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小學堂:盜不了的諸葛亮墓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講到中國古代最有名的軍師,想必絕大多數的人腦中第一個浮現的就是諸葛亮。據古書記載,諸葛亮上通天文,下知地理,運籌帷幄樣樣精通。但這樣的天才人物也難敵時間老人的摧殘。年僅54歲就病逝於五丈原,諸葛亮病逝後被葬於現漢中市勉縣的定軍山腳下。由於生前獲封武鄉侯,因此其墓又被稱為武侯墓。但相傳武侯墓僅為一處衣冠塚,真正的諸葛亮墓尚未發現。

諸葛亮墓傳說-槓爛繩斷之處即為墓

關於諸葛亮墓的位置,有兩個傳說。其中一個較為流通的說法是諸葛亮在過世後,囑託後主劉禪。死後將其遺體放入棺中,由四名士兵抬著向南方走,等到棺材上的橫槓腐爛、綁棺的繩子斷裂時就可下葬。

劉禪找來了四個關西壯漢,抬著諸葛亮的棺一路南行,抬了一天一夜後由於體力不支。四人便商議到,不如把橫槓砸毀,繩子割斷原地下葬。不然新的槓和繩子不知抬到猴年馬月才會損壞。於是便將諸葛亮的遺體就地掩埋,事成後回去稟報後主。

但劉禪聽後發覺不對勁,新的橫槓和繩子怎麼可能如此輕易損壞。遂將四人抓起來嚴刑逼供,四人經受不了痛苦便招認。劉禪一氣之下將四人以欺君之罪斬首,但在斬首前,劉禪忘了問清埋葬的地點。因此諸葛亮墓的具體位置也隨著四個壯漢的人頭落地而埋藏在歷史的軌跡中。

諸葛亮墓傳說2-分財不成引禍事

另有野史提到諸葛亮死後交代安葬他時須安排9個人,8個負責下葬,1個負責燒火炊飯。下葬完成後便給9人8兩銀子,諸葛亮過世後。8個安葬的人將其遺體掩埋後,便開始討論如何分財產。畢竟只有8兩,如果把燒火的殺了,一人就能分到1兩。另一邊,燒火的也在思考,若我能把這8個人宰了,就能獨吞那8兩。三下五除二,拿來毒藥便倒進湯鍋裡。等到8人回到營帳,立刻拿出武器把燒火的活活打死。事成後眾人分食著湯鍋裡的菜,結果全部毒發身亡。後人便說諸葛亮故意找了9人只給8兩,讓彼此互相猜忌廝殺,也能讓知道墓葬地點的人死絕,斷了找尋下葬處的唯一線索。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兩大天才軍師的對決

與諸葛亮齊名的,是明朝的大軍師劉伯溫。相傳明朝坊間流傳著一句話:「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這句話傳到劉伯溫耳裡,自然不是滋味。傳說劉伯溫學習奇門遁甲,學成之後便招集了一批人馬要去找諸葛亮墓。

