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浮生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林口長庚急診觀察室的臨時床位非常侷促,寬度剛剛好就病床+椅子擠得下,一公分也不多,跟隔壁床用一道布簾相隔。第九區觀察室就這樣擠了十個床位。署立豐原醫院也有一個急診觀察區,人少些分到空間大些,擔心焦慮的氣氛並無二致。上個月陪老媽在長庚住了幾天,上星期則是陪老婆在豐原急診觀察了一陣子。心神波盪之際,病房內焦躁的聲音在腦海刻下一幕幕浮生錄。

在長庚急診觀察室過夜,睡折疊椅上就不太舒服,艱困翻身努力想入眠時,左邊床大個子卻開始鼾聲大作。我知道很多人有打鼾的毛病,鼻中膈彎曲之類的問題。但不知道是否這位大哥體型特大成了共鳴箱的關係,那巨大的鼾聲在觀察室迴響,讓我想拼命入眠的努力變成可悲徒勞的掙扎。隔天早上聽大個子跟朋友講電話,感覺他對這裡挺有經驗的,說道這急診觀察室比起以前好太多了。以前的長庚急診根本就是躺在走廊上吹冷風,病人跟照顧的家屬不是排在走道就是塞在轉角... 我不禁想起好幾年前多次陪老媽在長庚急診瑟縮發抖的可憐經驗。嗯,會來到這裡的都是可憐人,也沒甚麼好抱怨的了。

說到抱怨,右邊床的老婆婆倒是凶巴巴的抱怨了我們一頓。因為第一天中午在狹小空間試著挪出用餐的位置,可能不小心碰到老婆婆的床,被她狠狠批了好一陣。老年人生病脾氣差,我跟老媽也就忍了,倒是她女兒很快跑來私下向我們道歉致意,我們才比較釋懷。病房苦人多,大家互相體諒就不用太計較。但三天下來,老婆婆的照護者換了三個女兒,每個都在數落老婆婆。看來老婆婆是住兒子家,同住家人卻沒半個過來照顧,最疼的兩個孫子應該也有二十幾三十歲吧,也被姑姑打電話教訓了一下,說連電話都沒有問候一下生病心情低落的阿嬤。非常有連續劇的既視感。

後來,對面床搬來一位大哥喜歡看新聞龍捲風之類的節目。為什麼我知道呢? 因為他會把手機影片的音量放出來,劉寶傑那戲劇化高調的聲音迴響室內,堪比夜間鼾聲哈!這位白目大哥說話拖得慢慢地,感覺像不經世事的富家子。口音聽似陸籍的看護倒是很愛跟他聊天,聊到整個家底都強迫我聽明白了。病人的老婆常打電話過來遠端遙控,吃了甚麼,驗血驗尿沒,開甚麼藥,家裡幾件事現在如何安排等等。語氣非常精明能幹。咿!為什麼這些對話我都知道? 因為這位白目大哥把手機開擴音啊!

三天後我們終於等到了病房,三人房,相對寬的空間以及較少的人,還有自用的衛浴設備,真的舒適許多。不過,這次左右兩床卻住了大不同的病友。左床夫妻非常有教養,而且生病的妻子以前也在長庚工作,所以不少醫護來打招呼。夫妻最常做的事竟然是討論講稿投影片。兩人輕聲細語,相敬如賓。

右床病人聽聲音像是年輕的少女,似乎大腿受傷萎縮,看護需要拍打活絡血管,常常痛得哀哭... 所以我跟老媽還是常常被吵到,不過,病友都是苦人,只能多忍耐。後來發現她不是少女,竟然是位阿姨,只是聲音嬌細如少女。她一直抱怨看護弄痛了她。那看護極有耐心幫忙復健照護,即使被罵還是努力照護勸慰病人,體力與心理雙重付出,很了不起。聽了老半天後終於發現那看護同時也是病人的姪女。她們倆也是整天說話說不停。我終於漸漸明白那姪女也是歷經滄桑,打過很多粗工後才學當看護掙錢。沒想到過了一天劇情急轉直下,那姪女的老公頻頻打電話來抱怨管不住家裡小孩,問她何時回家,原來姪女家裡還有前夫小孩跟現任同居人小孩好幾個(好複雜冏)。晚上那男的更是直衝病房口氣不善要找老婆,被護士硬請出去。到了隔天一早看護姪女才回來照護阿姨。可是不久,姪女中午又接到電話說她大孩子車禍,她急忙語帶哭音跑回家,留下那阿姨哽咽地跟護士說她沒有家人照顧,孤零零被丟在病房裡... 稍晚三弟過來接手照顧老媽,這病房浮生錄我也就不知下文了。

然而最近時運不濟,才過一個月,上星期老婆也摔車進了豐原醫院急診。在我趕到醫院前,病房眾生苦難流轉本就未曾停過。老婆娓娓訴說,剛剛躺在她隔壁的那個年輕人可能腳斷了,本來強忍鎮定地看著手機,後來一跟醫師對上話,馬上要求要全身麻醉。醫生勸說這腳傷手術只要需要半身麻醉,況且全身麻醉風險較高。他還是激動地堅持:給我全身麻醉!給我全身麻醉!天知道他到底有多痛,是怎麼忍下來的...

