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課》:給創作者的務實暖雞湯!

2023/11/12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這本《寫作課》的作者是台灣知名小說家陳雪。如其名,此書就是要談「寫作」這檔事。陳雪以自身經驗為基底,針對寫作者會遭遇的種種問題提供解答。雖說是在教寫作,但私以為每個在創作,甚至是在各個領域奮鬥、追尋的人都很適合讀讀這本書。

說來慚愧,我其實沒看過陳雪的小說,但對這個名字卻很熟悉。開始經營粉絲頁後,「陳雪」的文便常出現在臉書的推薦中。好奇看了幾篇,結果整個被打中,馬上按下追蹤。因此看到這本《寫作課》出版便抱著極高期待購買。讀完果真收穫滿滿。不但在心態面上提供支持,操作上也有滿滿細節,真是本務實暖雞湯。以下分享些有感的地方。

【建立習慣】

對寫作者而言,很重要的一個點是要養成「寫」的習慣。老套地說便是「紀律」。這兩個字說來簡單,執行起來卻很困難。書中的建議我覺得相當實用。

比如陳雪提到,她總把寫作擺在最前面。當然為了生活也會接很多工作(採訪、專欄等,但她會盡量先寫小說,然後才寫賺錢的工作。突然想到,這就是《與成功有約》中「要事第一」概念吧。

此外,她也會安排出固定的時間來寫作。她認為,寫作並非只有打字,而是要讓自己處於一種寫作的「狀態」。像她在寫《你不能再死一次》時,即便是撞牆期,她還是會到電腦前坐著。劇情寫不出來便寫些小說外緣的東西,如角色長相或一些場景的空鏡頭,讓自己和文字持續產生「關係」。

她強調,寫作最重要的就是「寫出來並寫下去」。保持寫的手感,先動筆再調整。她很多小說都是從模糊概念出發,透過日復一日地緩慢摸索才慢慢理出來的。很喜歡書中說的:

即使你的速度比別人慢,只要你還是持續在寫著,用自己的速度寫出來,寫作就不會遠離你。

而且陳雪說,這樣的模式最後會變成一種「回饋系統」。大腦會建立出只要照著作便能免除焦慮的信心。最終,寫作會變成生活的一種方式,習慣就這樣養成了!

除了持續與規律,陳雪認為自我節制也很重要。她在寫《附魔者》時,即便在酣暢的寫作狀態,她依舊不會讓自己寫超過兩千字。她說,寫小說是節制的藝術,要讓自己維持一種可以長期發力的狀態,不要仗著狀況好就過度燃燒。

想來,自己似乎不小心實踐上述的許多要點。我每天下班,第一件事就是寫作(當然會先吃晚餐啦)。然後,不管狀況如何就是在電腦前打一小時字。時間到就收工,明日再戰。三年來,寫作已經成為我生活的一部份!

讓寫作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支持自己】

寫作不能只有剛的紀律,還需要柔的支持。如陳雪所言,寫作自然得面對眾人檢驗,而這些評論當然不會都是正面的。許多人會因為他人的嚴厲評論而失去鬥志。像我就有被不友善的發言戳到,難過到睡不著的經驗。

但陳雪認為,這些評論與漫長的一生相較都只是短暫片刻,如果因此放棄很不值得。當然沒人被念還會開心。陳雪自己在面對批評時有個獨門心法:「謝謝指教,下一本再努力。」這樣「下一本」的心態便是她能維持寫作三十年的法寶。

除了他人,其實對作品批評最嚴厲的往往是自己。當然,對自我有要求是好事,但如果逼得太緊反而會害自己寫不下去。陳雪說,一開始對自己的作品可以仁慈點,因為你還在成長。就算要嚴格也應該在能力範圍內要求,然後在再一點一點地去進步。

陳雪說,寫作時她對自己很好。只要寫到預定的額度就會讓自己看本好看的書、追個劇,或做些喜歡的事。即使寫得不好,她還是會肯定今天的努力,並對自己說,接下來會變得更好。這樣的「支持保護」正是她能持續寫作的關鍵。很喜歡書中的這段話:

你應該成為自己作品最好的擁護者,因為那是屬於你自己的。善待它,支持它,並且盡可能用寫作來實踐。

要成為自己最好的支持者

【回歸本心】

寫作的過程其實很容易陷入自我懷疑。像我就常因為文章或貼文反應不好陷入焦慮,覺得不知道自己在幹嘛;也會在看到他人內容時感到自卑,覺得自己沒有才華產出那樣「厲害」的東西。

好在,這些想法都很正常。陳雪就說,即使像她這麼喜歡寫作的人,都會經歷寫得不好、不順、自我懷疑,或者覺得自己天分不夠的時刻,那都是家常便飯。在這種時刻,好好面對自己的內心會很有幫助。很愛書中的這段話:

