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辦公桌到萬隆:拓展視野的印尼商旅

閱讀時間約 17 分鐘

  偶然間,我獲得了一次前往印尼出差的機會。雖然行程只有短短的一週,回國後我還立刻確診了Covid19,但印尼當地人的生活方式和人文特色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即便我還身處確診的不適中,印尼的所見所聞仍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我不確定未來是否還會有機會再次踏足這個充滿熱情的國度,因此萌生了一個念頭:在記憶還清晰的時候,將我的感受和經歷記錄下來。這不僅僅是一篇旅行記錄,更像是一份忠於自己感受的生活記錄。

達蘇加諾-哈達國際機場的旅客出口

達蘇加諾-哈達國際機場的旅客出口

  這次出差的目的地是印尼的第二大城『萬隆』,出發前我並沒有準備太多的行程資料,畢竟只是一次工作出差,只透過 goolge map 對飯店周圍的街景稍微做了些窺探,也知道萬隆是印尼人的平時度假地,因此再搭上當日航班的路途上,對於印尼的想像也只能從腦中有限的資訊片段拼湊,熱、辣、塵土飛揚、火山、伊斯蘭教、被海關刁難...,雖然腦中想的都是些略感辛 苦的詞彙,但仍然澆不息我第一次出差的期待與好奇,也或許因為沒有做過多的行前作業,也讓這次的旅程增加了些許探險感。

  我們是搭華航直抵達雅的加達蘇加諾-哈達國際機場(CGK),再由客戶安排車子移動至萬隆飯店,本來想說可以搭上10月初剛建好的印尼首條高鐵系統從雅加達抵達萬隆,但我想全世界的高鐵都有共同難題:起點跟終點似乎很難把人送到真正的目的地

網路難題

  下飛機後我們一行人就遇到了第一個難題,漫遊跟網卡各種啟動不順利,也還好在排隊等海關的過程中,我們有順利的解決問題,畢竟在這語言完全不通的國度,少了科技的資源內心難免忐忑不安

  在這分享我們如何解決問題的,如果是網卡的朋友我想說明書有很明確的指引,反而是現在的漫遊設定不是那麼直覺,建議出發前先確認好自己門號公司在當當地配合的通訊商是誰,根據我最後查到的網路資料,台灣的電信公司通常是跟印尼的XL Axiata配合,設定手機時建議要「手動」選擇配合的漫遊電信商,我們的連線問題都是這樣才解決的。如果是商業旅行我想還是用漫遊比較理想,網卡很常會遇到滿格但訊號出不去的窘境,這次用當地網卡的同事或多或少都遇到了些許網路問題

花錢買心安

  出海關的過程還算順利,倒是在入境申報時遇到了有趣的事情,因為有帶著商業展示機,我們有主動進行申報作業,遇的狀況遠比網路查到的資訊還多,不過還好他們的海關還是能透過英文好好溝通的,不會過分刁難也沒有遇到收錢錢的神秘傳說,服務上還是有照顧旅客情緒,承辦我們業務的剛好是他們的隊長(整間就他穿便服),其他海關人員三不五時就會拿些奇形怪狀的東西去問他這東西該怎麼辦,在溝通好後我們就在不斷被其他業務插隊的過程中等待他把文件處理好,這時留意到,隔壁桌有一位女士也在跟我們處理一樣的業務,但似乎因為不想被收稅,不斷在電話上與上司溝通,同時也不斷的在惹怒他的承辦人員,最後她被海關帶離到其他地方,直到我們離開我們都沒有看到那位女士回來領他的整箱產品。

備註:當時承辦人員提供的收費有兩種方式,第一個是用商品牌價扣押金,說是會退還,但金額太大我們選了第二個,也就是「成本價扣稅」,我們當時約被收20%,成本價就是有趣的地方了,只能說盡量誠實,也不要把印尼海關當白癡,他們看過的東西絕對比我們這些來者多更多。我想這是不管到哪都需要注意的基本禮節

