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初,在台北看了台南人劇團的舞台劇《Reality No-Show》─改編自真實故事 (最近高雄場開賣了,非常推薦大家去看),劇中一幕兩個演員在夜店外糾結一陣後,A男問B男「你喜歡跳舞嗎?」隨後推開夜店大門,〈Plastic Love〉的音樂隨著開啟的大門流洩而出,我激動問同行友人知道這首歌嗎?友人回敬了我一個問號臉!😶
一直以為這首歌應該是跟給愛麗絲相同等級,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世界名曲,結果這個月,這首歌在我生命中出現了兩次,兩次我都是一聽到音樂就莫名顱內高潮,以為會換來同行友人心有靈犀的互視,但不同的兩個朋友同樣給了我問號臉?讓我突然對自己身處的世界產生了問號,難道是我活在一個平行世界裡嗎?🤣
對於這首歌還有這麼多人不認識,我實在太震驚了!感覺應該來介紹一下,這首讓起源於日本1970年代後期的 City Pop 有機會再次展現於世人面前的經典名曲,日本女歌手竹內瑪莉亞 (竹内まりや Takeuchi Mariya) 所演唱的〈Plastic Love〉。
〈Plastic Love〉也許不是最早出現的 City Pop,但應該是近代大多數人認識 City Pop 的入門曲,竹內瑪莉亞也並非 City Pop 樂流中最經典的代表人物,卻在2016年宿命般的成為讓全球深陷 City Pop 狂熱的領導人物!
何謂 City Pop (城市流行音樂)
廣義的 City Pop (城市流行音樂),起源於1970年代後期的日本,是一種吸納 Funk、Disco 等西方文化影響衍伸出來的音樂風格,帶有都會、時髦感的成人抒情曲(Adult-oriented rock)。
節奏與音色上,以輕鬆愉快的切分音為標誌,以貝斯、電吉他搭配鮮明的節奏、輕鬆愉悅的旋律為人所知,在1980年代達到頂峰,歌詞則反應了日本經濟飛速成長的生活背景,多以都市夜生活、男女間的愛慕、夏日海灘度假、夜間下雨場景、日落場景為創作主題,聆聽時,腦海總會浮出鮮明畫面:如燈紅酒綠的夜生活、伴隨夕陽海景的駕車馳騁⋯⋯ (視覺設計也承襲了這樣的鮮明感覺)

City Pop 相關視覺設計也承襲了鮮明的都會感覺
然而隨著1990年代初期日本經濟泡沫的破裂,這類型不著邊際、主要描述玩樂與男女情愛的歌曲,已難以撫慰金融風暴下受傷的日本國人的心靈,城市流行音樂的歌曲數量開始急遽下降,進入「失落的十年」,並慢慢退出日本主流音樂市場。
但確切來說,City Pop (城市流行音樂) 一詞並不確切存在於當時的日本,而是2000年後,透過唱片指南、歌單合輯的方式,從各式音樂場景與媒體創造出來的詞彙,而後自2010年代後期,透過網路媒介重新引發流行,並在國際上獲得廣泛注意,並在近年衍伸出如蒸氣波(vaporwave)等具有關聯性質的創新音樂類別。
跨越時空的都會單身情歌
1980年代,日本經濟蓬勃發展,人們對愛情的觀念也不再像過去那樣拘謹,而是如同塑膠一般,少了一份真摯,走過表面光鮮的形式,卻難以交換真心。〈Plastic Love〉能在35年後的現在如此走紅,主要原因除了優美的旋律,再者就是那與科技時代抱持獨身感情觀以及玩樂主義的現代冷調愛情竟能如此吻合的歌詞吧?
〈Plastic Love〉歌詞描述新世代中都會男女的愛情,主軸圍繞在一直遍尋不到真心的孤獨感,曲風卻不帶有一絲膠著與徬徨,反而有別於一般流行音樂,具有獨特的都會灑脫風情,雖然唱著想愛、想有人陪伴的心情,卻沒有任何想要為愛情將就的委屈,表面像是傾吐寂寞心情,實則是一首讚揚孤單的都會單身情歌。
/ Plastic Love 日版原曲歌詞與中譯 /
突然のキスや熱いまなざしで
恋のプログラムを狂わせないでね
出逢いと別れ上手に打ち込んで
時間がくれば終わる Don't hurry!
突然的一吻 炙熱的眼神
別來擾亂我的戀愛方程式
分分合合都如此駕輕就熟
這一切最終也會走向結束 Don't hurry!
私のことを決して本気で愛さないで
恋なんてただのゲーム
楽しめばそれでいいの
千萬不要真心愛上我
戀愛不過是場遊戲
只要開心就足夠
1984年於日本初次發行

