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與「權力」的構築────另一種詮釋角度的《蒼鷺與少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宮崎駿變了。」是我走出影廳對朋友說的第一句話。

從前他所指導的電影具備闔家觀賞的性質,大人從《風之谷》、《天空之城》、《魔法公主》…..作品體會文明與自然的不和諧,孩子經由創造性的場景、物件(王蟲、山獸神)和強烈劇情張力中感受到不遜於好萊塢電影的商業性觀看體驗。

宮崎駿對孩子很殘酷,卻也很溫柔。王蟲引發的大海嘯、足以毀滅國度的天空之城、發狂的動物和山獸神,這些作品的核心觀點是─「人類以失控的慾望破壞平衡,終將反撲自身」,然而劇終依舊會傳遞近似「希望」的訊息─「只要心中還保有溫情與敬意,人類的未來便不至於走向毀滅」。

這種「殘酷-溫柔」的二元性,建立了成人與兒童之間的感受基礎,可以討論劇情的想法、細節,甚至深入到自然觀、政治觀…..種種議題。

然而在處處充滿隱喻的《蒼鷺與少年》中,上述的性質已然消失,滿溢的符號、複雜的敘事手法即便是成人也不易理解,更別提本片的最終結論對孩子而言可稱得上「不可能接受的殘酷」(下一篇才會談到這點)。

以下,我便以個人觀點解釋劇情中的各種隱喻,由於是第一次書寫隱喻分析的影評,還請多多指教。

raw-image



一. 權力與秩序────《蒼鷺與少年》的核心議題

本身不是基督徒,但我在劇情中看到了兩處宗教象徵。

1. 來自天外的塔

以下是《創世記 第十一章》的內文:

“那時,天下人的口音、言語都是一樣。
他們往東邊遷移的時候,在示拿地遇見一片平原,就住在那裡。他們彼此商量說:「來吧!我們要做磚,把磚燒透了。」他們就拿磚當石頭,又拿石漆當灰泥。他們說:「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
耶和華降臨,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
耶和華說「看哪,他們成為一樣的人民,都是一樣的言語,如今既做起這事來,以後他們所要做的事就沒有不成就的了。我們下去,在那裡變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的言語彼此不通。」
於是耶和華使他們從那裡分散在全地上;他們就停工,不造那城了。”
raw-image

「巴別塔」的故事解釋了戰爭與衝突的起源。原初時代,人類擁有共通的語言,心存「通往天際」與「宣揚名號」的慾望,當耶和華將人類分成許多族群後,共通的語言與合作消失了,慾望卻保留下來,在失去良性的基礎下引爆了永不止息的相互鬥爭。

舅公建造的塔,是人類“通天”、“傳揚我們的名”的妄想,對能力、權力的高估,即是歷史上大多數衝突的起源。

由此可以連結劇情剛開始的二戰,許多人習慣將這場戰爭簡化為民主與集權政體的對抗,但以客觀角度解釋,相似政體合作僅是時勢所趨,戰爭真正的起因是失控的權力鬥爭與資源爭奪。從這種角度看待二戰,便不存在純粹的「正義」,人類毀滅性的殺戮僅是為了維護自巴別塔停工以來分裂的族群之間的自我利益。

此外,「塔」還象徵著什麼?


記得嗎?塔世界秩序的構築者、真人的外曾舅公便居住於塔頂。當鸚鵡們列隊將火子送到舅公面前,只有鸚鵡王與他的隨從可以登頂,留下的鳥兒們嚷嚷著:「帶我去!帶我去……」

高度的落差形成一種權力空間。塔下的人帶著欽佩、羨慕的心情仰視具有壓迫感的建築;塔頂的人俯瞰大地,對其而言,地面的一切不僅渺小且一覽無遺。

「上」與「下」之間因為心理作用形成了一種空間上的不平等,此心態漸漸擴展到語言的各種層面,如:上流下流、上等下等…...。空間與階級塑造的關聯錯綜複雜,至少我們能確定,在人類還沒有能力造出「塔」之前、或是人類還沒有「權力」的概念之前,社會是相對平等的。

raw-image

二. 方舟

          《蒼鷺與少年》中,塔的力量來源是一塊石頭,真人的外曾舅公藉由它構建塔內的世界。

          個人覺得,那塊石頭的形狀看起來就像「方舟」。如果假設成立,塔主便扮演著「諾亞」這個角色。

“耶和華見人在地上罪惡很大、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耶和華就後悔造人在地上、心中憂傷。耶和華說、我要將所造的人、和走獸、並昆蟲、以及空中的飛鳥、都從地上除滅、因為我造他們後悔了。
惟有挪亞在耶和華眼前蒙恩。挪亞的後代、記在下面。挪亞是個義人、在當時的世代是個完全人。
挪亞與神同行。”────《創世紀 第六章》