天氣晴朗,體感很熟悉

萬隆—Grand Sunshine飯店外景色,雅加達與萬隆曾經被荷蘭殖民過,建築特色明顯有歐式建築的氛圍

萬隆—Grand Sunshine飯店外景色,雅加達與萬隆曾經被荷蘭殖民過,建築特色明顯有歐式建築的氛圍

  10月份印尼的天氣,就如同網路資訊看到一樣的暖色色調,空氣有些微的悶感,那天氣的體感與台灣如出一徹,精確地來說應該是指夏天的台灣,光想像7、8月份的當地天氣,就有種汗如雨下的感覺,但那熟悉的悶熱在印尼或許是雅加達當地獨特的天氣型態,因為抵達萬隆後,天氣更為涼爽,濕氣也沒有那麼沈重,在體感上解釋了難怪這裡會是當地人的度假勝地。

比遊戲還荒唐的駕車體驗

  我想東南亞的交通特色是世界有目共睹的,但閱讀再多的經驗分享遠遠比不過一次親身經歷,我搭飛機遇上亂流都沒有比在車上時那麼渴望的找到我的安全帶在哪,我不是交通專欄~但依然想針對在印尼雅加達與印尼體驗到的交通特色分享些見聞。

結論:除非是當地人,千萬不要考慮自駕,能找包車與租車是最理想的方式,其次就是計程車

Grab 商標

Grab 商標

在印尼是沒有的Uber能使用的,這邊的主流是使用在東南亞很普遍的Grab,可以把它理解成東南亞版的Uber,比較特別的是除了我們熟知到外算餐點跟叫車服務,他們的叫車服務是有機車選項的,我想他們的機車體驗,可能會比汽車更加刺激。



  印尼是右駕的國家,這裡的交通狀況有很獨特的生態與平衡,看似雜亂但有著屬於他們的秩序,我覺得可以先分成三個大族群,分別是汽車、機車、卡車。先說說卡車吧,當你要離開雅加達時,卡車是你要突破障礙的主要難題,在高速公路上,不確定是不是規定,還是卡車已經超載到爆表,他們很多卡車在高速公路上的平均時速通常不足40km/hr,不像是台灣橫衝直撞的學長們,卡車倒是會很秩序漫悠悠的開在路中間,想像一下,您的司機在卡車陣中,用平均時數超過100km/hr的情況下穿梭,而且不只你們這台,每台車都在做一樣的行為,好幾次都驚險到忍不住深吸一口氣,司機倒是全程表現專業與沈穩,過程中還不忘禮貌時不時的的按按喇叭,與閃閃大燈,Google map 預估出來的4個半小時車程,硬生生被司機偷走了一小時,這何嘗不是一個人類戰勝AI的真實實績?

印尼路標

印尼路標


  路途上時不時的會看到這個神秘的路標,對於正在體驗充滿當地特色駕駛技巧的我,腦中閃過的的第一個念頭是:「No Snake!」沒道理不是吧?因為太好奇了,我在第二天忍不住地詢問駕駛:這是什麼意思?其實答案出乎意料的簡單,就是「禁止臨停」No Stop有點像是台灣的紅線,他們除了禁止臨停也有我們常見的禁止停車標示(英文P然後禁止符號)

  看著在高速公路與快速道路持續閃過的路牌,除了神秘的S也還有禁止迴轉,嗯!回過來神來才發現這是多麽衝突的畫面,仔細留意才發現「高速公路」路邊會經常出現故障或臨停的卡車與貨車,甚至有些在路邊就修起車了,無法想像高速公路迴轉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場景。

  離開高速攻速公路後,機車們就加入交通戰場了,但我想這也是台北人熟悉的日常,唯一不同的是,機車與騎士的樣態會隨著離市中心的距離有顯著變化,第一個是隨著離市中心越近,安全帽的攜帶率會顯著上升,目視下來在郊區大約有一半的騎士是沒有安全帽的,另一個是輪胎的尺寸,市中心的機車就是台灣比較常見的街胎,但到了郊區會明顯感受到輪胎變得更加細長,有種越野胎的感覺,而且從當地街道樣態來看,這是他們找到了適應道路不完善的方法


備註:

1.在印尼當地,短按喇叭與閃大燈是種禮貌與問好,其實這本來就是大燈跟喇叭的正確使用方式,我想台灣急促的駕駛們應該需要多學學這點

2.我在雅加達與萬隆觀察到道路標示只有白線,剩下都是用路牌表示


關於印尼盾與小費文化

  印尼盾的貨幣數字比較大,當地人在敘述標價的時候其實會把千直接省掉了,例如標價75,000會直接標示75K,而且他們在說價錢時只會說:「75 dolors.」,我自己有發現快速估台幣的方式,就是把千刪掉後再X2就差不多是台幣金額了。