娑婆世界,人生苦難實多,要是真能隨時要求全身麻醉不省人事,那倒也輕鬆。只不過,麻醉終究是會退的。

2023春末,病房浮生錄,一嘆!

林口長庚病房

林口長庚病房

avatar-img
9會員
14內容數
讀書,運動,覺察。科技與人文同在,身與心的鍛鍊沒有極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藍迪韋 的其他內容
蘭姐被家暴了。蹂躪她的是前夫羅先生,只因為蘭姐想再嫁隔壁那位多金斯文的歐先生。在法律上,前夫暴力侵犯也算家暴。當然蘭姊離婚很久了,但2008金融海嘯把她搞慘了,連離婚時分到的那艘高性能遊艇都賣給了隔壁村近年賺大錢的華先生。 世間事雖不該是非黑即白,但是非曲直總有個比例可衡量,衡量的天秤謂之:正義。
不管西方或東方,"心",在語言中都是表示我們想法存在的地方。那麼"腦"呢? 笛卡兒說 "我思故我在",所以人的思考記憶被儲存在網路雲端,或者某個晶球內繼續存在,也就被大家接受了。然而現代腦神經科學告訴我們,人的喜怒都跟大腦內分泌有關,可用藥物控制或斷層掃描觀察,"我"的存在似乎更接近唯物主義了。
回到”自我意識”的定義,沒有自我意識是不可能創造知識跟產生洞見的。有個流行說法是,只要AI網路節點增加到像人類大腦神經元的數量,就是"自我意識"產生的奇異點。其實這個說法很武斷,完全沒有推論與證據。 所以到底甚麼是"自我意識"? 終極的哲學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將往哪裡去,能夠回答得出來,也許
蘭姐被家暴了。蹂躪她的是前夫羅先生,只因為蘭姐想再嫁隔壁那位多金斯文的歐先生。在法律上,前夫暴力侵犯也算家暴。當然蘭姊離婚很久了,但2008金融海嘯把她搞慘了,連離婚時分到的那艘高性能遊艇都賣給了隔壁村近年賺大錢的華先生。 世間事雖不該是非黑即白,但是非曲直總有個比例可衡量,衡量的天秤謂之:正義。
不管西方或東方,"心",在語言中都是表示我們想法存在的地方。那麼"腦"呢? 笛卡兒說 "我思故我在",所以人的思考記憶被儲存在網路雲端,或者某個晶球內繼續存在,也就被大家接受了。然而現代腦神經科學告訴我們,人的喜怒都跟大腦內分泌有關,可用藥物控制或斷層掃描觀察,"我"的存在似乎更接近唯物主義了。
回到”自我意識”的定義,沒有自我意識是不可能創造知識跟產生洞見的。有個流行說法是,只要AI網路節點增加到像人類大腦神經元的數量,就是"自我意識"產生的奇異點。其實這個說法很武斷,完全沒有推論與證據。 所以到底甚麼是"自我意識"? 終極的哲學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將往哪裡去,能夠回答得出來,也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對於譫妄,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是失智的前兆,有人說是電解質不平衡,有人說是麻醉藥未退。以老爸的年紀與狀況,什麼都可能,什麼都佔有百分比。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家人逝世與後續所發生的一連串神祕事件的故事。故事中講述了在寺廟暫放爺爺遺體的地方的奇異經歷、母親在醫院中聽到的女子慘叫聲,以及新租房子後發生的奇異現象。在這些事件中,隱約透露出靈界和塵世之間的奇妙連結。
我也不知道,老是在急診內,看到老者是誰?裡頭擔任如工蟻般推床員,聽從醫師護理師,將病人運送至觀察室、檢查、病房,日復一日的工作。 中元普渡後、過年前後的寒冬,很奇妙,某些觀察床號會站著位老人,手比個數字,沒有人能發覺,也不會有人知道?知道方式,往往殘酷…… 一位年輕剛入職的小護理師
Thumbnail
穗波心理師在疫情時期因為自己生病住院的經歷,不可否認在面對死亡時會有種種恐懼。 文章描述住普通病房初期的心理狀況。
Thumbnail
文章描述作者住進病房的過程,受疾病影響,有許多錯覺,也有因疫情的預防措施,影響太太看護的安排等。整篇文章描述混淆,且許多錯覺感。
