給讀者的挑戰書:直到最後都不宣布兇手是誰!兇手是誰!兇手是誰! 等我稍微冷靜下來之後,我再重看了一次,心浮氣躁邊看邊思考著文字的細節,邊推敲可能的線索,想著最後加賀警探丟出來的關鍵:三張照片,
Thumbnail
如果你讀者有推薦本書作者的第二本作品 請你一定要留言告訴我好嗎? 有血緣的,未必有愛。 一個被通緝的殺人犯,他以為他會在逃亡中,悲慘過完一生。 然而,他在遇到一個小孩之後,因為產生了牽絆社會,他反而變成帶給小孩幸福與思念的人。 殺人犯帶小孩逃亡的路程中,一度,為這孩子的將來設想,想給孩子美
Thumbnail
話說我自小學已對推理懸疑小說深感興趣,對於「謀殺、兇手、不在場證明、動機」這些內容可謂習以為常(?)。隨著我對此題材深入挖掘,自然會接觸到犯罪紀錄片。 我才發現自己無法克服紀錄片帶來的驚悚感。每看到案中的真實場景,尤其兇手和受害人的相片都會勾起我強烈的不安。我就開始恐慌:「嘩嘩嘩,兇手的面容太清晰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殺手」究竟是否真實存在?還是僅是大眾流行文化共同創造出的幻想?《當殺手戀愛時》的大導演李察林克雷特重新解構了「殺手」這一概念,片中警察機關以「殺手」這一職業作為「釣魚執法」的工具,主角蓋瑞強森意外成為他們的「假殺手」,本業是哲學教授的他,竟在此副業裡找到了自己的舞台,他生動的演繹讓潛在犯案者相信了
Thumbnail
《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她如何謀弒母親、婆婆與丈夫》這一本書一點也不是我會想要看的書,那我為什麼要看呢?是啊,為什麼我要看呢?只是因為在別人的書架上看到這本書? 這可以算是報導文學嗎?我只感覺自己閱讀了一個非常理性的文學型態,而這種型態,剛好在我疲憊而且心情沒有很美麗的情況下,提供了一個
Thumbnail
追緝極惡殺人魔:數百起凶殺案的美國懸案調查員,三十年緝兇實錄,追捕金州殺手等惡名昭彰的謀殺懸案真凶 Unmasked: My Life Solving America’s Cold Cases 某個時期開始我發現我對懸案跟殺人魔的主題很感興趣,感謝高寶捎來這本寶藏,當企劃說:有屍體主題的內容
Thumbnail
  韓劇《解讀惡之心的人們》主角原型、長年接觸最兇殘殺人犯的犯罪側寫師,徹底剖析犯罪的背後根本原因,揭露隱匿在日常中的危險,保護我們自己、周遭的親友,與正在成長的孩子們。
Thumbnail
殺人犯若是事實,糾~~~竟~~~這人殺的是一個?二個?還是三個?讓我們繼續看下去的節奏,就是玫瑰瞳鈴眼或藍色蜘蛛網一般的劇情,超展開的敘事但也虧得作者如此有耐心跟一位死刑犯來回,才有這本書的出版。 看書前本以為殺人犯都是見刀見血,結果是個毒殺案,而且又牽扯了詐領保險金的案外案,使得整個事件更加撲朔
Thumbnail
昨天看到一 篇刑警辦案的分屍案件,歹徒作案過程真的是極其殘忍、詭詐、不殘酷無比的手段、看過那些報導和作案過程真的是讓人直冒冷汗、不把人的生命看為珍貴還把生命看成低等動物一般肆意謀殺,只因為了要跟歡場女子借錢為了要借十萬元而對方女性因是單親要撫養一群子女無法借錢給對方、就與對方起了衝突打女的、當然女的
Thumbnail
懸疑錯亂感十足,但收尾卻為結尾而結尾的一齣電影。 關於幸,與不幸。
Thumbnail
真是令人生氣的一本推理小說! 我是第一次看這樣類型的小說,我從來不知道可以用這種方式和讀者互動,甚麼叫做給讀者的挑戰書:直到最後都不宣布兇手是誰!兇手是誰!兇手是誰! 等我稍微冷靜下來之後,我再重看了一次,心浮氣躁邊看邊思考著文字的細節,邊推敲可能的線索,想著最後加賀警探丟出來的關鍵:三張照片,
Thumbnail
如果你讀者有推薦本書作者的第二本作品 請你一定要留言告訴我好嗎? 有血緣的,未必有愛。 一個被通緝的殺人犯,他以為他會在逃亡中,悲慘過完一生。 然而,他在遇到一個小孩之後,因為產生了牽絆社會,他反而變成帶給小孩幸福與思念的人。 殺人犯帶小孩逃亡的路程中,一度,為這孩子的將來設想,想給孩子美
Thumbnail
話說我自小學已對推理懸疑小說深感興趣,對於「謀殺、兇手、不在場證明、動機」這些內容可謂習以為常(?)。隨著我對此題材深入挖掘,自然會接觸到犯罪紀錄片。 我才發現自己無法克服紀錄片帶來的驚悚感。每看到案中的真實場景,尤其兇手和受害人的相片都會勾起我強烈的不安。我就開始恐慌:「嘩嘩嘩,兇手的面容太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