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獎」參加?不參加?真是好問題!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筆者的「格生」六載有餘,寫作閒散時多,積極時少,但因生性好奇,對新鮮的人、事、物常抱有探知及體驗之心。十二月上旬得知「寫作之道:林榮三文學獎二十週年研討會」即將舉辦,於是便報名參加。從議程上清楚得知研討會主軸為「文學獎」。一個文學獎經營二十週年實屬不易,下一個二十年自己是什麼光景都不可知。研討會當日凌晨主辦方還發電郵提醒及告知交通各項細節。研討會地點是在自由時報的國際會議中心,整體規格相當高,足見主辦方花了很多心思與人力物力在這個二十週年活動上。

我從未想過參加文學獎這個賽道,畢竟長期以來的工作都與文學無關。文學與創作只是我的興趣,無意與筆耕多年的創作者在「文學獎」上競爭。由於參加了這場研討會,發現身為讀者往往只看到文學獎的結果(即得獎者的作品),而不知文學獎後面的複雜,不管是主辦方、參與文學獎的創作者、評審們經歷一次文學獎是多麼耗心費神。 

筆者手上有一本文集,若有需求請私訊。照片作者拍攝。

筆者手上有一本文集,若有需求請私訊。照片作者拍攝。

這場研討會有八位學者與博士生發表相關論文,並由八學者參與講評。研討會最後兩個場次為「重回起點:林榮三文學獎得主座談會──甘耀明×劉梓潔×楊富閔×鍾文音」與「為何得獎?林榮三文學獎評審座談會──石曉楓╳李進文╳林俊頴╳郭強生」,這兩個場次應該是創作者們最關心的議題。

無獨有偶,才參加完研討會,就在誠品看到《文訊》十二月號(第470期)的專題是「文學獎作為問題:創作競技的台前幕後」。這個專題讓我在「寫作之道」研討會後,對文學獎有更深一層的認識與瞭解。專題裡除了有雜誌社主辦的「寫到極致,評到心坎,策畫有道──文學獎的場內場外」座談會實錄外,刊中也有數篇精彩的選手說法、評審觀點、研究發現。同時該刊也詳列出2024年各單位主辦的文學獎,包括政府機關、民間單位、教育機構。超乎想像一共一百八十三種徵文競賽。仔細檢閱文學獎名單,聯合報文學大獎並未列入,因該獎已排除新人參賽的規則。但也看到格友曾參與的Kado Kado百萬小說創作大賞。看到時有一點小小興奮,並希望未來格友能在此賽道得獎。 

照片作者拍攝

照片作者拍攝

無論是「寫作之道」研討會或是《文訊》的專題,有一些話題是不可避免的被觸及,像選手有時為了參加各種獎項競賽,為迎合獎項而寫不出自己的風格,抑或出現抄襲、一稿多投等問題。於是衍生出獎金獵人、流浪稿件、變造身分等詞彙。不管是評審或是選手,若不深入瞭解,很難想像他們的內心世界在整個過程裏是如此單精竭慮與充滿掙扎。方格子裡的寫作者如有興趣參加文學獎,就是選手。故在後面節錄兩段很有意思的選手說法。沒有節錄的文章不代表不重要,而且選手們也是需要瞭解評審觀點。個人很喜歡盧郁佳寫的評審觀點〈做評審是對鏡照見自己的厭懼死境〉。

以下是洪萬達和林楷倫兩位選手說法的節錄。


因為在文學獎之前,我們本來就已經是個寫作者,無須證明。​⠀

問題就在於,是誰不願意這樣承認我們?是什麼讓我們不再自滿於小房間裡一個人的寫作時光,想要走出來,被看見?⠀

原因很多一個求好心切的人,也許是自己,也許是朋友,也許是老師一句無心的「我覺得你寫得很好,你應該繼續寫下去」。從此我們就踏上了不歸路。「文學獎」這個標的忽地就豎立在遙遠的山頭,我們要好努力跨過路上的頑石與激流。⠀

