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禱戰爭止息

祈禱戰爭止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以色列哈瑪斯衝突以來,一直對自己說當鍵盤手無法幫助那些苦難的人們。十幾天過去,戰事一點曙光都沒有,還是忍不住下筆了。

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我們開始與病毒抗爭,而在平行的時間裡,一波波的戰爭在國際間也從未停歇。

先是2021年7月8日拜登總統宣布美軍將在8月31日完全撤出阿富汗,結束美國最持久的軍事行動。到了8月底電視新聞畫面充滿驚恐逃離的人,有感於那撤退的畫面與越戰撤退的畫面相似,寫了一篇【撤退,是災難的開始】。

老實說,美國在阿富汗20年的軍事行動,跟當年在越南戰場上花了19年5個月4週又1天相較,只多半年多一點而已。而撤退之後,阿富汗人民擔心的事情也都發生了,尤其是阿富汗女性的處境。而當年南越人民爭相倉皇出逃,就是怕北越勝利後對自己進行清算,後來清算也發生了。

在阿富汗新聞逐漸冷卻之時,2022年2月16日清晨三點俄羅斯二十萬大軍入侵烏克蘭,於是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於2月24日向俄羅斯宣戰。戰爭開打,難民流離失所與斷岩殘壁的畫面又一次震撼世界。各界聲援的動作很多,有感而發寫下【面對苦難,我們不會別過頭去】,衷心希望戰爭快點結束。

不承想,烏俄戰爭未了,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於10月7 日突襲以色列,並綁架兩百多名人質。以色列啟動「鐵劍行動」(Operation Swords of Iron)進行報復,將居住迦薩走廊的巴勒斯坦平民推向苦難的極致。 

年輕時,報紙國際版上總是看到耶路撒冷、約旦河西岸、迦薩走廊、西奈半島、戈蘭高地等地名及這個區域的戰爭與紛擾。好不容易,總算安靜下來,雖然我知道這不代表世界大同,但總也減少很多殺戮。這一切就在10月7 日全部幻滅。 

十幾天過去,儘管大國設法周旋,但戰事一點曙光都看不到。而以色列即將展開地面攻擊,意欲肅清迦薩走廊的哈瑪斯份子。根據以國的估計此舉需耗時數月,有一說是六個月。目前困在迦薩走廊的巴勒斯坦居民,還能承受多少苦難呢? 

哈瑪斯慘酷的突襲行動,換來了以色列鐵了心的報復。10月12日電視報導以國在海外的後備軍人紛紛束裝回國,彼得、保羅和瑪麗(Peter,Paul & Mary)的〈殘酷的戰爭〉(“The Cruel War”)在腦中響起(註一),當下只希望不要再重現越戰漫長無邊的傷痛。


過了一兩天,歐洲新聞播報的畫面裡,一位白人婦人張貼傳單,上有遭哈瑪斯綁票的嬰兒照片,並呼籲哈瑪斯放人。一位憤怒的巴勒斯坦婦女衝向前,撕下有照片的傳單。張貼傳單的婦人抗議此舉,並喊:「他只是個嬰兒。」(“He is only a baby.”)巴勒斯坦婦女滿臉憤怒大聲吼:「那巴勒斯坦的嬰兒呢?」(“How about Palestine baby?”) 那張憤怒的臉,到現在還停留在我腦海裡。

根據迦薩衛生單位的數字,由於以色列不眠不休的轟炸,截至23日止,5,087死亡人數中有百分之四十是孩童。所以我不難想像那名撕下傳單婦女的憤怒。

是的,中東離我們很遠,烏克蘭俄羅斯離我們很遠,那些歷史糾葛由來已久而綿長(註二),很難一時半刻講完,但是沒有人能置身事外。國際間財經界人士憂心目前局勢會導致第三次世界大戰,甚至有專家預估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會發生,並呼籲金融體系要做好準備。 

塞爾維亞的彼得大帝一世(1844-1921)身經多次戰役,他試圖將塞爾維亞建立為君主立憲制的國家,在國內擁有很高的聲望。他曾回答一位侍從官對戰爭的提問,他的看法是:「打仗,只要幾週的時間,就能讓人失去靈魂與思想,讓人繼續前進的是動物本能。戰勝最慘的不是失去人命,而是每一個被戰爭抹殺的靈魂 。」仔細想想,不管是哈瑪斯,或是以色列,雙方都不斷失去人命,而且持續中。雙方也都在燃燒著的仇恨中,一個一個靈魂就此迷失了。不管最後哪一方贏,其實都不是真正的贏。 