  出發前其實有針對換幣查過一些資料,有建議要先換好印尼盾的,也有說可以準備美金去當地換的,我想選擇見仁見智,我自己覺得換好貨幣再出發會比較理想

  先準備好當地貨幣比較理想的原因是因為在印尼是有小費文化的,在台灣換到的印尼盾都是10萬印尼盾為單位,可以出了機場後找個超商消費把錢找開,這可以讓自己付小費時比較方便。

  另外給小費真的是一門藝術與社交技能,以下是我在網路查到的資訊:「給小費時應該要自然且不刻意的將錢交給對方,並示意感謝」,我跟同事咀嚼著這段文字,看著當地人行雲流水的塞小費方式,直至離開印尼那天我們都還沒有悟出方法。

到處都是在工作的人們

  因為這次行程很長時間我們都在路上移動,這也讓我有很多機會可以第一線的直接觀察到他們城市樣態,剛好最近台灣很重視道路規劃議題,我想印尼的道路規劃很明顯就是所謂的「車本主義」,道路設計都是基於汽機車考量,再加上他們特殊的行車模式,指揮交通的人員是維持他們道路秩序的重要崗位,再萬隆這裡可以在路上很頻繁的遇到指揮交通的人,大部分都在迴轉路口與店家停車場的出入口,再每次迴轉時,我注意到一件有趣的事,我們的司機在每次迴轉時,都會搖下車窗、打招呼、給小費、說謝謝,四個動作一氣呵成,就像是熟人打招呼一樣自然。經詢問才知道,他們很多指揮交通的人很多都是店家自己請的員工,他們會自子己店門口進行一定程度的交通疏導,在台灣是公益性質的崗位,到了印尼在這裡竟然可以是一份工作,心裡難免有些驚訝,但這也讓我更留意路上發生的每件事
  另一個有趣的事是,在尖峰上下班的時間中,大路口遇到紅燈時,偶而會有一兩位穿著布偶的人與用著各種樂器彈奏簡單旋律的人穿梭在車陣中並且爭取小費,有點像台灣賣玉蘭花或是發傳單的景象,但相比於台灣,他們似乎更有熱情也更有活力

  笑容與熱情是印尼人留給我的強烈印象,當然短短一週無法真實感受這裡的人文,但至少作為過客和與人的對談過程中,這裡比想像中讓我更加感覺到輕鬆。

印尼的飲食文化,既熟悉又陌生

  到了萬隆,我們也毫不猶豫的麻煩客戶務必帶我們去吃他們的在地美食,一週下來除了各種驚喜,也漸漸的可以感受到他們飲食的主步調,很多都炸的。第一個在飯桌前可以感受到的是,這裡的人們顯得相對於街上的車水馬龍更加從容自若,我在台灣外食時,有時都會有種壓力,會有來自各方面的壓迫感,像是早餐店的高效率點餐模式,名店的用餐限時,各種規矩的拉麵店…等等,但在印尼,這一切顯得更加從容,隨意座、隨意點、隨意吃,到了餐館當地的人們都挺專心在吃東西這件事上,而這幾天也去了不同地方,我發現出餐速度大該落在30分鐘左右,這對於習慣暴走都市人的我來說,是一個一時無法習慣的事情呢。

印尼的日常桌菜

印尼的日常桌菜

在回憶那一週的飲食經歷後,在為數不多的照片發現這張剛好可以讓我一一陳述這裡的餐飲特色

這是我們在印尼的第一餐,是熟悉的合菜,也很像是台灣日常會出現的桌菜

經過一些資料搜尋,我們去吃的應該是當地叫做 Nasi padang* 的餐飲方式,不過有些許的不同,調味的基礎看起來是Nasi padang的模式,但點餐方式完全不是


餐點標配一

餐桌上會先標配一壺熱茶,當地人稱"Teh Hangat",那嚐起來應該是熱紅茶吧,這是第一個出現在餐桌上的食物,而且它會是等待出餐時很重要的好夥伴,雖然天氣滿炎熱的,但喝熱茶意外的消暑