最恐怖的是,沒有人可以保證你會抵達。』── 〈我怕文學獎〉洪萬達⠀


第一次被罵獎棍,是連得林榮三第三次時。成為林榮三的獎棍時,我哭笑不得直說自己是林連三。⠀⠀​⠀

文學獎為何不能重複投?為何文學不像是運動,可以將文學獎當成文學生涯總獎金?那為何有能力出書的人或是得過很多獎的人還要投文學獎呢?⠀⠀⠀

獎金。更明確地說是錢。⠀

出版一本七萬字的短篇小說集,賣超過兩千本就算佳績的年代,兩千本換算版稅也大概六七萬元。然而,寫一篇文學獎稿件,就算得地方文學獎,五六萬的獎金也比出書好賺。我常用一字幾元換算文學獎的「價格」,但出書很難比得上「價格」。計算起文字的成本,計算得文學獎後會消耗自己的文壇名聲的成本,如何比較又什麼是最佳解……」 ──〈當我被說獎棍時,我真希望全家都是獎棍〉林楷倫

(林楷倫的這一段節錄是跳躍式的節錄,版面做了一些行距調整,但文字沒有變。)

此文很難將「文學獎」這個複雜多面的議題做全面的涵蓋,但相信方格子裡會有寫作者對此議題有興趣。最後建議有興趣參與競賽或瞭解文學獎的寫作者,可以閱讀第470期《文訊》及「寫作之道」會議論文集。後者可以詢問研討會承辦單位「台灣文學學會」有沒有多的文集可以索取。(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時光的沙龍
166會員
105內容數
人世間最無法抵擋的是時間,時間不斷的前進,微小的我們僅能以文字記錄那些過往的「時光」。美好或悲傷都是生命的印記。寫作是一種表達,一種分享,甚或是嘗試記錄那些漸漸逝去,但值得記憶的人事物。jshchu0@gmail.com
時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11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唐 ‧ 劉希夷 十二月,從Wham! 的 “Last Christmas”到 Charles Puth 的 “December 25th”,之間是多少個聖誕節,經歷多少春夏秋冬。 聖誕樹的顏色從傳統的綠色,演化成銀色、白色、紫色、藍色,各式各樣。無論何種
Thumbnail
2024/12/11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唐 ‧ 劉希夷 十二月,從Wham! 的 “Last Christmas”到 Charles Puth 的 “December 25th”,之間是多少個聖誕節,經歷多少春夏秋冬。 聖誕樹的顏色從傳統的綠色,演化成銀色、白色、紫色、藍色,各式各樣。無論何種
Thumbnail
2024/08/27
記憶像一幅拼圖 從來不知道 我們各自缺了一塊   年少歲月轉身 以為事情就是我們看見的樣貌   那缺失的拼圖倘佯在閃爍星空下 吹著風 舞過雪 匍匐於浩瀚沙漠裡 淋著雨 頂著太陽 漂浮在永恆時光隧道 彷彿 鑲鉗無望   數十年後 像傳說中的瓶中信 它們
Thumbnail
2024/08/27
記憶像一幅拼圖 從來不知道 我們各自缺了一塊   年少歲月轉身 以為事情就是我們看見的樣貌   那缺失的拼圖倘佯在閃爍星空下 吹著風 舞過雪 匍匐於浩瀚沙漠裡 淋著雨 頂著太陽 漂浮在永恆時光隧道 彷彿 鑲鉗無望   數十年後 像傳說中的瓶中信 它們
Thumbnail
2024/07/01
連續酷熱的日子,唯清晨有一絲絲怡人的空氣。前一日蒸籠般的城剛剛甦醒,天光夾著微風,走在鳥鳴的人行道上,不用特意追逐樹影,施施然走著覺得自己戰勝了夏天。  我們相識在水泥森林還沒有發育完全的夏天,但卻沒能一起度過第二個夏天。  那個夏天早晨奔赴打卡的同時回頭一望,白晃晃的刺眼陽光,只見大樓前正在停
Thumbnail
2024/07/01
