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_story
前言
身為第一線的「視覺健康照護」人員。
我們「驗光師」除了簡單的視力檢查與驗光配鏡外,當我們遇到視力無法矯正的顧客時,透過有效的【驗光所轉介】,使台灣的醫療齒輪,能更有效地運轉,發揮出更大的價值。你有沒有發現…
當你在驗光的時候,發現對方「視力值」異常,或是「眼睛機轉能力」異常。
但是在聊天的過程中,對方表示自己沒有任何的身體疾病,眼睛沒有動過手術、受傷,也沒有服用任何藥物。
這時候該怎麼辦?
自己心想:這…該給醫師看一下吧,二次確認,避免遺憾。
但老闆表示:先配再說,怎麼能把上門的肉,送到別人嘴裡呢?
總之,我寫這篇文章,並不是要引起叛亂的火苗,而是要讓有「驗光師執照」的各位,讓自己的「價值」與別人不同。
所以,在這資本主義下,我們還是乖乖當隻家貓吧🙂,喵。
認識轉介單

台灣衛生福利部
上圖是取自「台灣衛生福利部」的驗光所轉介單,簡單易懂的排版,我相信各位一定了解上面的文字內容。
再來各位也可以下載,台中醫師公會提供的「6~15歲小朋友配鏡」使用的轉介單。

台中醫師公會
下載連結
https://www.mohw.gov.tw/dl-45773-09a854ba-a42b-4b8c-9869-c4ee11aaa012.html
https://www.gtma.org.tw/upload/file/15185773480.pdf
表格如何填寫?

台灣衛生福利部
- 看一下你的「驗光所開業執照」,上頭會有驗光所的「名稱」以及「機構代碼」,分別填入上面空格後,寫下客戶的基本資料,並且蓋上你的「驗光人員」印章。
- 接著我們看到轉介單「中間」那段重點。

台灣衛生福利部
- 轉介摘要:用「一句話」告知醫師,你檢查受測者時,遇到的問題。
- 主要問題:對方是否有吃任何藥物、眼睛是否動過手術、對方主訴視覺上遇到的困擾,自己做初步檢查的時候,有無任何異常。
- 驗光發現:把所有驗光的數據,寫在轉介單上,包括「驗光度數、BCVA、初步檢查、雙眼視機能測量」…等等;讓醫師能在第一時間馬上了解患者的眼睛狀況,以縮短時間在不必要的事情上。
- 其他問題:需要請醫師再次確認的事情,包括視力值無法提升的原因…等等,以及請醫師明確告知患者的眼睛狀況和注意事項。

台灣衛生福利部
- 轉介回條:最後紙張下半部,這個是由「醫師」填寫的回條,等對方檢查完後,請醫師填寫。
- 當然,有些醫生可能對填寫這一部分感到不太願意,在這種情況下,或許可以在「掛號前」,先將「轉介單」交給櫃台,由櫃檯人員連同「病歷」一同送到診間,這樣一來,醫師就有機會在診前先瞭解狀況。
- 畢竟,患者和醫生之間的「默契」是讓治療程序順利進行的重要一環,我們的存在,是為了讓台灣的醫療齒輪,能更有效地運轉,發揮出更大的價值。
結語
2015年,台灣驗光師法通過,眼鏡行不再是簡單的「配眼鏡」,而是專業的「驗光諮詢」,身為第一線的「視覺健康照護」人員,我們「驗光師」除了簡單的視力檢查,還要替醫師做病患的篩選和分類。
透過有效的【驗光所轉介】,使台灣的醫療齒輪,能更有效地運轉,發揮出更大的價值。
因為在未來,高齡化社會,「濫用的健保+人數不足以支撐社會的醫療人員」,醫療品質只會更糟,因為我們都是「人」,會疲乏。
所以,有效的「醫療分工」,讓我們在面對患者、顧客提問的時候,可以更深入的解決問題,而不是淺淺的撒網捕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