方舟象徵「拯救」,是物種、文明即使身負罪惡卻得以存續的權利,上帝制定了秩序由諾亞實施,帶上所有物種的一公一母在洪水之後繁衍生命。

篩選本身即是一種「秩序」,建立在被賦予的「權力」之上。

當今環境因為文明予取予求而變得不堪負荷,如同塔主所言:「未來你的世界會變成一片火海」。某日世界或許會需要救贖,無論是將部分人的生命和基因留存,或制定一套不容違抗的制度,當人類真正別無選擇的時候有各式極端方法可能實施。殘酷的地方在於,必須有所取捨。

    為什麼塔主囚禁鵜鶘卻不給予充足的食物,讓他們以人類的靈魂「哇啦哇啦」為食?為何對鸚鵡的殺戮暴行視而不見?

因為一切都是不得已的。

為了「平衡」。

raw-image



二. 塔世界的「平衡」────「積木」的隱喻象徵

塔主終日堆著一座搖搖欲墜的積木塔,不確定這座塔還有沒有辦法再撐一天。

先猜測積木象徵什麼。我們可以思考文明至今以來是透過那些事物積累與維繫。

首先是制度,從部族制、封建制、君主制到民主制…..人類以不同的權利分配聚集力量,實現個人無法達成的事情。政治之外還有法律,建立國家的規範,經過長時間的演變,法律已經從「殺人償命、欠債還錢」的原始型態轉化成《憲法》、《刑法》、《民法》、《行政法》……分立的結構。無論是政治與法律的改變都漸漸趨於成熟。

其次是器物與科技。現代人按下開關就有燈照、打開水龍頭就有自來水的生活,絕對不可能從農業社會一躍而至,中間經過許多技術與理論的累積,才形成今日的光景。

各種層面的發展,人類就像堆積木一樣拼湊出文明的基礎。

然而,隨著時代變遷,我們是否也遺失、被剝奪了什麼?上述的種種積累看似美好也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卻也同時具有傷害性,權力的集中造成迫害、法律條文麻痺了與生俱來的同情心、受汙染的環境、失控的狂熱思想…..

身而為人,我們與社會的連結性越來越高,卻也慢慢失去主體性。

raw-image

回到《蒼鷺與少年》。作為塔內秩序的創造者、全知全能的存在,為什麼無法堆出一個恆久、穩固不變的塔呢?

因為,這本來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積木有方形、圓形、圓柱、拱門形…..這些形狀創造不出平衡。

人類之間的利益關係又何嘗不是如此?

塔主蒐集了13塊「不帶有惡意」的積木給真人,讓他成為自己的繼承人創造一個和諧穩固的塔世界,然而,少年拒絕了。

「這就是我惡意的證明。」真人指著頭上的傷口說道,那是他為了將自己塑造成受害者用石頭砸出來的。

為何積木是「13」塊?人類總用可理解、均衡的方式建立規則,一年中有12個月、奧林匹斯的12位主神、耶穌的12名門徒……「12」這數字充滿和諧與規律,令人安心。然而「13」超越「12」,象徵混亂、無序、無目的,或許更接近世界真實的樣貌。