「戰爭不會決定誰是對的,只有決定誰活下來。」伯特蘭·羅素

「戰爭不會決定誰是對的,只有決定誰活下來。」伯特蘭·羅素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英國哲學家伯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也曾言:「戰爭不會決定誰是對的,只有決定誰活下來。」一場戰爭,活下來的人不會比死亡的人容易,他們要背負失去親人的哀痛與戰爭帶來的創傷一輩子。

這三年下來,我益發覺得我們平靜的生活,是非常珍貴的。此刻我只能祈禱戰爭盡快止息,讓戰區裡的人們可以看到曙光。


註一: 彼得、保羅和瑪麗(英語:Peter, Paul and Mary,PPM)是1960年代活躍在美國樂壇上的三重唱組合。〈殘酷的戰爭〉(“The Cruel War”)是由他們推出的反戰歌曲。

註二:  下面連結《報導者》的八個Q&A可以提供一些以巴衝突背景參考。

參考資料來源:

https://www.aljazeera.com/news/2023/10/23/gaza-death-toll-exceeds-5000-as-israel-continues-daily-bombardments

https://www.newstarget.com/2023-10-17-world-war-3-imminent-experts-warn.html 

https://dailycaller.com/2023/10/13/ray-dalio-world-war-3-prediction-50-percent/


avatar-img
時光的沙龍
162會員
110內容數
人世間最無法抵擋的是時間,時間不斷的前進,微小的我們僅能以文字記錄那些過往的「時光」。美好或悲傷都是生命的印記。寫作是一種表達,一種分享,甚或是嘗試記錄那些漸漸逝去,但值得記憶的人事物。jshchu0@gmai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時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個求好心切的人,也許是自己,也許是朋友,也許是老師一句無心的「我覺得你寫得很好,你應該繼續寫下去」。從此我們就踏上了不歸路。「文學獎」這個標的忽地就豎立在遙遠的山頭,我們要好努力跨過路上的頑石與激流。最恐怖的是,沒有人可以保證你會抵達。』── 〈我怕文學獎〉洪萬達⠀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唐 ‧ 劉希夷 十二月,從Wham! 的 “Last Christmas”到 Charles Puth 的 “December 25th”,之間是多少個聖誕節,經歷多少春夏秋冬。 聖誕樹的顏色從傳統的綠色,演化成銀色、白色、紫色、藍色,各式各樣。無論何種
記憶像一幅拼圖 從來不知道 我們各自缺了一塊   年少歲月轉身 以為事情就是我們看見的樣貌   那缺失的拼圖倘佯在閃爍星空下 吹著風 舞過雪 匍匐於浩瀚沙漠裡 淋著雨 頂著太陽 漂浮在永恆時光隧道 彷彿 鑲鉗無望   數十年後 像傳說中的瓶中信 它們
『一個求好心切的人,也許是自己,也許是朋友,也許是老師一句無心的「我覺得你寫得很好,你應該繼續寫下去」。從此我們就踏上了不歸路。「文學獎」這個標的忽地就豎立在遙遠的山頭,我們要好努力跨過路上的頑石與激流。最恐怖的是,沒有人可以保證你會抵達。』── 〈我怕文學獎〉洪萬達⠀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唐 ‧ 劉希夷 十二月,從Wham! 的 “Last Christmas”到 Charles Puth 的 “December 25th”,之間是多少個聖誕節,經歷多少春夏秋冬。 聖誕樹的顏色從傳統的綠色,演化成銀色、白色、紫色、藍色,各式各樣。無論何種
記憶像一幅拼圖 從來不知道 我們各自缺了一塊   年少歲月轉身 以為事情就是我們看見的樣貌   那缺失的拼圖倘佯在閃爍星空下 吹著風 舞過雪 匍匐於浩瀚沙漠裡 淋著雨 頂著太陽 漂浮在永恆時光隧道 彷彿 鑲鉗無望   數十年後 像傳說中的瓶中信 它們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