竹內瑪莉亞《VARIETY》專輯封面
〈Plastic Love〉於1984發行,由竹內瑪莉亞同為創作歌手的老公山下達郎編曲,收錄於最初以偶像出道的女歌手竹內瑪莉亞的專輯《VARIETY》中,此輯為竹內瑪莉亞結婚懷孕休息,睽違兩年後以創作歌手回歸樂壇的重要作品,當年曾奪得Oricon銷量榜第一位,但收錄在專輯中的〈Plastic Love〉並非主打歌曲。
相隔將近一年後,PLASTIC LOVE(EXTENDED CLUB MIX)/PLASTIC LOVE(NEW RE-MIX) 作為混音單曲推出,在Oricon單曲榜最高只到第85位 。認真細數,〈Plastic Love〉在當時並不算是竹內瑪莉亞會被提及的經典曲目,即使1987年香港天后級女歌手梅艷芳就曾翻唱粵語版及中文版,也仍未能讓這首歌在華語圈大紅。
梅艷芳翻唱粵語版〈尋愛〉/中文版〈找愛的人〉

《梅艷芳(烈焰紅唇)》專輯封面
1987年,香港天后梅艷芳於粵語專輯中翻唱了〈Plastic Love〉粵語版本〈尋愛〉,這應該是第一個對於此曲青睞的藝人,也是至今可以找到最早的翻唱版本,梅艷芳在1991年熱賣的中文專輯《親密愛人》中,也再次收錄此曲的中文版本〈找愛的人〉,歌詞延續日本原曲的基調,同樣描述對於愛情的渴望與迷惘,以及整晚穿梭夜生活仍舊只能換來孤獨寂寞的空虛感受。
/ 粵語歌曲 〈尋愛〉 歌詞 /
沒勁地再著意化粧 為蓋著往日的寄望
在午夜散悶告別這房 踏進是悄靜的冷巷
潛入了擠迫夜店 充塞心裏孤獨已不見
懷著冷冰的視線 找尋著新的臉
〈尋愛〉收錄於《梅艷芳(烈焰紅唇)》專輯中,列於12首歌曲中的第10首
/ 中文歌曲 〈找愛的人〉 歌詞 /
無聊的日子那麼漫長 誰可以將我心釋放
想拋開一切無謂心煩 看清楚自己的模樣
沒有勁的上了妝 想要彌補心裡的不安
獨自一個人欣賞 沒有人在身旁
〈找愛的人〉收錄於《親密愛人》專輯中,列於13首歌曲中的第4首
〈尋愛〉收錄於《梅艷芳(烈焰紅唇)》專輯中12首歌曲的第10首,〈找愛的人〉收錄於《親密愛人》專輯中13首歌曲的第4首,兩個版本都非作為主打,也並未在香港或台灣引起歌迷的關注,直到2017年〈Plastic Love〉在網路爆紅之前,似乎也沒有其他人再翻唱過這首歌。
挖掘文化牽線 City Pop 復興運動
City Pop 被譽為「沈睡的寶藏」,曾作為日本繁華社會 BGM 的 City Pop 在長期失去關注後,能再次被大眾認識,首先得歸功於90年代中期的日本 DJ。
