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阿斗:孔明爸爸與我】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建興十二年八月,諸葛孔明病逝五丈原。

這一年,劉禪二十八歲。

從南征到北伐,昭示著諸葛亮完成了某種程度的內部整合,掌握兵權。
同時也是劉禪皇權穩固的開始。

東漢末年是亂世,繼承皇帝不同治世,像呼吸那麼自然。
曹丕有華歆等一眾大臣相挺,孫權也有張昭帶著一票武將支持。
之後就各種大臣派系自行擁帝的故事在兩國上演。

就蜀漢沒有。
劉禪身強體健一回事,諸葛亮把整個蜀漢安排得很好,更是功不可沒。

雍闓孟獲之亂,可以視作益州本土派對於劉禪政權的反動。
這不是什麼幾千幾百個蠻族在那邊喊喊話的事情。
而是整個益州南部四郡全部失控,正要投降到東吳去的故事。

是將近蜀漢半壁江山騷動的大型叛亂。

但諸葛亮說,我們不宜輕舉妄動。
且看看後主傳中的大型調度。

一、跟東吳和談。
從三國局勢看,鄧芝出使東吳,像是要聯合東吳伐曹魏。
但從蜀漢內部看,鄧芝更重要的任務是去切斷東吳跟益南四郡的連結。

其中關鍵的故事,就是鄧芝把當初遭到益州叛亂軍流放的張裔帶回家。
也就是讓孫權表明立場,不攪和進來益州。
這是外交的積極進攻。

諸葛亮同時還打了防守戰。
當時,魏國大臣們紛紛來信,要求蜀漢稱臣。
孔明到底有沒有在赤壁戰前舌戰東吳群儒,很難說。
但這時孔明筆戰曹魏諸君,那可是有留下書信的。

二、務農殖穀,閉關息民。
積蓄實力,是吧?
其實同時還有一步,就是要劉禪立張飛之女為后。

諸葛亮傳提到,諸葛亮認為劉備過世,是為國喪,不宜用兵,純屬虎爛。
如果按照儒家法則,劉禪還不先服個三年孝逆?
順帶一提,曹丕就是在黃初三年才立郭女王為后。甄氏是曹叡追封母親才變成皇后的。

諸葛亮其實在對內對外都展示著,本國一切如常。
後來他的繼承人蔣琬,也採用了同樣的策略。

愚民穩定,對外不屈。林北沒在怕的。
不要以為我們死了劉備就可以來踩我們了。

三、史書沒寫演義寫。
叛亂的雍闓聯盟窩裡反,說諸葛亮完全沒有動手腳,只是天意如此,我都是笑笑。
就可見的脈絡來看,光是諸葛亮成功切斷雍闓的後援孫權,就足夠引爆他們的內鬥了。

原本雍闓背後有大金主,集結大家,說話最大聲。
現在大家都知道你的金主抽銀根了,還聽你的話?你是手長過膝耳垂至肩嗎?
沒有嘛。

那就人人有機會了。

完成這三條基本準備,就是戰場上見真功夫了。

現在到底是劉禪傳還是諸葛亮傳?
這時候劉禪就是個擺飾嗎?

諸葛亮跟李嚴都是託孤大臣,李嚴就跟諸葛亮說,你應該受九錫稱王啊。
大家都知道諸葛亮嚴詞拒絕,但你有沒有想過,李嚴為什麼說這個?

想陰諸葛亮,在龍蝦籃子裡放毒針就好了(誤)。

李嚴會這麼說,其實就是劉禪賜了孔明四錫來開啟南征。
金鈇鉞:掌刑罰。
曲蓋:掌車馬。
前後羽葆鼓吹:掌禮儀。
虎賁:掌禁軍。

劉禪賜給了諸葛亮一半的公王神器。
我們劉禪啊,並不是諸葛亮的傀儡。

但皇宮裡除了霍弋,都是諸葛亮的人馬。
幾個九卿也是益州神主牌居多……順帶一提,這也是諸葛亮當時對於益南叛亂,攻心為上的一部份。
(我們是一個尊重愛惜本土人才的政權喔啾咪)

能夠協助劉禪,對諸葛亮採取的動作的人,恐怕非尚書令中都護,外掛光祿勳的李嚴莫屬。
但李嚴身在永安。

誰能夠成為李嚴跟劉禪之間的橋梁?