沒想到真的讓他找到了,前往墓地的途中眾人經過一牌樓。牌樓前立有一石碑。碑上寫著:「吾到無人到。」劉伯溫看到後大笑起來,認為自己也到了。遂打破石碑,以表達對諸葛亮的鄙視。一行人再往前走又見一個石碑,但碑上卻寫著:「只有伯溫到。」劉伯溫一見馬上跪下求饒,眾人馬上循原路返回,並把砸壞的石碑修好。從此以後再也沒有人敢提諸葛亮墓的事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金麟生命的沙龍
48會員
137內容數
齁-是當你接到一屁股鳥事的時候會發出的嘆息。黑-是在看見人性陰暗時黑化的過程。給自己一個機會記錄下殯葬業的見聞,也讓大家了解這些英挺西裝背後藏著的故事。
金麟生命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5
你是否曾想過,一場告別,不一定非得在冷冽的墓園中進行? 若離別能與花香為伴,骨灰化作滋養大地的養分,在四季更迭中綻放,那會是怎樣一種溫柔的告別? 花葬,就是這樣一種讓逝者與自然融合,讓家屬參與其中,化哀傷為紀念的自然葬禮形式。這篇文章,我們將帶你走進花葬的世界,了解它的紀念方式、家庭參與
Thumbnail
2025/04/25
你是否曾想過,一場告別,不一定非得在冷冽的墓園中進行? 若離別能與花香為伴,骨灰化作滋養大地的養分,在四季更迭中綻放,那會是怎樣一種溫柔的告別? 花葬,就是這樣一種讓逝者與自然融合,讓家屬參與其中,化哀傷為紀念的自然葬禮形式。這篇文章,我們將帶你走進花葬的世界,了解它的紀念方式、家庭參與
Thumbnail
2025/04/24
在這個喧囂且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對死亡的想像,是否也能走得更遠、更溫柔? 「植葬」,這個結合環保理念與個性化紀念的喪葬方式,正悄悄在全球蔓延,如同春天發芽的種子,在各地人們的心中悄然生根。 🌍 全球趨勢:當永別,轉化為永生的綠意 在傳統墓園以外,一種更永續的選擇正快速被接受──
Thumbnail
2025/04/24
在這個喧囂且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對死亡的想像,是否也能走得更遠、更溫柔? 「植葬」,這個結合環保理念與個性化紀念的喪葬方式,正悄悄在全球蔓延,如同春天發芽的種子,在各地人們的心中悄然生根。 🌍 全球趨勢:當永別,轉化為永生的綠意 在傳統墓園以外,一種更永續的選擇正快速被接受──
Thumbnail
2025/04/17
人生的最後一段旅程,可以是沉重的,也可以是輕盈的。如同春日花田中的一縷微風,不帶遺憾,只留下淡淡的芬芳。 這就是「花葬」——一種正在全球悄然盛開的綠色儀式。 花葬,不僅是一種環保葬禮,更是一場對生命的美學回應。它不再只是終點,而是一場與自然重逢的儀式,一座讓記憶發芽、讓思念開花的花園。
Thumbnail
2025/04/17
人生的最後一段旅程,可以是沉重的,也可以是輕盈的。如同春日花田中的一縷微風,不帶遺憾,只留下淡淡的芬芳。 這就是「花葬」——一種正在全球悄然盛開的綠色儀式。 花葬,不僅是一種環保葬禮,更是一場對生命的美學回應。它不再只是終點,而是一場與自然重逢的儀式,一座讓記憶發芽、讓思念開花的花園。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講到中國古代最有名的軍師,想必絕大多數的人腦中第一個浮現的就是諸葛亮。活著的時候有許多奇策,有趣的是諸葛亮死亡後連自己的墳墓也大費周章的設計後世的盜墓者們。
Thumbnail
講到中國古代最有名的軍師,想必絕大多數的人腦中第一個浮現的就是諸葛亮。活著的時候有許多奇策,有趣的是諸葛亮死亡後連自己的墳墓也大費周章的設計後世的盜墓者們。
Thumbnail
諸葛亮如是說。 我們的軍隊,在祁山(諸葛亮側)、箕谷(趙雲側),都比魏軍人數要來得多。不能夠打勝,反而被賊軍擊破,那問題一定不是我們兵力太少,而是指揮官的錯誤! 我現在就是減少兵力,精簡指揮系統將官,調整軍中教令,反省我的過失,來做出對應將來的策略。 這部分做不好,就算有再多士兵也沒用。
Thumbnail
諸葛亮如是說。 我們的軍隊,在祁山(諸葛亮側)、箕谷(趙雲側),都比魏軍人數要來得多。不能夠打勝,反而被賊軍擊破,那問題一定不是我們兵力太少,而是指揮官的錯誤! 我現在就是減少兵力,精簡指揮系統將官,調整軍中教令,反省我的過失,來做出對應將來的策略。 這部分做不好,就算有再多士兵也沒用。
Thumbnail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水調歌頭·中秋》 中秋節,想必大家都在烤著肉、喝著酒。 而在約 1800 年前的今天,三國第一軍師諸葛亮正在五丈原擺著七星燈,希望藉由中秋的月圓來延長他那風中殘燭的壽命。今天就來說說諸葛亮的故事。但不說他的神機妙算,而是聚焦在他的童年經歷。 三顧茅廬
Thumbnail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水調歌頭·中秋》 中秋節,想必大家都在烤著肉、喝著酒。 而在約 1800 年前的今天,三國第一軍師諸葛亮正在五丈原擺著七星燈,希望藉由中秋的月圓來延長他那風中殘燭的壽命。今天就來說說諸葛亮的故事。但不說他的神機妙算,而是聚焦在他的童年經歷。 三顧茅廬
Thumbnail
三國時代,蜀大將諸葛亮率領十萬大軍,走斜谷道由始平出,佔據了武功五丈原。魏國這邊派出了司馬懿,駐軍渭南抵禦。 諸葛亮沒有進攻,而是分兵展開屯田,打算長期抗戰。屯田兵進入渭水之濱,竟與百姓相安無事。諸葛亮展開的,是政治作戰,同時更送女子服飾給司馬懿,試圖激怒他。
Thumbnail
三國時代,蜀大將諸葛亮率領十萬大軍,走斜谷道由始平出,佔據了武功五丈原。魏國這邊派出了司馬懿,駐軍渭南抵禦。 諸葛亮沒有進攻,而是分兵展開屯田,打算長期抗戰。屯田兵進入渭水之濱,竟與百姓相安無事。諸葛亮展開的,是政治作戰,同時更送女子服飾給司馬懿,試圖激怒他。
Thumbnail
東漢末年是亂世,繼承皇帝不同治世,像呼吸那麼自然。 曹丕有華歆等一眾大臣相挺,孫權也有張昭帶著一票武將支持。 之後就各種大臣派系自行擁帝的故事在兩國上演。 就蜀漢沒有。 劉禪身強體健一回事,諸葛亮把整個蜀漢安排得很好,更是功不可沒。
Thumbnail
東漢末年是亂世,繼承皇帝不同治世,像呼吸那麼自然。 曹丕有華歆等一眾大臣相挺,孫權也有張昭帶著一票武將支持。 之後就各種大臣派系自行擁帝的故事在兩國上演。 就蜀漢沒有。 劉禪身強體健一回事,諸葛亮把整個蜀漢安排得很好,更是功不可沒。
Thumbnail
紙上談兵,言過其實的馬謖,讓諸葛亮重要的北伐失敗了,因此被斬。 這是一個事實的真相嗎?馬謖守住街亭,就會成功嗎? 如果不會,那馬謖的死,有意義嗎? 歷史沒有如果,你聽過這句知名的幹話嗎? 人們之所以要檢視過去,就是為了避免未來重蹈覆轍。 那另一句幹話又更有名了:「人類永遠無法從歷史中學會教訓。」
Thumbnail
紙上談兵,言過其實的馬謖,讓諸葛亮重要的北伐失敗了,因此被斬。 這是一個事實的真相嗎?馬謖守住街亭,就會成功嗎? 如果不會,那馬謖的死,有意義嗎? 歷史沒有如果,你聽過這句知名的幹話嗎? 人們之所以要檢視過去,就是為了避免未來重蹈覆轍。 那另一句幹話又更有名了:「人類永遠無法從歷史中學會教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