餐點標配二

印尼常見生菜盤

印尼常見生菜盤

  印尼的生菜盤,這個沒有請教當地人我們還真的不敢吃*,而那個不敢吃主要是來自不知道怎麼吃,先介紹常見的生菜,左上角是我們熟悉的生菜,下方是小黃瓜切片,辣椒醬下方應該是芥蘭,那個有夠苦的,當地人的吃法不吃莖,只吃葉子跟前面一點嫩莖

接下來就是比較陌生的了

中間那顆叫做「小圓茄子」Thai Eggplants,我一開始一直以為那是某種檳榔,它口感吃起來像水份再少一半棗子,但完全沒味道,當地人是拿來解辣吃的

另一個是中間小圓型的果實,他叫做「青椒果」或「酸椒果」(Leunca),酸酸甜甜的滿好吃的

關於怎吃的部分其實也很簡單,就是當生菜沙拉直接吃就好,只是少了沙拉醬的點綴,印尼人通常會拿來包肉、解辣或直接吃。


至於那個辣椒,我會這樣形容

"This chili is a fiery little beast, a tongue-tingling inferno, daring you to brave its scorching wrath."

喜歡吃辣的人歡迎前往印尼挑戰,不過還是認真說,那裡的辣椒真的要小心食用


餐點標配三

椰漿飯"Nasi Liwet“,也就是照片上那鍋飯,每一間店的 Nasi Liwet 都會些特色變化,來印尼一定要吃吃看,另一個有趣的點是,印尼的傳統文化是會用手吃飯的,但現代都市區早已經漸漸改成餐具用餐,我們所在的萬隆,有去到的地方大部分看到也都是使用餐具用餐為主


其他特色食材

烤鹹蛋與臭豆

烤鹹蛋與臭豆


烤鹹蛋「Telor Asin Bakar」,口感就是鹹蛋,多了點獨特的煙燻味,鹹度大該只有台灣鹹蛋的1/10而已

碧豆「Petai」,在印尼也被稱為「Pete」,又稱臭豆,用這個料理的菜通常口味較重,我唯一吃到的那道菜是拿去炒鹹魚,鹹魚比鹹蛋還鹹,口感我覺得很像沒有那麼軟爛的綠色豆豉


印尼熱量炸彈

印尼熱量炸彈

  來印尼印象深刻的還有他們的甜品,一定要放下體重的包袱好好的體驗一次,真的是甜而不膩,左邊是經典的水果雞尾酒,當地人稱「Es teler」通常是酪梨+椰子肉+椰奶,當天點餐的時候因為椰奶沒了改成他們自製的糖水,右邊是店家特調,Mango king。

備註:

1.Nasi Padang 除了餐點內容,同時也是一種特別的用餐方式:一旦顧客入座,服務生會帶來多達數十種的菜餚,每一種都放在一個小盤中,顧客可以選擇他們喜歡的菜餚來搭配米飯食用,最後只會計算那些被食用的菜餚的費用。

  不確定是不是受疫情影響,我們這次點餐要先去他們的吧台區點,有點像台灣的自助餐,沒有完全體驗到Nasi padang的正統精髓,不過餐館中還是有些許Nasi padang的影子,他們會改送一些特色小點直接放桌上,拿幾個就算幾個的錢。我們其中一天自己去探索食物時時就有遇到,我當時還用Google 翻譯努力跟店員詢問那是什麼,我們一行人還結論這是一種商業手法,直到找資料時才發現這是他們的飲食文化之一。

2.其實吃生菜有感染寄生蟲的風險,特別是衛生環境不佳的環境,到東南亞要盡量避免生食任何食物

餐廳:(記錄下有去過的餐廳)

1.Rumah Makan Saung Soreang

2.Seafood Abah Laut

客戶有介紹第二間店的名字

在印尼語中,「Abah」通常是對年長男性的尊稱,類似於「爸爸」或「老爺爺」的意思,「Laut」意思是「海」。


來自印尼的喵星人

來自印尼的喵星人

  貓控來印尼應該會被這裡的貓咪可愛死,在這一週的行程中,到處都有貓咪,公司裡有貓咪,自家有貓咪,店家有貓咪,路上也有貓咪,特別的是,他們完全不怕貓咪跑出門,印尼的貓咪是允許自由地在路上漫遊,自由的貓咪們也都很親人溫順,對於穆斯林來說,貓咪是清潔的動物,在穆斯林社區中,貓咪通常會受到善待。