張紹這時候年紀應該未滿二十,更有可能的是兩個人。
兩個諸葛亮倚重的人。
關羽的兒子,關興,這時候應該還是侍中。
以及諸葛丞相府第一任長史:王連。

沒意外,關興跟劉禪在少年時期應該也是有往來有交情。
挺孔明還是挺劉禪,差不多就是個五五波的局面。

王連則是李嚴這種後東州派的一員。
他所推薦的人,也都在諸葛亮死後擔任大官,特別是呂乂還承接了董允的尚書令。

更恐怖的是,王連跟關興,差不多都在諸葛亮南征的時候死亡。
陳壽並未記載,王連跟關興是否參與南征。
倒是寫下了,諸葛亮開啟南征前,抽掉了李嚴的尚書令官職,推薦了荊州派的陳震。

陳震同時也是預言李嚴會搞事的人。

簡單說,劉禪在建興初年,應該就試圖借重東州派的力量,來試探諸葛亮。
但諸葛丞相機靈得很,見招拆招。

也正因為劉禪在建興二年三年左右就動手了,所以才要出師表。
每一句,諸葛亮都有深意在其中。
還真以為是因為劉禪很想擴大後宮才要寫一篇上書喔?

大家都讀出師表,倒是少人專注在劉禪的回文上。
當然啦,這個排比精美的詔書,肯定是專門人才寫的。

看幾個我感興趣的點:
朕以幼冲,繼統鴻基,未習保傅之訓,而嬰祖宗之重。

未習保傅之訓」表示,不是陳壽沒寫劉禪的老師,是劉禪真的沒老師。
這部分請參考上一篇少年阿斗。

吳王孫權同恤灾患,潛軍合謀,掎角其後。涼州諸國王各遣月支、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餘人詣受節度。

出兵前的外交成果,劉禪也都是知道的。
而除了吹噓之外,劉禪其實下了一道命令。

投降者,就算是魏國宗室,你也要收納。

明面上來說,或者說對後世人而言,劉禪這命令根本廢話啊。
諸葛亮本來就不是個殺人盈野的主。

但從劉禪的角度看,事情或許不同。
他知道諸葛亮為了他,進言劉備殺劉封彭羕。
他是不是也知道,沒有記在史書上頭,諸葛亮殺了哪些人,或是建議他要殺哪些人?

在劉禪的眼中,孔明爸爸是不是一個為達目的絕不心軟的人?
又或者只是最近讀了點書,賣弄兩下仁義之師平天下而已?

順帶一提,劉備的遺詔中,要劉禪讀漢書禮記,諸子百家,還有六韜跟商君書。
其中法家著作跟六韜,諸葛亮都已經有注釋本了,可以去找他要。

六韜就是太公兵法,先秦兵法都不會只是講「戰」,而是會從治國御下之術說起。
這邊其實揭露了諸葛亮本身是法家專門的事實,而且按劉備列出的書名,孔明是法術勢三派精通的程度。