受到1980年代英國 Rare Groove 挖掘文化影響,日本出現了「和モノ」(wamono,指「日本貨」) 的概念,意指在 DJ sets 播放日本的自產音樂。受到「和モノ感召的日本 DJ 們,特別深掘本土、取樣過往的和製律動音樂,把包含70~80年代的 Funk、Disco、Soul 等元素歌曲,重新混音後於派對上播放,這也許可視為 City Pop 復興一大契機。(在2004年,Mr.MELODY 發行《City Pop Mix》混音專輯,為當時全球首張 City Pop DJ mix。)
進入2010年之後,蒸汽波(Vaporwave)浪潮二創了眾多日本動漫懷舊元素,搭配絢麗色彩及3D視覺的華麗設計,吸引世人重新認識這些復古都會的日本音樂;其中被媒體推崇為創造 "塑料愛情" 現象的重要人物之一,就是出身自韓國的製作人兼 DJ Night Tempo (夜韻)。
DJ Night Tempo (夜韻) 擅長將日本昭和時期女歌手的名曲,二創混音後發表,讓現代人能有機會聽到產出於80年代,卻完全沒有時代感的時髦音樂,曾經發表過工藤靜香、Wink、齊藤由紀等人的混音版本。2016年,Night Tempo 於網路上發表了〈Plastic Love〉,就被視為 City Pop 復興運動的重大功臣之一。
2016演算法成神曲
2016年名為 Sona 的YouTube用戶將〈Plastic Love〉上傳後此曲突然爆紅,但後來影片遭到刪除,2017年名為 Plastic Lover 的頻道用戶重新上傳了一段由粉絲製作的8分鐘 Remix 版本,畫面配上 Alan Levenson 為竹內瑪莉亞的單曲〈Sweetest Music / Morning Glory〉所製作的封面圖,這張圖成為之後大眾對這首歌既定的形象認知,之後在網路引發的惡搞迷音也多由此圖延伸而來。

〈Sweetest Music / Morning Glory〉單曲封面

〈Plastic Love〉在網路爆紅也引發了一段 Cos 潮流,圖片來源 https://www.reddit.com/r/cosplay/comments/abcjvn/self_mariya_takeuchi/
網路文章 YouTube演算法的奇蹟!時隔三個年號 35年後才爆紅的神曲「Plastic Love」中提到,最初〈Plastic Love〉會在歐美爆紅,是因為2017年有網友在歐美流行的社群平台 Reddit 上分享了這首歌,留言並提到他在 Youtube 的推薦下找到了 Maria Takeuchi,This song is so killer!