當穆斯林與科技業相遇時

  對於伊斯蘭教我並沒有深入的了解,但與客戶的幾次來往中,我發現科技業與穆斯林相遇時或許是有正向效果的,我在客戶公司的一週感受是:我覺得他們每個人都好開心喔,可以自然的面帶微笑,上下屬自然的相處。明明同是科技業的我們不禁深感羨慕

伊斯蘭教有五大支柱,也是其實踐的核心:

  1. 聲明信仰(Shahada):證明沒有應受崇拜的除了阿拉,穆罕默德是祂的使者。
  2. 禮拜(Salat):一天五次面向麥加的祈禱。
  3. 齋戒(Sawm):在聖月拉瑪丹期間從黎明到日落進行齋戒。
  4. 施捨(Zakat):根據財產的一定比例給予慈善。
  5. 朝覲(Hajj):有經濟能力的穆斯林應至少一生一次前往麥加朝覲。

宗教信仰本身就是種生活方式,而且我覺得這種生活方式或許意外的跟科技業合拍,特別是第2、3點

  客戶的公司也有信穆斯林的員工這同時包含了他們老闆,禮拜對他們來說是很重要的行程,所以他們來台灣與我們會議時,或我們過去拜訪時,禮拜行程剛好可以讓高張力的工作會議強制停止,我覺得這是很棒的一件事情,有時候連續數小時的高張力工作,久了真的對身心很不好,再來是齋戒,這不是現在很流行的168斷食?當然玩笑歸玩笑,對於信徒來說五大支柱有更深層的意義在,但我覺得這種生活方式的附加價值作用在科技業的工作上,對旁人我們來說,真的會有種令人羨慕的愜意感。


結語

  花了兩三週時間才慢慢地梳理清楚自己的想法與經驗,找資料與名詞的過程也格外有趣,這讓我對當地的人文有更深刻的認識,回顧文章順稿時才發現吃的篇幅也太長,其實也滿合理的,畢竟我此行目的是工作,跟當地文化可以直接接觸的時刻也就只有吃飯的時候了!

萬隆街景快速變化的過程

萬隆街景快速變化的過程

  在萬隆還有很多深刻的記憶,像是晚上走在人行道要很小心,因為他們的水溝蓋幾乎都要被偷光了,晚上走在路上有如障礙賽一般。萬隆這裡的城鄉邊界很小,小到有時就是一個轉角的事情,上一刻還在他們的工業區,看著水泥建築的廠辦有著漂亮的前庭結果過一個轉角變成鐵皮工廠畫風帶點塵土飛揚,再下一秒突然來到第三世界,畫風再次驟變,這個快速的節奏會不段的出現在他們的各個區域,工業區是如此,市中心也是如此。這畫面的流動在車上看過去其實還滿衝擊的,原因是覺得他們的城鄉差距怎麼可以那麼巨大,我想這也是另一個更深刻的議題了。

  我之所以對這趟商旅會有著印象深刻的感受還有一部份的原因是因為我對印尼人有太多錯誤的認識與刻板印象,當他們作為來客尋求一份工作時.我們的社會氛圍給予他們的標籤有些太過沈重。而當我作為來客身在當地後,我認識到了這就只是他們的生活方式,我們都只是努力的要過好自己的生活而已,這種透過親自體驗打破刻板印象的衝擊也讓我有機會可以重新認識這個萬島之國。