連續酷熱的日子,唯清晨有一絲絲怡人的空氣。前一日蒸籠般的城剛剛甦醒,天光夾著微風,走在鳥鳴的人行道上,不用特意追逐樹影,施施然走著覺得自己戰勝了夏天。  我們相識在水泥森林還沒有發育完全的夏天,但卻沒能一起度過第二個夏天。  那個夏天早晨奔赴打卡的同時回頭一望,白晃晃的刺眼陽光,只見大樓前正在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一個求好心切的人,也許是自己,也許是朋友,也許是老師一句無心的「我覺得你寫得很好,你應該繼續寫下去」。從此我們就踏上了不歸路。「文學獎」這個標的忽地就豎立在遙遠的山頭,我們要好努力跨過路上的頑石與激流。最恐怖的是,沒有人可以保證你會抵達。』── 〈我怕文學獎〉洪萬達⠀
Thumbnail
『一個求好心切的人,也許是自己,也許是朋友,也許是老師一句無心的「我覺得你寫得很好,你應該繼續寫下去」。從此我們就踏上了不歸路。「文學獎」這個標的忽地就豎立在遙遠的山頭,我們要好努力跨過路上的頑石與激流。最恐怖的是,沒有人可以保證你會抵達。』── 〈我怕文學獎〉洪萬達⠀
Thumbnail
前言:高中散文的稿件,在質量上,與國中散文相比,有很大的不同。量上,它不會爆量,也不會太少,一直很穩定的20篇左右。但是,不要少看這20篇啊,篇篇佳作,篇篇精彩,我猜原因是:不太會受老師影響,會寫會投的就是會投。凡是投稿的,一定是高中生自認滿溢的作品。高中散文獎金不低,首獎5000元!
Thumbnail
前言:高中散文的稿件,在質量上,與國中散文相比,有很大的不同。量上,它不會爆量,也不會太少,一直很穩定的20篇左右。但是,不要少看這20篇啊,篇篇佳作,篇篇精彩,我猜原因是:不太會受老師影響,會寫會投的就是會投。凡是投稿的,一定是高中生自認滿溢的作品。高中散文獎金不低,首獎5000元!
Thumbnail
講完技巧性的建議後,來談談精神層面的建議,畢竟要把稿子寫完,很多時候精神影響可能還大過肉體或技術。
Thumbnail
講完技巧性的建議後,來談談精神層面的建議,畢竟要把稿子寫完,很多時候精神影響可能還大過肉體或技術。
Thumbnail
談入圍文學獎的心境
Thumbnail
談入圍文學獎的心境
Thumbnail
任何好文章的養成,必經長時間的練習,並且搭配勇於公開分享的勇氣。而學校當中的投稿活動,也是一個讓學生感覺到,原來自己認真寫文章,文章也會回饋給自己好處的絕佳機會!我想,讓學生實際體驗,而且得到回饋,這樣的效果,會比老師單純講講,還來得有用吧!
Thumbnail
任何好文章的養成,必經長時間的練習,並且搭配勇於公開分享的勇氣。而學校當中的投稿活動,也是一個讓學生感覺到,原來自己認真寫文章,文章也會回饋給自己好處的絕佳機會!我想,讓學生實際體驗,而且得到回饋,這樣的效果,會比老師單純講講,還來得有用吧!
Thumbnail
創作時總是寂寞的,而在這裡,我知道還有許多人和我一樣默默耕耘。
Thumbnail
創作時總是寂寞的,而在這裡,我知道還有許多人和我一樣默默耕耘。
Thumbnail
故居與小冰的緣分,早在2007年第一屆林語堂故居文學獎便已開始,持續書寫的小冰參與林語堂文學獎時,正是剛步入職場的菜鳥社工,雖一直抱有攻讀中文碩士的念頭,卻總是擦肩而過,於是選擇待在原本的社工領域,卻也因此,讓他的筆下的故事更貼近真實。
Thumbnail
故居與小冰的緣分,早在2007年第一屆林語堂故居文學獎便已開始,持續書寫的小冰參與林語堂文學獎時,正是剛步入職場的菜鳥社工,雖一直抱有攻讀中文碩士的念頭,卻總是擦肩而過,於是選擇待在原本的社工領域,卻也因此,讓他的筆下的故事更貼近真實。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種感覺,當我們去聽寫作課、作家講座,我們似乎最常聽到講師們提到「寫作有多麼美好」,卻鮮少提及他們的碰壁經驗、挫折、困境以及失敗?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種感覺,當我們去聽寫作課、作家講座,我們似乎最常聽到講師們提到「寫作有多麼美好」,卻鮮少提及他們的碰壁經驗、挫折、困境以及失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