諸葛亮的「忠」,其實不需懷疑。但要說到「善」,就很可能是假造出的印象了。

實際去看建興初年,不難發現劉禪跟諸葛亮嚴格說起來,是平行關係。
很像台灣的類雙首長制:總統跟行政院長。

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以失敗告終。
趙雲跟諸葛亮一起自請降等,馬謖處死。

劉禪接受了這個提案,但仍是讓諸葛亮維持著丞相的權力。
而李嚴也隨著諸葛亮北伐,移防回到江州。

劉禪其實真的很精明。
如果直接把諸葛亮降等拔權,大權只會回到李嚴手中。
很顯然,比起孔明爸爸,李嚴要跋扈得多。

劉禪反而得倚靠蔣琬董允等人為盾,來防禦李嚴的逼宮。

建興八年,李嚴在沒有任何功績的情況下,被封為次諸葛亮一等的驃騎將軍。
此時,曹真開始反攻蜀漢,諸葛亮請李嚴上來共襄盛舉。
李嚴在那邊扭屁股。

說不得,蜀漢朝廷只得讓李嚴的兒子繼承江州兵權,李嚴才願意動身。
局面對劉禪來說非常危險。

於是趁著北伐軍擊退曹魏之功,劉禪連忙下詔,並計前功,「拜託」諸葛亮恢復原職。

建興九年,上演了諸葛亮與李嚴的羅生門。
劉禪知道,能選擇的,究竟是孔明爸爸。就此罷黜了李嚴。

在這次羅生門事件中,有一個舉發李嚴的關鍵人物,本名狐篤。
隨著北伐畫上休止符,狐篤回到成都,劉禪要他認祖歸宗改姓馬,賜名忠。

馬忠原本就是在建興初年時平亂有功的太守,建興八年突然被召入北伐軍……
李嚴啊李嚴,得罪了小當家跟他的師父還想走嗎你?

馬忠李奸,一目了然。
至少對於劉禪而言,收拾掉李嚴是計畫中的項目沒錯。

接下來諸葛亮休息了兩年多,但仍是在漢中整軍研發備戰。
這兩年,蜀漢基本上只有兩樁大事:劉琰的故事我們留待下一個十年再說。

另一件大事是又一次的益州叛亂。
這個很可以算在劉禪頭上。

卻說馬忠本來是鎮守南方,諸蠻敬服的太守。
但為了讓馬忠去執行任務,劉禪調來了另一個原本蜀北的張翼。
張翼對待蠻人嚴苛一點,之前也說過,蠻人繳不出稅你又要逼,就會反。

這邊有幾個重點是,蜀漢南部在這兩年可能有些天災,造成某種程度上的欠收。
諸葛亮軍需不足,停了下來籌措。
劉禪也沒有機智到做出對應的調整,比方減稅。

劉禪諸葛亮沒有反應,主要顯示益州各地太守沒有真實回報情況。
就在劉禪諸葛亮李嚴大內鬥的期間,其實他們已經失去了益州民心。

但張翼造成南部叛亂,劉禪的反應還是不慢的。
很快讓馬忠去接替,同時讓諸葛亮知道,張翼這個人打仗有點本事。

於是張翼接著加入北伐軍去了。

進展到這,我們也明白:益南,始終是劉禪心頭的一根刺。
並沒有像演義所說,七擒孟獲之後永不叛變。
甚至從楊戲的季漢輔臣贊中,裴松之找出的備註,我們可以看到有不少的太守都被蠻夷殺害。

南蠻之患,不下山越。

扯到諸葛亮就會很長很長,該做總結了。
首先,建興三年南征,是一個分野點。

在這之前,劉禪的政事全歸諸葛亮,並無疑義。
而劉禪看起來曾經試圖拉攏東州派,想要扳回一點政權。

從南征到北伐,諸葛亮是不是還持續掌管政務?
這個好像常識一樣的東西,我留了一個問號。

自琬及禕,雖自身在外,慶賞威刑,皆遙先諮斷,然後乃行,其推任如此。

陳壽沒有寫諸葛亮喔。
常提到的罰二十以上必親覽,其實也沒有說是政務,軍法也是有這些鬼事的。
我真的沒有找到,諸葛亮後來還是掌管所有政務的證據。

北伐期間,真正掌政的人,是不是劉禪本人跟留府長史蔣琬呢?
益州地方系統的混亂,到底誰該背鍋?

也許不是諸葛亮。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24會員
810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