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識愁滋味,要說年少時代,雖然不見得愛登高望遠(因為有懼高症),倒也沒多少煩惱,認真說起來只有一件事令人困擾,便是對方位不甚明瞭,簡單來說就是路痴,尤其在夜間或視線不明的天候,多繞幾圈就迷失方向,縱橫交錯的道路彷彿幻化成奇異的風景,原本熟悉的場所也變成外國異邦。
因為如此,每到新環境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探路,路標格外重要,只是經常遇到標示不清或根本沒有的情況,這時候就要運用獨創的巧思,比方說不經意地堆起小石塊或樹枝,像童話故事糖果屋那樣(麵包屑不行,點心對我來說太重要了,況且被老一輩看到會被駡浪費食物),在鄉下還好,熱鬧的城市這麼做可是會被當成可疑份子。
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公車站牌,要知道過去的站牌不像現在鉅細靡遺地列出沿途所經過的各站,充其量是不過是立著桿子的鐵片,並且鏽跡斑斑,想認出站名都有難度,大多數的人搭公車是憑借經驗,沒有經驗的話站錯對向等車也就見怪不怪了。
拜現代科技之賜,導航APP的問世對於像我這樣的人不啻一大福音,只要輸入地點,依照指示便能找到目標(我總拿捏不好轉彎的時機,十公尺後下個路口右轉老是錯過),不必搞懂東西南北,只需分的清左右就行了(還真有幾次搞錯),但在我成長時期手機還只是單純的通訊工具,對於學生而言更是稀世珍寶。
即便是個路痴,仍然無法阻擋冒險的熱情,探索對於年輕人而言是極富吸引力的,目的地是僅有耳聞而未曾涉足的傳說之都,暫時拋開世俗的束縛,體驗流浪的孤獨,感受旅行的魅力。
在高鐵尚未盛行以前,去遠方最常用的手段是搭乘火車,不必擔心迷路的問題,只要說出站名,一張車票就可以前往天涯海角。
見時間差不多了,不加思索地通過剪票口,徑直走向進站的列車,將行李放妥坐定,隨著發車,月台向後方退去,玻璃窗反射的是自己難掩興奮的表情,畢竟要去不熟悉的地點,事前早已做足功課,從哪站上車,到哪站下車,票價多少,一一記錄,甚至預想會有什麼突發狀況,該如何應對。
火車在鐵軌上平穩地行駛,間或發出咔躂咔躂的聲響,窗口猶如電影畫面般輪流播放不同的場景,將我的思緒帶向一幕幕情節,偶爾遇到交錯而來的對向列車,帶來的氣流衝擊讓車廂搖晃震動,對面的乘客好似飄浮於另一個次元,浮光掠影般迅疾遠離,留下記憶裡糊模的殘像。
每停靠一站,便有人戴上帽子,揹起行囊,如同謝幕的演員,而上車的人找到空位接替原來的角色,當周遭的臉龐緩慢消溶在背景,不受控制的想像卻變得逐漸清晰,騎乘在這條連結成串的金屬長蛇,任由其帶往不知名的仙境。
旅客在間隔中短暫停留,匆忙來去,眼前是他人的故鄉,我的他鄉 …… 等一下,這裡是哪裡?我甚至不認得地名,拿出筆記翻了翻,耳邊響起吹哨聲,火車再度啟程,飛逝而過的景色愈來愈陌生,而我的內心也愈來愈慌張,正好遇到車長來查票,急忙詢問才發現坐錯方向,此時已經不是補差價問題了,趕緊在次站下車。
第一時間找到公共電話求救,插入磁條電話卡,打了家裡的電話,等待的時間特別煎熬,終於接通了,電話那頭是姐姐的聲音,我條理不清地將事情原委述說一遍,為什麼去不了解的地方,研究過多少張地圖,不找人同行的原因,這些都不是重點,有沒有辨法可以快速折返?
「嗯……」
身後還有人排隊等著用公共電話,沒等她回答我又進一步補充:
「發車時間太相近,一時沒注意,兩個月台二分之一的選擇機率,不過是運氣差了點而已。」
「你是不是在某某站上車的?」
「對對對。」
接著是一陣沉默,然後傳來直擊靈魂深處大哉問:
「一邊是南下,一邊是北上,到底要怎麼樣才會搞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