  如果還有機會再次前往萬隆,我想我會想去他們的火山跟溫泉旅遊,都在辦公室跟貓貓玩真的太可惜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從整理辦公桌培養高效率習慣你的工作桌是亂中有序?還是極簡跑道?還是清新整齊但該有的都有呢? 日本辦公家整理術始祖壼阪龍哉三十多年來致力於辦公室效率化的技巧,多年來也以辦公室效率化的專業顧問的角色為許多大企業和政府機關提供服務。出版超過20本書都是關於辦公室整理的技巧書,其中這本書叫《能力強的人怎麼整理辦公桌》,這本書已經出
Thumbnail
avatar
三寶的平凡媽媽
2023-10-29
從全遠端轉為混合辦公模式,實體辦公真的有比較好嗎?過去一年因為經濟產生的變化,以及疫情開始轉為開放的態度後,就業市場也跟著產生了改變,原本因為疫情而紅起來的遠距辦公,到處都在推廣遠距工作到的好處,到現在台灣的公司開慢慢的鼓勵員工回到辦公室 我們公司最近也開始運行混合辦公模式,一週必須進辦公室兩天,對於年初才因為有遠距工作而搬離台北的我來說,上班突然
Thumbnail
avatar
Kyle Hsia
2023-05-24
有錢人都知道的辦公桌朱雀方0元布局,從改一幅電腦遠景桌布開始!風水一直以來是許多富人關注的議題,而風水畫就是其中一種運用風水原理來調整環境能量的方法,現在更會用在電腦桌布來代替,當中遠景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它能夠為畫面帶來更豐富的意義,並且在風水上也有著重要的寓意和效果。
Thumbnail
avatar
九紫占卜
2023-04-30
新的一天從乾淨的辦公桌開始-我的遠距工作日常遠距工作的日常是什麼?遠距很輕鬆嗎?遠距工作的辦公桌長怎樣?Sydney以自身的每日遠距工作生活,來跟大家分享擁有一個乾淨的辦公桌,對於遠距工作者有多重要!
Thumbnail
avatar
極簡練心者-梨子
2022-10-27
居家辦公也想要工業風卻無從下手?超簡單到位公式,輕鬆打造質感房間工業風是一種美學趨勢,多出現在室內結構和室內裝飾方面。工業風是工業化與藝 創新的產物,是創新時尚與復古懷舊融合的表達方式。工業風空間是一個包容性極強且具有展示收藏品的裝飾空間,收藏、復古懷舊、大空間、隨意性等都是它的獨特之處。
Thumbnail
avatar
原點出版社
2022-04-26
#5 從長期待業成為遠距辦公,短短五天的躁期變化以一個病友狀態回去職場就是好好把自己本分做完,不要讓別人覺得每一個病友都不適合工作,或是疾病影響表現。我不能成為那樣的人。 三級警戒非必要不出門:實行兩週 自我社交安全距離:實行一輩子
Thumbnail
avatar
Kiwi
2021-05-28
疫情爆發之後,從通勤上班到居家辦公5/15和5/16這兩天的周末假期,我想,對全台灣的民眾來說,應該都是最惶惶不安的時候,因為疫情爆發了。確診數突然一天暴增破百,防疫等級也宣布提高,管制措施升級,人們擔心之餘,也有許多企業當機立斷,宣布員工上班分流分組,或是啟動居家辦公,保護員工健康的同時也讓公司能夠繼續運作。
Thumbnail
avatar
藍蒼
2021-05-23
絕地求生,我組了一個只有夥伴沒有員工和從不加班的設計自由工作團隊,當自己的伯樂。2010年,帶著17歲的懵懂和稚氣,獨自一人離鄉背井來到他鄉深造工作。2017年,那時24歲,畢業後因為找不到工作,家裡也斷了經濟上的資助。絕地求生,帶上另外4位半職設計夥伴,心想著「既然沒有人願意聘請我,那我就聘請我自己,當自己的伯樂!」。就這樣開了一間自己的設計公司 — Eleven27 Des
Thumbnail
avatar
設計師旅人RBao
2019-12-16
高中學歷也能取得韓國工作簽:從半工半讀到跨國公司的女孩Bella(下)Bella分享了自己做業務的心法,以及韓國的特色︰「重點是你要敢講。不管是中國、韓國還是台灣,做業務就是要敢講。如果要說有什麼差別的話,我覺得韓國是委婉中帶點直率。就是很有禮貌之餘,要敢要求我要的。」
Thumbnail
avatar
Fion
2019-10-31
高中學歷也能取得韓國工作簽:從半工半讀到跨國公司的女孩Bella(上)Bella是我所遇過,少有的無大學學歷、卻拿到韓國工作簽證的台灣人。她在台灣、韓國兩地的工作經驗都十分豐富。或是應該說,她的職場生涯,不得不的早。因為家庭經濟因素,她從15歲開始自食其力半工半讀。有人說命運是會重複的,但對她來說,命運可以改變,重複的,是對努力的堅持。
Thumbnail
avatar
Fion
2019-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