6年前,有外國網友於 Reddit 上分享了這首歌,原貼文網址 https://www.reddit.com/r/listentothis/comments/6ilqsn/
此貼文吸引了大量 Reddit 用戶點擊或到 YouTube 上搜尋「Plastic Love」,讓這首1985年只排名在單曲榜第85位的歌曲,瞬間成為現象級神曲,致使 YouTube 的演算法不管你聽什麼曲風,總會幫你來一首〈Plastic Love〉。
雖然〈Plastic Love〉在世界各地都被視為神曲,但在部分日本人心中,這首歌並不是竹內瑪莉亞的代表曲。2019年,由傑尼斯男團關 8(関ジャニ∞ )主持的音樂綜藝節目 《関ジャム∞完全燃Show 》,曾調查20-50歲的聽眾心中最愛的竹內瑪莉亞一曲,結果〈Plastic Love〉僅排行在第20名!
翻唱熱潮 9m88/Friday Night Plans/蔡一傑/Afterglow
〈Plastic Love〉藉由網路力量成為 City Pop 神曲之後,不僅 YouTube 上出現眾多 cover,在亞洲也有多組獨立音樂人翻唱這首歌。
在台灣也許很多人對這首歌曲的初次經驗是來自於 9m88,而日本新一代年輕人則大多來自於 Friday Night Plans 的原文翻唱。(Friday Night Plans 於2020年再次發布了這首歌了live版本,點擊率已突破1700萬人次)
2019年,梅艷芳愛將草蜢的團員蔡一傑也發表了這首翻唱曲〈獨行派對〉,並重新填寫了粵語歌詞,跳脫原本尋愛、追愛、渴愛而縈繞的孤獨感主軸,用另一個角度歌頌獨身主義的自由與優雅。
/ 粵語歌曲 獨行派對 歌詞 /
沒有訂票任性地上機
沒有伴侶無需顧忌
沒約會我沒有被處死
自製做我人生趣味
另外也有香港音樂人 Afterglow 與歌手 SOPHY 王嘉儀 合作,取樣了〈Plastic Love〉 以新潮的電子舞曲形式發表了 〈For You〉,是目前聽到比較獨特的延伸作品。
35年後首度釋出官方MV
2019年5月16日,日本華納唱片公司 YouTube 頻道突然釋出《竹内まりや「Plastic Love」Short ver. 》,並預告竹內瑪莉亞將於8月推出出道40週年的精選集。〈Plastic Love〉原曲推出35年後終於迎來首波MV預告,並於2021年11月11日在公開了MV完整版。
釋出MV完整版的同時,日本華納唱片也再版了竹內瑪莉亞這首經典單曲〈Plastic Love〉的限量黑膠,封面設計就是使用〈Sweetest Music / Morning Glory〉單曲中的這張照片。

2021年發行限量單曲黑膠封面
起始於網路與 YouTube 演算法的神曲〈Plastic Love〉影響力與日俱增,這首1984年發行的作品,30多年後突然在網路發酵,並在2019年發行首支MV、2020年底上架串流平台、2021年初被品牌 Calvin Klein 使用為春季宣傳影片廣告曲,更帶動竹內瑪莉亞的黑膠舊作復刻上市。
一首在沒有網路的世代產出的歌曲,沒有企劃宣傳投入資源的狀態下,居然在35年後的網路世界,突然發酵成為最為人熟知的日本歌曲,彷彿橫空出世、一瞬間就登上世界頂峰,這個過程完全是個宇宙世紀之謎啊!這種讓人始料未及的發展,我想連竹內瑪莉亞本人也是日本太太好吃驚吧??
後續發酵
隨著 City Pop 引發的熱潮,帶動全球樂迷挖掘日本音樂,2020年12月,已故歌手松原美紀於1979年的出道單曲〈午夜之門~Stay With Me〉在串流媒體 Spotify 人氣排行榜連續登頂15天,更成為 Apple Music 的 J-POP 排行榜中,首次獲得12個國家榜首的熱門歌曲。
更多翻唱版本
最後來分享幾首我聽到比較特別的翻唱版本
這首英文版演唱技巧非常棒
西班牙文版本也很有韻味,黏稠的發音讓歌曲產生一種獨特的黏膩感
參考資料
- 梅艷芳翻唱竹內瑪莉亞的《Plastic Love》成《找愛的人》(國語)及《尋愛》(粵語)之音樂細節差異
- YouTube演算法的奇蹟!時隔三個年號 35年後才爆紅的神曲「Plastic Love」
- 【音樂】〈PLASTIC LOVE〉:80年代老歌穿越時空 成為當今世上最紅流行歌
- PLASTIC LOVE - 關於CITY POP經典的幾首翻唱
- city pop 神曲 Plastic Love 35年後出mv 竹內瑪莉亞出道40週年
- Afterglow - For You:以電 funk「膠愛」向山下達郎致敬
- 2021年,是誰在聽、怎麼聽、又為什麼聽City Pop?
- 竹内まりや-プラスティック・ラブ(Plastic Love)-中日歌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