你可以為自己做些什麼,你內心最清楚。倘若現在還不清楚,那麼,請時時傾聽自己,請在必要的時候,相信你內在的聲音。

好好面面對自己,是每個寫作者都必須修習的一堂課。陳雪在書中對寫小說下了這樣的註解:

寫小說不是為了讓我們在寫的時候感覺自己好棒棒好有才,也不是為了讓我們在寫不順的時候覺得自己好弱好笨,實際上一本小說的誕生,往往也是重新面對自我,並且是更成為自己的過程。

我想,不單是寫小說,創作又或者是經營自媒體也都是同樣的道理吧。

面對自我懷疑,陳雪還有個心法:「不要跟別人比較。」如她說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境遇,你只能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她認為,只要在每個階段努力寫出屬於這階段最好的作品,就對得起自己了。想到媽媽在世時常對我說的:「凡事盡力,結果隨緣。」真是大智慧!

而陳雪也提到,只要你沒有因受挫而停止寫作,慢慢地你會生出自己的現實感。書中是這樣說的:

你會看到自己的作品、自己走在什麼地方、處於哪種程度。只要你不在這時因為「我不是馬奎斯」而放棄,你漸漸地會感受到,我雖然不是馬奎斯,但我有我自己的風格,我有我想表達的,我有我可以做到的事。

換句話說,寫作者應該專注於寫出只有自己可以寫的作品。不要短視地想著要抄捷徑,或看到潮流就想模仿。猛然想到這就是《風土經濟學》所強調的「風土」概念吧。畢竟只有從自己身上長出來的東西,才能真正動人。

當然,這並不是說寫作只要做自己,不要在意他人。畢竟產出就是希望被看見。但即便如此,你還是應該思考自己究竟想透過寫作帶給別人什麼。而不是一味地想著要貼合市場、獲得流量。對陳雪在書中的這段話印象很深:

不是只為了自己而寫,我心中總有個我不認識的人。我想像著那個人,他會在某一處看到我的小說,他的孤獨、痛苦、寂寞,或者不被理解、無法與世界相容等等感受,可以在讀我的書的時候,找到一種,讓他沉浸在小說閱讀的時光裡,忘卻一切煩憂的感受。

想來,我寫作的初衷就是想分享從書中得到的收穫與感動。希望藉由內容產出,將書推得更廣,讓更多人和我一起享受閱讀的喜悅。想清楚這點,很多的懷疑就會自然消散了。我想這就是「莫忘初衷」吧!或許老梗,但真的是寫作者最最不能忘記的事。

真誠面對內心是走出自我懷疑的解方

【後記:一種提醒】

其實剛開始寫這篇文時,我也陷入不知道怎麼寫的窘境。明明很多有感的地方,但就是不曉得怎麼下筆。整個人因此焦慮了起來。

還好我秉持時間到就寫的原則,硬是坐在電腦前翻開書,緩緩地把字輸入。有趣的是,書寫時我竟有種被書中文字再次提醒的感受。告訴自己不要急,慢慢寫慢慢修,寫出當下對得起自己的東西就好。漸漸地,整篇文章便長出來了。

雖說本書主題是寫作,但其實你把它換成其他你正在努力實踐的事情好像也都行得通。對書中的段話非常有感:

我很早就有覺悟,別人揮筆寫就的,我需要反覆磨練,別人輕易領悟的,我有可能需要繞遠路才想得通。但是感謝上天,文學這條路,並不急功近利,也無法一次收成,它是這樣的一條漫漫長路,一次成功不算成功,一次失敗也不代表失敗,它實在有太多種可能,於是我們有各種歧路可行,每個人都有機會找到自己的路徑,創造出一個新世界。

從高中以來,我便常常對自己說:「頭腦不好,就只能比別人更努力。」這可說是我的座右銘。不過這句話在過去多少帶點悲壯意味。畢竟高中遇到太多牛鬼蛇神,除了努力,實在沒太多使得上力的地方。

但對現在的我來說,這其實是句很有力量的話。這些年經營自媒學到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努力與持續」其實很有價值。如陳雪在序中說的:

我一直努力寫作,靠著一本一本長篇短篇累積出了一條長河,那條河乘載著我,帶我去了很遠的地方。

想來我也是如此。從三年前發表第一篇閱讀心得以來,持續的產出也讓我遇見許多從未想像過的機會。希望往後也能在寫作這條漫漫長路上繼續走下去,看見更多美好新風景!


raw-image

↓↓也歡迎大家來追蹤〈姆斯的閱讀空間〉的臉書、哀居和Podcast↓↓

姆斯的閱讀空間 FB
姆斯的閱讀空間 IG
姆斯的閱讀空間 Podcast
    180會員
    203內容數
    分享讀書所感,期望藉由書寫梳理自己的思考,透過文字與他人產生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