即便是再怎麼良善、完整的部件,當它們堆疊成塔的形體時便會歪斜,並非積木本身有所缺失,而是絕對的平衡不存於世,絕對的平衡者也是。

raw-image

下篇將會延續本文的觀點,解析《蒼鷺與少年》中三種鳥類:鵜鶘、鸚鵡與蒼鷺,分別象徵什麼意涵,並且討論個人對於日文片名「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的觀點與推測。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luckyyuuu-avatar-img
2023/10/31
這幅畫風一看就是宮崎駿的電影
金門華小子-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0/31
luckyyuuu 堅持手繪+每秒24幀的堅持,讓每個畫面都像是藝術品(像崖上的波妞總共手繪了17萬張)
avatar-img
金門華小子的沙龍
6會員
1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蒼鷺與少年》(君たちはどう生きるか)是宮崎駿睽違十年最新動畫作品,觀看這部片時,我認為世界觀的虛實切角尚稱明確,但最大的疑惑就是各個角色之間的關係,以及每個角色為何做出這件事的動機,因此藉著本文進行猜測與梳理。
Thumbnail
《蒼鷺與少年》(君たちはどう生きるか)是宮崎駿睽違十年最新動畫作品,觀看這部片時,我認為世界觀的虛實切角尚稱明確,但最大的疑惑就是各個角色之間的關係,以及每個角色為何做出這件事的動機,因此藉著本文進行猜測與梳理。
Thumbnail
很多人說《蒼鷺與少年》是一部每個人看都有各自解讀的一部電影,原因很簡單:它是一部映照你對生命看法的電影。 一如日文片名「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君たちはどう生きるか)」,這部電影想述說的是關於人生的故事。現在的你在電影中看到什麼,也反映出你對人生的觀點。
Thumbnail
很多人說《蒼鷺與少年》是一部每個人看都有各自解讀的一部電影,原因很簡單:它是一部映照你對生命看法的電影。 一如日文片名「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君たちはどう生きるか)」,這部電影想述說的是關於人生的故事。現在的你在電影中看到什麼,也反映出你對人生的觀點。
Thumbnail
《蒼鷺與少年》中充斥著曲折的隱喻,究竟「塔」象徵著什麼?「石頭」又象徵著什麼? 本文以「權力」、「秩序」兩項主軸,解析這部不同於以往的宮崎駿電影!
Thumbnail
《蒼鷺與少年》中充斥著曲折的隱喻,究竟「塔」象徵著什麼?「石頭」又象徵著什麼? 本文以「權力」、「秩序」兩項主軸,解析這部不同於以往的宮崎駿電影!
Thumbnail
《蒼鷺與少年》心得感想:又重新看了一次《蒼鷺與少年》,終於比較知道宮崎駿在想什麼了(哈),以下是我的亂猜,歡迎推翻~ 有一幕主角看著鏡子,此時畫面變成從鏡子裡反射的主角,也就是以鏡像世界呈現了主角與房間,接著主角發現「君たちはどう生きるか」這本書之後...
Thumbnail
《蒼鷺與少年》心得感想:又重新看了一次《蒼鷺與少年》,終於比較知道宮崎駿在想什麼了(哈),以下是我的亂猜,歡迎推翻~ 有一幕主角看著鏡子,此時畫面變成從鏡子裡反射的主角,也就是以鏡像世界呈現了主角與房間,接著主角發現「君たちはどう生きるか」這本書之後...
Thumbnail
於我而言《蒼鷺與少年》正是宮崎駿為世界添上的最後一根羽毛,輕如過往作品中塗上的飽滿色彩,連陰影都有所雷同,重則如他為自身名號所肩負的責任,正如片中老者所建構的亡者世界,宮崎駿的精神世界也出現了些許動搖的跡象,即使傳承接班的後繼尚未出現,他仍願意成為駐守在塔中的那人,讓文明的火種,讓動畫的火種繼續延續
Thumbnail
於我而言《蒼鷺與少年》正是宮崎駿為世界添上的最後一根羽毛,輕如過往作品中塗上的飽滿色彩,連陰影都有所雷同,重則如他為自身名號所肩負的責任,正如片中老者所建構的亡者世界,宮崎駿的精神世界也出現了些許動搖的跡象,即使傳承接班的後繼尚未出現,他仍願意成為駐守在塔中的那人,讓文明的火種,讓動畫的火種繼續延續
Thumbnail
💣有雷。劇情討論&更多💣 十七十八歲的我們,正面臨到大考、成年等問題,在這時上映的新電影也因為名稱「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成為我們討論的話題。但是朋友們好像很頭痛這部電影,象徵的部分讓人摸不著頭腦,以至於做出各方的褒貶意見可能傾向於模糊帶過且不特別
Thumbnail
💣有雷。劇情討論&更多💣 十七十八歲的我們,正面臨到大考、成年等問題,在這時上映的新電影也因為名稱「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成為我們討論的話題。但是朋友們好像很頭痛這部電影,象徵的部分讓人摸不著頭腦,以至於做出各方的褒貶意見可能傾向於模糊帶過且不特別
Thumbnail
以下想法皆為個人想法,歡迎討論~不是認真的電影剖析!純分享~ 本文是以「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日語:君たちはどう生きるか)作為出發點思考和聯想,雖然很多人說這是反戰電影,但Ruby想從「自我成長、探索」的角度出發,也有契合到電影主題曲-米津玄師「地球儀」裡的歌詞。 到處都有宮崎駿的作
Thumbnail
以下想法皆為個人想法,歡迎討論~不是認真的電影剖析!純分享~ 本文是以「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日語:君たちはどう生きるか)作為出發點思考和聯想,雖然很多人說這是反戰電影,但Ruby想從「自我成長、探索」的角度出發,也有契合到電影主題曲-米津玄師「地球儀」裡的歌詞。 到處都有宮崎駿的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