Thumbnail
這是一個近似靈異的經驗,描述了作者在轉加護病房前一晚的所見所聞。經歷了護理人員的對話及一位病人的事件,形成了一段異常的回憶。
跑醫院這麼多次,還是有一些新知。這是第一次爸爸在急診室待了五天之久。 急診室,就是一個兵荒馬亂的地方。諸多限制例如陪病者限一人兩人、疫情時只開放大門,到院內便利商店要從院外繞一大圈,設備簡約克難又找不到人問或幫忙等等,多次經驗使得我在急診室都很自在,自己到處去找椅子、找被子,問護理師,有什麼就拿來用
一名中年五十歲的男子四處找人搭訕,打聽對方的病況,藉以訴說自己的問題。在與他一問一答的對話中,我感覺到自己的病態。
住院這3天,同房的「病友」是一位老阿公, 不知道幾歲,也許超過90了吧。 不會動,躺在床上插尿管,吸氧氣。 不過頭腦很清楚,講話中氣十足。 後來聽他和看護的對話,大概知道本來是住在安養中心。 自從跌倒傷到脊椎之後,就不能走路了。 這次好像是因為尿不出來,才來醫院。 阿公整天躺著
Thumbnail
這一次爸媽特地趁著連假下來臺南找我玩,三個人擠在我只有八坪大的 套房,他們倆睡床,我鋪著瑜珈墊、裹著睡袋,睡地板,雖然才第一晚 就腰痠背痛了,第二晚換脖子痠痛,但三十幾歲的我,還能有機會和爸 媽睡在一起,甘之如飴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對於譫妄,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是失智的前兆,有人說是電解質不平衡,有人說是麻醉藥未退。以老爸的年紀與狀況,什麼都可能,什麼都佔有百分比。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家人逝世與後續所發生的一連串神祕事件的故事。故事中講述了在寺廟暫放爺爺遺體的地方的奇異經歷、母親在醫院中聽到的女子慘叫聲,以及新租房子後發生的奇異現象。在這些事件中,隱約透露出靈界和塵世之間的奇妙連結。
我也不知道,老是在急診內,看到老者是誰?裡頭擔任如工蟻般推床員,聽從醫師護理師,將病人運送至觀察室、檢查、病房,日復一日的工作。 中元普渡後、過年前後的寒冬,很奇妙,某些觀察床號會站著位老人,手比個數字,沒有人能發覺,也不會有人知道?知道方式,往往殘酷…… 一位年輕剛入職的小護理師
Thumbnail
穗波心理師在疫情時期因為自己生病住院的經歷,不可否認在面對死亡時會有種種恐懼。 文章描述住普通病房初期的心理狀況。
Thumbnail
文章描述作者住進病房的過程,受疾病影響,有許多錯覺,也有因疫情的預防措施,影響太太看護的安排等。整篇文章描述混淆,且許多錯覺感。
Thumbnail
這是一個近似靈異的經驗,描述了作者在轉加護病房前一晚的所見所聞。經歷了護理人員的對話及一位病人的事件,形成了一段異常的回憶。
跑醫院這麼多次,還是有一些新知。這是第一次爸爸在急診室待了五天之久。 急診室,就是一個兵荒馬亂的地方。諸多限制例如陪病者限一人兩人、疫情時只開放大門,到院內便利商店要從院外繞一大圈,設備簡約克難又找不到人問或幫忙等等,多次經驗使得我在急診室都很自在,自己到處去找椅子、找被子,問護理師,有什麼就拿來用
一名中年五十歲的男子四處找人搭訕,打聽對方的病況,藉以訴說自己的問題。在與他一問一答的對話中,我感覺到自己的病態。
住院這3天,同房的「病友」是一位老阿公, 不知道幾歲,也許超過90了吧。 不會動,躺在床上插尿管,吸氧氣。 不過頭腦很清楚,講話中氣十足。 後來聽他和看護的對話,大概知道本來是住在安養中心。 自從跌倒傷到脊椎之後,就不能走路了。 這次好像是因為尿不出來,才來醫院。 阿公整天躺著
Thumbnail
這一次爸媽特地趁著連假下來臺南找我玩,三個人擠在我只有八坪大的 套房,他們倆睡床,我鋪著瑜珈墊、裹著睡袋,睡地板,雖然才第一晚 就腰痠背痛了,第二晚換脖子痠痛,但三十幾歲的我,還能有機會和爸 媽睡在一起,甘之如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